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疏证论文-赵逸之

文字疏证论文-赵逸之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字疏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温,良,五德,《论语》

文字疏证论文文献综述

赵逸之[1](2019)在《“温”“良”文字文化学意义疏证及《论语》用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温、良、恭、俭、让作为孔子的五德历来颇为后学所重。"温""良"居五德之先,对后叁者亦有统摄之功。从文字文化学上讲,温之初文为■,即孕之或体或简体,本象胎儿孕育于母腹子宫中,引申为含蕴、藏纳、包含、温暖等义。良则为廊之初文。其本义为连接在几个建筑物之间的供人出入往还、消遣徘徊的狭长而有覆顶的通道。"温""良"即当算作孔子"学而时习之"里的时习工夫,是偏于弘道、实践的态度与途径。儒家"温文化"的根底正是所谓道家的"阴性的柔顺性"。万物皆从道生,为大道所胎养。故此,万物皆当与生俱来地有着与大道母体子宫相连通的能力与方法,以及得之于母胎的温暖、柔和与丰厚,众生平等,温温相处,其乐融融。"温""良"为万物天生悉备,然亦需后天之磨砺、尝试与探究。"良"正是这样的一种善于在众生主体间搭建道路和津梁的能力。它使主体可以从有通亡(无)、由亡(无)返有,自有限达无限,纳无限入有限,从而得以体验一种生命自由的大美、大妙与大乐。(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史萍[2](2019)在《《说文解字》古文字源疏证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文解字》古文是早于籀文的一种字体。其来源很复杂,主要来源于"壁中书"的古文经文本,还可能来源于鼎彝等其他古文字材料。结合出土古文字材料,对《说文解字》古文形体字源进行疏证,可知《说文解字》古文不仅多为战国东土晋楚文字,还有其他战国时期的文字。(本文来源于《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陶曲勇[3](2017)在《战国文字源于西周俗体之疏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国文字的许多写法来源于西周文字中较为草率的形体,即西周文字的俗体。西周俗体到战国文字的演变,一般先从笔画层面开始,然后逐渐演变为一种俗体,笔画层面的变化多于构件层面,异写式俗体多于异构式俗体;此外,整字的演变速度慢于作为构件构字时的演变速度。这是汉字系统在构形层面的不断义化和书写层面的逐渐笔势化所导致的。(本文来源于《长沙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暨慧琳[4](2016)在《论《说文古籀疏证》文字考释之得失》一文中研究指出庄述祖的《说文古籀疏证》是第一部以金文、石刻等材料专题考订《说文》古文、籀文的着作。此后,利用古文字资料来校补《说文》中的古文、籀文,成为古文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庄述祖综合运用字形比较法、偏旁分析法、辞例推勘法、二重证据法以及借助字书、韵书释字等多种文字释读方法,结合其对古文字构形演变规律的科学认识,补正了前人对古文字析形释义中的诸多疏漏、错误,考释出一大批前人误释、未识的古文字字形。同时,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庄述祖在《说文古籀疏证》的文字考释中,也存在着释字错误、训释有误、古籀概念混淆不清等不足。(本文来源于《龙岩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张燕[5](2015)在《《说文字通》字词关系术语疏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文字通》作为黄侃先生《说文笺识四种》之一,是黄焯根据黄侃先生在大徐本《说文解字》上的批语整理而成的。黄侃先生在阅读《说文解字》的过程中用了许多的术语来阐述他对某个字的理解,文章主要是对其中的术语进行归类,并主要对其中表示字词关系的术语进行疏证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周素焕[6](2015)在《东周燕系文字疏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战国之交,社会的剧烈变化,使得文字因国别和地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近几十年来,战国文字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分域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较之下,东周燕系文字的研究成果不少,但仍比较缓慢。目前尚未有对整个东周燕系文字从文字学的角度,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整理、释读、疏证的文章。本篇论文题目为《东周燕系文字疏证》,共分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一单字、合文疏证,第叁部分是附录。所收的文字材料大体分为铜器、兵器、玺印、陶文及货币文。“绪论”部分对目前东周燕系文字的研究概况进行详细的整理和概括。介绍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正文包括“单字”疏证和“合文”疏证。“单字”疏证共分十四节,字头排列以《说文》为序,不见于《说文》者,列于相应部首之后。“合文”疏证,收录合文。疏证顺序上,释读有分歧的,先梳理诸家考释成果,根据需要补充按语;进行文字溯源,适当引用东周他系文字,并根据情况对该时期文字作简要评述;对东周燕系文字从构形、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补充辞例,补充字义的释读。后附结论,对疏证情况进行小结。附录分两部分。一“疑难字”,主要是诸家考释意见不太成熟,笔者以为尚难定夺的字。二“疏证字表”,对疏证的所有字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3)

张道升[7](2013)在《《古文字谱系疏证》中所收侯马盟书部分的校订》一文中研究指出校订《古文字谱系疏证》中所收侯马盟书部分涉及的内容主要有:误释、辞例错误、前后不统一、编号错误,等等。发生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工具书的影响,过分信任工具书,没有去核对原拓,从而导致误释;二是工作量大、手工操作,检索、查看不便,导致前后矛盾;叁是没有充分吸收学术界的新成果。(本文来源于《郑州师范教育》期刊2013年05期)

韩孝英[8](2013)在《《古文字谱系疏证(四)》校订》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文字谱系疏证》(以下简称《疏证》)是一部系统构建汉字谱系、全面整理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文字的出土与研究文献的大型学术专着。自200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作为一部重要的古文字工具书,使用者众多,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同时,由于此书工程巨大,引用辞例更是丰富多样,出现一些失误在所难免。本文的任务就是主要针对《疏证(四)》中所引用的辞例与辞例所在的原文原字形进行比较。本篇论文主要分为叁大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在此部分中对《疏证》这本书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做简单介绍,进一步提出对此书校订的必要性,引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目的;第二章就是校订部分,在此部分按照书本页码顺利,以部首为原则进行分节处理,呈现对《疏证(四)》的校订成果;第叁章为结束语。(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3-04-01)

朱骛涵[9](2013)在《《古文字谱系疏证(二)》校订》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文字谱系疏证》(以下简称《疏证》)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商周秦汉汉字发展沿革谱系研究”历经十年编纂而出的成果,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构建汉字谱系的大型学术专着。该书通过全面整理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文字的出土材料与研究文献,将全部先秦文字进行了谱系编排,从宏观上构拟了一个广义的古文字发展谱系。作为一本重要的工具书,它不但是古文字入门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研究古文字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古文字谱系疏证》是迄今为止出版的首部从形、音、义叁个方面系联古代文字的着作,基本反映了先秦古汉字源流演变的实际,是汉字发展史研究的新收获。《疏证》自出版以来为学界所广泛使用,其从语用角度结合自大量的出土文献以及传世先秦文献中所提取的典型价值的辞例,对文字所进行的疏证以及同源字的系联,尤为业界肯定。作为一部便于多学科借鉴和应用的大型工具书,自出版以来,这部书给古文字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由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和时间的限制,编纂这样一部浩大的工具书,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近年来,新的古文字材料不断公布,文字释读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在这种情况下,对《疏证》进行校订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按照原书体例对《疏证(二)》进行校订。校订内容包括字形不合原拓者,辞例有问题或释读有误者,书写不规范者,释义不确者,出处有误或不明者,器名有误或不合常规者或前后不一者等等。所援引的期刊及研究性论着附于文末。本文通过对《古文字谱系疏证(二)》的梳理和校证,力求达到以下目的:对《疏证》中出现的出土材料和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充分吸收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其中释读存疑、隶定不够规范和摹写失误的材料与文献进行校证,进一步完善《疏证》,从而为古文字学及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一些帮助。《疏证》不仅是一部全面总结和体现百年来中国古文字研究成果的专着,还是一部包罗上至殷商下至秦代,文字历史绵延千年的大作,材料不可谓不庞杂。但随着出土古文字材料的不断更新涌现,在对《疏证》的引用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更进一步加强《疏证》对古文字研究成果的普及和应用所起到的助推作用,使它所兼具的学术着作与工具书的双重性质能给大家带来更大的便利,本文将在充分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对书中所有材料以及文献研究,进行全面校核,以便编者将来进一步修订,并让读者更有效地使用《疏证》,发挥这本工具书应有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3-04-01)

王晓云[10](2013)在《《古文字谱系疏证(一)》校订》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文字谱系疏证》(以下简称《疏证》)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商周秦汉汉字发展沿革谱系研究”历经十年编纂而出的成果。作为一部便于多学科借鉴和应用的大型工具书,自出版以来,这部书给古文字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也应该看到,编纂这样一部浩大的工具书,由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和时间的限制,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近年来,新的古文字材料不断公布,文字释读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在这种情况下,对《疏证》进行校订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按照原书体例对《古文字谱系疏证(一)》进行校订。校订包括字形不合原拓者,辞例不妥或释读有误者,书写不规范者,释义不确者,出处有误或不明者,器名有误或不合常规者或前后不一者等等。所援引的期刊及研究性论着附于文末。(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3-04-01)

文字疏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说文解字》古文是早于籀文的一种字体。其来源很复杂,主要来源于"壁中书"的古文经文本,还可能来源于鼎彝等其他古文字材料。结合出土古文字材料,对《说文解字》古文形体字源进行疏证,可知《说文解字》古文不仅多为战国东土晋楚文字,还有其他战国时期的文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字疏证论文参考文献

[1].赵逸之.“温”“良”文字文化学意义疏证及《论语》用例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9

[2].史萍.《说文解字》古文字源疏证举隅[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

[3].陶曲勇.战国文字源于西周俗体之疏证[J].长沙大学学报.2017

[4].暨慧琳.论《说文古籀疏证》文字考释之得失[J].龙岩学院学报.2016

[5].张燕.《说文字通》字词关系术语疏证[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周素焕.东周燕系文字疏证[D].福建师范大学.2015

[7].张道升.《古文字谱系疏证》中所收侯马盟书部分的校订[J].郑州师范教育.2013

[8].韩孝英.《古文字谱系疏证(四)》校订[D].安徽大学.2013

[9].朱骛涵.《古文字谱系疏证(二)》校订[D].安徽大学.2013

[10].王晓云.《古文字谱系疏证(一)》校订[D].安徽大学.2013

标签:;  ;  ;  ;  

文字疏证论文-赵逸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