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理化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理化,因子,性质,塔里木盆地,特征,常绿阔叶林。
土壤理化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赵亮[1](2019)在《增温和降雨变化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正承受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且降雨格局发生了显着变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敏感性,然而迄今为止,结合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因子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还很缺乏。因此,本论文通过野外长期控制实验,研究了增温和降雨格局变化对高寒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环境的影响机理。通过两年研究,初步揭示了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特征,土壤理化因子在不同实验处理下的变化规律。目前得出的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温度升高和降雨格局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直接证据,也能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通过以下两个野外长期控制实验:1)增温和降雨增减实验(增温、增雨、减雨、增温减雨、增温增雨、和对照);2)增温和降雨变异实验(第一年的增雨处理在第二年变为减雨处理,而第一年减雨处理在第二年变为增雨处理,其余处理保持不变),监测与分析了植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生产力等)和土壤理化因子(土壤含水量,pH,有机质,氮,磷等)在不同实验处理下的变化趋势。最终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在两个实验下的各实验处理间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增温和降雨变化下植物群落的组成并没有发生变化;在增温和降雨增减实验中,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增温减雨处理下显着降低,杂草生物量(群落水平)在增温处理下显着增加;在增温和降雨变异实验中,杂草生物量在减雨处理变化后显着增加。2.在增温和降雨增减实验中,土壤含水量在增温处理下显着降低,土壤pH在减雨处理下显着降低;在增温和降雨变异实验中,所有理化因子无显着性差异。3.在增温和降雨增减实验中,第一年的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是影响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铵态氮是影响植物群落水平总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第二年的结果显示:pH和全磷是影响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全磷是影响植物群落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在增温和降雨变异实验中,铵态氮、硝态氮、有机质、全氮是影响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晓菲,李路,常亚鹏,许仲林[2](2019)在《雪岭云杉林叶片碳氮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碳(C)、氮(N)对于植物生长和生理调节机能意义重大。研究雪岭云杉林叶片C、N化学计量特征随土壤理化因子的变化特征,对于认识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和未来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讨全球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以雪岭云杉林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分析探究叶片C、N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并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技术对叶片C、N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叶片C含量的平均值为465.28 g·kg~(-1),变异系数为14%;叶片N含量的平均值为6.54 g·kg~(-1),变异系数为42%;土壤C/N的平均值为90.63,变异系数为82%。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在0~30 cm层中,叶片C、N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土壤含水量和pH的驱动,土壤含水量与叶片C/N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叶片C、N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H与叶片C、N含量成正比,与C/N成反比;在30~80 cm层中,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粘粒含量是影响叶片C、N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量和叶片C/N之间呈正比,土壤粘粒含量与C、N含量之间呈正比,与叶片C/N之间呈反比;pH、土壤C、N含量对叶片C、N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9年03期)
王海,高永飞,刘洪林,吴洪新,阿拉木斯[3](2019)在《草原土壤斥水性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滴水穿透时间法(WDPT)测量在锡林浩特市采集的草原土壤样品(0~20cm,n=80)的斥水性(SWR),并对土壤物理化学参数如土壤含水量、有机质(SOM)含量和SWR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斥水性与含水量的关系符合正态分布,当土壤含水量为10.7%时,SWR达到峰值,平均为80s,斥水性与土壤粒径呈负相关(r=-0.753),土壤SWR值与总氮、速效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草地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和pH的相关性较低。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土壤斥水性的影响因素,为提出土壤斥水性的改良措施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秀梅,安毅,秦莉,林大松,霍莉莉[4](2018)在《镉胁迫下土壤理化因子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通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湖南3种不同程度Cd污染土壤添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修复材料,研究修复材料修复效果,并评估了Cd胁迫下土壤理化性质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分别对pH值、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土壤有效态Cd浓度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做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通径分析,并对比3种分析。结果表明:Cd浓度较小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pH值、土壤速效钾、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中等污染土壤过氧化氢酶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严重污染土壤过氧化氢酶的主要影响因子为pH值和土壤有效Cd。对比3种土壤影响因素的系数发现,随着土壤全Cd浓度的增加,土壤有效态Cd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系数越来越大,而土壤速效钾、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系数越来越小。与简单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相比,通径分析结果能更客观、全面的体现各因素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过程。该试验为评价土壤性质对酶活性的影响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11期)
徐苏源,衣华鹏,闫潍虹,位彬,张小梅[5](2018)在《南长山岛土壤理化因子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南长山岛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统计学关系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地表植被的保护和有序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为海岛生态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南长山岛为研究区,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通过试验测定土壤和植被的各项指标,基于SPSS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大部分样点属于四级土壤。土壤呈微酸性。容重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速效钾影响明显。坡顶的乔木和灌木长势更好,土壤的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更高。阴坡、半阴坡的乔木长势更好,土壤养分更高。[结论]影响南长山岛土壤理化因子空间分布的因素有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等,其中地形和植被是主要影响因素。坡顶和坡中主要受地形和植被影响,坡底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土壤发育好的地段一般特征为乔木长势较好,坡度较缓且多为阴坡和半阴坡。(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润,朱丹丹,蒋梦莹,张坚强,李加庆[6](2018)在《海桑次生木质部导管解剖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年内动态变化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海桑次生木质部导管解剖特征随土壤理化因子年内动态变动而变化的适应机制,该研究利用海桑具有生长轮的特点,通过显微技术界定了海桑采样枝条一年内10个不同连续时间段形成的新"生长层"(新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观测了10个不同连续时间段新"生长层"的导管解剖特征,并对10个新"生长层"形成阶段所对应的土壤理化因子数量特征进行了测定,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10个不同连续时间段海桑新"生长层"管孔数量解剖特征与对应土壤理化因子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10个不同连续时间段海桑形成新"生长层"管孔数量特征指标,除相邻管孔间接触壁长占比无显着差异外,其他8项指标包括管孔径向直径、管孔弦向直径、导管壁厚、导管长度、管孔密度、单孔率、导管聚合度和相邻管孔间接触壁长等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多重比较显示,10个不同连续时间段海桑形成新"生长层"管孔数量特征8项指标具不同程度的变动。(2)海桑新"生长层"形成阶段(10个不同连续时间段)土壤理化因子,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土壤pH值和土壤全盐量等5项指标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多重比较显示,海桑新"生长层"形成阶段(10个不同连续时间段)土壤理化因子指标均具有不同程度变动。(3)10个不同连续时间段海桑形成新"生长层"的管孔数量解剖特征,与所对应新"生长层"形成阶段土壤理化因子数量特征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随着土壤全盐含量的升高,海桑导管弦向直径和导管聚合度同时呈显着增大趋势(P<0.05)。研究表明,海桑在一年内不同连续时间段,随土壤全盐量增加,土壤渗透势将增大,水分在次生木质部导管中输导的安全性将下降,而海桑导管分子随一年内不同连续时间段土壤全盐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根据木材生态解剖学的观点,水分输导的安全性将进一步降低,但导管聚合度随一年内不同连续时间段土壤全盐量的增加而增大,具有增进水分输导安全性的作用,这可能是海桑对土壤盐含量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柯春亮,李淑娟,段雅婕[7](2017)在《解磷菌剂对香蕉幼苗生长及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解磷菌剂对香蕉幼苗的促生效果,本研究将解磷菌株M-3-01制成菌剂,并以磷矿粉作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磷菌剂对香蕉植株生物量、生理生化指标及土壤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M-3-01菌剂对香蕉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安申群,贡璐,朱美玲,李红林,解丽娜[8](2017)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典型荒漠植物根系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荒漠植物根系直接与高度盐渍化、严重缺水的土壤环境接触,是执行物质吸h收的重要营养器官,对其化学计量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旱生植物功能特征和生存策略。以塔里木盆地北缘6种典型荒漠植物:甘草、芦苇、花花柴、骆驼刺、柽柳、盐爪爪为研究对象,分析植物根系化学计量特征,结合冗余分析探索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根系C、N、P含量分别为(443.62±70.84)mg/g,(7.44±3.59)mg/g,(0.46±1.92)mg/g;其中P的变异系数最大,C的最小;C/N、C/P、N/P的值分别为63.37、964.39、15.22,C、N、P含量及N/P值低于全球平均水平,C/N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通过冗余分析得出土壤理化因子对植物根系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为:土壤含水量>土壤电导率>土壤P含量>土壤C含量>土壤N含量,即研究区土壤含水量与电导率是影响植物根系化学计量的重要因子。(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16期)
杨媛媛,陈奇伯,黎建强,赵维娜,刘佩琪[9](2017)在《滇中地区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与理化因子通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天然常绿阔叶林理化因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省玉溪市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理化因子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田间持水量、有机质、碱解氮、全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容重、全钾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加;(2)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与理化性质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钾强烈的直接作用是影响该区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活性的主导因子,而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强烈的直接作用是决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导因子,其他因子的间接作用也是影响该区土壤酶的重要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郭小芳,熊宁,郝兆,梁泽鹏,拉巴[10](2016)在《拉鲁湿地土壤理化因子与酵母菌多样性及产胞外酶活性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从拉鲁湿地土壤中分离酵母菌,结合经典分类法及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对获得的83株酵母菌菌株进行系统分类,并对土壤的基本理化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拉鲁湿地土壤酵母菌分属于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假丝酵母属Candida、原囊菌属Protomyces、红酵母属Rho-dotorula及Cystofilobasidium 5个属16个种,其中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包括8个种。多样性指数比较结果表明,6号样点酵母菌多样性最丰富,9号样点最低。理化因子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样点所测的6种理化因子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6号样点水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样点(P<0.05),3号样点铵态氮、速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最高(P<0.05),9号样点则最低(P<0.05);3、4、5、6号样点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个样点(P<0.05)。酵母菌多样性与理化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没有显着相关性,而有机质含量与酵母菌总丰度相关性系数较高。产不同胞外酶活性菌株比例与土壤理化因子间不呈现显着相关性,果胶酶活性菌株比例与水分呈现显着负相关性(P<0.05),速效磷与产脂肪酶活性菌株比例则呈现显着正相关性(P<0.05)。(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土壤理化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碳(C)、氮(N)对于植物生长和生理调节机能意义重大。研究雪岭云杉林叶片C、N化学计量特征随土壤理化因子的变化特征,对于认识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和未来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讨全球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以雪岭云杉林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分析探究叶片C、N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并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技术对叶片C、N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叶片C含量的平均值为465.28 g·kg~(-1),变异系数为14%;叶片N含量的平均值为6.54 g·kg~(-1),变异系数为42%;土壤C/N的平均值为90.63,变异系数为82%。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在0~30 cm层中,叶片C、N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土壤含水量和pH的驱动,土壤含水量与叶片C/N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叶片C、N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H与叶片C、N含量成正比,与C/N成反比;在30~80 cm层中,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粘粒含量是影响叶片C、N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量和叶片C/N之间呈正比,土壤粘粒含量与C、N含量之间呈正比,与叶片C/N之间呈反比;pH、土壤C、N含量对叶片C、N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理化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赵亮.增温和降雨变化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9
[2].李晓菲,李路,常亚鹏,许仲林.雪岭云杉林叶片碳氮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J].干旱区地理.2019
[3].王海,高永飞,刘洪林,吴洪新,阿拉木斯.草原土壤斥水性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19
[4].王秀梅,安毅,秦莉,林大松,霍莉莉.镉胁迫下土壤理化因子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通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8
[5].徐苏源,衣华鹏,闫潍虹,位彬,张小梅.南长山岛土壤理化因子空间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8
[6].李润,朱丹丹,蒋梦莹,张坚强,李加庆.海桑次生木质部导管解剖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年内动态变化的关系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8
[7].柯春亮,李淑娟,段雅婕.解磷菌剂对香蕉幼苗生长及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8].安申群,贡璐,朱美玲,李红林,解丽娜.塔里木盆地北缘典型荒漠植物根系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7
[9].杨媛媛,陈奇伯,黎建强,赵维娜,刘佩琪.滇中地区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与理化因子通径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
[10].郭小芳,熊宁,郝兆,梁泽鹏,拉巴.拉鲁湿地土壤理化因子与酵母菌多样性及产胞外酶活性相关性分析[J].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