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孙佳颖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孙佳颖

云南省核工业二0九地质大队昆明6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多,在这个大背景下,矿山开采行业实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在矿产开采的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提高对于地质灾害问题的重视度。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然后提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灾害类型;灾害防治

引言

近年来,在矿山企业和地方部门的协同治理下,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已经初见成效,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改良升级生产工艺,有效遏制了矿山地质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而对于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则通过各种恢复治理措施,达到矿山环境保护的要求。

1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1.1地面塌陷

在矿山地质灾害中,矿山地面塌陷是一种主要的灾害类型,这种塌陷灾害通常发生在矿山开采区域,在矿山采空区出现矿柱设计不合理或者损毁的问题,就会造成地面塌陷。此外,矿山本身的地质结构也是造成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但会破坏地表植被、建筑,而且会对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1.2崩塌、泥石流

通常情况下,崩塌灾害会出现在山区位置,岩体中产生软弱裂隙,当受到降雨、自然扰动、人为活动等影响时,会出现岩体崩落的现象。此外,在矿山区的沟谷地带出现持续降水或者是短时间的暴雨天气时,沟谷中的大量泥沙会受到雨水的冲刷而流动,导致泥石流灾害的产生。矿山开采工作通常在矿山泥石流流经区域进行,当发生矿山泥石流时,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1.3土壤毒化酸化

矿山开采施工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大量水资源,因此所产生的废水量也相对较大,如果没有采用科学的措施对这部分废水进行处理,其会向地下逐渐渗入。由于这部分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因此很容易导致酸化土壤的形成。在对表层土壤造成污染以后,如果废水继续下渗,还会给地下水层造成污染,严重污染整个矿山山区水资源,这不仅会严重威胁旷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还会对周边居民健康造成直接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当产生土壤渗水现象时,会导致当地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因此会更加频繁的发生泥石流以及水土流失问题。

2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

2.1违规开采

矿山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中,违规开采是主要原因之一。当部分矿产资源开采企业运行过程中,没有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时,实际施工中就很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现象。例如,部分施工单位运行中为了节约成本,会采用二手采矿设备,这部分设备规格不仅与矿产资源开放需求不符,同时性能以及使用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引发各种矿山地质灾害。同时还有部分施工人员工作中缺乏安全意识,频繁出现违规操作现象,也会增加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

2.2过度开采

部分矿产资源开采企业运行过程中,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创造最大化经济效益方面,并没有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同时还会出现过度开采的现象,这会极大的提升地质灾害风险指数。这一现象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矿山的稳定性,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将对周边生态和环境造成持久性的破坏。

2.3不科学开采

同违规开采相比,不科学开采呈现出较强的主观性。长期以来,我国在积极加强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开采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所应用的开放方式存在不科学性,另外,忽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也增加了各种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

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1加强灾害监测

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是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基础性工作。矿山地质灾害监测主要是为了了解矿山地质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分析采矿和矿山地质环境变化的关系,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及改善矿山地质环境提供基础参考资料。在具体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矿山企业应该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需求,使用合理有效的监测技术、开发矿山地形监测仪器、引进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如现代信息采集技术、Zigbee无线组网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等,有效地监测并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以此来减少因矿山地质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3.2合理矿山开采

矿山地质灾害具有多样化特征,要全面防止灾害发生,需要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矿山开采,最大程度上避免环境产生恶化,将地灾害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为了科学的对矿山进行开采,各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应当积极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矿山开采前期,可带领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对边坡参数进行合理化计算,科学规划开采方案。一旦发现岩石变形问题,便能在进行开采工作时采取处理措施。除此之外,能源开采部门需要合理开展矿石的开采工作,比如,严谨的计算边坡参数与弃渣方量,对拦渣与挡墙的准备工作及时完成,防止此类问题出现造成安全威胁。此外,矿区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矿采工作的巡视力度,严格规范施工人工行为,禁止在作业过程中乱丢乱弃。对于曾经发生过灾害的地区进行全方面防护工作,并严格进行坑道的支护工作,防止塌陷情况出现。

3.3地质灾害防治

(1)崩塌防治

崩塌主要产生于露天开采矿区,特别是石灰岩较发育的矿区,崩塌现象尤为常见和严重。对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静态爆破处理,而如果不具备实施静态爆破的条件,则可利用人工来清除,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针对清除难度较大的危岩,则可借助工程措施来防护,并极强排水,保证它的稳定性。另外,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在坡脚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误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泥石流防治

泥石流防治重点为搞好生态涵养,并加强河道治理,以此从源头上杜绝,对上、中、下游做全盘考虑。目前常用的防治措施有:稳坡、固床、拦挡与排导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充分结合到一起。比如,在上游进行植树造林,提高对河道的管理水平,对因为认为活动而破坏的区域进行生态治理,防止物源堆积形成泥石流;在中游进行护堤与拦渣坝等设施的建设,避免山洪使矿渣大量下泄造成淤积,对附近的村庄及农田造成破坏;而在下游应切实做好清渣疏导,保证排洪能力。

(3)地面塌陷防治

针对地面塌陷的问题,首先要对处于采空区内及附近可能受到影响的村庄实施搬迁,做好对移民的妥善安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危险区域的准确划定,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其次要对已经产生地面塌陷,但趋于稳定的部位实施调查与治理,使这一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得以恢复。常用的治理措施为对因为地面塌陷而被破坏的土地及植被实施恢复,通常采用的做法为回填复垦。除此之外,还要做好长期动态观测,针对可能发生地面塌陷的部位,要进行特别预警,禁止一切人员及设备进入。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产资源对于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具有直接影响,然而,我国有关企业运行过程中,不仅应注重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矿产资源开采效率和质量,同时还必须对可能出现的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产生深刻认知,在实际施工中深入分析矿山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倩.解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合理利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19)

[2]潘尧云.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山西建筑,2018(01)

[3]沈应龙.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防治对策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7(23)

[4]葛淑静.矿山地质工程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8(11)

标签:;  ;  ;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孙佳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