郭庆张洮(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内窥镜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4-0184-02
【摘要】目的进一步加强内镜管理,严格预防和控制因管理操作方法质量问题而导致医源性交叉感染,方法制定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查找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每个环节问题,分析影响操作效果的原因;制定落实改进内镜管理过程中具体措施方案;修改操作质量考核标准,强化内窥镜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结果在监控管理中认真执行国家卫生部制定《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使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监测灭菌生长达到合格的标准,保证医疗安全。结论持续改进内镜管理,有助于提高整体服务质量,防止交叉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关键词】内窥镜质量管理
随着医用内窥镜技术在临床各学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内窥镜质量管理。越来越引起广大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如何规范内镜的质量管理,保护病人的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充分发挥仪器的性能,延长仪器的使用期限,已成为各医院的重中之重。我院为自治区级三级甲等医院,内窥镜室的建立也有数个年头,年接诊人数均在2000人次以上,对疑难病的操作诊查积累了很多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操作方法和技能管理上还有待于提高和改进,就我院各种内窥镜使用情况而言,笔者通过管理调查分析,对我院内窥镜管理模式的对应提出探讨,试图与同行商榷。
1内窥镜操作方法管理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
医院内镜业务的开展,前提是要建立有利的制度和工作环境,这需要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及多个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内窥镜医护人员作为操作过程的道德行为主体,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格及娴熟的操作技能,思维敏捷操作思路清晰等素质,因此内镜技术操作,必须在良好的职业道德境界和扎实的业务基础保证下,才能顺利完成,在实施技术服务时,技术服务的对象是病人,每项操作行为都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和诊断的基准率,因此,要分清各自的职责,就要抓住管理的瓶颈问题,实施具体的要求:
(1)内镜室必须划分为:清洁区(清洗消毒间、挂镜室检查间、接诊区、观察间)、污染区(垃圾通道)采取双通道。
(2)工作人员在操作、消毒内镜时应穿工作衣、戴手套,对要求灭菌的内镜应按手术室要求进行穿戴与消毒。
(3)检查床单、枕套应每天更换,防止污染。
(4)给患者检查时应做到“几个一”一人一口圈、一个治疗单、一人一弯盘、一人一付钳,内镜注水瓶应一天一清洗消毒,注水瓶内的灭菌用水应一天一换。
(5)内镜检查过程中如向活检孔道内注水,必须使用消毒注射器,注射器每天更换,所注入水为无菌用水。
(6)使用后的内镜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规范进行。
(7)检查结束后及时倾倒吸引瓶内污水,吸引瓶内倒入2000mg/L含氯消毒溶液30分钟刷洗干净后瓶内倒入2000mg/L含氯消毒溶液盖上吸引瓶盖备用,各区间进行紫外线消毒。
在制度要求的制约下,整个实施操作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人员的支持和配合,看似简单的要求,但环环紧扣操作严谨也具有很大的操作难度,有些技术层面的问题要借助于同事之间力量来共同解决。
2内窥镜操作管理的途径
实施内窥镜操作管理时重要环节是加强监督;完善保障措施并执行配套改革方案。内镜操作工作是一项连续性、技术性和脑、体相结合的工作,工作既要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又需医护相互间的技术协作,同时要抓落实,首先要规范管理的行为,按照内窥镜操作流程入手,其次将制度贯穿与工作始终促使质量管理落实到每项技术操作当中去,管理的有效途径:一是,医生认真做好术前谈话,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认真填写医患协议书。二是,护士要于当日医师进行沟通,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和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协助医生帮助患者共同完成手术操作。三是,在操作过程前操作者一定要进行内镜检测(送气,送水,清晰度,白平衡的测试)四是,责任到位,各负其责,分工明确。
3目前存在问题及建议
相对于边疆地区来说医疗机构的资金是有限的,虽然我院通过加大技术操作管理力度和注重关键环节质量控制,使内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先后配合开展了内镜下各种治疗,如内镜下消化道息肉的电凝.电切术,ERCP,EMR,ESD,食道支架植入术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3.1制度的落实与监督不到位
常言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做事也是如此,工作制度职责制定的很多,条款也背的贡瓜烂熟,但对操作枝能的知晓率较底,设备的使用功能了解甚少,这与平日落实监督不到位有关系,因此抓落实不是一句空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反应的突出点就是,所有工作站网络连接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数据共享的效果,拖延了诊治时间,术前准备工作不够完善,以此要求我们加强网络的疏通,从每日的工作流程抓起,确保一次性用品(弯盘、牙垫、卫生纸、纱块)的使用,并连接好主机与冷光源接头,接上吸痰机和注水瓶。打开水闸,检查消毒液浓度,是否达标;接患者单时,首先了解患者的情况是否空腹(如进食物不予做检查)术中随时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完成检查后取下胃镜按“内镜清洗、消毒规范”进行清洗、消毒。下班前要好当日的各种登记工作,关闭电脑、打印机、显示屏,切断电源;定时紫外线消毒器对内镜室进行全面消毒。
3.2技术操作管理力度不够
内镜技术操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操作程序复杂,技术难度大,检查治疗都是通过医师,技师或护士的技术操作来共同完成的,科学技术来不得半点马虎,尤其是内镜操作工作是一项连续性、技术性和脑、体相结合的工作,工作既要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又需医护相互间的技术协作。特别是对操作技巧方法不是很统一,遇到棘手的问题处理不果断。尤其是有待改进加强ERCP操作中的配合技巧及导丝超选的技巧。如直接法、折叠圈入法、导管弯曲法、弓刀反弹法、导丝头端成型法等,未重视事前培训和平日的操作练习,再如射频治疗前的病人准备工作,电极板的正确安装、射频功率;内镜下化疗药物的正确配制和注射针的正确定位,都会直接影响到操作技能的发挥,若不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缺乏责任感,而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4内窥镜操作管理方法的对策与思考
4.1提高组织管理技能,实现科学管理方法
科学的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应运科学管理方法,建立适应本室特点的工作模式,一是组建清洗消毒组、预约登记组,实行弹性工作制,以保证诊疗工作的连续性;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及管理能力,安排一定的管理任务,强化质量意识,形成一个人人重视质量,人人自觉参与质量管理与监控,各负其责的工作局面,促使质量管理落实到每项技术操作当中去;二是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中的监控作用;三是管理者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还要善于运用各种管理技巧来增强对下属的激励,营造一种有利于调动群体积极性和创造性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倡人情化管理,保证每位工作人员最佳工作状态为病人服务。
4.2加大技术操作管理力度,注重操作质量内涵建设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控制关键环节确保实施运行的安全内镜下治疗中的操作安全,是技术操作质量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因此对技术操作的质量控制,是内窥镜室质量管理的核心工作。
4.2.1内镜室负责人在实施技术操作质量控制时,要把重点放在控制关键环节上,完善工作职责及要求,如:《内窥镜室消毒灭菌隔离制度》,并根据我院内窥镜室的工作特点,完善和制定了与其相对应的四大质量监测标准,如《消毒隔离质量管理标准》《内窥镜室的卫生管理标准》《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标准》《抢救物品药品仪器的质量管理标准》。内镜室负责人应重点检查关键环节的操作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并随时掌握操作质量的动态变化,发现问题,立刻纠正和解决,对技术操作中的复杂和疑难问题要亲自指导或操作,并通过落实技术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控制全程的技术操作质量,确保操作高效、安全。
4.2.2重视事前控制,确保操作安全,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责任感,自觉养成严谨自律的工作作风。以责任要求制约每位医护人员的行为,以规章制度规范每位医护人员的操作,坚持事前控制的原则,控制医疗缺陷于形成之中。加强环境管理。
4.2.3注重物品仪器的管理操作前严格按操作规范对内镜进行消毒浸泡,结束后除按要求消毒外,还需吹干内镜及附件,并将内镜置于洁净的贮镜柜中备用。各种无菌容器、弯盘、敷料缸、器械高压灭菌消按照规定的时间更换,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消毒规程。
4.2.4加强本专业的业务学习,主要采取选派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学术会议相互交流相结合,以此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
总之,以科学和管理形式加强对内窥镜操作方法的管理可以提高内窥镜的使用效率及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医院的服务质量,有利于仪器的维护保养,节约成本,减少因操作不当而带来的医疗后患。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S].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1.
[2]李六亿,巩玉秀,武迎宏,等.内镜清洗消毒方法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0):901.
[3]徐秀华,吴安华.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之发展与现阶段任务[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09.
[4]程志馨,袁瑞玲.我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做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09.
[5]孟凡冬,于中麟.消化内镜消毒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
[6]梅桂萍,潘绍山,梁爱琼,等.浅谈当前护理技术操作管理和道德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