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会理县彰冠初级中学会理615100)
【摘要】: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初中生的身体素养,用健全的体能和健康与阳光的身体迎接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互动有效性
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既有教师教的活动,又有学生学的活动。体育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影响着教师的教,教师教的好是学生学好的前提,反之学生是否学好和好学也影响着教师教的效果,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只有两者主体相互运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地进行。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活动,而且需要学生活动,如果学生没有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组织这种活动,教学最优化是不可思议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因此,无论是传统体育教学还是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都需要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只是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要求转变教育观念,从人本主义教育观出发,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进步速度,掌握程度等,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师生教学互动、优势互补。?而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反映,是活动中的师生相互的交流、影响,不断作用的状态。体育教学活动中,师与生教与学是互构互生,良性互动的,是二者间的双面讨论、交流与沟通,这是一个“提问应答”,互为因果的负反馈活动系统,认识把握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是发行传统体育教学的“龙眼”。
一、体育教学是师生交往的有效互动
在教学中交往,当然不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的你来我往,而是人类社会生命本性的存在状态,是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的“主体间性”的打造。这种“状态”与“打造”是在无内外压力与制约情况下的真诚敞开,交互共生,在强调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同时,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体育实践的本质是交往活动,是师与生及师生与教材间的双向理解、问题解决以及应答讨论,形成共识的共创共生活动。从这一理论出发,教师绝不能独霸课堂,“消化”学生,应当特别强调课堂体育教学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事。对于有效交往的理据,有的学者提出了三个“有效宣称”,既尊重客观事实的特性,与社会规范一致的正当性以及“捧得一颗心”来得真诚性。体育教学中的有效交往,当然必须服从于这一规律。师生间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比什么都重要。
二、体育教学是多元性与教育性的有效互动
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元的,是多情境、多内容、多程度、多形式的互动性。例如情境,不只是直观生动的体育教学情境,还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发人深思的问题背景;内容也不只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的积淀,生命意义的领悟,道德规范的认同,情感情超的陶治;互动的角色也不只是师生间,还有学生间、小组间、个体与群体间,师生与教材间的沟通。特别应当强调的是这种人际关系的在体育教学情景中的教育性原则,其一是互动基本因素的把握,即个体明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氛围;其二是良好互动方式的运作,即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亲密合作的人际关系为前提,师与生的角色是中变的,师与生的作用是互补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再进行了以下尝试:在教学中,为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每一节课时,不但用微观的眼光去巧妙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探究知识的好奇心理,而且用宏观的观点引导学生去提高一种能力,培养一种品质,拓展一种思维方式,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认知、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例如:在篮球的投篮教学中,教师在投篮示范时,学生往往是注意球是否投进比如何去投的兴趣更大,而教师一旦未投进就会说;“这是你们……”以此来为自己找台阶下,而不会说:“是我”。这样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就会有所折扣,也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而把“是你们……”变成“是我……”为借口,主动和学生交流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比单一的提问更具有亲和力,这样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使师生相互尊重,培养了良好的师生感情。
三、体育教学是兴趣与热情的有效互动
在教学中,通过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体育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加体育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因耐久跑是一项比较枯燥的运动,以往学生不太爱学,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更新观念,让学生充分了解锻炼的目的和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创造兴趣空间,采用分层教学,即学生自由组合,水平相近的为一组,使他们在跑起来都不甘心落后,通过这样的分组教学形式,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课上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些自我锻炼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学生把课上所学所练,结合自己的情况,运用到课外的体育活动中去,并能指导影响他人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学中的互动,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所针对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学生的知识技能主要来源于教师,因此,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总之,体育教学教育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胆探索,人人都有自我不断发奋进向上的要求,人人都有体验成功的强烈愿望,教师的职责就是唤醒,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在创新中不断进取,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体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