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贵义贱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义利,市民文学,中国古代,阶层,观念,市民,作用。
贵义贱利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凡,郭永霞[1](2013)在《“贵义贱利”的价值观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在封建社会后期一千多年时间里,科技发展水平未有实质性突破。究其根源,是由于深受中国古代价值观影响,更准确地说,是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绵延数千年的"贵义贱利"思想制约。(本文来源于《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孟庆升[2](2003)在《中国历史上贵义贱利思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贵义贱利、重本抑末和黜奢崇俭是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的叁大教条。自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起,直到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受到近现代西方思潮的冲击以前,以上述叁大教条为特征的经济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贵义贱利论是整个传统经济思想体系首要的中心命题,后两点只是它的派生物,是其在国家政策和生活伦理上的具体反映。 义利之辩是中国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上一个经久不息的论题,它既属于经济和伦理道德的范畴,又内涵于文化的范畴,在这个层面上理解,贵义贱利论就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与道德准绳之间的主从关系论,它本身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事实上,贵义贱利论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贵义贱利论依托于儒家文化的官方背景,成为统治阶级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标准,重农抑商更是成了几乎所有封建王朝的根本国策。贵义贱利论在不断强化自己正统经济思想地位的同时,反过来也深刻地影响了和阻碍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以及体制的变迁,它是记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蹒跚步履的殇曲哀歌。 但是贵义贱利论这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惰性”,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和任何一种理论思想一样,贵义贱利论也有自己的历史渊源、产生背景和发展脉络。对社会发展和思想领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的正反两方面转化也是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过程的。历史上也不乏司马迁、李觏、苏洵和叶适等人对贵义贱利论批判的真知灼见,然而在封建正统的阴影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都湮没无声了。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震掉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招牌,也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西方文明的冲击,但是贵义贱利论却没有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时至今日,那老旧的旋律还时常在我们耳畔响起,只不过是增添了一些更加刺耳的音符——物极必反所带来的道德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 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在一个呼唤民族复兴的时代,也呼唤一种健康的义利观。它不应该是打着传统文化旗号的残缺糟粕,更不应该是抛弃优良传统的虚无主义,而应该是将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加以吸收、改造为利于社会内容摘要秩序稳定的,利于人们个体和群体之间关系和谐、健全人格培养的思想体系。 本文希望通过对贵义贱利论的研究,论述,来阐释这样一个观点,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在创建中国本土经济学的道路上,不但不应忽视传统和历史上重要思想的作用,反而应该更加重视,因为社会的进步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的本质是文化的发展,而文化发展的本质是一个民族在思想上的成熟。(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03-12-01)
张玉石[3](1995)在《从“贵义贱利”到及功近利──对传统道德中义利观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务张其义”、“唯利之求”,否则,就会因利益纠纷“上下交相诈”,“国不免危削”o。对个人修身而言,“以义制事,则知所利”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保利弃义,谓之至贼””。他强调“义”对于人是须臾不可离之物。人与禽兽之别就在于“义”字,(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1995年04期)
李静[4](1995)在《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的显现——从“贵义贱利”到“不耻言利”》一文中研究指出“义利之争”是中国思想史上绵延数千年而不止的热门话题。以儒家“贵义贱利”(利,指私利、实利)为代表的价值观长期占据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一直到宋元以降,随(本文来源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1995年01期)
贵义贱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贵义贱利、重本抑末和黜奢崇俭是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的叁大教条。自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起,直到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受到近现代西方思潮的冲击以前,以上述叁大教条为特征的经济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贵义贱利论是整个传统经济思想体系首要的中心命题,后两点只是它的派生物,是其在国家政策和生活伦理上的具体反映。 义利之辩是中国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上一个经久不息的论题,它既属于经济和伦理道德的范畴,又内涵于文化的范畴,在这个层面上理解,贵义贱利论就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与道德准绳之间的主从关系论,它本身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事实上,贵义贱利论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贵义贱利论依托于儒家文化的官方背景,成为统治阶级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标准,重农抑商更是成了几乎所有封建王朝的根本国策。贵义贱利论在不断强化自己正统经济思想地位的同时,反过来也深刻地影响了和阻碍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以及体制的变迁,它是记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蹒跚步履的殇曲哀歌。 但是贵义贱利论这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惰性”,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和任何一种理论思想一样,贵义贱利论也有自己的历史渊源、产生背景和发展脉络。对社会发展和思想领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的正反两方面转化也是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过程的。历史上也不乏司马迁、李觏、苏洵和叶适等人对贵义贱利论批判的真知灼见,然而在封建正统的阴影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都湮没无声了。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震掉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招牌,也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西方文明的冲击,但是贵义贱利论却没有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时至今日,那老旧的旋律还时常在我们耳畔响起,只不过是增添了一些更加刺耳的音符——物极必反所带来的道德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 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在一个呼唤民族复兴的时代,也呼唤一种健康的义利观。它不应该是打着传统文化旗号的残缺糟粕,更不应该是抛弃优良传统的虚无主义,而应该是将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加以吸收、改造为利于社会内容摘要秩序稳定的,利于人们个体和群体之间关系和谐、健全人格培养的思想体系。 本文希望通过对贵义贱利论的研究,论述,来阐释这样一个观点,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在创建中国本土经济学的道路上,不但不应忽视传统和历史上重要思想的作用,反而应该更加重视,因为社会的进步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的本质是文化的发展,而文化发展的本质是一个民族在思想上的成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贵义贱利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一凡,郭永霞.“贵义贱利”的价值观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2].孟庆升.中国历史上贵义贱利思想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
[3].张玉石.从“贵义贱利”到及功近利──对传统道德中义利观的反思[J].东疆学刊.1995
[4].李静.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的显现——从“贵义贱利”到“不耻言利”[J].明清小说研究.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