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指浅屈肌肌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力量,指浅屈肌,MVC,食指
指浅屈肌肌支论文文献综述
杨丹丹,侯文生,安媛,吴小鹰,郑小林[1](2012)在《单指力量输出与指浅屈肌肌电活动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指的协同动作受前臂多腱手外肌(即指浅屈肌,指深屈肌和指伸肌)的直接控制,研究不同手指活动下多腱手外肌的活动模式是认识运动神经系统对灵巧手指动作的控制机制有重要意义。神经肌肉系统对单个手指活动的控制是通过α运动神经元发放神经冲动调控肌肉的运动单位的募集和运动单位的发放频率来实现的,本文主要目的是以高密度表面肌电信号为技术手段来研究单指力量和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相关性。本研究设计了两部分实验。实验一是食指和中指的次最大随意收缩(Maximum voltuntary contraction,MVC)力量测试,(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2-10-11)
卢远兴,杨胜波[2](2012)在《家兔指浅屈肌肌构筑、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家兔指浅屈肌肌构筑、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的关系。方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结果家兔指浅屈肌外观长肌,实为双羽肌。FL/CSA与CSA/MW的比值分别是1.80和0.70。肌内神经分为4条初级神经支,主要分支分布于肌的近端和中部;肌内可见神经吻合。运动终板带呈倒"V"型。结论家兔指浅屈肌构筑设计属于速度与力量共存型,其肌纤维排列决定了肌内神经分支和运动终板分布的形式。(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马涛[3](2011)在《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修复尺神经运动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修复尺神经运动支的解剖学为基础,对符合条件的高位尺神经损伤志愿者施行该手术,为治疗尺神经高位损伤提供临床依据。高位尺神经损伤和下臂丛神经损伤的部分患者由于失神经支配后手内在肌麻痹而出现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的爪形手畸形。高位尺神经损伤导致的爪形手畸形及手内在肌萎缩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关于手内在肌萎缩方面的研究较多,但也仅限于动物实验方面的研究,同时对于手内在肌萎缩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很多,但效果也较差。我们通过对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和尺神经运动支的解剖学研究,已从解剖学层面证实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可用于移位修复尺神经运动支。对符合条件的患者我们实施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修复尺神经运动支术,术后定期随访,通过对患手肌肉萎缩、手内在肌肌力及肌电图的检查,为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运动支,恢复手内在肌功能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及临床基础。方法:1解剖学基础:我们已通过解剖学研究得出以下结果:正中神经第4肌支发出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48.4±2.4)”mm,横径“(1.2±0.2)”mm,前后径“(0.7±0.1)”mm;尺神经的运动支和感觉支之间自然无损伤分离长度为“(7.1±0.70)”cm;组织切片及图片系统测得正中神经指浅屈肌第4肌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1378.9±107.9)”条,根据量效关系,支配肌肉的神经纤维存活40%,肌肉不会出现任何萎缩症状,肌力可达5级,尺神经中尺神经运动支(深支)所含有的纤维最多为3600条。根据“配对率”(有效生长的神经纤维比率=供区神经运动纤维百分率×受区神经运动纤维百分率)的概念修复尺神经运动支所需的神经纤维数目为“3600×40℅=1440”。由此理论上我们可以得出正中神经指浅屈肌第4肌支能够提供恢复有效手内在肌功能的足够的运动神经纤维数。2手术方法:2.1病例选择:具备下列条件的患者1)尺神经高位损伤2)充分了解尺神经高位损伤及各种手术方法后自愿行该术式3)年龄在18-60岁4)无糖尿病、雷诺病等其他基础性疾病。2.2手术解剖:一期修复高位尺神经断端,采取神经束膜缝合。于腕上掌尺侧做纵行切口,远端至腕横纹,近端至腕上约10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可见指浅屈肌及尺侧腕屈肌,分别在尺侧腕屈肌下找出尺神经,指浅屈肌深面找出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的最远端分支。仔细辨别尺神经指浅屈肌第4肌支和尺神经运动支。尽量向远端分离指浅屈肌第4肌支和尺神经运动支。此断面尺神经手内在肌支位于尺神经干的内后侧。以8-0显微缝合线间断缝合。2.3术后护理:术后每2-3天换药,12天拆线,患者石膏外固定患手于腕关节屈曲尺偏位,四周后,去石膏进行手内在肌及外在肌的功能锻炼。2.4术后每个月复查,记录患手手内在肌肌力、两点辨别觉的变化等。结果:1术中所见:正中神经指浅屈肌第4肌支于腕上约5cm处发出,于正中神经尺侧沿指浅屈肌深面走行至指浅屈肌第4肌支,正中神经指浅屈肌第4肌支出现率较为稳定。2尺神经深浅支的无损伤分离处约为腕上7cm。3术后患手功能锻炼能有效减缓手内在肌及鱼际肌的萎缩。4尺神经高位损伤后的修复是患手尺侧一个半手指恢复感觉功能的基础,小指指端感觉恢复时间大约为1.5年,两点辨别觉检查显示患手感觉能有效恢复,但明显较健侧差。5术后7个月左右,患手尺神经相关运动开始恢复,最先恢复的是:小指外展功能;其次是:环、中、示指内在肌功能。最后是:拇收肌功能。患手运动功能恢复情况:1.5年后手内在肌肌力约为2-5级,夹纸实验(-),Froment(±),无明显爪形手畸形。6患者对患手感觉及运动功能较为满意。结论:1根据解剖关系及神经配对率结果,可从理论上得出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可用于修复尺神经运动支,恢复手内在肌的部分功能。2高位尺神经损伤术后约1.5年感觉可有效恢复。3高位尺神经损伤术后加强功能锻炼可有效延缓患手肌肉萎缩及爪形手的形成。4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修复尺神经运动支后患手内在肌功能可有效恢复。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可用于修复尺神经运动支,是尺神经高位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5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牺牲一支对手的指浅屈肌的功能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1-03-01)
李统[4](2008)在《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运动支的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运动支,恢复手内在肌功能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尺神经运动支(深支)支配小鱼际肌、骨间肌、拇收肌及第3、4蚓状肌,功能非常重要,当尺神经损伤后,将导致尺神经所支配的手内在肌麻痹,使手失去灵活的运动功能,对手功能影响很大。对高位的尺神经损伤用传统的神经修复方法缝接,由于缝接点至神经运动终板的再生距离长,细小的手内在肌在再生神经纤维长入神经运动终板之前,即发生废用性肌肉萎缩和机化,手术效果差;而前臂近端尺神经损伤,由于尺神经在此段内以感觉纤维为主,神经直接吻合后,有可能发生不同功能束的错接,使再生神经纤维迷失方向,长入感觉纤维膜管内,使手内在肌功能难以恢复。指浅屈肌肌支发自正中神经主干,是以运动纤维为主的神经分支,位于指浅屈肌的深面,位置恒定,变异少,易于寻找,以此肌支修复尺神经运动支是肌支对肌支的缝接,功能束对位准确,再生的神经纤维通过一个缝接口,可以最短的距离长入神经运动终板内,使手内在肌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获得神经支配,能有效防止其废用性肌肉萎缩,使手内在肌功能恢复良好。本课题通过对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及尺神经相关研究,为临床上选择性修复尺神经运动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10侧近期经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肩外展90°伸直位,解剖暴露前臂段正中神经主干以及尺神经主干,显露正中神经指浅屈肌各肌支,先观察记录肌支数,然后用游标卡尺、规尺等测量工具测量指浅屈肌肌支的发出部位、入肌部位、横径、前后径、肌支从主干的起始点至入肌点间可自然分离的长度以及尺神经运动支和感觉支间自然分束无损伤分离长度。模拟操作:以适合移位的指浅屈肌肌支模拟吻合尺神经运动支(深支),修复手内在肌的功能。取指浅屈肌该肌支作横断面组织学切片,切片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高倍视野下测量5个随机视野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求出神经纤维密度;低倍视野下测量肌支横断面神经束面积,最终计算出指浅屈肌该肌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结果:1指浅屈肌肌支:2-4支,1支型未发现,2支型1例占10%,3支型1例占10%,4支型8例占80%。对于其中的四支型,第一支发出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200.5±12.2mm,入肌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166.8±10.3mm,可分离长度:33.7±8.4mm,横径:1.0±0.1mm,前后径:0.6±0.1mm;第二支发出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155.6±10.2mm,入肌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113.9±10.5mm,可分离长度:40.4±6.4mm,横径:0.9±0.1mm,前后径:0.6±0.1mm;第叁支发出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90.9±2.8mm,入肌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61.7±1.3mm,可分离长度:29.2±3.1mm,横径:0.8±0.1mm,前后径:0.6±0.1mm;第四支发出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48.4±2.4mm,入肌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21.4±1.8mm,可分离长度:27.1±1.2mm,横径:1.2±0.2mm,前后径:0.7±0.1mm。尺神经运动支和感觉支间自然分束无损伤分离距离为:7.1±0.7cm。2选择最适合移位的指浅屈肌肌支(第四肌支),经指浅屈肌深面转位模拟修复尺神经运动支获得成功。3正中神经指浅屈肌第四肌支的有髓神经纤维数为:1378.9±107.9条,满足为恢复有效的手内在肌功能所需要的有效生长神经纤维数目。结论:1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有足够的长度、横径以及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可以修复尺神经的运动支、恢复手内在肌的功能。该研究为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运动支的临床应用打下了良好的解剖学基础。2切取部分指浅屈肌肌支后,由于保留了部分指浅屈肌的肌支以及指深屈肌具有足够的屈指功能,所以对手指的屈指功能影响较小。3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的位置表浅,手术时的难度及其风险相对较小,且第四肌支距离被修复的尺神经运动支所支配的神经运动终板较近,可有效防止手内在肌萎缩。(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8-03-01)
杨国庆[5](1991)在《指浅屈肌肌腹伸入腕管引起腕管综合征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裴××,男,32岁,工人。自幼发现左腕包块、出现手部酸痛、麻木1年。患者幼时就发现左腕掌侧一包块,逐渐增大,因当时无明显不适而未就诊。近1年来,开始感左手拇、食和中指麻木、酸痛;以夜间为甚.曾在当地医院行局封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经本院门诊拟左腕管综合征入院。(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1991年02期)
指浅屈肌肌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家兔指浅屈肌肌构筑、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的关系。方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结果家兔指浅屈肌外观长肌,实为双羽肌。FL/CSA与CSA/MW的比值分别是1.80和0.70。肌内神经分为4条初级神经支,主要分支分布于肌的近端和中部;肌内可见神经吻合。运动终板带呈倒"V"型。结论家兔指浅屈肌构筑设计属于速度与力量共存型,其肌纤维排列决定了肌内神经分支和运动终板分布的形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指浅屈肌肌支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丹丹,侯文生,安媛,吴小鹰,郑小林.单指力量输出与指浅屈肌肌电活动的相关性研究[C].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2
[2].卢远兴,杨胜波.家兔指浅屈肌肌构筑、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2
[3].马涛.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修复尺神经运动支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
[4].李统.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运动支的解剖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
[5].杨国庆.指浅屈肌肌腹伸入腕管引起腕管综合征1例报告[J].上海医学.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