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管内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内皮,血管,功能,依那普利,肝素,脾脏,磁共振。
血管内皮论文文献综述
吴利杰,马力[1](2019)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运动耐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曲美他嗪是一种新型优化患者心脏代谢的药物,研究表明,其在改善内皮功能、增加运动耐量、增加动脉血流量方面效果良好,有效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1]。本研究通过分析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运动耐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诊治的冠心病患者287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11》[2]中冠心病诊断标准;②近期未服用过曲美他嗪;③未合并主动(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陈元椿,张创良,吴清权[2](2019)在《自噬在高尿酸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细胞自噬在血清尿酸(UA)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及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UA、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MA)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观察在高UA的作用下,HUVEC自噬及炎症因子的激活状况。采用自噬荧光染色观察细胞自噬体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蛋白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炎症因子及细胞黏附因子变化。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血清UA可促进HUVEC自噬,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同时趋化因子MCP-1表达也明显上升,荧光染色显示细胞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增加(t=7.61/8.49,P<0.01),自噬抑制剂3-MA与UA共同作用于HUVEC后,相比较UA处理组,细胞炎症因子(IL-6、TNF-α)及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细胞内黏附因子(VCAM)-1表达量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自噬在血清UA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提示干预细胞自噬可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杨志勇,朱红江,张燕,刘琳,刘明阳[3](2019)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49)。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均治疗7 d。比较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治疗后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及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与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水平变化,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48/54)、73.47%(36/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4,P=0.029)。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PTT、PT、TT、Hcy及vWF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PTT、PT、TT、Hcy及vWF水平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皮下淤斑及牙龈出血各2例,对照组出现牙龈出血1例、皮下淤斑2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5,P=3.184),均未予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着,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并且治疗安全性好。(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9年12期)
杨彦楠,姚钧,张志豪,龙德云,唐潮浪[4](2019)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来源的肿瘤,以血管内皮增生为病理基础。可发生于肝脏、肺、骨骼、头颈部、乳腺、淋巴结、纵隔、脑、脊柱、皮肤、腹部等组织和部位~([1])。发生于肺的EHE称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PEH),是一种肺内血管源性交界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肺部肿瘤分类中,2015年(本文来源于《肿瘤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任前贵,张坤,任威,孙韬,李永峰[5](2019)在《控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微囊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控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a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微囊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 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以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叁嵌段共聚物[polylactide-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de,PELA]为囊材,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外黏附rhBMP-2内包封VEGF的微囊支架。经ELSIA法检测微囊支架在PBS中释放rhBMP-2和VEGF的浓度。将微囊支架加入bMSCs,于培养后第3、7、14天,MTT法检测微囊支架对bMSCs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微囊支架对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APK通路相关蛋白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微囊支架于PBS中培养第2天rhBMP-2释放约60%,VEGF释放约32%。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微囊支架对bMSCs的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P>0. 05);培养后第14天磷酸化ERK1/2及ALP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第3和7天(P <0. 05),培养后第7天显着高于第3天(P <0. 05);培养后第3、7、14天磷酸化JNK及磷酸化p38表达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控释rhBMP-2及VEGF的微囊支架可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可能是通过激活MAPK通路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张斌,续晋铭[6](2019)在《脾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MRI、病理表现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脾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MRI表现。方法 :回顾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MRI表现,脾内囊实性肿块,实质部分T_1WI低信号,局部见小片状高信号改变,T_2WI等低信号,DWI低信号,ADC高信号,增强后实质部分渐进性延迟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病理诊断示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伴肝转移。结论 :脾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罕见,MR检查对肿瘤判断和远处转移判断有帮助。(本文来源于《现代仪器与医疗》期刊2019年06期)
胡蕊,郭书文,杨涛[7](2019)在《温阳通络方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室重构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室重构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8例PCI术后的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9例予芪苈强心胶囊口服;治疗组5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通络方口服。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对2组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2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83%,对照组总有效率74.5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胸闷、心悸、气短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d)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缩小(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LVEF、IVSd增加更明显(P<0.05),LVEDD缩小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CD8~+水平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MP-9、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NO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MMP-9、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18.64%)低于对照组(35.59%,P<0.05)。结论温阳通络方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AMI,能有效提高患者心肌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心室重构的风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张亚平[8](2019)在《依那普利联用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应用依那普利与叶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H型高血压80例进行分组研究,以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用依那普利方案,观察组联合叶酸治疗。评价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动态血压(SBPV、DBPV)、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管内皮功能,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动态血压比较,组间治疗前SBPV、DBPV对比无显着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IMT与Hcy对比,组间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组间治疗前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O更高,而ET-1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 <0.05)。结论相比依那普利治疗H型高血压而言,联合叶酸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动态血压、IMT、Hcy,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赵朵[9](2019)在《羟苯磺酸钙胶囊辅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与凝血酶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6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辅助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凝血指标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实用糖尿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桂香,黄德群,唐元梁,陈军,刘凯[10](2019)在《无创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内皮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血管病变最早的标志。评价内皮功能的无创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技术、外周动脉张力、光学体积描记法和无创生化检测等4大方法。通过利用便携式家用或穿戴式内皮血管功能诊断设备检测内皮功能病变,及时进行血管功能病变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另外,内皮功能定期检查可用以评估病人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帮助临床医生和心血管病患者更好的管理心血管健康。本文通过分析无创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以期促进无创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引起国民对血管内皮功能检查的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9年12期)
血管内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细胞自噬在血清尿酸(UA)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及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UA、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MA)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观察在高UA的作用下,HUVEC自噬及炎症因子的激活状况。采用自噬荧光染色观察细胞自噬体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蛋白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炎症因子及细胞黏附因子变化。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血清UA可促进HUVEC自噬,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同时趋化因子MCP-1表达也明显上升,荧光染色显示细胞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增加(t=7.61/8.49,P<0.01),自噬抑制剂3-MA与UA共同作用于HUVEC后,相比较UA处理组,细胞炎症因子(IL-6、TNF-α)及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细胞内黏附因子(VCAM)-1表达量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自噬在血清UA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提示干预细胞自噬可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方法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管内皮论文参考文献
[1].吴利杰,马力.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运动耐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
[2].陈元椿,张创良,吴清权.自噬在高尿酸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3].杨志勇,朱红江,张燕,刘琳,刘明阳.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9
[4].杨彦楠,姚钧,张志豪,龙德云,唐潮浪.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J].肿瘤学杂志.2019
[5].任前贵,张坤,任威,孙韬,李永峰.控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微囊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6].张斌,续晋铭.脾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MRI、病理表现并文献复习[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9
[7].胡蕊,郭书文,杨涛.温阳通络方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室重构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9
[8].张亚平.依那普利联用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J].临床研究.2019
[9].赵朵.羟苯磺酸钙胶囊辅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与凝血酶影响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9
[10].李桂香,黄德群,唐元梁,陈军,刘凯.无创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