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血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低血压,血液,老年人,降压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人脑。
低血压论文文献综述
李旭泽,赵志芳,马淑贤,杨焱捷[1](2019)在《脉搏氧灌注指数预测老年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脉搏氧灌注指数(PI)预测老年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拟择期实施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将患者分为低血压组(55例)与非低血压组(65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男性比例、BMI、ASA分级、手术类型)、麻醉诱导药物种类和剂量、麻醉诱导期相关参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脉搏指氧饱和度[Sp(O_2)]、鼻咽温),记录2组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PI及PI增加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I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I预测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的价值。结果 2组男性比例、年龄、BMI、ASA分级、手术类型、麻醉诱导药物种类剂量、麻醉诱导期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诱导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低于基础值(P均<0.05),低血压组诱导后SBP、DBP、MAP均明显低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各指标降低率均明显高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2组基础HR、诱导后HR及降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诱导后PI均明显高于基础PI(P<0.05),低血压组基础PI、诱导后PI、PI增加率均明显高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基础PI、诱导后PI、PI增加率分别与SBP、DBP和MAP降低率呈正相关(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础PI、诱导后PI、PI增加率预测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0.679,0.851,特异度分别为84.3%,67.2%,87.7%,灵敏度分别为79.2%,74.3%,81.4%,最佳界限值分别为3.6%,4.8%,46.4%。其中PI增加率预测的AUC最高,其次是基础PI,诱导后PI最低。结论 PI增高可能是老年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的有效预测因素,尤其以PI动态变化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利于临床甄别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的高危患者。(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6期)
任华[2](2019)在《长期低血压怎么办》一文中研究指出导读低血压如果长期拖延,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明显伤害,可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甚至还会引发心脏梗塞等病症。如何长期低血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那么患者当心脑血管不良世间的风险会加大,引起休克、昏厥,血压会迅速下降,危及生命。基于此,一定要做好长期低血压的护理工作,现具体做如下科普。(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12期)
江宁[3](2019)在《不可小觑的低血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家都对高血压病比较关注,因为长期血压高可以引起心、脑、肾等器官出现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积极防控高血压,尤为重要。但是长期低血压对人体也有很大伤害,尤其是老年人的低血压病,更要引起重视。生理性低血压症状不明显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由(本文来源于《中医健康养生》期刊2019年12期)
高晶[4](2019)在《低血压、低血糖和贫血,有啥不一样?》一文中研究指出低血压患者常有头晕、疲劳等症状,但有这类症状的人并不一定都是低血压,低血糖、贫血等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病因却大不相同。比如,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过头晕的经历,有些人蹲厕所时,猛然起立就眼前发黑甚至要晕倒,这属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作;有些人叁餐吃得不及时会头晕、乏力,这属于低血糖发作;还有些人长期面色苍白,头晕严重时还会有出汗、心慌的症状,考虑有贫血的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医健康养生》期刊2019年12期)
李蕾[5](2019)在《低血压真不是“一件小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赵老师前两天蹲在地上摘韭菜,站起来时突然眼前一黑,要不是女儿扶住就摔倒了,到医院医生说他血压有些低:80/60mm Hg,还说了好多低血压的危险,甚至说弄不好还会有生命危险。于是赵老师来电咨询:低血压这么点儿小事,竟会引发猝死?答曰:是的。不过低血压可真不是件小事,患者朋友们还需要充分了解与重视。(本文来源于《养生大世界》期刊2019年12期)
琚腊红,赵丽云,于文涛,李淑娟,许晓丽[6](2019)在《2002—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低血压患病率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002年和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低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方法数据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血压测量数据。2002年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有完整血压数据的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147 488人,其中男性64 869人,女性82 619人,城市居民50 123人,农村居民97 365人,北方居民71 078人,南方居民76 410人。2010—2012年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有完整血压数据的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120 427人,其中男性52 499人,女性67 928人,城市居民60 214人,农村居民60 213人,北方居民53 863人,南方居民66 564人。血压测量采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取3次的平均值。以收缩压≤98 mm Hg且舒张压≤60 mm Hg为低血压的判断标准,2002年和2010—2012年数据结果均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处理,计算不同人群低血压患病率及95%CI,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URVEYLOGISTIC模型对低血压患病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02年中国成年居民低血压总患病率为3. 0%,男性为1. 9%,女性为4. 1%,城市居民为2. 7%,农村居民为3. 3%,北方居民为2. 8%,南方居民为3. 2%;不同年龄组中18~44岁人群低血压患病率最高,为4. 3%;不同体质指数人群中,低体重人群低血压患病率高,为7. 0%。2010—2012年中国成年人低血压患病率为2. 1%,男性为1. 1%,女性为3. 2%,城市居民为1. 9%,农村居民为2. 2%,北方居民为1. 8%,南方居民为2. 3%;不同年龄组中18~44岁人群低血压患病率最高,为3. 1%;不同体质指数人群中,低体重人群低血压患病率高,为7. 4%。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低血压总患病率低于200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 3,P<0. 0001)。2002年和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低血压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男女低血压患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女性高于男性,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低体重人群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压患病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低年龄组、女性、低体重人群更易罹患低血压。结论2002年和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低血压总患病率和男女低血压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女性高于男性,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低体重人群高于正常人群。18~44岁、女性和低体重人群更易罹患低血压。与2002年相比,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低血压总患病率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潘璐璐,何颖雪,邵国建[7](2019)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中低血压(IDH)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147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个月内每次血液透析中IDH发生频率,分为无透析中低血压(no-IDH)组90例和透析中低血压(IDH)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并分析其与IDH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47例MHD患者中IDH的发病率为38.8%(57/1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年龄、超滤率、血白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与IDH的发生有关(均P<0.05)。结论年龄大、高超滤率、低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MHD患者发生IDH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邵红霞,周惠,孔若曦,赵卫红,裴小华[8](2019)在《电复律抢救成功血液透析时发作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如心肌肥厚、心肌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透析过程易发生心律失常[1],表现为心房颤动、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2],若室性心动过速持续存在,易进展为室颤,病情危重,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死亡率极高。近期,我科发现1例血透中并发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经胺碘酮静脉注射、心脏同步电复律后抢救成功的病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3岁,慢性肾脏病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5年余(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靳江菱[9](2019)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液透析技术目前已成熟及广泛应用于尿毒症的治疗中,但是各类并发症仍是在所难免。其中低血压[1]的发生率最高,其症状发展迅速,并且严重影响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如果处理不及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医务人员对于如何预防血液透析病人发生低血压应了然于胸并能向患者进行全面及有效的健康宣教。(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王晶[10](2019)在《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患者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BP(102.3±3.0)mmHg、DBP(82.0±1.9)mmHg、LVEF(47.0±2.0)%、心功能(1.2±0.1)级、有效率95%、死亡率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可实现对疾病药物治疗方式的拓展,且能够升高血压,改善心功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疗有效率。(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低血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导读低血压如果长期拖延,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明显伤害,可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甚至还会引发心脏梗塞等病症。如何长期低血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那么患者当心脑血管不良世间的风险会加大,引起休克、昏厥,血压会迅速下降,危及生命。基于此,一定要做好长期低血压的护理工作,现具体做如下科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血压论文参考文献
[1].李旭泽,赵志芳,马淑贤,杨焱捷.脉搏氧灌注指数预测老年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临床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任华.长期低血压怎么办[J].家庭生活指南.2019
[3].江宁.不可小觑的低血压[J].中医健康养生.2019
[4].高晶.低血压、低血糖和贫血,有啥不一样?[J].中医健康养生.2019
[5].李蕾.低血压真不是“一件小事”[J].养生大世界.2019
[6].琚腊红,赵丽云,于文涛,李淑娟,许晓丽.2002—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低血压患病率变化[J].卫生研究.2019
[7].潘璐璐,何颖雪,邵国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9
[8].邵红霞,周惠,孔若曦,赵卫红,裴小华.电复律抢救成功血液透析时发作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1例[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
[9].靳江菱.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护理体会[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10].王晶.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J].名医.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