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温度收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温度,混凝土,水泥,碎石,腓肠肌,稳定,预应力。
温度收缩论文文献综述
徐兆全,苏成,范学明[1](2019)在《大型混凝土底板温度与收缩裂缝分布特征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地下结构物的渗漏问题一直以来都较难解决,作为主要构件的混凝土底板其裂缝宽度和数量直接决定整个地下结构的渗漏严重程度,目前关于底板开裂后的裂缝分布特征研究还较少。作者以解析方法得出不断增大的温度及收缩效应下混凝土底板的裂缝出现位置、宽度及间距表达式,实现对裂缝分布特征的描述。假定滑脱钢筋表面受均匀摩擦力(为混凝土抗拉强度),滑脱临界处混凝土为极限拉应变(约100×10–6)的情况下,求解出钢筋拉力、滑脱长度、钢筋变形量等参数之间关系式。把滑脱钢筋作为边界条件,带入通解,计算第一条裂缝的宽度及新底板块体内位移和应力分布。在已发生裂缝位置和滑脱钢筋刚度恒定的情况下,从坐标原点和端部的块体向某裂缝处迭加计算,得出该处底板块体的新组合刚度和自由位移值,进而求解应力重分布后的裂缝宽度。持续增加温度与收缩应变,计算新裂缝出现后的底板块体组合刚度、最大拉应力值,存储已有裂缝位置和滑脱钢筋刚度,用于下步计算。循环计算过程,直至应变的上限值,得出整块底板的多条裂缝宽度和间距,建立大型混凝土底板温度与收缩裂缝分布特征的计算方法。最后以尺寸80 m×20 m×0.4 m的混凝土底板为例,持续施加0~350×10–6的温度或收缩应变,实现裂缝5次出现时分布特征的计算。(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盛燕萍,贾海川,孙仕伟,关博文,周辉丽[2](2019)在《不同温度下早强低收缩水泥稳定碎石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在高寒地区的适用性,研究了一种新型早强低收缩外加剂(ELA)在不同养护温度下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和收缩特性的影响,并采用XRD和SEM测试对其早强抗收缩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掺加ELA后,在20℃养护条件下,早期(1 d,3 d和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提高了27%,劈裂强度平均提高了31%;在-5℃养护条件下,分别提高了33%和49%;在15~-5℃变温作用下,分别提高了32%和28%。在叁种不同养护条件下,掺加ELA在提高基层早期强度的同时未对后期强度造成损失,并且降低了基层的收缩程度。通过XRD和SEM测试分析,也得出ELA不仅可以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早期强度,还可以减少其因早强引起的收缩开裂问题。(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吴军[3](2019)在《预应力箱梁收缩与温度效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仪器对不同养护制度下的两组箱梁进行应变、温度测量,并对箱梁的温度应力、温度梯度和温度开裂趋势,以及箱梁后期的徐变变形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箱梁支座截面的顶板处,预应力箱梁在早期养护期间应控制其温差不超过20℃,箱梁后期的徐变变形并不会因为自然养护而显着增大。(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与维修》期刊2019年05期)
金会艳,彭滟程,刘晓萌,罗耀辉,吉勇[4](2019)在《温度对牛蛙腓肠肌收缩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温度对牛蛙腓肠肌收缩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牛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分别置于5℃、15℃、25℃和35℃任氏液中浸泡30 min(n=10),用BL-420s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腓肠肌接受连续刺激的单收缩曲线,分别测定阈强度、最大刺激强度、最大收缩力、最大收缩速率和最大舒张速率。结果:腓肠肌收缩阈强度和最大刺激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小于25℃时,腓肠肌最大收缩力、最大收缩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强,温度大于25℃时,腓肠肌收缩力、最大收缩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弱。结论:牛蛙腓肠肌在25℃时收缩能力最强。(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6期)
蔡秀敏[5](2019)在《不同养护温度下粉煤灰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测试了粉煤灰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特性,分析了粉煤灰掺量和养护温度对混凝土收缩和徐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混凝土的收缩应变随养护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徐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2)混凝土的收缩应变和徐变度均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而减小;(3)混凝土的收缩应变和徐变度均随加载龄期的延长而增大。(本文来源于《粉煤灰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03期)
卢映洁,任广跃,段续,张乐道,凌铮铮[6](2019)在《基于温度梯度的带壳鲜花生热风干燥收缩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带壳鲜花生为原料,选取不同温度梯度(40,50,60℃)的热风干燥条件对其收缩特性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花生壳与花生仁的体积收缩比逐渐减小,收缩速率加快,空隙量逐渐增大,花生壳先于花生仁发生收缩,收缩后网状结构变形严重。温度从40℃提升至60℃,花生壳与花生仁的收缩比分别减小了8.0%,7.1%。花生壳与花生仁的的最佳收缩模型分别为Quadratic模型和Vazquez模型,两种模型拟合程度较高,能很好地反映带壳鲜花生热风干燥过程中体积收缩的变化。(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08期)
孟多,高丽,宁铎[7](2019)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皮革收缩温度中位移检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皮革工业中,皮革收缩温度这一重要指标的检测,对其加工工艺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皮革收缩温度测定仪中皮样收缩微小位移实时准确检测中用霍尔传感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光学器件实现非接触式检测,完成微小位移量的高精度实时测量,检测精度达到0.01 mm,为高性价比皮革收缩温度检测仪的研制和生产提出了尝试。(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01期)
肖金汉[8](2018)在《化学缩减与温度收缩对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引起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化学缩减和温度收缩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化学组成直接影响化学缩减量的大小,各个化学组分发生水化反应放出的温度以及外界温度的变化又会导致温度收缩,进而使混凝土发生早期开裂。(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8年18期)
彭文俊[9](2018)在《基于温度应力试验机的混凝土早期收缩与开裂敏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开裂在工程界是一直困扰工程师们的一个难题,开裂不仅会影响建筑的外观,还会使侵蚀性介质更容易进入混凝土内部,加速钢筋混凝土的劣化,影响其耐久性。混凝土早期自收缩和温度变形产生的约束应力是导致开裂的主要原因,而影响混凝土早期变形的因素比较复杂,目前现行的试验方法大多都是研究混凝土硬化后的变形性质,而实际上,混凝土在浇筑后第一天内的性质变化十分迅速,温度的上升往往在第一天内就完成,国内外学者为了克服传统试验方法的缺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研发了一些新的试验设备,制定了一些新的试验方法,而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单轴约束试验法。本文采用研发的新型应力机对混凝土的早龄期收缩和约束应力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温度应力试验机在自由变形模式下测得的自由变形曲线和温度历程曲线,可以将自由变形来分离成温度变形和自收缩,再次基础上逐一研究了混凝土强度、养护温度和PVA纤维对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随着强度的提升,C60和C80强度等级混凝土在96h的自收缩相比C40增长了27.1%和53.1%。在温度峰值分别为32.7℃、48.1℃和60.1℃的叁种养护模式下,C60强度混凝土96h自收缩增长率分别为23.8%和56.5%。基于C60强度等级混凝土,在自然养护模型下研究了PVA纤维体积掺量对自收缩的影响,相比未掺纤维的空白组,体积掺量分别为0.25%、0.5%和0.75%的试件96h自收缩减小率为7.1%、15.4%和20.7%,可以看出纤维掺量越高,对收缩的抑制越明显。2、介绍了目前常用的CEB-FIP模型、Tazawa模型和EN-1992模型等自收缩预测模型,根据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结果,选择基于EN-1992模型提出了适合本试验的修正模型,修正模型综合考虑了混凝土强度、养护温度和PVA纤维掺量叁种因素,修正后的自收缩预测模型能较好地符合实验数据。3、在温度应力试验机的全约束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水灰比混凝土的早龄期约束应力,水灰比的降低会提高温升,增大约束应力,C40、C60和C80叁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从开裂时间和开裂概率的指标来看,强度的提高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轻骨料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开裂敏感性,随着轻骨料的体积替换率由0%逐渐增大到10%、30%和50%时,混凝土的开裂时间逐渐推迟,降温阶段的拉应力平均增长速率也逐渐下降,3d的开裂概率减小了8%、11%和15%。随着轻骨料体积取代率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开裂性能逐渐提高。混凝土早期的应力松弛效应对延缓混凝土开裂时间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混凝土在开裂时的拉应力值远低于计算的弹性应力,松弛量超过一半。(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郭根才[10](2018)在《低剂量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温度收缩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在低水泥剂量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温缩特性,基于外置振弦式温缩测试方法,通过设计叁种水泥掺量(1%、2%和3%)和叁种不同碎石级配(Ⅰ型、Ⅱ型、Ⅲ型),分析了在不同水泥剂量、不同级配以及不同降温区段内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的温缩应变和温缩系数的变化规律,并与常规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试件的温缩应变与其内部本身的温度变化规律一致,同时当外界环境温度从45℃降到-5℃时,不同水泥剂量、不同级配的低剂量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产生的总温缩应变相差不大;低剂量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平均温缩系数值有较大差异,其中在45℃~35℃高温区间内温缩特性表现最为显着,当位于相同降温区段时,水泥剂量对试件温缩效应的影响起主导作用;通过对比发现低剂量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与水泥稳定碎石的平均温缩系数值差别不大。推荐低剂量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级配可考虑选用本文的Ⅰ型级配。(本文来源于《福建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温度收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在高寒地区的适用性,研究了一种新型早强低收缩外加剂(ELA)在不同养护温度下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和收缩特性的影响,并采用XRD和SEM测试对其早强抗收缩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掺加ELA后,在20℃养护条件下,早期(1 d,3 d和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提高了27%,劈裂强度平均提高了31%;在-5℃养护条件下,分别提高了33%和49%;在15~-5℃变温作用下,分别提高了32%和28%。在叁种不同养护条件下,掺加ELA在提高基层早期强度的同时未对后期强度造成损失,并且降低了基层的收缩程度。通过XRD和SEM测试分析,也得出ELA不仅可以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早期强度,还可以减少其因早强引起的收缩开裂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度收缩论文参考文献
[1].徐兆全,苏成,范学明.大型混凝土底板温度与收缩裂缝分布特征计算[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2].盛燕萍,贾海川,孙仕伟,关博文,周辉丽.不同温度下早强低收缩水泥稳定碎石特性的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
[3].吴军.预应力箱梁收缩与温度效应试验研究[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9
[4].金会艳,彭滟程,刘晓萌,罗耀辉,吉勇.温度对牛蛙腓肠肌收缩能力的影响[J].广东化工.2019
[5].蔡秀敏.不同养护温度下粉煤灰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性能[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9
[6].卢映洁,任广跃,段续,张乐道,凌铮铮.基于温度梯度的带壳鲜花生热风干燥收缩模型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9
[7].孟多,高丽,宁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皮革收缩温度中位移检测的研究[J].西部皮革.2019
[8].肖金汉.化学缩减与温度收缩对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影响[J].山东工业技术.2018
[9].彭文俊.基于温度应力试验机的混凝土早期收缩与开裂敏感性研究[D].深圳大学.2018
[10].郭根才.低剂量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温度收缩特性研究[J].福建交通科技.2018
论文知识图
![各比例复合胶束当温度由25C升至45C时...](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179826.nh0036&suffix=.jpg)
![纤维、膨胀剂组试件混凝土收缩应变(...](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004808.nh0008&suffix=.jpg)
![海儿洼特大桥](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017307.nh0043&suffix=.jpg)
![粉体素坯的线性收缩率、线性收缩速率...](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010112.nh0045&suffix=.jpg)
![一17所示的高温塑性图,可以看出,在305~...](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8167118.nh0034&suffix=.jpg)
![粉煤灰组试件混凝土收缩应变(矿粉掺...](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004808.nh0006&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