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隧洞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通用程序G—12》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邵潮鑫,沈振中[1](2014)在《基于ANSYS的隧洞衬砌有限元分析配筋法研究》文中认为水工隧洞衬砌承受水压力、围岩压力、弹性抗力等作用,常需要配筋。应用有限元法,提出了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水工隧洞衬砌有限元分析配筋法。通过建立衬砌和围岩的整体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衬砌的应力分布,利用ANSYS软件的后处理功能,得到控制断面的应力分布和断面的内力值,据此进行配筋计算。经分析比较,该方法得到的配筋量与规范中给出的公式法所得配筋量接近。最后,在伊泰兹水电站引水隧洞的衬砌配筋设计中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证明其合理可行。
吴鹏[2](2006)在《超大群桩基础竖向承载性能及设计理论研究》文中提出苏通大桥超大群桩基础规模巨大,持力层深。工程师们缺乏设计经验,且用来进行桩基设计的理论不足。因此,本文以之为工程背景。简要的介绍了苏通大桥所做的各种桩基试验研究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具体应用情况。试验表明,桩端后压浆工艺以及采用优质泥浆对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能的改善效果显着。总结了优质泥浆的配置经验。目前,超长单桩侧阻、端阻的取值均是基于小直径桩、短桩的工程经验和实测结果基础上,采用统计的方法得出的。在分析了大量单桩静载试验和一些离心模型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别针对超长单桩的桩侧、桩端承载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考虑深度效应的桩侧荷载传递函数,其深度效应由极限摩阻力和深度建立的一个双曲线函数来体现,并用反演方法得出该双曲线函数参数的取值;在Mindlin解的基础上,采用数值积分的办法,得出了桩端附近空间点的应力状态,引入莫尔-库仑破坏准则,计算了桩端形成连续破坏面的形状以及此时的桩端荷载,即为桩端理论破坏面和极限承载力。并拟合了极限承载力的简单表达式。通过对国内一些大型桥梁的钻孔灌注桩的实测值和理论值的对比分析,得出了理论值与实测值的经验调整系数的取值范围。采用单桩荷载传递函数和弹性力学相结合,提出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群桩分析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桩土相对滑移以及桩顶整体刚度随荷载动态调整。将该方法计算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的一致性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对于无法进行现场试验的大型群桩基础,用单桩静载试验得出单桩荷载传递函数采用本文方法对群桩进行分析计算,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针对超长大直径群桩基础用本文方法进行了参数分析。定义了基于功能的群桩效率概念,并且以此概念为基础,分析了群桩效率与桩顶沉降的关系受各参数影响的规律。指出了目前桩基计算中的等代实体基础法存在的缺陷,基于上述的精确理论方法,提出了适合超长桩组成的群桩沉降简化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桩身压缩量和桩端刺入变形,算例表明这对超大群桩基础是非常必要的。该简化方法能够计算出荷载-位移曲线,并且曲线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总结目前的群桩可靠度设计理论是完全基于承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超长超大群桩基础的全新的基于沉降的可靠度设计概念。采用上述简化计算方法来进行可靠度计算,这是桩基设计理论的一个大的进步。同时分析了各参数的概率分布规律及可靠度计算方法。提出了有限元-荷载传递联合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成熟商用软件ABAQUS,特别是用ABAQUS自带的子程序FRIC,能考虑各种桩型、各种地质条件下的桩土荷载传递性状,能非常简便地采用各种荷载传递函数,使用灵活方便,模拟效果好。若采用工程现场的单桩静荷载试验得出的单桩荷载传递函数,用该方法进行有限元模拟,应该能得出比较符合工程实际的群桩工作性状。
杨中华[3](2003)在《水工隧洞辅助设计软件AutoSD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水工建筑物特点和水工设计过程的分析,阐述了水工设计计算机辅助软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作者利用VB6和Automation ActiveX技术编制水工隧洞辅助设计软件AutoSD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以AutoSD系统软件为例说明了利用现代编程思想开发水工领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本文指出了水工设计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了目前水工计算机辅助软件的现状及存在的劣势,并结合文献资料预测将来水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发展方向。本文认为,一个好的水工辅助软件应该具有适当的通用性、良好的交互性、高度的系统性、操作方便且易于推广等特点。 然后,本文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软件AutoSD系统。AutoSD软件专门针对小型有压水工隧洞设计的一个集成性辅助设计系统软件,它集隧洞选线,水工各种计算,图纸绘制以及报告输出等多项功能于一体。 AutoSD系统软件是采用面向对象化的程序语言Visual Basic6.0进行编写,采用事件驱动机制来组织程序。系统分设隧洞设计进程管理、隧洞设计数据管理、隧洞设计计算模块、隧洞设计输出模块四大功能块及其下二十个子功能模块。在AutoSD系统涉及水工设计理论的隧洞设计计算模块中,本文详细介绍了路线模块、地质模块、水力计算模块、衬砌选择模块和衬砌计算模块。 AutoSD系统软件的开发,研究并解决了如何利用高级程序语言将水工隧洞的设计理论与绘图环境具体结合的问题;研究并解决了系统软件如何在辅助设计过程中对水工隧洞的设计信息及数据的管理问题;研究并解决了如何在辅助软件进行设计过程时,将设计人员的及时修正进行动态交互的协调性问题;研究并解决了系统软件如何获得原始地形图及地质图信息的问题;研究并解决了系统如何在设计过程中自行将工程设计信息汇编成报告输出的问题。 AutoSD实现了无缝集成AutoCAD和MSW6rd软件的功能,因此,本文对于客户程序(AutoSD)如何利用ActivcX技术调用服务器程序 (AutOCAD&MSWord)作了详细说明。 最后,作者应用一个隧洞设计的实例对AutoSD系统进行了验证,系统自动绘制出设计图纸和简要报告,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总之,本文通过对水工设计自动化的研究,成功开发出水工隧洞辅助设计软件AutoSD,并首次实现在软件运行时与地形图的即时交互和反馈功能,实现了水工隧洞设计全过程的辅助设计功能。AntoSD系统初步实现了水工隧洞自动化的目的,为水工设计软件与工程环境的结合找到方法与途径,为以后研究和开发水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打下了基础。
侯建强,孛永平[4](2000)在《《隧洞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通用程序G—12》应用中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讨论了隧洞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G - 12程序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二、《隧洞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通用程序G—12》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隧洞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通用程序G—12》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NSYS的隧洞衬砌有限元分析配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ANSYS的有限元分析配筋法 |
2 配筋法验证 |
3 应用实例 |
4 结语 |
(2)超大群桩基础竖向承载性能及设计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桩基础的应用发展现状 |
1.1.1 普通桩基础的应用发展现状 |
1.1.2 超长大直径灌注桩的应用发展现状 |
1.2 超大群桩基础的研究现状 |
1.2.1 超长大直径灌注桩基的总体研究水平 |
1.2.2 超长大直径灌注单桩的研究现状 |
1.2.3 超长大直径灌注群桩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工程背景 |
1.4 问题的提出 |
1.5 本文主要内容与论文技术路线 |
1.5.1 论文主要内容 |
1.5.2 论文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苏通大桥桩基试验研究 |
2.1 前言 |
2.2 试验简介 |
2.2.1 自平衡法试验 |
2.2.2 锚桩法 |
2.2.3 O-CELL 试桩法 |
2.2.4 离心模型试验 |
2.3 试验结果分析 |
2.3.1 压浆效果分析 |
2.3.2 泥浆效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超长大直径灌注单桩计算理论研究 |
3.1 超长大直径灌注单桩研究现状 |
3.2 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研究 |
3.2.1 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定义 |
3.2.2 现有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3.2.3 考虑深度效应的侧阻力模型及理论端阻破坏模式研究 |
3.3 单桩沉降研究 |
3.3.1 单桩沉降的基本概念 |
3.3.2 现有单桩沉降计算方法 |
3.3.3 荷载传递-有限元法 |
3.4 本章小结 |
3.5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群桩计算理论研究 |
4.1 前言 |
4.1.1 群桩基础的特点 |
4.1.2 群桩基础的总体承载特性 |
4.1.3 群桩沉降的性状 |
4.1.4 群桩基础的理论研究现状 |
4.2 群桩理论模型的建立 |
4.2.1 基本假定 |
4.2.2 分析思路 |
4.2.3 单桩分析 |
4.2.4 单桩对其它桩的影响 |
4.2.5 所有桩对某桩的影响 |
4.2.6 受影响的桩处桩土平衡 |
4.2.7 其它桩的附加影响 |
4.2.8 影响系数 |
4.2.9 动态调整影响系数 |
4.2.10 程序流程图 |
4.3 理论与试验的对比 |
4.4 影响因素分析 |
4.4.1 土刚度(桩土刚度比)对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 |
4.4.2 桩距对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 |
4.4.3 桩长对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 |
4.4.4 桩径对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 |
4.4.5 桩数对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 |
4.4.6 参数a 对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 |
4.4.7 参数b 对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 |
4.5 群桩承载力效率系数的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4.7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群桩沉降简化计算理论研究 |
5.1 前言 |
5.2 传统群桩沉降简化计算方法介绍 |
5.2.1 等代墩基法 |
5.2.2 其它方法 |
5.3 本文方法理论分析 |
5.3.1 基本假定 |
5.3.2 基本计算模式 |
5.3.3 端阻力变化规律 |
5.3.4 轴力的变化规律 |
5.3.5 桩端平面以下土的应力扩散规律 |
5.3.6 沉降计算 |
5.4 实例分析以及与精确方法的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基于沉降的群桩可靠度理论 |
6.1 前言 |
6.2 理论分析 |
6.2.1 基本假定 |
6.2.2 可靠度基本概念 |
6.2.3 计算分析 |
6.3 算例 |
6.3.1 计算模型的基本资料 |
6.3.2 基本变量的概率分布和统计参数 |
6.4 本章小结 |
6.5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单桩、群桩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7.1 引言 |
7.2 ABAQUS 软件简介 |
7.3 有限元模型简介 |
7.3.1 土的本构模型及参数取值 |
7.3.2 桩土界面处理 |
7.3.3 与荷载传递法的比较 |
7.4 单桩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7.4.1 分析目的 |
7.4.2 几何模型及有限元网格划分 |
7.4.3 单桩承载性能研究 |
7.4.4 单桩桩端承载性能研究 |
7.5 群桩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
7.5.1 分析目的 |
7.5.2 几何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以及桩土体系位移云图 |
7.5.3 计算设计 |
7.5.4 计算结果 |
7.6 本章小结 |
7.7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主持完成的项目 |
(3)水工隧洞辅助设计软件AutoSD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1.1 水工建筑物自动化问题的提出 |
1.1.1 水利工程建设的情况 |
1.1.2 水工建筑物的特点 |
1.1.3 水工建筑物设计工作的现状与途径 |
1.2 水工建筑物设计工作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趋势 |
1.2.1 水工建筑物设计工作的自身特性 |
1.2.2 水工建筑物辅助设计软件的现状 |
1.2.3 水工建筑物辅助设计软件的发展方向 |
1.3 水工隧洞辅助设计软件AUTOSD的研究与开发 |
1.3.1 AutoSD软件系统的开发 |
1.3.2 AutoSD软件系统的环境 |
1.4 AUTOSD软件开发的背景及目的 |
1.4.1 我国水工隧洞的发展状况 |
1.4.2 水工隧洞辅助设计软件的现状与发展 |
1.4.3 AutoSD软件的思想及目的 |
第二章 AUTOSD软件系统特点 |
2.1 AUTOSD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 |
2.1.1 AutoSD软件系统的结构特点 |
2.1.2 AutoSD软件系统的框架分析 |
2.1.3 AutoSD软件系统的运行方式 |
2.2 AUTOSD软件系统的参数化接口 |
2.2.1 AutoSD系统中的“模块封装”方法 |
2.2.2 AutoSD系统中的“积木组合”方法 |
2.3 AUTOSD软件系统的信息输出可视化 |
2.4 AUTOSD软件系统的高度交互能力 |
2.4.1 AutoSD系统与AutoCAD的交互能力 |
2.4.2 AutoSD系统与设计人员的交互能力 |
第三章 AUTOSD系统的水工理论 |
3.1 AUTOSD软件系统的路线模块 |
3.1.1 隧洞路线初选要求 |
3.1.2 隧洞路线存储 |
3.1.3 隧洞路线模块的界面设计 |
3.2 AUTOSD软件系统的地质模块 |
3.2.1 地质模块的理论要求 |
3.2.2 AutoSD的地形剖面线的绘制模块 |
3.2.3 AutoSD的地质剖面图分区模块 |
3.3 AUTOSD软件系统的水力计算模块 |
3.3.1 隧洞的水力计算理论 |
3.3.2 水力模块界面及运行 |
3.4 AUTOSD软件系统的衬砌选择模块 |
3.4.1 水工隧洞衬砌结构计算的原则及方法 |
3.4.2 水工隧洞衬砌的荷载分析 |
3.4.3 水工隧洞衬砌型式选择模块 |
3.5 AUTOSD软件系统的衬砌计算模块 |
3.5.1 AutoSD软件系统衬砌计算理论 |
3.5.2 压力隧洞衬砌限裂设计理论 |
3.5.3 衬砌计算界面设计及功能 |
第四章 AUTOSD系统与其他程序的集成 |
4.1 AUTOSD软件系统与AUTOCAD的集成 |
4.1.1 AutoCAD的ActiveX对象模型 |
4.1.2 AutoSD对AutoCAD对象的操作 |
4.2 AUTOSD软件系统与MS-WORD的集成 |
4.2.1 MSWord的ActiveX对象模型 |
4.2.2 AutoSD对MSWord对象的操作 |
第五章 结论及小结 |
5.1 AUTOSD软件系统的适用性 |
5.2 AUTOSD软件系统的应用情况 |
5.3 AUTOSD软件系统在水工隧洞设计工作中的作用 |
5.4 AUTOSD软件系统今后发展的方向 |
附录: AUTOSD软件的实例运行显示 |
参考文献 |
声明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隧洞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通用程序G—12》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程序说明 |
2.1 山岩压力 |
2.2 灌浆压力计算 |
2.3 围岩弹抗系数的计算 |
3 程序应用中各种荷载在不同工况下的组合方式 |
四、《隧洞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通用程序G—12》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NSYS的隧洞衬砌有限元分析配筋法研究[J]. 邵潮鑫,沈振中.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4(04)
- [2]超大群桩基础竖向承载性能及设计理论研究[D]. 吴鹏. 东南大学, 2006(04)
- [3]水工隧洞辅助设计软件AutoSD的研究与开发[D]. 杨中华. 四川大学, 2003(01)
- [4]《隧洞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通用程序G—12》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 侯建强,孛永平. 山西水利科技, 2000(S2)
标签:荷载组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