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语文教学的风景线

朗读——语文教学的风景线

李宁波

(渠县丰乐初级中学渠县635200)

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强化记忆、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陶冶情感和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朗读教学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独立思考、获取知识提供了大量空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朗读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为朗读营造具有感染性的情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情境对情感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朗读教学,创造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往往只是泛泛而读,不易进入情境,这时教师就应进行点拨。例如初中语文课文《最后一次讲演》,这是篇即席讲演词。情境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无耻行径,拍案而起,怒不可遏,痛斥敌人,盛赞烈士。学生开始体会不到这一点,这时教师就应结合背景介绍,运用语言艺术对学生进行重音、语势、抑扬等方面的指导,强调言情述感,讲究抑扬顿挫,可以让朗读较好的同学走到讲台上去朗读,这样就把学生带到了作品的特定情境之中,使作者的爱憎之情在学生身上得到共鸣,受到感染。

2.运用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

在朗读教学中,太过单调的朗读方式,会使学生感觉语文课非常的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其语文水平自然提高。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灵活的运用齐读、单读、欣赏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齐读让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单读不但能检测学生个人朗读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欣赏朗读的目的在于传达文章所蕴含的美,使学生获得美感,引起共鸣;配乐朗读,能够营造情境,使学生尽快的走进文章,体会文章的意境;分角色朗读运用在小说或戏剧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分角色朗读,利于对作品中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朗读的形式不一而足,各形式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灵活的朗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课堂的教学效果。

3.强化经典古诗文的朗读背诵。

文言文与口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教文言文时,更要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要让他们学会断句、掌握背诵的技巧,才能为以后学文言文打下基础。在教学《<世说新语>两则》《孙权劝学》等文言文时,针对不同的要求,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先是读准字音和句读,再是读出轻重和语气,三是读出一点文言文的味道,再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最后是研究性阅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发挥自己应尽的作用,或是指导,或是评点,或是示范,或是领读。学生熟读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背诵。在背诵时,有的学生往往丢三落四,教师要帮助他们让其抓住每段概括性的关键性词语,连成“链条”;或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理清脉络等帮助记忆。

另外,诗歌教学更要花较多的时间,通过表情范读、学生反复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诗歌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等,理解诗歌的内在思想意义。

4.重视朗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四条:“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完成,朗读教学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朗读,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的集体或个别朗读,让死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从而唤起了学生的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菜畦、石井栏、何首乌、桑葚等优美的景物,黄蜂、叫天子、蟋蟀等有趣的动物,学生沉浸在趣味无穷的情境中,想起了自己有趣的童年,也走进了作者心中的“乐园”。?

5.在朗读中感悟文本的思想感情。

金克木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人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的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的温床。朗读教学必须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扩大参与面。首先,要保证个体自由朗读的时间,以确保每位学生读完,决不能流于形式,匆匆收场。其次,尽最大可能给人人有示读、评读的机会。再次,齐读要适时适度。适时齐读要建立在人人基本读通、读流利,有一定的感悟的基础上。如诗歌、散文等多用一些齐读,这样一方面能让齐读充满激情,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感悟有多深,朗读就有多真。不应在学生还未走进文本、没有品词析句、没有体会情感的时候,引导他们读出感情。有效的朗读要求学生在不断的对话中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读懂了字词句,才能收获朗读的硕果。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感悟的扶梯。让他们默默读书、细细品味、静静思索,充分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的心灵碰撞。这样,才能使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其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并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6.教师的朗读指导应科学合理。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应对朗读方法进行指导,可通过范读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标准和榜样,也可通过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来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教师自身对朗读的知识要胸有成竹,对不同的课文,朗读时的重音、停顿、快慢、语调等都应了如指掌。

其次,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个性特点。不要只是强调某个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要允许学生多角度的独特的个人体验,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这就是新理念的最好体现。

第三,发挥学生主体精神。重视朗读的过程,我们还应力求体现出朗读教学的人文化,即增强一个意识:朗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读书,师生共同协作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为主体。

实践证明,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水平标志着形象思维的水平,有感情朗读能力愈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愈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朗读教学真正成为语文课的亮丽风景线。

标签:;  ;  ;  

朗读——语文教学的风景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