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108例护理观察及现状

小儿静脉输液108例护理观察及现状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现状,探讨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技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8例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08例患儿行静脉输液护理前后的并发症情况及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通过提高护理水平及静脉穿刺成功率,可有效减少静脉输液引发的并发症,增加患儿家长的信任和满意度。

【关键词】静脉输液;小儿护理;并发症;满意度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种高度专业技术,也是儿科疾病治疗比较常用的方法,鉴于患儿静脉管腔小、血管易滑动、耐受力差,静脉穿刺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对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观察及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护理水平[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8例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患儿67例,女患儿41例,年龄范围为0.4~6岁,平均年龄为2.6岁,患儿症状表现为:小儿高热25例,小儿咳嗽20例,小儿腹泻22例,支气管炎16例,上呼吸道感染18例,腹泻合并高热7例,均需要进行静脉输液。

2.2护理方法

①穿刺前准备。选择5号半头皮针进行穿刺,以头皮静脉穿刺为主,也有选择四肢静脉穿刺,应选择较为自然、明亮的光线,穿刺前确定好位置,用食指或拇指反复推压,保证血管充盈,并对皮肤进行消毒,使用碘伏干后再用70%乙醇擦拭。②进针操作。把针头稳定在患儿头皮静脉处,进针的角度保持在20o左右,注意观察回血情况,如果是呈尖形的箭头状,说明穿刺已经到达静脉壁,在存在空滞感的情况下不应急于拔针,可对针头的方向和角度做出调整;如果出现平头状的回血,说明血管壁已经被穿破。③穿刺固定。患儿头皮胎脂和毛发较多,会对胶带固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先用纱布对针柄进行固定,然后再用长胶布对余下的真柄、纱布和输液管进行固定,对通过四肢静脉进行输液的患儿,要使用小夹板或小纸盒进行固定,并保证松紧合适,穿刺固定后,应密切观察小儿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否存在不良反应。④拔针护理。拔针操作前应将胶布去掉,分离胶布时动作轻柔,拔出针头后,按压时间应在1min~3min之间,应减少患儿的不适感,不要边压边揉[2]。

1.3评价标准

记录108例患儿行静脉输液护理前后的并发症情况,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率(%)描述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08例患儿行静脉输液护理前后的并发症情况及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和表2。

表1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并发症比较(n=108)

3讨论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现状并不理想,护理问题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穿刺失败、针头脱出、输液管堵塞、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渗透等问题,进而引发疼痛、静脉炎、皮下血肿等不良反应,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分析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有助于提高小儿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3.1原因分析

①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实践经验不足、进针血管选择不当、穿刺进针的方法和角度不当、未对输液进行观察以及巡视不到位等,都可能引发静脉渗漏、皮下血肿等不良问题。②患儿因素。小儿静脉输液的对象年龄较小,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性较差,小儿具有多动的特点,同时又对输液感到恐惧,这些情况都增加了静脉输液的难度,一些患儿因消瘦、肥胖或营养不良等特殊情况,输液后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导致穿刺失败。③家长原因。一些患儿家长因对静脉输液缺乏认识,又没有小儿输液的看护经验,未对小儿输液进行有效的看护,患儿在输液中摇晃或走动,很容易出现针头脱出、输液管阻塞、渗漏等情况。④药物原因。一些输液失败情况也与药物存在一定的关系,如输入刺激性较大的钙剂、多巴胺、甘露醇等,这主要与给药的浓度、途径以及速度有关,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输液的效果[3]。

3.2解决对策

①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必须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上岗,只有掌握良好的输液穿刺技术,才能减少穿刺失败现象,再有,应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责任意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将护理工作落到实处,严密观察患儿反应,加强巡视,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值班医师。②家长应积极配合。家长在未征得医护人员同意情况下,不应擅自调节输液速度,不应让小儿在输液中来回走动或乱动,患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更有利于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4]。③应合理配置药物。医护人员应根据使用药物的特点、性质以及注意事项,掌握多种药物联用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合理配置和使用药物,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提高输液效果。

本次研究中,108例患儿行静脉输液护理前后的并发症情况及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加强护理后,疼痛、静脉炎、皮下血肿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但是在小儿静脉输液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受到护理人员因素、患儿因素、家长因素以及药物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获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这对提高护理水平及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输液引发的并发症,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温惠娟.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5(3):118-119.

[2]张洁.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相关原因及对策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2):139-140.

[3]谢玉香.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35(11):631-632.

[4]高少琴,陈慧琼.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技巧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0(8):179-180.

标签:;  ;  ;  

小儿静脉输液108例护理观察及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