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湍流速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湍流,速度,明渠,剖面,结构,黏性,滑道。
湍流速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康俊,白建侠,唐湛棋,姜楠[1](2019)在《用平均速度剖面法测量湍流边界层壁面摩擦速度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不同雷诺数平板湍流边界层平均速度剖面,分别采用黏性底层拟合、对数律区拟合以及Spalding公式拟合算法计算了壁面摩擦速度,并对平均速度剖面进行无量纲化。通过比较无量纲化的平均速度剖面与理论规律曲线,验证了叁种拟合计算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比较叁种拟合算法所得的壁面摩擦速度与油膜干涉法直接测得的壁面摩擦速度之间的误差,并分析不同拟合算法误差形成的内在机制,验证了叁种拟合算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表明Spalding拟合算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要优于其他两种拟合算法。(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9年02期)
张若凌,乐嘉陵[2](2019)在《轴对称层流到湍流转捩区间速度和温度的振荡统计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力学平衡系统连续相变的理论方法,被推广用来讨论圆管内轴对称层流到湍流转捩区间的流动和振荡特性。假设在转捩区间径向脉动速度与充分发展区的湍流在数值上完全相同,在每一个截面上转捩流动可以看成是充分发展区的层流和湍流的合成流动。湍流成分的合成比例作为序参数用来定义合成流动。引入合成比例的振荡后,运用最小熵产生准则得到一个可以描述转捩行为的方程。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讨论了加热圆管内转捩区间的对流传热特性。在圆管内的流动和对流传热允许相似和独立的转捩过程,在转捩区间宏观振荡同时具有随机性和确定性。最后与实验进行了对比,包括流动和传热实验得到的测量结果。(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9年02期)
韩玉霞,汪建文,孙博,东雪青,李鑫[3](2019)在《湍流强度对水平轴风力机尾迹速度恢复影响机理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湍流强度对风力机尾流速度恢复的影响,采用高频PIV对均匀来流和格栅入流时风力机下游尾流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对比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及雷诺剪切应力发现:均匀来流时轴向速度分层现象明显;叶尖涡将主流卷吸进入尾流区,但无法穿透附着涡区,附着涡相当于一个隔离带;雷诺剪切应力集中在叶尖涡和中心涡区,附着涡区基本为零。格栅入流时下游2.5倍风轮直径处尾流与主流基本融合,主流径向掺混从叶尖涡穿过附着涡渗透到中心涡区;剪切应力在中心涡和叶尖涡区明显增大,附着涡区存在正的峰值,且附着涡区成为叶尖涡和中心涡区的一个动量输送带。相关结论可为风电场优化布局提供指导,有助于揭示湍流强度影响风力机出力和速度亏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时北极,何国威,王士召[4](2019)在《基于滑移速度壁模型的复杂边界湍流大涡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滑移速度壁模型实现了浸入边界方法与壁模型相结合的大涡模拟.本文首先分别采用平衡层模型和非平衡壁模型对周期山状流进行数值模拟,以考查在壁模型中考虑切向压力梯度的作用.数值结果表明,流场的压力对本文所采用的壁模型形式并不敏感,但是考虑切向压力梯度可以显着改进壁面摩擦力的计算结果,并且能够准确的预测强压力梯度区以及分离区内的流动平均统计特性.不考虑压力梯度效应的平衡层模型显着低估了壁面摩擦力的分布,同时无法准确预测分离区内的平均速度剖面.非平衡模型的修正项正比于切向压力梯度和壁面法向距离,因此在强压力梯度区或者网格较粗时,计算得到的平均压力和摩擦力分布以及流动的低阶统计量均与参考的实验和计算结果吻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回转体绕流的大涡模拟考查了该方法用于模拟高雷诺数壁湍流的适用性,非平衡壁模型可以准确地捕捉流动的物理结构并较准确地预测其水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将浸入边界方法与非平衡滑移速度壁模型相结合的大涡模拟,有望成为数值模拟复杂边界高雷诺数壁湍流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夏伟,陈和春,王继保,刘超凡,陈艳超[5](2019)在《基于混沌理论的明渠湍流速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湍流运动的混沌特征规律,选择明渠水槽试验,采用ADV测量沿程衰减的湍流速度场,结合混沌理论,对湍流速度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计算对应的混沌特征参数(延迟时间、关联维度、Lyapunov指数、Kolmogrov熵),探究明渠湍流速度混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明渠湍流具有混沌特征;安装湍流控制板后,沿水深向上方向和水流方向,湍流的混沌特性不断减弱;进一步通过与湍流统计平均参数比较表明,混沌特征参数的强弱能够反映出湍流涡结构在空间耗散和消亡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9年12期)
柏晓东,方庆贺,张伟[6](2018)在《基于速度-涡量相关结构的开敞槽道流自由表面以下分层湍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无滑移边界模拟自由面,通过直接数值模拟(DNS)方法分析洋流开敞槽道流动中自由面以下流动结构的湍流分层特性。研究根据流动各向异性指标识别了自由面以下湍流分层结构;并利用速度-涡量相关方法(VVCS)得到了各分层湍流对应的VVCS相关结构结果,直观地揭示了自由表面以下分层流动的产生机理。(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8-08-25)
夏伟,陈和春,王继保,吴欢,申其明[7](2018)在《明渠湍流速度的分形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湍流运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明渠水流中,了解湍流运动的速度特征对于指导工程实际问题如泥沙运动的规律、河流污染物的扩散、高速水流的脉动压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明渠水槽去模拟湍流,利用ADV去测量各测线点的湍流流速,结合空间位置和小波理论,探究明渠断面湍流速度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湍流速度和及其经小波包多尺度分解的各个频段能量谱具有分形特征和自相似性,湍流空间流速分数维并不是某一个固定值,在空间范围内呈现一定波动的规律性,考虑雷诺数对湍流分数维的影响时,要具体对同一流态叁个方向的湍流速度信号分别来探讨,低雷诺数下,湍流的分数维主要受到的是小尺度涡耗散影响。(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杨琦,罗永光,漆鑫,施哲[8](2017)在《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分银炉内速度场及湍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研究了分银炉内侧吹、底吹、顶吹3种喷吹方式的速度场分布及湍流动能。结果表明,在所有喷吹气量下,顶吹喷吹时熔池搅拌混匀时间远长于侧吹与底吹。底吹喷吹熔池平均运动速度相对于侧吹喷吹高25%~105%。对比底吹与侧吹,底吹喷吹下湍流动能远远大于侧吹喷吹,侧吹湍流动能为400~500数量级,而底吹湍流动能为10万~百万数量级。(本文来源于《矿冶》期刊2017年06期)
宋大雷,王浩杰,周丽芹,臧胜波[9](2017)在《垂直微结构湍流剖面仪速度分析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湍流剖面仪的下潜速度是进行湍流观测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参数。根据湍流剪切数据测量原理,分析下潜速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确定下潜速度的合理范围。受力平衡条件下,湍流仪的下潜速度由仪器净重和阻力系数决定。影响整体阻力系数的因素有3个,即3个阻力分量:主体结构的冲击阻力、黏滞阻力和阻尼刷的阻力。采用理论公式与经验公式相结合,分别计算3个阻力对应的阻力系数。根据下潜速度函数,给出速度配置的方法及应该注意的事项。仪器完成后进行下潜速度配置试验,将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理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7年33期)
熊兴隆,韩永安,蒋立辉,陈柏纬,陈星[10](2017)在《基于速度结构函数的多普勒激光雷达低空湍流预警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激光雷达对小尺度低空湍流的预警率,提出了一种将下滑道扫描与横向速度结构函数相结合的预警算法。首先,把下滑道扫描方式下得到的扫描扇区分成多个重迭的子扇区,采用空间波动法计算每个子扇区的横向结构函数。其次,将结构函数与Von Karman模型预测的结构函数拟合得到涡流耗散率,并以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湍流阈值来判断湍流强度。使用香港天文台安装在香港国际机场实的激光雷达采集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检测出纵向速度结构函数未能检测出的小尺度湍流。该方法是有效的,对于提高湍流的预警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7年10期)
湍流速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热力学平衡系统连续相变的理论方法,被推广用来讨论圆管内轴对称层流到湍流转捩区间的流动和振荡特性。假设在转捩区间径向脉动速度与充分发展区的湍流在数值上完全相同,在每一个截面上转捩流动可以看成是充分发展区的层流和湍流的合成流动。湍流成分的合成比例作为序参数用来定义合成流动。引入合成比例的振荡后,运用最小熵产生准则得到一个可以描述转捩行为的方程。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讨论了加热圆管内转捩区间的对流传热特性。在圆管内的流动和对流传热允许相似和独立的转捩过程,在转捩区间宏观振荡同时具有随机性和确定性。最后与实验进行了对比,包括流动和传热实验得到的测量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湍流速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康俊,白建侠,唐湛棋,姜楠.用平均速度剖面法测量湍流边界层壁面摩擦速度的对比研究[J].实验力学.2019
[2].张若凌,乐嘉陵.轴对称层流到湍流转捩区间速度和温度的振荡统计特性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9
[3].韩玉霞,汪建文,孙博,东雪青,李鑫.湍流强度对水平轴风力机尾迹速度恢复影响机理的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4].时北极,何国威,王士召.基于滑移速度壁模型的复杂边界湍流大涡模拟[J].力学学报.2019
[5].夏伟,陈和春,王继保,刘超凡,陈艳超.基于混沌理论的明渠湍流速度特征[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6].柏晓东,方庆贺,张伟.基于速度-涡量相关结构的开敞槽道流自由表面以下分层湍流研究[C].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18
[7].夏伟,陈和春,王继保,吴欢,申其明.明渠湍流速度的分形特征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8
[8].杨琦,罗永光,漆鑫,施哲.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分银炉内速度场及湍流研究[J].矿冶.2017
[9].宋大雷,王浩杰,周丽芹,臧胜波.垂直微结构湍流剖面仪速度分析与控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
[10].熊兴隆,韩永安,蒋立辉,陈柏纬,陈星.基于速度结构函数的多普勒激光雷达低空湍流预警算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