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结构与可靠性论文-李承山,栾志洁

系统结构与可靠性论文-李承山,栾志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系统结构与可靠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龙门转运系统,结构分析,可靠性

系统结构与可靠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承山,栾志洁[1](2018)在《龙门转运系统结构分析及可靠性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龙门转运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同时,详细介绍了龙门转运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及整个系统的控制及操作过程。重点描述了龙门转运车和提升梁,指出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对车间生产和铝电解多功能机组正常工作的重要作用。针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可靠性设计,并结合实际工况给出可靠性设计要求和整个系统的可靠度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有色设备》期刊2018年03期)

白欣然,肖鹤飞,武杰,张春杰,李佳[2](2018)在《中国实验快堆叁回路计算机监控系统系统结构可靠性设计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实验快堆叁回路计算机监控系统承担着叁回路的系统状态监视及设备控制等任务。由于叁回路监控系统开发公司在系统还未移交给快堆工程部时期出现了公司易主重组等情况,系统的后期开发及调试工作一直由一名公司代表负责,系统实际并未达到设计的使用要求。在公司代表离开后,系统已经处于临近瘫痪的状态,无法完成正常的监控功能,严重影响反应堆的运行任务,因此对叁回路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及改造。文中通过列出存在的各种异常现象,并进行分析排查,找出异常现象的根源问题,对这些问题按照系统结构及功能进行分类找出需改造的类项。对每一项详细介绍了设计思路及具体改造步骤,针对改造中遇到新问题的处理方法作了适当的介绍。通过系统性的改造使叁回路计算机监控系统具备了正常的监控功能,并通过对底层结构进行的冗余改造从本质上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及运行稳定性。改造完全由快堆内部的技术人员完成,由此培养了一支有实际工程开发经验的人才队伍,同时节省了数十万的外协开发费用,并通过合理设计利用老硬件节省了几十万元的硬件采购费用。对监控系统重新进行的设计改造为中国实验快堆顺利100%功率并网发电及今后的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为今后的全厂级监控系统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电》期刊2018年02期)

毛忠兴,邓良,杨静[3](2018)在《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系统结构可靠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功率、长叶片已逐渐成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特征和发展方向,以持续提升风能利用的经济性。风力发电机组大型化带来叶片长度和重量的显着增加,风轮每旋转一周,在低速轴上的受力和作用在叶片上的重力均会出现周期性变化,同时,在风轮旋转平面上,因风切变、塔影效应和湍流的作用而产生循环变化的载荷。风力发电机组大型化必然带来机组疲劳载荷的增加,疲劳载荷是风力发电机组在全风速范围内运行所产生的典型载荷循环,循环的数量正比于各种风速下机组发电运行的时间,决定着部件的设计使用寿命。为进一步研究风切变、塔影效应、叶片重力、叶片推力载荷对大风轮直径机组叶根疲劳载荷所产生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风轮运行载荷分析和系统仿真,对变桨传动系统结构有限元计算和分析,研讨影响变桨传动系统可靠运行的主要因素,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桨传动系统可靠性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东方汽轮机》期刊2018年01期)

田豪,沈阿荣,王琳,王磊[4](2017)在《某军用越野车转向系统结构件的可靠性设计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军用越野车为例,通过运用可靠性设计方法,以零件无限疲劳寿命为可靠性设计原则对其转向系统关键结构件进行结构设计和疲劳寿命校核,并根据实车测得的载荷谱对零件进行台架疲劳试验,验证了可靠性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7年10期)

孙少恒[5](2016)在《浮式风机塔筒和系泊系统结构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风电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发展,海上风机也从浅海走向深海,从固定式向漂浮式发展;随着水深的增加,海洋环境也更加复杂,会产生很大的环境载荷,对风机的正常使用和结构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必须对风机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以确保风机能够正常工作。有鉴于此,本文以NREL-5MW半潜式浮式风机为例,通过对浮式风机的塔筒和系泊系统进行结构可靠性计算,求得相应的可靠性指标,实现对结构的安全评估。首先,对浮式风机的塔筒进行抗风可靠性计算。以Davenport谱为例,利用谐波迭加法分别对平均风速、脉动风速和风载荷分别进行仿真,得到相应变量的时程曲线;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编制的相应程序,通过对概率密度演化方程的求解,得到正常工作性能指标(塔筒顶端位移值)和抗弯能力(塔筒底部截面正应力)所服从的概率密度函数,通过给定的阈值,求出风机在最大作业状态和极限停机状态下的抗风动力可靠度。计算结果表明,在最大作业工况和极限停机工况下,塔筒的抗弯能力能够满足可靠性要求;在极限停机状态下,风机正常工作性能不能满足可靠性的要求,需要在设计时加以考虑。其次,针对半潜式浮式风机的系泊系统进行时域分析,结合AQWA水动力软件,求得风机系泊系统在额定状态、最大作业状态和极限停机状态下的轴向张力时域曲线;在获得时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极值原理,分别对系泊链载荷和破断强度建立概率分布模型,并通过MATLAB编制的程序,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各概率模型的参数,确立其概率分布。最后,在确定其概率分布的情况下,分别利用一次二阶矩和蒙特卡洛法对单根系泊链和整个系泊系统的结构可靠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极限停机工况下,单根系泊链的破断强度能够满足可靠性要求,但系泊链整体的可靠性指标低于目标值,处于不安全的状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6-01-01)

门茂琛[6](2015)在《基于可靠性的油泵传输系统结构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可靠性理论,利用启发式算法分析连续线形n中取k的油泵传输系统结构优化问题。首先所有位置都分配具有最低可靠性的部件;然后计算所有部件的重要度值,将具有最大可靠性的有效部件分配到具有最大重要度值的位置,依次递归得到最大可靠性的系统结构;最后通过对F系统和G系统的仿真分析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5年06期)

韩征[7](2015)在《数控机床工作台系统结构优化及其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机电装备工业和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机械产品构件变的日趋复杂多样化且更加注重机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机械构件的加工精度和效率与数控机床的精度及可靠性水平变得日益密切,但是由于机床构型更加复杂,在随机因素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故障或者加工精度降低。本文以数控机床工作台、底座、鞍座为主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典型工作状态下,分别进行工作台系统结构的静力学与动力学分析。在静力学分析过程中采用绑定方式建立接触对;在动力学分析过程中考虑接触面对工作台系统精度与性能的影响,采用弹簧阻尼单元建立接触面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对工作台系统结构的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到系统受力后的最大位移、最大应力以及固有频率与相应振型,由此分析了工作台系统结构在工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运用优化设计理论,采用Isight软件集成Solidworks与ANSYS开展工作台系统的动态优化设计,将工作台系统中各个部件的最大位移、一阶固有频率以及重量作为优化目标,分别开展工作台系统结构动态设计与结构优化。同时,通过动态优化获取了设计变量与目标变量的相关关系,以此评价了各个设计变量对目标变量的影响程度。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样本点抽样,结合抽取的样本点,运用响应面方法建立设计变量与目标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探索设计变量与目标变量之间的量化关系并建立以最大位移表示的极限状态方程;采用Monte Carlo与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方法计算各个部件结构的可靠度以及失效概率对各个设计变量均值与标准差的灵敏度,获取了机床工作台系统各部件在加工过程中考虑随机因素时设计变量对其性能的影响权重。(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吕枫,周怀阳,岳继光,何斌[8](2014)在《缆系海底观测网电力系统结构与拓扑可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缆系海底观测网可持续提供充裕电能和通信带宽给大量海底科学仪器.基于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原则,分析得观测网电力系统适合采用负高压单极直流输电、以海水作为电流回路、海底负载并联供电和级联式高频直流变换的总体方案,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观测网的物理架构.根据观测网的特点,总结了海底电力系统适合采用的几类典型拓扑,并以水下基站平均供电可靠度为可靠性指标,计算并比较了这些典型拓扑的可靠性,可为观测网的拓扑规划提供依据.进一步设计了海底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以提高观测网的容错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国家未来建设大规模观测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10期)

胡长虹[9](2013)在《模型驱动架构的系统结构可靠性计算方法及提升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加强计算机软件在互联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物联网工程、信息传输和图像处理等信息领域的应用能力,加速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智能化、工程化和产品化的发展进程,突破束缚软件设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技术,提高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模型驱动架构向可靠性拓扑结构转换方法、不同软件系统拓扑结构的可靠性计算模型及理论、软件系统中功能模块互相重迭的可靠性迭加技术、软件系统基于条件和关联特征结构缺陷的预测方法,使得基于模型驱动架构的软件系统结构可靠性获得大幅度提高;软件系统结构可靠性提升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详细分析Weiss、Corcoran、Jelinski、Moranda、Gokhate、Yacoub、毛晓光等人的可靠性模型;Meinhold、Singpurwalla和Ohba等人贝叶斯模型的改进型和非齐次泊松分布模型;cheung等人基于矩阵的状态转移模型;Tarik Hadzic等人的评估模型;徐高潮等人、Khoshgoftaar等人缺陷预测模型等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的软件可靠性和软件缺陷预测模型的功能和特点。认真研究和探讨了软件模型驱动架构原理、可靠性增长模型技术、马尔可夫可靠性模型原理与分类和可靠性的缺陷预测方法等内容。经比较确认:所提出的软件可靠性模型理论和方法与这些模型、方法均有较大的区别,属于更高层次的可靠性计算方法与提升技术。提出模型驱动架构向可靠性拓扑结构转换方法。在模型驱动架构向可靠性拓扑结构转换过程中,首次建立不改变对象间的时序关系、不改变对象间的逻辑关系和不改变对象间消息传递的原则。建立了逻辑选择关系的可靠性拓扑结构转换模型、逻辑分支关系的可靠性拓扑结构转换模型和逻辑循环关系的可靠性拓扑结构转换模型。提出了将顺序图中的逻辑选择关系图、逻辑分支关系图和逻辑循环关系图向可靠性拓扑结构转换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模型驱动架构向可靠性拓扑结构转换方法,能够将系统顺序图准确、合理的转换为可靠性拓扑结构图。提出了可靠性拓扑结构图向可靠性状态图的转换模型和转换方法;给出了各种不同软件系统拓扑结构和可靠性状态转换的可靠性计算理论。依赖系统中模块与模块间的组成方式、复杂度和顺序图,建立了转移概率串行拓扑结构的可靠性模型、转移概率并行拓扑结构的可靠性模型、转移概率串并混合型拓扑结构的可靠性模型、转移概率环状拓扑结构的可靠性模型、多种拓扑结构的可靠性模型;提出了转换概率可靠性拓扑结构与可靠性状态的对应关系、模块执行的转移与模块状态的转移牵动关系、并串混合型结构图与并串混合型的状态图的转换关系;给出了串行拓扑结构、并行拓扑结构、串并混合型拓扑结构和环形拓扑结构的可靠性值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软件系统拓扑结构的可靠性计算方法均能够计算出软件系统中的可靠度,这些计算结果与系统可靠性的测试结果基本耦合、可信。提出了软件系统中功能模块互相重迭的可靠性迭加技术。经过对软件系统的多分支模块的结构和模块功能的定义与分析,首次建立了软件系统模块分解的原则、功能模块可靠性迭加计算理论和功能模块占用率的可靠性迭加技术;给出了内功能模块与外功能模块可靠性的平均值规划成一个外功能模块的优化可靠性计算方法。并依据结构模型的映射分解法和功能模块的可靠性计算理论,对功能模块占用率可靠性的线性结构进行证明。试验表明:应用可靠性迭加技术原理得到的可靠性计算结果,明显好于未使用迭加技术的可靠性计算结果。提出了软件系统基于条件特征结构缺陷的预测方法。通过对结构缺陷在不同条件下特征和缺陷条件进行分析,提出了缺陷成簇的方法。定义了条件特征和缺陷特征,应用K_means算法对具有相同特征缺陷进行聚类,能够有效和及时的发现缺陷集中出现的特征。建立条件特征与缺陷特征的关系模型和缺陷聚类算法,使具有相同条件的缺陷聚集并成簇。实验验证:基于条件的缺陷聚类算法与K_means算法相结合的结构模型,对缺陷预测的准确度和缺陷的修复效率好于DBSCAN算法,为软件系统缺陷的修复节省了时间和资源,相比传统方法效率提高约30%。提出了软件系统基于关联特征结构缺陷的预测方法。对在同一个缺陷特征簇和不同的缺陷特征簇中的缺陷相似度进行分析,提出了每个簇中均有一个特征重心,代表簇的整体特征趋势的概念;通过对特征重心、缺陷特征和缺陷关联关系属性分析,给出了具有相同特征的缺陷聚集成簇的结论;同时确认缺陷特征不十分相似的缺陷也能聚集成簇。实际数据验证:基于关联特征结构缺陷的预测方法能够进一步为软件修复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相比传统软件缺陷的修复方法其效率可提高约50%。(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12-01)

肖鹏,周继翔,刘宏春[10](2013)在《反应堆保护系统结构与可靠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反应堆保护系统的设计准则出发,定性分析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并以目前国内核电厂中广泛使用的2种反应堆紧急停堆系统的逻辑处理部分作为分析对象,采用故障树的分析方法计算其可靠性,得到了定量化的计算结果,为后续反应堆保护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3年S1期)

系统结构与可靠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实验快堆叁回路计算机监控系统承担着叁回路的系统状态监视及设备控制等任务。由于叁回路监控系统开发公司在系统还未移交给快堆工程部时期出现了公司易主重组等情况,系统的后期开发及调试工作一直由一名公司代表负责,系统实际并未达到设计的使用要求。在公司代表离开后,系统已经处于临近瘫痪的状态,无法完成正常的监控功能,严重影响反应堆的运行任务,因此对叁回路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及改造。文中通过列出存在的各种异常现象,并进行分析排查,找出异常现象的根源问题,对这些问题按照系统结构及功能进行分类找出需改造的类项。对每一项详细介绍了设计思路及具体改造步骤,针对改造中遇到新问题的处理方法作了适当的介绍。通过系统性的改造使叁回路计算机监控系统具备了正常的监控功能,并通过对底层结构进行的冗余改造从本质上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及运行稳定性。改造完全由快堆内部的技术人员完成,由此培养了一支有实际工程开发经验的人才队伍,同时节省了数十万的外协开发费用,并通过合理设计利用老硬件节省了几十万元的硬件采购费用。对监控系统重新进行的设计改造为中国实验快堆顺利100%功率并网发电及今后的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为今后的全厂级监控系统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系统结构与可靠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承山,栾志洁.龙门转运系统结构分析及可靠性设计[J].有色设备.2018

[2].白欣然,肖鹤飞,武杰,张春杰,李佳.中国实验快堆叁回路计算机监控系统系统结构可靠性设计改造[J].中国核电.2018

[3].毛忠兴,邓良,杨静.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系统结构可靠性设计研究[J].东方汽轮机.2018

[4].田豪,沈阿荣,王琳,王磊.某军用越野车转向系统结构件的可靠性设计与验证[J].汽车实用技术.2017

[5].孙少恒.浮式风机塔筒和系泊系统结构可靠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6].门茂琛.基于可靠性的油泵传输系统结构优化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5

[7].韩征.数控机床工作台系统结构优化及其可靠性分析[D].东北大学.2015

[8].吕枫,周怀阳,岳继光,何斌.缆系海底观测网电力系统结构与拓扑可靠性[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胡长虹.模型驱动架构的系统结构可靠性计算方法及提升理论[D].吉林大学.2013

[10].肖鹏,周继翔,刘宏春.反应堆保护系统结构与可靠性的关系[J].核动力工程.2013

标签:;  ;  ;  

系统结构与可靠性论文-李承山,栾志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