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行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行健,灵山,年谱,意识,剧作,道家,序言。
高行健论文文献综述
赵东[1](2019)在《非常道:高行健小说《灵山》的道家寻根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行健小说《灵山》大致可以划归1980年代的"寻根小说",小说的主题指向和创作路径错综复杂,掺杂了诸多文化元素并涉及诸多领域。学界对于《灵山》的多视角解读已经取得一些成果,特别对小说的禅宗因素分析较为深刻,可是对于《灵山》的道家文化路径研究却是空白。与其说是《灵山》与庄子思想相契合,倒不如说是高行健从庄子哲学思想中萃取了寻根问道的命题作为小说的道家文化根源。《灵山》的道家寻根意识从小说的整体结构和表述过程中体现得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逍遥自在的小说结构方式,反向前进的人物世界观和欲望消解式的历史表达。(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夏镕[2](2018)在《论高行健的创作转向及剧作的人称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行健的剧作以《彼岸》为分界点,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偏于形式探索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映,后期则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极力传达作者的人生感悟。后期剧本中所使用的人称也渐渐发生变化,不再以具体的姓名来指称人物,而是代之以"男人""女人",甚至是"你""我""她/他"这样的人称代词,同时也不是一种人称贯穿到底,而是频繁转换,甚至会涉及叁种人称。人称转换不单是剧本文学方面的创新,也与剧作家的"表演的叁重性"理论有关,更是剧作家借以强化剧本对人际关系、人的生存困境思考的手段,进而达到使读者、观众进行自我观审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8年05期)
苏妹[3](2018)在《从“水”意象谈高行健剧作的生命意识及其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高行健跨越二十年的戏剧创作中出现了大量"水"意象以及"水"的变体,如雨雾雪,融入了他对人的生命本身及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而这种生命意识又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本文将围绕高行健的《躲雨》《喀巴拉山口》《山海经传》《彼岸》《声声慢变奏》《逃亡》《叩问死亡》《野人》《八月雪》等主要戏剧作品,紧扣不同形态的"水"的特征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进而探讨高行健剧作的生命意识及其流变。(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8年05期)
王雅琳[4](2018)在《身体逃亡与精神自由:高行健剧作的空间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逃亡"与"自由"是高行健人生的关键词,空间上的身体逃亡是为获得精神上的永恒自由。本文从空间角度入手,聚焦于高行健剧作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地理空间的转变过程,由此探讨高行健剧作想象界与现实界的互文。以1987年为界,高行健及其剧作的空间转变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其一,剧作的物理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其二,剧作的心理空间由动荡走向安定;其叁,剧作家在地理空间的逃亡之中追寻自由;最终叁者皆在禅宗世界里获得一种精神自由。可以说,高行健的身体逃亡与精神自由永远在路上。(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8年05期)
庄园[5](2018)在《高行健文学艺术年谱(1987年 47岁)》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刚刚完成的《高行健文学艺术年谱》的书稿全文65万字。这里选取了"1987年47岁"的一节,考察高行健这一年的文学艺术活动,以及评论家对他的研究情况。这一年,高行健离开中国大陆后,至今不曾再回国。(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18年04期)
周洁琼[6](2018)在《试论顾彬关于《莫言高行健与文学危机》一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顾彬教授关于《莫言高行健与文学危机》一文本次讲座中所提出的问题,文学的大众化需求使得即便诗歌是最纯净的语言,在当今时代也走到了边缘,长篇小说推动了电视剧作的发展,这说明了文学形式表现的多样化,不再拘泥于我们已知的文学题材。(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21期)
刘再复[7](2018)在《高行健研究的里程碑——庄园《高行健文学艺术年谱》序》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刘再复为庄园刚完成的书稿《高行健文学艺术年谱》所写的序言。(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18年03期)
许智恒[8](2018)在《论高行健小说《灵山》的“文化还乡”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行健是一位极富文化感知力的作家。他在文学道路上步履不停,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来自东方的故土文化,似乎都不能满足其对于精神奔突的能量需求。他的“没有主义”、去意识形态化的非功利写作及其主张的“冷文学”都让人看见一种单纯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的专注和清醒。高行健本人对于西方文学特别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然而他却并不囿于西方文学创作技巧之中。相反,高行健的小说创作大多带有一股浓郁的故土文化气息。从某种意义上说,离开故土的高行健是在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道路上对母体文化进行合理的艺术想象。对他而言,西方文学技巧使其得以放开手脚,言其所思,也为小说的呈现方式提供了多种可能。而中国文化中的庄子、禅宗及民间文化则是一座取之无尽的精神宝库,他的文学生命无时无刻不从中汲取养料。这一看似矛盾的文化心理在小说《灵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灵山》是一部关于寻找的小说。它通过对于民间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探索与发掘来追寻一种理想的文化境界。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者通过对于边缘群体的刻画突出了对于生命真实的永恒追求。在小说的故事框架建构上,作者通过不同人称的互换将完整统一的叙述者分裂开来,使得不同的叙述者具有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此外,作者借助极富禅味的小说语言将内容抽象化,复杂化,最终使其丧失作为符号的能指功能。《灵山》在形式上具有极强的现代小说创作特征。而在内容上,小说却散发出一股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这一掩藏在西方小说创作技巧背后的“文化还乡”姿态使得高行健能够借助西方小说创作技巧对中国文化进行崭新的书写,这对于中国当代文坛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高行健在异质文化土壤之上回望故乡,追寻着他所认为的美丽与真实。(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张雪[9](2018)在《“世界文学”视域下大江健叁郎与高行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文学打开了多种可能,但使不管是哪种可能都说明了民族的是可以成为世界的。本研究以大江健叁郎、高行健两位文学大家的作品为例,通过两位作品中现代性问题的研究,探究出了其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异质性和互补性,并通过对异化问题的研究,分析出两位大家如何通过人物塑造,反思出现代文学与世界的关联。大江健叁郎是比较有名的日本作家,其文学实践、艺术理想备受日本人认可,二十世纪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江健叁郎的作品处于世界视野下共同开展研究,为其世界文学的发(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8年08期)
陈威俊[10](2018)在《身体的剧场与剧场的身体——论高行健戏剧的身体言说》一文中研究指出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身体对于戏剧的意义无疑更具分量,因为戏剧演出正是由在场的身体进行表达和构建的。戏剧的本质是观众与演员以身体为媒介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戏剧都无法逃离身体的掣肘和规训,同样在高行健的戏剧作品中,"身体"这一意象也是大量出场并承担着重要的叙事和表意功能。不论是高行健的剧场观还是剧本写作,冥冥之中都透露出他对于身体的偏好和重视,他戏剧中的身体言说绝不局限(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剧坛》期刊2018年02期)
高行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行健的剧作以《彼岸》为分界点,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偏于形式探索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映,后期则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极力传达作者的人生感悟。后期剧本中所使用的人称也渐渐发生变化,不再以具体的姓名来指称人物,而是代之以"男人""女人",甚至是"你""我""她/他"这样的人称代词,同时也不是一种人称贯穿到底,而是频繁转换,甚至会涉及叁种人称。人称转换不单是剧本文学方面的创新,也与剧作家的"表演的叁重性"理论有关,更是剧作家借以强化剧本对人际关系、人的生存困境思考的手段,进而达到使读者、观众进行自我观审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行健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东.非常道:高行健小说《灵山》的道家寻根意识[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2].夏镕.论高行健的创作转向及剧作的人称转换[J].艺苑.2018
[3].苏妹.从“水”意象谈高行健剧作的生命意识及其流变[J].艺苑.2018
[4].王雅琳.身体逃亡与精神自由:高行健剧作的空间探索[J].艺苑.2018
[5].庄园.高行健文学艺术年谱(1987年47岁)[J].华文文学.2018
[6].周洁琼.试论顾彬关于《莫言高行健与文学危机》一文[J].青年文学家.2018
[7].刘再复.高行健研究的里程碑——庄园《高行健文学艺术年谱》序[J].华文文学.2018
[8].许智恒.论高行健小说《灵山》的“文化还乡”主题[D].重庆师范大学.2018
[9].张雪.“世界文学”视域下大江健叁郎与高行健研究[J].知识文库.2018
[10].陈威俊.身体的剧场与剧场的身体——论高行健戏剧的身体言说[J].新世纪剧坛.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