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拔节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玉米,干旱,叶面积,透雨,稻瘟病,河东,喇叭口。
拔节期论文文献综述
吴丽,汪丽萍[1](2019)在《甘肃河东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对拔节期冬小麦各个器官的发育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春季第一场透雨对冬小麦各个器官的发育影响,利用1981—2012年麦积国家标准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建立了透雨指数。结合天水农业气象站1981—2012年冬小麦生育期观测及各主要物候期各个器官生物量测量资料,分析了透雨指数的逐年变化趋势及透雨参数对拔节期冬小麦各个器官生物量累计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12年,透雨指数呈逐年降低趋势,有31%的年份第一场透雨出现在拔节生育期前。透雨出现的迟早,对拔节期的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片干物重、茎干物重影响较大;透雨的量级对叶鞘干物重、茎干物重、株干物重、单位面积干物重及小穗数影响较大;透雨指数对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片干物重、叶鞘干物重、茎干物重、株干物重及小穗数均有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6期)
李从锋,贾春兰,陶志强,杨今胜,柳京国[2](2019)在《拔节期淹水对不同株高夏玉米产量、形态特征及物质生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不同株高夏玉米品种登海661(DH661,矮秆品种)和登海605(DH605,高秆品种),设置两个种植密度(52 500株/hm~2和75 000株/hm~2),比较研究因自然降雨引起拔节期淹水对玉米植株形态和物质生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拔节期淹水后,两个类型品种子粒产量均显着降低,穗粒数明显降低,千粒重降幅较小。淹水后不同株高夏玉米各个节间干物量显着降低,玉米株高、穗位高降低,各节间长及茎粗均变小,其中,第3节间及穗位节间降幅最大,高秆品种高密度条件下更为显着。相关分析表明,淹水处理后株高、穗位高、平均节间长与产量显着负相关,粒叶比、冠根比与产量相关不显着。表明夏玉米子粒产量降低主要是淹水胁迫降低了植株茎秆中物质积累量(特别是第3节间和穗位节间),明显抑制了穗分化而导致穗粒数减少所致。(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边泽鹏[3](2019)在《拔节期干旱对夏玉米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连续干旱及复水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测坑试验,以"登海605"为试验材料,在拔节期进行连续干旱及复水处理,分别测量了夏玉米拔节期干旱处理期间以及复水后玉米生长发育和光合参数的变化。试验表明,在拔节期,干旱处理显着降低了玉米株高、单株总叶面积以及净光合速率(Pn),且随着胁迫时间增加,影响呈增大趋势。在复水后玉米有一定的补偿效应,净光合速率较株高、叶面积敏感,短时间内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株高和叶面积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同时复水补偿效应的峰值出现在复水后2~7d,超过这个时间,复水补偿效应则逐渐下降。(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杨珺博,王斌,黄嘉亮,张智韬,周永财[4](2019)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冬小麦拔节期根域土壤含水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精确地获取冬小麦根域土壤含水率对实现精准灌溉具有重要意义。以拔节期不同水分处理的冬小麦为对象,利用低空无人机搭载六波段多光谱相机获取其冠层光谱反射率,并同时采集5个不同深度(10、20、30、40、60 cm)土壤含水率数据,通过逐步回归法、偏最小二乘法、岭回归法建立光谱数据与5个深度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叁种回归模型对10、2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都有较高的监测精度,可以较好地对作物根域土壤含水率进行定量预测,其中逐步回归模型效果最好,其模型的决定系数R~2达到0.815、0.747,预测模型的R~2为0.774、0.717,相对分析误差R_(PD)为2.007、1.862,但叁种回归模型对深度为30、40、60 cm根域土壤含水率的监测精度都较低。该研究结果对指导精准灌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10期)
鲁晓民,张军,曹丽茹,张前进,魏昕[5](2019)在《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拔节期与抽雄期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中度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的生理响应机制,筛选抗旱种质资源,通过可控移动旱棚对拔节期和抽雄期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中度干旱胁迫,测定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脯氨酸(Pr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采用热图和隶属函数平均值(AVG)分析不同基因型自交系各个生理指标的响应程度并进行抗旱性归类。结果表明,旱胁迫下,与对照相比,拔节期和抽雄期玉米自交系的叶片RWC、Chl和Car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ro含量及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拔节期,郑6613、郑718、吉853、郑6722、郑7413、郑754归于抗旱型自交系,郑663归为中抗型自交系,B73和自交系DH351归为敏感型自交系;在抽雄期,郑6613、吉853、郑6722、自交系郑663归于抗旱型自交系,DH351、郑718、郑7413、郑754归为中抗型自交系,B73归为敏感型自交系。其中郑6613、吉853和郑6722在2个生育期均表现为较强的抗旱性,这些种质的应用对今后的抗旱育种及应对黄淮海高温干旱天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唐建明[6](2019)在《稻瘟病在部分稻田严重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有不少网友反映,水稻叶瘟已在苏皖多地不同程度发生,部分田块发生重,注意防治。近几年,苏皖等地易感稻瘟病品种面积增大,7月底8月初水稻拔节期前后,宜结合防治纹枯病等病虫害,用药普防水稻叶瘟,减少田间菌源数量,减轻抽穗期前后穗瘟防治压力。网友群(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19-07-27)
吕秀英[7](2019)在《玉米拔节期管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夏玉米从7月中旬开始拔节,至7月下旬全部进入拔节期。从拔节开始,玉米地下和地上部分同时快速生长发育,并开始进行穗分化,是雌雄穗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时期。拔节期玉米逐渐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所以一定要重视这一阶段的田间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合理,为高产奠定基础。一、玉米拔节期管理1、防止倒伏,控制徒长。根据其田间长势,为了防止玉米倒伏,促进健壮,及时合理的使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期刊2019年06期)
甄城,漆栋良,徐茵,李继福,朱建强[8](2019)在《拔节期淹水与施氮量互作对春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拔节期淹水与不同施氮量对春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选用春玉米宜单9号为试验材料,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土壤水分状况,包括正常供水和拔节期淹水6 d(保持水层3~5cm),副处理为5个氮肥水平,施氮量(以纯N计)分别为0、90、180、270和360 kg/hm~2。测定春玉米株高、叶面积和成熟期籽粒产量及其构成。【结果】施纯氮在0~270 kg/hm~2,拔节期淹水条件下施氮量增加时春玉米大喇叭口至乳熟期叶面积指数(LAI)、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质量和籽粒产量均增加,施氮量进一步增加时上述指标增加不明显。而秃尖长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与不施氮相比,拔节期淹水下施氮量90、180、270和360 kg/hm~2的春玉米产量分别增加20.21%、31.86%、52.55%和57.03%;增幅高于正常供水的相应值。【结论】施氮量为0~270kg/hm~2,拔节期淹水胁迫下施氮有利于促进春玉米生长并提高产量。(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李青风,高杰,彭秋[9](2019)在《拔节期钾肥施用量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贵州本地糯高粱红缨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糯高粱的物质生产和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在拔节期设置5个不同的钾肥处理(CK,不施任何肥料;K1,拔节期施入K_2O 75 kg/hm~2作追肥;K2,拔节期施入K_2O 150 kg/hm~2作追肥;K3,拔节期施入K_2O 225 kg/hm~2作追肥;K4,拔节期施入K_2O 300 kg/hm~2作追肥)。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显着提高糯高粱植株株高、叶面积、产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磷、钾积累量,而且均会随着施钾量的增多而提高,在K_2O 150 kg/hm~2达到最高,施钾量继续增加,其植株株高、叶面积、产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磷、钾积累量反而减小。在移栽前施入N 75 kg/hm~2、P_2O_5 75 kg/hm~2做基肥,在拔节期施入N 75 kg/hm~2、K_2O 150 kg/hm~2做追肥时,为糯高粱施肥的最佳施用方式。(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苏玉环,刘保华,王雪香,张清华,宋彦龙[10](2019)在《拔节期和开花期测墒补灌对邯麦16号小麦产量及耗水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邯郸地区小麦节水栽培提供依据,于2016-2017年选用高产小麦品种邯麦16号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了3个测墒补灌处理(分别用W70、W75和W80表示,W70处理拔节期、开花期的0~40 cm土层目标相对含水量均为70%,W75处理均为75%,W80处理均为80%),以全生育期不灌溉W0和当地常规灌溉WN为对照,研究了拔节期、开花期测墒补灌对邯麦16号小麦产量及耗水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N处理相比,W75处理的总灌水量明显降低,土壤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明显提高,促进了小麦对土壤水的利用;W75处理的总耗水量明显下降,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灌溉效率均显着增加。开花期依据土壤含水量补灌至目标相对含水量为75%的水分管理措施,较传统灌溉明显降低了总耗水,同时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实现了高产、节水及水分高效利用,是本试验条件下最优测墒补灌处理。(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拔节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择不同株高夏玉米品种登海661(DH661,矮秆品种)和登海605(DH605,高秆品种),设置两个种植密度(52 500株/hm~2和75 000株/hm~2),比较研究因自然降雨引起拔节期淹水对玉米植株形态和物质生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拔节期淹水后,两个类型品种子粒产量均显着降低,穗粒数明显降低,千粒重降幅较小。淹水后不同株高夏玉米各个节间干物量显着降低,玉米株高、穗位高降低,各节间长及茎粗均变小,其中,第3节间及穗位节间降幅最大,高秆品种高密度条件下更为显着。相关分析表明,淹水处理后株高、穗位高、平均节间长与产量显着负相关,粒叶比、冠根比与产量相关不显着。表明夏玉米子粒产量降低主要是淹水胁迫降低了植株茎秆中物质积累量(特别是第3节间和穗位节间),明显抑制了穗分化而导致穗粒数减少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拔节期论文参考文献
[1].吴丽,汪丽萍.甘肃河东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对拔节期冬小麦各个器官的发育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李从锋,贾春兰,陶志强,杨今胜,柳京国.拔节期淹水对不同株高夏玉米产量、形态特征及物质生产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9
[3].边泽鹏.拔节期干旱对夏玉米的影响研究[J].种子科技.2019
[4].杨珺博,王斌,黄嘉亮,张智韬,周永财.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冬小麦拔节期根域土壤含水率[J].节水灌溉.2019
[5].鲁晓民,张军,曹丽茹,张前进,魏昕.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拔节期与抽雄期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唐建明.稻瘟病在部分稻田严重发生[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
[7].吕秀英.玉米拔节期管理技术[J].河北农业.2019
[8].甄城,漆栋良,徐茵,李继福,朱建强.拔节期淹水与施氮量互作对春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9
[9].李青风,高杰,彭秋.拔节期钾肥施用量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10].苏玉环,刘保华,王雪香,张清华,宋彦龙.拔节期和开花期测墒补灌对邯麦16号小麦产量及耗水特征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