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分析论文_张学伟,杨才福,柴锋,罗小兵,张立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力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力学,氧分压,相图,湍流,湿法,苯乙烯,余热。

热力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学伟,杨才福,柴锋,罗小兵,张立峰[1](2019)在《热力学分析MnS夹杂物析出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研究与控制重轨钢中大尺寸MnS夹杂物,针对目前热力学计算MnS析出行为问题,提出在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条件做相应的选择进行计算。在比较了目前几个常用的热力学数据后,基于U75V钢中MnS夹杂物形成过程,建立了适合计算MnS夹杂物析出的分段计算方法。研究表明,采用FactSage 6.4商业软件计算MnS析出温度为1 631K,与平衡热力学参数计算的结果1 694K相差63K。该方法可准确预测MnS的析出行为,降低了热力学分析MnS析出的难度。在1 473、1 573和1 673 K3个温度下固溶硫质量分数分别为0.000 67%、0.001 67%和0.010 8%。在铸坯轧制之前的开坯和保温温度为1 563K时,需要将钢中硫质量分数降低到0.001 67%以下,才能有效控制大尺寸的MnS夹杂物。(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12期)

文平,欧阳臻,胡宇杰,夏志美,肖利[2](2019)在《碳酸钴分解的热力学平衡分析和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查清碳酸钴的热分解行为和性状遗传特性,对Co—C—O体系的稳定区和碳酸钴在不同气氛下的分解平衡进行了研究。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到,在无氧状态下CoCO_3主要分解为CoO,分解反应是在温度高于200℃时进行;在有氧状态下CoCO_3极易发生氧化并分解生成Co_3O_4,在含氧体积分数为1%的氧气-氮气混合气氛中温度为930℃时Co_3O_4开始分解为CoO和O_2,且分解温度随着系统中氧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oCO_3的热分解试验证实了热力学分析结论,同时表明CoCO_3的热分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性状遗传性,Co_3O_4的形态依赖于CoCO_3的原始形态,分解温度的升高会导致产物结块收缩,使CoO颗粒增大。(本文来源于《包装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袁佳伟,蓝碧兰,李蜜,张浩强,陈雅茹[3](2019)在《多组分生物油吸附强化重整制氢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HSC Chemistry软件进行多组分生物油重整制氢(包括普通重整和吸附强化重整)过程的热力学分析,研究反应温度、S/C和Ca/C对氢气浓度和氢气产率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重整制氢过程的氢气产率和氢气浓度均随着S/C的增大而增大,但在S/C>3后增幅不再明显;当S/C=3时,普通重整制氢过程的氢气产率和氢气浓度均仅为70%左右,最佳重整反应温度高达830℃;加入吸附剂CaO后,吸附强化重整过程的氢气产率和氢气浓度较普通重整制氢过程有大幅提升,且最佳重整反应温度显着下降,当S/C=3时,最佳重整反应温度为480℃,氢气产率和氢气浓度分别为97.2%和99.7%。(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12期)

陶志强,赵庆,唐豪杰,吴家桦[4](2019)在《应用于工业余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的热力学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主开发了一套基于分流再压缩的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的工业余热利用数值模拟程序,并结合?分析原理深入挖掘各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内部机制。发现在任意选定状态参数下,存在一个最佳分流比使得热效率和?效率同时达到最优。透平入口温度变化对最佳分流比不造成影响。提高透平入口温度始终对系统最佳热效率和?效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最佳分流比随主压缩出口压力的提高而单调递减。系统最佳热效率?效率随主压缩机出口压力提高先增加后趋缓,在低压段(15~23MPa)增加明显。随着压力的提高,系统?损失率的减少基本上是由高温回热器贡献的。最佳分流比随着主压缩机入口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主压缩机出口压力达25MPa时,主压缩机入口温度提高2℃,最佳热效率和?效率分别下降约3%和5%。主压缩机入口温度提高造成系统性能恶化的结果主要是通过预冷器的?损失率增加实现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李瑞华,朱子琪,王娜娜,王帅[5](2019)在《燃煤锅炉烟气冷凝节水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某燃褐煤660 MW超临界燃煤机组,从热力学角度计算了湿法脱硫出口烟气中水蒸气的来源份额、理论冷凝水析出量、冷凝过程的放热量,介绍了几种烟气冷凝工艺及其优缺点。计算结果表明:煤中氢生成水是水分的最大来源;饱和湿烟气从51℃降低到30℃冷凝水理论析出量为196 t/h;烟气冷凝水析出过程放热量主要为水蒸气冷凝释放的汽化潜热,烟气显热差别很小。(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何方,王瑞珍,杨才福,贾亚飞,吴彦欣[6](2019)在《连续退火生产Q&P钢均热过程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Q&P钢的连续退火工艺是一种广泛采用的热处理办法,本文从热力学的角度讨论了连续退火工艺均热过程数种Q&P钢奥氏体化的程度。重新计算了Fe-Si-Mn-C四元系固溶相BCC_A2和FCC_A1的热力学性质。结合连续退火工艺均热段的快速加热,短时保温,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特点,按照PLE(Partition local equilibrium)和NPLE(Negligible partition local equilibrium)局部平衡计算了当前几种Q&P钢成分的FCC相线和奥氏体体积分数,并根据试验观测结果,提出了一种符合连续退火生产Q&P钢实际需求的准平衡相图计算方法:"准PLE"(Quasi-partition local equilibrium)计算方法,实际观测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符合较好。(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11期)

张超,权文鹏,黄庆,谢勇,周大发[7](2019)在《膜反应器中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关注膜反应器中乙苯脱氢生成苯乙烯这一反应体系,通过热力学分析,首先计算了不同条件下,该反应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及平衡常数K。由于膜反应器可实现反应过程中所生成H2的选择性移除分离,从而可打破反应热力学平衡限制,促使平衡向生成反应产物苯乙烯的方向移动,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因此,本文着重计算分析了H2移出时乙苯平衡转化率的变化情况,并与传统固定床反应器进行了对比分析,印证了膜反应器在促进乙苯脱氢制苯乙烯转化率提高方面的优势。(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叶成立,杨先芝,方迁,曾杰[8](2019)在《钢中Al、Ti脱氧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炼钢过程中Al、Ti的脱氧产物以及热力学数据进行了总结,分别计算了[Al]-[O]、[Ti]-[O]以及[Al]-[Ti]-[O]的平衡浓度,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大型铸锻件》期刊2019年06期)

李铖灏,曾志勇,陈星宇,李洁[9](2019)在《用于CNG冷能回收的低温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压缩天然气(CNG)降压过程中冷能浪费较大的问题,提出使用低温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回收CNG冷能。通过建立低温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模型,探究循环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以及冷、热源温度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净输出功和系统热效率随蒸发温度的上升而增加,且存在1个最优蒸发温度使系统?效率达到最大;系统净输出功随冷凝温度的升高存在1个峰值,系统热效率和?效率均随冷凝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提高热源温度和降低冷源温度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净输出功和系统热效率,但过高的热源温度和过低的冷源温度将导致?损失增大,进而降低系统?效率,同时也对系统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崔洪江,王雪琦,陈秉智[10](2019)在《混合动力机车动力间的热力学分析及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混合动力机车动力间通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初始方案基础上提出两种通风系统优化方案:方案1为去掉动力间侧墙百叶窗,保留侧墙换气扇;方案2为同时去掉动力间侧墙百叶窗和换气扇。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FLUENT对动力间内部的湍流性能和熵产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包括初始方案在内的3种方案动力间内部平均温度均低于设计要求,但方案1可以显着增强动力间内冷却空气的湍流性能,对于迅速降低动力间内部温度更为有效,从而提高动力间通风系统的散热性能。(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车辆》期刊2019年05期)

热力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查清碳酸钴的热分解行为和性状遗传特性,对Co—C—O体系的稳定区和碳酸钴在不同气氛下的分解平衡进行了研究。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到,在无氧状态下CoCO_3主要分解为CoO,分解反应是在温度高于200℃时进行;在有氧状态下CoCO_3极易发生氧化并分解生成Co_3O_4,在含氧体积分数为1%的氧气-氮气混合气氛中温度为930℃时Co_3O_4开始分解为CoO和O_2,且分解温度随着系统中氧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oCO_3的热分解试验证实了热力学分析结论,同时表明CoCO_3的热分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性状遗传性,Co_3O_4的形态依赖于CoCO_3的原始形态,分解温度的升高会导致产物结块收缩,使CoO颗粒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力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学伟,杨才福,柴锋,罗小兵,张立峰.热力学分析MnS夹杂物析出与控制[J].钢铁.2019

[2].文平,欧阳臻,胡宇杰,夏志美,肖利.碳酸钴分解的热力学平衡分析和试验研究[J].包装学报.2019

[3].袁佳伟,蓝碧兰,李蜜,张浩强,陈雅茹.多组分生物油吸附强化重整制氢的热力学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9

[4].陶志强,赵庆,唐豪杰,吴家桦.应用于工业余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的热力学和?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5].李瑞华,朱子琪,王娜娜,王帅.燃煤锅炉烟气冷凝节水的热力学分析[J].锅炉技术.2019

[6].何方,王瑞珍,杨才福,贾亚飞,吴彦欣.连续退火生产Q&P钢均热过程的热力学分析[J].金属热处理.2019

[7].张超,权文鹏,黄庆,谢勇,周大发.膜反应器中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热力学分析[J].石油化工应用.2019

[8].叶成立,杨先芝,方迁,曾杰.钢中Al、Ti脱氧的热力学分析[J].大型铸锻件.2019

[9].李铖灏,曾志勇,陈星宇,李洁.用于CNG冷能回收的低温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热力学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崔洪江,王雪琦,陈秉智.混合动力机车动力间的热力学分析及结构优化[J].铁道机车车辆.2019

论文知识图

℃退火时,692合金表面氧化物及基...射水抽汽器的基本流动参数图各种碳酸盐分解的热力学分析动态热力学分析仪Fig4.2Dynami...薄膜XRD测试图谱133溅射时间和厚度的统计图7.3.2XRD

标签:;  ;  ;  ;  ;  ;  ;  

热力学分析论文_张学伟,杨才福,柴锋,罗小兵,张立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