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刚度论文_贾明昌,陈青山,高宏,魏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动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刚度,节点,刚性,码头,弯矩,弹性模量,静力。

转动刚度论文文献综述

贾明昌,陈青山,高宏,魏元[1](2019)在《片状精密柔性铰链的转动刚度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薄片类复杂结构柔性铰链转动刚度精密测量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力传感器和自准直仪的测量方法。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六种不同厚度的柔性铰链进行数值分析,并搭建试验系统进行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基本吻合,多次重复测量的最大标准差为1. 6480(N·m/rad)。该方法一致性好、测量效率高,为薄片精密机械零件转动刚度测量与验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周凌宇,薛宪鑫[2](2019)在《外接式组合桁架节点初始转动刚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建银西线铁路渭河特大桥主桥为4×60 m钢桁腹-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考虑本桥型中半刚性节点转动性能不明确的问题,该文讨论了对外接式组合桁架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及其对桥梁受力性能的影响。首先定义了节点域,然后通过传力路径分析将节点域简化成弦杆、PBL剪力键群以及外露节点板叁个有效力学组件,利用组件法原理推导出了各有效力学组件的弹簧刚度表达式,得到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函数表达式。建立了节点有限元模型,并将数值结果与理论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以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此研究成果为后续外接式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杨建民,武尚锐,熊方[3](2019)在《扣件式与碗扣式钢管脚手架节点转动刚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扣件式与碗扣式连接是钢管脚手架中常用的连接方式。通过分析扣件式与碗扣式钢管脚手架节点刚度试验相关文献的数据,研究其连接特性。根据试验数据,应用Chen W.F的叁参数幂函数模型拟合弯矩-转角试验数据得到初始刚度、极限弯矩承载力,采用无量纲分析方法分析得到无量纲弯矩-转角曲线。对比连接类型,结果显示,相较于铰接,扣件式与碗扣式钢管脚手架节点连接更符合半刚性连接。(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中册)》期刊2019-05-17)

董思远,戈国庆,周鹏,闫显亮[4](2019)在《全直桩码头转动刚度对水平力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全直桩码头在水平力作用下相对于叉桩码头易产生转动的特点,分析全直桩码头在水平方向转动刚度的计算方法,推导得出考虑转动刚度影响的全直桩码头水平力分配的计算公式。结合工程算例,分别计算了在横向水平力作用下3种宽长比的全直桩码头的转动刚度及各横向排架的水平力分配系数,并与有限元法、规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直桩码头宽长比越大,码头转动刚度越大,各排架的水平力分配系数越均匀;本文公式的计算结果和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随着码头转动刚度增大,本文公式计算值与规范值相差增大,最大水平力分配系数最多相差22%。(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李薇薇[5](2019)在《基于转动变形的砌体墙抗侧刚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砌体结构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其抗震性能也得到普遍的关注。在已有的震害调查中,砌体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墙肢转动变形逐渐进人们的视野。砌体墙的转动变形发生于墙体开裂并进入弹塑性受力的阶段,对中震及大震作用下砌体墙抗侧刚度有显着的影响。我国现有砌体结构抗侧刚度计算公式基于墙肢弹性阶段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分析得到,未能反映弹塑性阶段转动变形对刚度的影响。砌体结构在中震及大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主要处于弹塑性阶段,该阶段构件抗侧刚度计算及地震作用分配机理直接影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为提高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完善中震、大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理论,更好的实现砌体结构“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理论分析等方法,对砌体结构墙体转动变形刚度理论进行研究,内容如下:(1)进行了 4片砌体墙的拟静力试验,对试验过程中裂缝开展等试验现象进行归纳,分析破坏形式,对试验结果的墙肢滞回性能、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延性位移角等进行分析。砌体墙在破坏过程中出现转动现象,转动形式与立面形状有关并对墙体刚度产生影响。(2)在现有弹性刚度的计算基础上,用高宽比对弹性刚度进行折减,分别用转动刚度调整系数α、β控制折减幅度,得到计入转动变形影响的刚度计算模型。运用数据拟合方法,根据前期试验数据及本次试验数据得到转动刚度调整系数α、β的值,运用本次试验数据进行验证。α法误差控制在10%,β法与试验数据趋势相同,本文提出的刚度模型具有可行性。(3)基于基本力学的力矩平衡原理,对矩形墙、“L”形墙、“凸”形墙等叁种墙体,在均布荷载、叁角形荷载及梯形荷载下多种工况的抗侧刚度进行研究。得到不同工况下各类形状墙体的转动抗侧刚度水平,并与竖向荷载作用方式有较强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徐靖[6](2019)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砌体墙转动变形及抗侧刚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砌体结构应用广泛且现阶段保有量较大,随着墙体材料的革新和建造技术的发展,砌体结构仍有较大的应用空间。砌体结构建筑因砌体材料的脆性性质而抗震性能相对较差,针对砌体结构抗震减震的研究任重道远。传统砌体墙抗侧刚度计算模型所采用的无转动假定与结构震害中所表现的墙体破坏模式不符,仅考虑弹性阶段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的传统弹性抗侧刚度难以真实地反映弹塑性阶段墙体转动的影响。基于表象学的试验分析是对砌体墙转动变形研究的重要技术路径,课题就砌体墙转动变形展开以下研究工作:通过对砌体结构的调研考察,总结了11种以“矩形”、“凸形”、“L形”为基本形的墙体立面形状组合,并以基本形为依据指导试验试件选型。本课题分两批次共完成7片足尺砌体墙的拟静力试验,其中矩形墙体2片,由2种高宽比工况组成;凸形墙体3片,由3种窗下墙约束工况组成;L形墙体2片,由2种窗下墙约束工况组成。基于试验现象、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以及耗能指标等基础试验数据,剖析了试验墙体的抗震性能。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出发,对矩形、“凸”形以及“L”形3种立面形状砌体墙可能出现的转动变形形状进行了定性预测分析,并与试验现象中出现的转动变形形状进行比对以验证定性预测分析的正确性。给出了砌体墙水平初裂缝相对位置的预判不等式以预测墙体转动变形形状。从墙体的抗侧刚度退化规律出发,对砌体墙的转动进行量化分析。将墙体开裂后的抗侧刚度退化归因于转动变形的出现,并将此部分抗侧刚度退化定义为等效转动变形刚度退化。引用多级抗震性能目标位移角限值对应的抗侧刚度退化来评估等效转动变形刚度退化程度。通过对7片砌体墙的拟静力试验数据交叉对比分析,讨论了高宽比、立面形状、约束条件以及水平力方向4个影响因素引起的等效转动变形刚度退化程度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4-29)

张智涛[7](2019)在《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初始转动刚度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钢框架连接不是刚接或理想铰接,而是半刚性连接。为了获取半刚性连接节点的真实性能,国内外学者针对半刚性连接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由于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从单一变量的角度对半刚性节点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半刚性节点的影响,在采用理论解析计算节点初始转动刚度时仍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本文考虑应用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以及对于样本数据的学习能力,以半刚性节点数据库为基础,从多变量的角度采用神经网络对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进行预测研究。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的研究,选用了具有最佳一致逼近性的RBF神经网络作为后续学习、预测的工具。提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对RBF神经网络进行优化,与传统的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相比刚度预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度,同时能够更好地表示节点之间刚度的变化趋势。(2)针对神经网络输入变量,通过已有的文献和试验研究初步确定了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的柱、端板、螺栓和梁的几何尺寸作为主要的神经网络输入变量。提出了一种参数优化后的核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变量进行处理,相比于传统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RBF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3)针对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暂无统一的的分类标准,本文引入了聚类的思想对节点样本进行类别的划分。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模糊c均值聚类,相比于传统的k均值聚类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4)通过对叁组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的讨论,应用神经网络优化算法、聚类分析方法以及核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初始转动刚度进行预测研究,预测刚度和试验刚度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在半刚性节点初始转动刚度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3)

崔瑶,刘浩,王枫智,山田哲[8](2019)在《考虑柱脚转动刚度的多层钢框架易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多层钢框架进行增量动力分析,研究柱脚转动刚度、底层破坏模式以及钢柱宽厚比对多层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具体从结构倒塌储备系数、地震易损性以及结构局部响应考察各影响因素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破坏模式由钢柱破坏控制时,随着钢柱宽厚比的增大结构抗震性能减弱,考虑柱脚刚度的半刚接柱脚钢框架地震易损性与刚接柱脚钢框架差别较小,当柱脚与柱刚度比为2.0时,框架地震易损性与刚接柱脚钢框架非常接近;当破坏模式由柱脚破坏控制时,可以明显降低钢柱宽厚比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建筑钢结构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欧阳煜,丁鑫,江勇[9](2019)在《既有木材的弹性模量和节点转动刚度的测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既有结构木材的弹性模量和节点转动刚度的量测提出了一种测定方法。该方法基于试验和数值分析的协调原理,通过试验测量木梁柱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应变等数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将GB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给出的木材弹性模量值范围按从低到高每隔1 000 MPa分别进行分析,计算木梁柱在各种荷载工况下的变形,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以两者变形误差最小为准,确定模拟分析得到的弹性模量值为木材实际弹性模量。将试验中木柱跨中挠度与数值模拟中假定节点刚接时的木柱跨中挠度的比值定义为刚接系数,进而可以确定节点转动刚度。最后通过实际工程的木结构现场检测试验,利用此方法测定了木材的弹性模量和节点转动刚度,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弥补了GB 50005—2003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2期)

刘卫然,于海丰,王鑫,杜守军,高任清[10](2018)在《新型轮扣式脚手架节点转动刚度试验及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轮扣式脚手架节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轮扣式脚手架节点。并对轮盘名义厚度分别为8,10 mm的两批次共25个节点进行了转动刚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轮扣式钢管脚手架节点具有典型的半刚性连接特性,轮盘厚度为10 mm的节点其转动刚度可达32. 52 k N·m/rad,高于相关规范的24 k N·m/rad限值,也明显高于8 mm厚轮盘的节点转动刚度。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并与节点试验进行了对比。发现数值分析得到的转动刚度要略高于试验值,但除了直插头插入大口时的误差相对较大外,直插头插入标准口和小口时数值分析得到的转动刚度和试验结果吻合程度较好。(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8年11期)

转动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建银西线铁路渭河特大桥主桥为4×60 m钢桁腹-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考虑本桥型中半刚性节点转动性能不明确的问题,该文讨论了对外接式组合桁架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及其对桥梁受力性能的影响。首先定义了节点域,然后通过传力路径分析将节点域简化成弦杆、PBL剪力键群以及外露节点板叁个有效力学组件,利用组件法原理推导出了各有效力学组件的弹簧刚度表达式,得到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函数表达式。建立了节点有限元模型,并将数值结果与理论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以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此研究成果为后续外接式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研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动刚度论文参考文献

[1].贾明昌,陈青山,高宏,魏元.片状精密柔性铰链的转动刚度测量[J].工具技术.2019

[2].周凌宇,薛宪鑫.外接式组合桁架节点初始转动刚度研究[J].工程力学.2019

[3].杨建民,武尚锐,熊方.扣件式与碗扣式钢管脚手架节点转动刚度研究[C].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中册).2019

[4].董思远,戈国庆,周鹏,闫显亮.全直桩码头转动刚度对水平力分配的影响[J].水运工程.2019

[5].李薇薇.基于转动变形的砌体墙抗侧刚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6].徐靖.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砌体墙转动变形及抗侧刚度研究[D].江苏大学.2019

[7].张智涛.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初始转动刚度预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崔瑶,刘浩,王枫智,山田哲.考虑柱脚转动刚度的多层钢框架易损性分析[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9

[9].欧阳煜,丁鑫,江勇.既有木材的弹性模量和节点转动刚度的测试分析[J].工业建筑.2019

[10].刘卫然,于海丰,王鑫,杜守军,高任清.新型轮扣式脚手架节点转动刚度试验及数值模拟[J].钢结构.2018

论文知识图

发动机磁流变隔振系统的遗传优化算法...沙袋负载电动缸的摆角变化轨迹Fig.6...美国ANSI/AISC360-05节点分类我国一些...(j)对称型激光陀螺5阶振型图5.29两...分支上部的柔性U副Fig.3-4FlexibleUp...荷载理想化

标签:;  ;  ;  ;  ;  ;  ;  

转动刚度论文_贾明昌,陈青山,高宏,魏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