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甲基丙烯酸甲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钠,聚集体,硫脲,铵盐,性质。
甲基丙烯酸甲酷论文文献综述
张瑜[1](2017)在《季铵盐包裹溴化银纳米复合物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树脂的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季铵盐包裹溴化银纳米复合物(AgBr/NPVP)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树脂(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based dental resins,下文简称:PMMA树脂)抗菌性能、细胞毒性及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原位沉淀法合成AgBr/NPVP,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1H核磁共振(1HNMR)对新合成的NPVP进行表征,X线衍射(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新合成的AgBr/NPVP进行表征,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AgBr/NPVP的粒径大小;运用液体稀释法测定AgBr/NPVP对白色念珠菌(C.albicans)ATCC90028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FC);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 C.albicans ATCC90028 与 1× MFC AgBr/NPVP 混悬液接触24 h后的细胞形态变化;制备含不同质量分数AgBr/NPVP的PMMA树脂试件,运用直接接触法、死/活菌染色法评估改性PMMA树脂的抗菌性能,通过WST-8试验及FTIR分别对改性PMMA树脂细胞毒性及转化率(DC)进行检测;树脂挠曲强度(FS)、挠曲模量(FM)及维氏显微硬度分别采用万能试验机及维氏硬度计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原位沉淀法成功合成了 AgBr/NPVP,其粒径大小为(30.86±1.46)nm。AgBr/NPVP 对 C.albicans ATCC90028 的 MIC 及 MFC 值均为250 μg/ml。Fe-SEM 示 C.albicans ATCC90028 与 1× MFC AgBr/NPVP 混悬液接触24 h后,正常细胞形态丧失,细胞完整性破坏,胞体皱缩、内陷,部分细胞裂解成碎片。PMMA树脂随AgBr/NPVP添加量的增加,抗菌活性不断增强,老化2周后,各组抗菌率均呈稳定趋势,0.3%组抗菌率达80%以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显示,改性PMMA树脂表面粘附及存活的细菌均较空白组少。根据ISO10993-5标准,改性PMMA树脂对人牙髓细胞(HDPCs)毒性较低。改性实验各组PMMA树脂聚合24 h后,DC均达70%以上。FS及FM值实验各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0.1%及0.2%组维氏硬度值与对照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当AgBr/NPVP添加量为0.3%时,其维氏显微硬度值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适量AgBr/NPVP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树脂对白色念珠菌ATCC90028具有一定抗菌作用,且对其细胞毒性及理化性能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张丽娜[2](2017)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离聚物的动力学行为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库伦力作用下,离聚物中的离子基团相互聚集形成离子聚集体,赋予离聚物许多独特的结构和性能。虽然学者们对离子聚集体的结构及形态分布做了大量研究,但有关微相分离结构与分子动力学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尚有欠缺。探索不同结构因素和加工条件影响下离聚物聚集体结构、分子松弛行为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揭示离聚物的独特性质,为设计性能优异的离聚物材料提供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离聚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小角X-射线散射(SAXS)、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MDSC)、动态流变及宽频介电谱等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中和度、离子含量、反离子种类及热处理对该离聚物聚集体结构、分子松弛行为及流变行为的影响,揭示离聚物结构变化对分子动力学的影响规律。此外,将该离聚物作为加工助剂应用到硬质聚氯乙烯(PVC)中,研究其功能特性与应用价值。中和度显着影响镧型离聚物的聚集体结构和分子动力学。中和度大于80%时,离聚物中存在明显离子聚集体。随中和度增加,离聚物的链段运动能力减弱,表现为链段松弛时间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Tg)大幅升高;同时,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增加,导致分子链堆积紧密,体系脆性指数降低。虽然反离子本征电子组态及其与阴离子的配位结构不同,反离子种类影响离聚物的链段松弛时间和松弛单元的不均一性,但不影响离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离聚物熔体的动态流变行为遵循时温迭加原理。中和度大于80%时,离聚物因离子聚集体的形成而呈现一新的长时松弛过程,使其偏离终端松弛行为,表现出类凝胶特性。采用“两相模型”分析离聚物的流变行为,发现其类液-类固转变是由离子聚集体经桥接分子链作用而形成的网络结构所致。镧型离聚物中离子聚集体交联结构较完善,其配位结构对分子链运动能力的限制作用更大。热处理显着影响钠型离聚物的聚集体结构与链段松弛行为。随热处理温度升高或热处理时间延长,钠离子聚集体逐渐团聚成簇,分子链受限程度增加并形成紧密堆积,链段运动能力减弱,体系自由体积减小,导致体系Tg增大,链段松弛时间增加,材料脆度减小。同时,热处理使得链段运动单元的不均一性降低,α松弛分布变窄。然而,过高的热处理温度会使离子聚集体发生解离,链段松弛时间减小,链段运动单元的不均一性增大。相反,中和度、反离子种类和热处理均不影响离聚物次级松弛动力学。随离子含量增加,离子聚集体对基体链段的限制作用增强,离聚物的Tg升高,松弛单元的不均一性增加,协同重排区的特征长度减小;同时,离子含量增加也使得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大,体系脆性指数增大。反离子种类不影响离聚物Tg和协同重排区的特征长度,但由于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受离子特性影响较大,故而脆性指数相差较大。将PMMA基镧型离聚物用作硬质PVC的加工助剂,能有效抑制产品的初期着色,延缓变色速率;能有效提高硬质PVC的长期热稳定性;同时降低塑化时间,促进了PVC塑化。作为兼具热稳定性及促塑化性的大分子加工助剂,PMMA基镧型离聚物还能有效提高PVC制品的透明性并赋予其优异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4-01)
王曼[3](2017)在《新型可注射性多功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骨水泥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壳聚糖基温敏凝胶CS-GP,庆大霉素及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对PMMA骨水泥的改性及性能研究[目的]:制备一种可注射多孔抗菌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基复合支架骨移植材料,并评价其聚合温度、工作时间、抗菌能力、机械特性、骨引导潜能,生物相容性等相关特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在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制备的基础上,以壳聚糖(Chitosan,CS)-甘油磷酸钠(Glycerophosphate,GP)合成的温敏凝胶作为成孔剂并模拟细胞外基质,并载入骨引导性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ano-HA)及庆大霉素(gentamicin,GM),以模拟骨内的矿化组分和结构并有效地预防机体感染,制备不同组分的可注射多孔骨水泥复合物。使用热电偶、显微CT、扫描电镜、光电子能谱仪、抗菌实验、钙离子试剂盒、MTS材料试验系统、CCK8试剂盒等分别比较改良后的PMMA合成物与传统PMMA的最高聚合温度、工作时间、抗菌能力、机械特性、骨引导潜能,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特征。[结果]:CS-GP水凝胶能显着降低传统PMMA聚合时的产热,延长工作时间,并使致密PMMA形成相互联通的不规则孔隙结构从而使其机械特性与人松质骨更匹配。Nano-HA颗粒的载入不会影响多孔PMMA支架的机械性能和聚合温度,还能显着提高所形成复合材料的体外矿化能力。GM的载入显着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接触和缓释抗菌能力。[结论]:改良后的p-PMMA/CS-GP/Nano-HA/GM复合材料操作简单、有安全的聚合温度、适宜的机械特性、良好的矿化能力和显着的抗菌特性,其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第二部分壳聚糖基温敏凝胶CS-PVA,银离子及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对PMMA骨水泥的改性及性能研究[目的]在前期实验基础上,制备另外一种可注射多孔抗菌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基复合支架骨移植材料以期克服抗生素的抗药问题,并评价其特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在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制备的基础上,以另外一种壳聚糖温敏凝胶体系即壳聚糖(Chitosan,CS)-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凝胶作为成孔剂并模拟细胞外基质,并载入骨引导性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ano-HA)以模拟骨内的矿化组分和结构,另外,加入银离子来克服抗生素的抗药性问题,以此有效地预防机体感染。使用热电偶、显微CT、扫描电镜、光电子能谱仪、抗菌实验、钙离子试剂盒、MTS材料试验系统等来评价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理化性能等。[结果]CS-PVA水凝胶的载入能显着降低传统PMMA聚合时的产热,延长工作时间,并使致密PMMA形成相互联通的不规则孔隙结构从而使其机械特性与人松质骨更匹配。Nano-HA颗粒的载入不会影响多孔PMMA支架的机械性能和聚合温度,但却能显着提高所形成复合材料的体外矿化能力。Ag离子的载入显着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接触和缓释抗菌能力。[结论]改良后的可注射多孔抗菌的p-PMMA/CS-PVA/Nano-HA/Ag复合材料操作简单、有安全的聚合温度、适宜的机械特性、良好的矿化能力和显着的抗菌特性,其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第叁部分季铵化壳聚糖基温敏凝胶HTCC-GP及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对PMMA骨水泥的改性及性能研究[目的]为克服前期实验设计复杂问题和抗菌材料的潜在弊端,设计并制备另外一种多功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基复合支架骨移植材料,并评价其特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基于前期的实验基础,以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作为支架,制备具有抗菌性的壳聚糖季铵盐(quaternized chitosan,HTCC),并以HTCC-甘油磷酸钠(Glycerophosphate,GP)合成的温敏凝胶作为成孔剂,抗菌剂并模拟细胞外基质,另外载入骨引导性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ano-HA)以模拟骨内的无机物,制备不同组分的可注射多孔骨水泥复合物。使用热电偶、显微CT、扫描电镜、抗菌实验、钙离子试剂盒、MTS材料试验系统等分别比较改良后的PMMA合成物与传统PMMA的最高聚合温度、工作时间、抗菌能力、机械特性、骨引导潜能等方面的特征。[结果]HTCC-GP水凝胶的载入能显着降低传统PMMA聚合时的产热,延长工作时间,并使致密PMMA形成相互联通的不规则孔隙结构从而使其机械特性与人松质骨更匹配。此外,还能显着提高复合材料的接触和缓释抗菌能力。Nano-HA颗粒的载入不会影响多孔PMMA支架的机械性能和聚合温度,还能显着提高所形成复合材料的体外矿化能力。[结论]相比前期的实验,改良后的PMMA复合材料不仅操作更为简单,避免了抗菌材料的潜在弊端,更有安全的聚合温度、适宜的机械特性、良好的矿化能力和显着的抗菌特性,其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4-01)
刘晓,熊英,郭少云[4](2015)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光散射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光散射材料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其光散射粒子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对光散射性能和其它宏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PMMA作为光散射材料基体在吸湿性、耐热性、韧性和表面硬度等方面的改性方法;最后对PMMA基光散射材料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光散射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维亚,俞丹,刘艳,王炜[5](2014)在《硫脲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材化学镀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硫脲为添加剂、硫酸铜为主盐、次磷酸钠为还原剂,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材表面进行化学镀铜。研究了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10、0.25、0.50、0.75和1.00 mg/L)的硫脲对铜沉积速率、镀层导电性和结合力以及化学镀铜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分别对镀层微观形貌、组成成分、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硫脲的加入主要影响铜(111)晶面的生长,能有效提高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但对镀层成分无太大影响。随着硫脲加入量的增大,铜沉积速率和镀层导电性先减后增,而镀铜速率主要由阴极还原过程控制。适宜的硫脲添加量为0.50~0.75 mg/L,此时铜沉积速率相对较低,所得镀层晶粒尺寸较小,表面电阻为40~50 mΩ/cm2,镀层结合力1~2级。(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4年15期)
秦丽丽[6](2014)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导热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腐蚀、加工性能和电绝缘性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微电子包装、换热工程和太阳能利用等方面都具有广泛应用。绝大多数聚合物具有卓越的电绝缘性能,为良好的绝缘体,但其导热性能较差。目前主要用高导热填料填充聚合物来获得较高热导率。所用的填料不仅可以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同时还保持了聚合物的电绝缘性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是一种重要的热塑性塑料,具有高耐磨性、强硬度等优点。氮化硼(B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陶瓷填料,具有高导热和电绝缘的特点,是制备导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填料。纳米二氧化硅是(SiO2)一种较常使用的氧化物填料,也可以用于提高高分子材料的热导率。本课题以PMMA为高分子基体,分别以BN和SiO2为导热填料,制备了PMMA/BN和PMMMA/SiO2复合材料。采用硅烷偶联剂3-(异丁烯酰氧)丙基叁甲基硅烷(γ-MPS)分别对BN和SiO2进行表面改性,并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TGA)、导热系数仪、高阻计、力学性能试验机、动态机械分析仪(DM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了填料表面处理情况和填料用量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电绝缘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等的影响。对于氮化硼原位制备的PMMA/BN复合材料体系,γ-MPS成功地接枝到BN表面,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B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BN含量为20wt%时,复合材料热导率达到0.67W/(m·K),是基体(纯PMMA,0.19W/(m·K))的3.5倍,SEM、EDX和TEM分析显示:BN颗粒在基体中分布均匀,且高含量时更易形成导热通路;加入BN后,复合材料仍保持较高的电绝缘性能;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随BN含量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添加2wt%BN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DMA和TGA结果说明:随着BN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稳定性都较基体有明显提高。对PMMA/SiO2复合材料体系,γ-MPS也成功地接枝到SiO2表面;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电绝缘性能和热稳定性也展示出很好的结果,只是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随SiO2含量增加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从SEM和TEM分析显示:SiO2在基体中分布较为均匀,在高含量时出现少量粒子团聚。(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4-05-01)
毛静,汲平[7](2014)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托材料聚合与性能增强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聚甲基丙烯酸甲醋(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义齿基托材料的研制、不同聚合方法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关于PMMA性能增强的研究进展。对新型的聚合工艺技术及PMMA基托材料的改进做出初步探讨并展望其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徐国来,曹惠庆,陈慕华,朱新宝[8](2013)在《光固化单体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基丙烯酸和乙二醇单甲醚为原料,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带水剂、阻聚剂的作用下催化合成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阻聚剂用量、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醇与酸的物质的量比1.7∶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醇与酸的总和,下同)的3%,阻聚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0.15%,反应时间4 h。该工艺条件下酯化率达80.1%以上;同时建立了该酯化合成的表观动力学模型,得到相应的反应速率方程。(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13年11期)
牛小玲,刘卫国,蔡长龙[9](2012)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网络稳定铁电液晶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热引发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网络稳定铁电液晶(PNSFLC)材料。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观察了由不同含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制备的PNSFLC样品的网络织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0~30V的电压条件下研究了PNSFLC样品的电光性能。采用阿贝折射仪在0~70℃范围内,研究了PSFLC的折射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MMA)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网络结构由稀疏至致密。当MMA含量为7%时,所制备的PNSFLC样品的电光响应比小分子液晶的电光性能成线性好,且该MMA含量的PNSFLC样品的热稳定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2年07期)
段宇,马文石,万兆荣,王洪[10](2012)在《导光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光扩散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光学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材,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球形二氧化硅光扩散剂A和光扩散剂B,研究了光扩散剂含量、球形粒子大小及粒径分布对材料的透光率、雾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光学级PMMA中添加球形二氧化硅光扩散剂能获得良好的光扩散材料。当平均粒径为2μm,添加质量分数为0.4%时,试样的透光率为88.0%,雾度可达90.1%,有效光扩散系数可达79.3%,不仅能明显提高PMMA的拉伸强度,而且对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也不大,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2年01期)
甲基丙烯酸甲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库伦力作用下,离聚物中的离子基团相互聚集形成离子聚集体,赋予离聚物许多独特的结构和性能。虽然学者们对离子聚集体的结构及形态分布做了大量研究,但有关微相分离结构与分子动力学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尚有欠缺。探索不同结构因素和加工条件影响下离聚物聚集体结构、分子松弛行为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揭示离聚物的独特性质,为设计性能优异的离聚物材料提供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离聚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小角X-射线散射(SAXS)、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MDSC)、动态流变及宽频介电谱等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中和度、离子含量、反离子种类及热处理对该离聚物聚集体结构、分子松弛行为及流变行为的影响,揭示离聚物结构变化对分子动力学的影响规律。此外,将该离聚物作为加工助剂应用到硬质聚氯乙烯(PVC)中,研究其功能特性与应用价值。中和度显着影响镧型离聚物的聚集体结构和分子动力学。中和度大于80%时,离聚物中存在明显离子聚集体。随中和度增加,离聚物的链段运动能力减弱,表现为链段松弛时间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Tg)大幅升高;同时,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增加,导致分子链堆积紧密,体系脆性指数降低。虽然反离子本征电子组态及其与阴离子的配位结构不同,反离子种类影响离聚物的链段松弛时间和松弛单元的不均一性,但不影响离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离聚物熔体的动态流变行为遵循时温迭加原理。中和度大于80%时,离聚物因离子聚集体的形成而呈现一新的长时松弛过程,使其偏离终端松弛行为,表现出类凝胶特性。采用“两相模型”分析离聚物的流变行为,发现其类液-类固转变是由离子聚集体经桥接分子链作用而形成的网络结构所致。镧型离聚物中离子聚集体交联结构较完善,其配位结构对分子链运动能力的限制作用更大。热处理显着影响钠型离聚物的聚集体结构与链段松弛行为。随热处理温度升高或热处理时间延长,钠离子聚集体逐渐团聚成簇,分子链受限程度增加并形成紧密堆积,链段运动能力减弱,体系自由体积减小,导致体系Tg增大,链段松弛时间增加,材料脆度减小。同时,热处理使得链段运动单元的不均一性降低,α松弛分布变窄。然而,过高的热处理温度会使离子聚集体发生解离,链段松弛时间减小,链段运动单元的不均一性增大。相反,中和度、反离子种类和热处理均不影响离聚物次级松弛动力学。随离子含量增加,离子聚集体对基体链段的限制作用增强,离聚物的Tg升高,松弛单元的不均一性增加,协同重排区的特征长度减小;同时,离子含量增加也使得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大,体系脆性指数增大。反离子种类不影响离聚物Tg和协同重排区的特征长度,但由于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受离子特性影响较大,故而脆性指数相差较大。将PMMA基镧型离聚物用作硬质PVC的加工助剂,能有效抑制产品的初期着色,延缓变色速率;能有效提高硬质PVC的长期热稳定性;同时降低塑化时间,促进了PVC塑化。作为兼具热稳定性及促塑化性的大分子加工助剂,PMMA基镧型离聚物还能有效提高PVC制品的透明性并赋予其优异的力学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基丙烯酸甲酷论文参考文献
[1].张瑜.季铵盐包裹溴化银纳米复合物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树脂的基础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7
[2].张丽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离聚物的动力学行为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7
[3].王曼.新型可注射性多功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骨水泥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7
[4].刘晓,熊英,郭少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光散射材料的研究进展[J].光散射学报.2015
[5].李维亚,俞丹,刘艳,王炜.硫脲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材化学镀铜的影响[J].电镀与涂饰.2014
[6].秦丽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导热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
[7].毛静,汲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托材料聚合与性能增强的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4
[8].徐国来,曹惠庆,陈慕华,朱新宝.光固化单体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的工艺研究[J].涂料工业.2013
[9].牛小玲,刘卫国,蔡长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网络稳定铁电液晶的制备及性能[J].化工新型材料.2012
[10].段宇,马文石,万兆荣,王洪.导光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光扩散材料的研究[J].液晶与显示.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