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嵘[1]2006年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概述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教学环节的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而教师素质和水平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都是通过其从事教育专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方式来实现的。教师教学行为的选择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成败,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直接和主要因素,它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对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的实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征,研究教学行为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方向和强度,揭示在教师教学质量水平发展过程中最需要发展和改进的关键教学行为因素,对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和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在进行大量文献查阅、专家和学生咨询以及预调查的基础上,以某重点医科大学教学一线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为切入点,将行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病因与病因推断原理、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实践和探索。初步建立了一个《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实验模型。分别以教师教学质量的结果、教师评价偏向的结果作为应变量,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偏向的教学行为因素为自变量建立了2个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多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从多元理论的维度透视教师教学行为。对不同教学质量水平和不同评价偏向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教师在不同教学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教学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成功筛选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行为因素,并对这些教学行为因素的影响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2研究目的2.1通过课题研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督导管理机制,实现对教师教学行为质量的适时评价和督导干预。2.2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实然研究,科学描述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研究教学优秀、教学不良和教学普通教师的行为特征。2.3探讨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教学行为因素,对教学行为因素的影响强度进行科学定量分析和研究,发现在教师不同教学质量转归方向和过程中的“关键教学行为因素”,为教师和管理者制定改进干预方案提供依据。2.4研究和探讨学生偏向型、专家偏向型、学生专家均不认可型和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的行为特征。分析影响学生偏向、专家偏向和学生专家均不认可型教师向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方向。2.5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教学管理反思、推动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探索和建立一套可行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干预方案提供决策理论依据。2.6探索和建立一个“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的行为流行病学模型,建立一套方法学体系,能够为管理者有效地从众多问题中科学筛选和判断出最关键的核心问题提供方法学案例和思路。3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某高等医学院校参与一线教学的全体教师为研究对象。为避免该院校教师的人员变动、参与教学的次数等混杂因素的干扰,客观反映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本研究对调查对象设立了如下入选条件:①近3年稳定在本科教学一线的教师(至少参与2次以上教学);②教学质量同时被学生和专家进行过评估的教师。根据该院校近3年来的教师教学工作统计和评价情况,符合要求的教师共有413名。4研究方法4.1教师教学行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督导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4.1.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分析法、文献研究法、Delphi法、层次分析法,构建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指标体系,经过实测、统计分析和改进,进一步完善和确立指标体系。4.1.2建立评价机制根据教学管理规律,结合教师教学实际,制定全程、全员评价和督导机制,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和调控机制,推动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良紧密结合。4.2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实然研究4.2.1调查表的设计根据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围绕课题研究目的,在文献复习基础上,通过会议研讨、问卷咨询等形式开展专家咨询,制定调查问卷,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实测,改进和确定调查问卷内容和格式。通过预测试、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检测和改进。4.2.2调查方法运用研制的调查问卷,按一人一卷实行现场调查。在问卷内容不涉及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为提高问卷应答质量,在调查中对署名问题采用了回避方法:问卷调查采取不署名的形式,但在问卷的页码处标注调查对象的识别信息。为维护调查对象的信息不外泄给课题研究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将问卷和一个空白信封放入标有调查对象姓名的大信封中,提示问卷填写者用空白信封将填写后的问卷密封后交回。运用教学管理的人力资源网络,由教务处综合计划科牵头、各学院、教学单位的教学科研办公室负责人共同参与,组成16人的调查小组。在对调查组成员进行详细说明和2次培训后,由各调查组成员将问卷在同一时间逐一发到本单位的调查对象手上,并在3天内将问卷收回。各调查组成员同时作为问卷填写的咨询人员,解答有关填写问题,调查组设立和公布了热线咨询联系人、电话、电子邮箱,随时解答有关问题。4.2.3数据录入和整理由研究者本人带领6位录入员组成数据录入小组,录入员由高年级计算机专业、熟悉Excel应用程序的6位勤工俭学的本科学生组成。对录入员进行了5天的培训和模拟练习。录入小组在3天内运用SPSS12.0软件完成录入和核对工作,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对数据进行遴选分类、标注和整理,建立数据库。录入完成后,对数据进行两次总体核对,一次抽样核对。4.2.4统计学方法所有的数据运用SPSS12.0软件录入,建立了开放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研究》的数据库,运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教学质量和教学行为的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描述;运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病例对照进行研究。4.2.5病例对照研究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采用学生、专家评分的加权总分,能比较地准确反馈教师的教学质量。降价权总分折算为百分等级分数,取前27%为教学优秀;后27%为教学不良;中间人群为教学普通。学生评价优秀但专家评价不优秀,我们称之为学生偏向型教师;学生评价不优秀但专家评价优秀,我们称之为专家偏向型教师;学生和专家评价都为优的教师为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学生和专家评价都不优秀的为学生专家均不认可型教师。运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相关行为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开展多组病例对照研究,对不同特征教师人群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寻找影响教学质量的“危险行为因素”。同时,针对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学生偏向和专家偏向现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揭示不同偏向教师教学行为上的差异和向不同方向转归的关键影响因素。5研究结果5.1建立了一个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督导机制本研究通过专家咨询、统计学分析测试,建立了一个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督导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运行机制完善、反馈渠道畅通、调控手段有实效,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有序地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解决了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价的关键问题,也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基础。5.2教学质量在不同教学行为特征人群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课题研究发现,教学质量的分布在不同年龄、教龄、专业技术职务、学生导师类别、担任教学组长或秘书、学科门类、教学科研任务比例、教学科研时间精力分配比例等8类人群中有统计学差异。教学质量在38种不同教学行为表现的教师人群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分别是:工作以来的教学培训和次数、阅读教育学书籍、发表教学文章数、对教师职业热爱、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职业目标、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教学的期望和要求、与同事交流、教学组内交流、感受学校激励程度、备课态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更新和调整、调整教学方法模式、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课堂与学生交流程度、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肯定和激励学生、传授方法心得、鼓励学生提问、对待学生回答问题方式、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学科科研进展进教学、开展方法模式改革、教学理论技能掌握度、对工作和工作表现满意度、教学质量提升潜力、总结教学经验、关注教学行为特点、关注教学理论观念、关注教学效果、制定和实施改进计划、开展教育科研等。5.3挖掘出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行为因素研究结果说明,教师教学质量受到众多教学行为的共同影响,不同人群之间比较,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行为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行为因素并不完全一致。在教学优秀和教学不良教师病例对照研究部分,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了43个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了4个危险因素,分别是:对教学工作重视程度、做好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对教学工作的期望要求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程度。在教学优秀和教学普通教师病例对照研究部分,单因素分析找出了35个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了6个危险因素,分别是:自己总结体会经验、关注教学行为特点、关注教学效果、对教学工作重视程度、做好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模式方法。在教学不良和教学普通教师病例对照研究部分,单因素分析找出了35个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了7个危险因素,分别是:制定教学改进计划、对教学工作的期望要求、关注教学行为特点、做好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教学理论技能掌握情况、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教师职业发展目标。5.4挖掘出影响教师教学评价偏向的关键教学行为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教学行为上的差异,是导致教学评价偏向的原因,影响这种评价偏向现象的教学行为因素众多。对不同偏向的教师,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不完全一致,各自表现出特有的行为习惯。在专家偏向和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病例对照研究部分,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了影响专家偏向型教师向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发展的24个相关因素,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9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关注教学行为特点、与学生的关系、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关注教学效果、肯定和激励学生、面对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学理论来源主要渠道、工作后教学专项培训程度。在学生偏向和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病例对照研究部分,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了影响学生偏向型教师向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发展的18个相关因素,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5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开展方法模式改革、教学系统设计重视程度、课堂设计形式内容、教师职业发展目标、关注教学行为特点。在学生专家均不认可型教师和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病例对照研究部分,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了影响学生专家均不认可型教师向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发展的41个相关因素,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7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努力、关注教学行为特点、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己总结体会经验、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自己教学质量发展程度的要求。5.5建立了教师教学行为研究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以教师教学质量的结果、教师评价偏向的结果作为应变量,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偏向的教学行为因素为自变量建立了2个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偏向的多种教学行为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成功筛选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行为因素。5.6探索了行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病因与病因推断原理、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运用课题以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为切入点,将行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病因与病因推断原理、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实践和探索。建立了一个《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实验模型。6研究结论6.1结论一:横断面调查揭示教学质量在不同教学行为特征人群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6.2结论二:教学质量受多种教学行为因素的共同影响。6.3结论叁:在教学优秀、普通、不良叁类教师教学质量转归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教学行为危险因素,因不同的转归方向而异。6.4结论四:教师教学评价偏向受多种教学行为因素的共同影响。6.5结论五:影响教师教学评价偏向改进的教学行为危险因素,在不同的转归方向上并不完全一致。6.6结论六:建立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Logistic回归模型吻合率高、判别率好,值得在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中进一步探索和推广。6.7结论七:行为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能够成功运用于教育管理研究。探索流行病学与教育管理学的结合,有良好的研究和运用前景,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6.8结论八: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干预的关键策略和方向有四点:一是有效开展校本培训;二是建立教师教学反思机制;叁是推动接受理论向实践理论转化;四是建立科学的教师行为激励机制。
徐蓉[2]2006年在《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各级各类医药卫生人员素质,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学教育,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所以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的质量是关键。课堂教学作为成人高等医学院校中理论课的主要教学形式,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关系到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有必要对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进行研究。·目的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建立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科学、可行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提供评价工具和方法;通过组织实施高等医学学历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最终获得我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结论,为我国高等成人医学学历教育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更好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鉴定功能和激励改进功能。·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等科学方法,依据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系统科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估等理论基础,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建立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科学、可行的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此指标体系对我国3所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试评价,运用相关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运用描述性统计及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构建了用于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的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特征值及指标的权重。2、提供了一种评价信息量化、汇总的方法,以及指标标度确定的方法。3、根据综合评价指标特征值设计了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的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问卷量表。4、我国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从总体上来说是良好的,但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存在地区差异(F=18.344,P=0.021),而与评价主体关系不大(F=0.26,P=0.637)。5、构建的专家和学生用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具有很好的整体信度(r/分别为0.998及0.988),而且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0.908)。·结论1、本次研究所构建的专家用及学生用的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强,可行性程度高,可操作性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2、运用该指标体系开展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其结果是可以被教师、学生、教学督导专家所接受的,即发挥了鉴定功能。并且评价结果将对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和激励改进作用。本次试评价的对象是来自教育水平在我国医学教育界处于较领先的地位的3所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学院的教师,因此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可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由于参与评价的学生、专家有限,以及时间、区域限制等问题,试评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评价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进一步验证。
刘涛[3]2003年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师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教师队伍建设决策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学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对优化整个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反馈和调控作用。能否科学、公正、合理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已经成为检验教学管理工作者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的综合尺度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立足于军队医科大学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经验,试从以下叁个方面就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问题进行探讨。 一、评价理论的回顾 评价理论是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在本研究当中,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理论主要涉及叁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和意义,二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叁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 文献表明,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内涵的阐释,教育学家各有高见,通过比较我们认为,美国教育家拉尔夫.W.泰勒(Ralph.W.Tyler)在1986年提出的观点比较全面。他指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就是根据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手段,判断教师教学效果价值的过程,它为教育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开展评价可以对教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评判和调整,可以促进教师实现教学工作的“最小——最大”效应,可以通过培养更好的人才实现教育的社会效益,可以为调整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各国学者也研究较多,由于所处的角度、环境及价值观的差异,各国学者所提出评价模式也不尽相同。综合诸多学者的观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大体可以分为叁个部分,即教师教学基本素质标准,教学技能标准和教学效果标准。教师的教学基本素质标准应包括品德素养、师德修养、文化科学素养、业务素质、身心审美素质和创新素质等方面的标准。教学技能标准应包括能力标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运用教法能力、激励学习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科特殊能力等)和技术标准(任务标准、效果标准、管理标准、经济标准、技术标准)。教学效果标准应包括社会评价和院校评价,院校评价者包含专家、同行、学生和管理者评价。 近十年来,从国内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指导思想上看,均较重视体现“创新素质”和“综合素质”两个核心评价概念,既评价教师又培养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评价的组织形式上看,是以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为主,其他各方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一评估做为参考。从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看,国外的评价比较全面和先进,对我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从评价结果的处理上看,既要和教师的资格获得、聘用、续聘、解聘相挂钩,又要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系统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起步比较晚,但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还存在叁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质量。二是评价指标专业针对性不强,可信度有待提高。叁是评价结果对教学工作的反馈调控作用比较弱。本课题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二、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根据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需要,本研究确定的任务是:构建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研究与教学相关的基本知识考核(不含专业知识)、不同教师类型授课评价和学生评价;研究评价结果与公认教学水平的符合度。 研究的目的是对教师起选优、激励和导向作用,也为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其中,调控教学质量是最基本的目的。评价性质是:以绩效评价为主要特征,兼具过程评价的特点。 构建评价体系的五条指导原则:一是与时俱进;二是全面客观;叁是重视创新;以评促改;五是博采众长。评价思路是“叁个结合”:知识一能力一素质评价相结合,基础评价和专业评价相结合,教育教学专家一教师一学生一教学管理人员评价相结人 口 o 本研究建立的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含叁个部分,即教师教学基本素质评价,教师施教技能评价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教师教学基本素质评价,评价教师是否具备教学的基本素质、素质高低的问题。教师施教技能评价,评价教师在具备基本素质后,能否应用施教技能达到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评估教师在运用一定教学设计和施教技能后,能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问题。叁个部分紧密结合,构成本研究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教师的教学基本素质评价当中,重点研究了与教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的评价。评价采用试题库方式进行。试题库命题工作由第四军医大学医学教育教研室等6个单位30名教授或副教授按照一定的要求完成。试题范围包括:医学教育学、医学史、医学教育技术、中西方文学史、文学基本常识、中西方审美观、医学伦理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心理学、管理学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共精选出859道试题。 在教师施教
黄国琼[4]2001年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世界教育研究领域中,教育评价研究同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一起被誉为叁大研究课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进展要求我们关注、重视教育评价问题。教育作为一个系统需要良好的导向机制,以保证使其沿着正确目标进行;在它的运作过程中,应该借助有效的手段不断加以调控,使之逐步改进与完善。 本课题运用文献综合分析、专家咨询、层次分析及评价实践等科学方法,通过对评价理论基础的把握、国内外评价实践的分析,展开对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全文共分叁个部分: 第一部分: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从评价对象看,高等教育学是评价的理论基础;从评价标准看,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及教育社会学是评价的理论基础;从评价过程看,系统科学是评价的理论基础;从评价方法看,教育统计学是评价量化方法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分析。分析了中外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与现状。与国外相比,我们的差距是:其一,教学管理观念滞后,对评价等科学管理手段重视不够;其二,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工具——合理可行的指标体系和方法。 第叁部分: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1)构建了用于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设计了相应的综合评价量表。(3)提供了一种评价信息量化和汇总的方式。经评价实践验证,由这叁部分为主要内容所构成的综合评价方法是科学、有效、可行的,可应用于国内同等高校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慕宇舸[5]2007年在《医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文中认为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医学生与护士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思维方法、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的评价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将对改进和提升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发挥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医学教育的理论课教学评价较为重视,而对于实验课教学评价还处于一种比较滞后的局面。因此,有必要为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实验教学建设,而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医学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旨在为医学和护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工具,以期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及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步骤与方法:本研究针对我国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现状,在综合分析文献资料、实验课调研以及组织专家座谈讨论的基础上,运用分解目标法、归类合并法,初步构建医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预案;根据研究内容遴选了国内六所高等医学院校的31名专家,经过两轮专家咨询,运用优序图法、层次分析法,修订完善了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了网络评教系统,运用该系统对某军医大学部分实验课教学质量进行了实测,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评价信息进行汇总,同时对评价结果的主体信度和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1.建立了适用于基础医学实验课和临床技能实践课的两套医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每套指标体系又包含了专家、学生、教师叁类评价主体。2.根据指标体系设计了网络评教系统,使实验课教学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评价过程中能被学生、专家及教师所接受。3.选择某军医大学4位实验课教师进行实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证明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4.构建了评价信息量化与汇总的数学模型,确保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谢亚骐[6]2017年在《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舞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评价是高等学校监控教师教学质量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前,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重心已经由发展办学规模逐步转化为提升教育教学的内涵质量,而这则需要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深刻思考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研究,体育舞蹈教学工作亦然。在体育舞蹈由小众化逐渐走向大众化的时期,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学应该确立怎样的价值导向?未来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学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需要高等学校管理者和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工作者做出科学、理性的回答。我们认为,在建设好体育舞蹈教学工作这一系统工作中,体育舞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无可替代,科学的、合理化的教学评价,能够为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学工作确定清晰的办学理念,形成科学合理的办学行为,有效满足社会对体育舞蹈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并实现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工作不断的优化和体育舞蹈教学质量逐步提升。而树立多元化教学质量观、构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且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提升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基于上述,本文以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舞蹈课堂教学工作现状为切入点,以完善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舞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着眼点,在借鉴已有高校体育舞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成果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比较法和德尔菲法构建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舞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旨在为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学工作和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助力作用。研究结果:初步构建了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舞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由4个纬度构成,即课堂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后教学反思;二级指标由14个纬度构成,即教学设计、教案编写、组织管理、情境创设、教学指导、师生互动、评价反馈、知识理解率、技能掌握率、乐感与舞美、运动生理负荷、学生主观表现、教学日志和教学反思;叁级指标由33个纬度构成。两轮德尔菲法统计结果显示: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70,重要性均值全部大于3,变异系数在0.00-0.28之间,肯德尔系数在0.249-0.411之间,专家协调系数均达到显着差异(P≤0.05)。根据数理统计从代表性、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到集中程度、变异程度、肯德尔和谐系数均在德尔菲法许可的范围内,结果可取、可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刘树雷[7]2005年在《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七年制是我国独具特色的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培养目标定位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对其临床实践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医学知识获取能力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要求临床教学管理与之相适应。临床课堂教学是提高学员综合能力,促进医学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而目前对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还较薄弱。因此,构建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临床课堂教学评价,对客观了解影响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促进临床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七年制的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步骤与方法:针对我国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的现状,结合本校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的实际,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召开学生座谈会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草案,明确了研究的方法、目标和内容。遴选了军队和地方七所高等医学院校的30 名专家,经过两轮的专家咨询,运用分解目标法、归类合并法、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排序法等方法,修订完善了七年制临床课堂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综合评价量表,对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进行实践考量,运用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评价信息进行汇总,同时对评价结果的主信度和指标体系的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1)构建了适用于专家、学生、教师自评用的叁套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先进使用的评价工具,并通过实践应用表明叁套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2)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和各级评价人员的权重,权重设计能较好的反映出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的特点;(3)根据指标体系设计了相应的综合评价量表,使课堂教学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评价的过程中能被学生、教师、专家及管理者所接受。(4)构建了评价信息量化与汇总的数学模型,确保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为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同时对其它专业和层次,特别是正在推行的八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评价也具有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杜兴军[8]2008年在《某医科大学独立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构建一套某医科大学独立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于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从而为客观评价该所医科大学独立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依据,为促进该校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方法:1)针对我国医科类独立学院课堂教学现状,结合该所医科大学独立学院课堂教学实际,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召开学生座谈会和走访专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该所医科大学独立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草案;2)遴选了该所医科大学的27名专家,经过两轮的专家咨询,运用分解目标法、归类合并法、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排序法等方法,修订、完善了该所医科大学独立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评价量表,对该所医科大学独立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试评,运用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评价信息进行汇总,同时对评价结果的主体信度和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两套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情感和价值观、教学效果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所有指标的标准差均<1、变异系数均<0.2,组合加权均系数>0.02说明指标权重设计良好、系统性较好。试评后得到学生和专家/同行评价量表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9017和0.9316;Cranach’s a系数为0.8068和0.8366,说明所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主体信度和内部一致性尚可。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充分体现医学专业和独立学院特点的,用于学生、专家/同行评教的两套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较为先进的评价工具,并通过实践应用表明二套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2)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权重设计能较好的反映出该所医科大学独立学院教师课堂教学的特点;3)根据指标体系设计了相应的评价量表,使课堂教学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评价过程中能被学生、教师所接受;4)构建了评价信息量化与汇总的典型模式,确保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刘晶[9]2012年在《基于ISO9000标准原则的军医大学护理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刻不容缓,特别是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军队护理工作者面对多样化的军事任务,必须努力加强专业素质,培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护理操作技能,以适应新军事变革发展的需要。护理本科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重要阶段,军队院校要提高护理人才质量,必须加强护理教育改革,重视教学质量管理,使护理教育事业持续发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目前国际各行业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满足任何行业质量管理的需求,当然也包括高等教育中的教学质量管理。ISO9000标准原则为军医大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优化提供了可能,基于ISO9000标准原则,通过对护理本科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对持续改进军医大学护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军队护理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以ISO9000标准原则为指导,以国家教育法规及方针政策中的有关规定为依据,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现代教学理念,力求制定出一份科学的、符合时代需求和军队特色的护理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希望对军医大学护理本科的教学评价工作和教学改革的实施有所帮助。方法:1.针对我国军医大学护理本科教学质量现状,结合某军医大学护理教学实际,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理论分析、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基于ISO9000标准原则的军医大学护理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的草案和专家咨询表;2.遴选了专家35名,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确定了专家评价体系中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以及学员评价体系中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的内容;再运用优序图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最终完成“基于ISO9000标准原则的军医大学护理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随机抽取某军医大学专家5名和参加过护理学基础专业课程学习的2009级护理本科学员60名,利用本研究确定的指标体系分别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前期、中期、后期叁个阶段分3次进行实证研究,发放调查问卷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最后将3次得分情况分别录入EXCEL软件,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数据。结论:1.目前基于ISO9000标准原则来研究军队护理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首次结合ISO9000标准原则构建了具有军队特色并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点,用于专家和学员评教的两套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军医大学护理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提供针对性较强的评价依据。2.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基于ISO9000标准原则构建的军医大学护理本科各评价指标,权重设计科学、合理,能较好的反映出军医大学护理本科教育的特点,针对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纠正和改进,使军医大学护理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陈士良[10]2004年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文中提出教学质量是院校的生命线,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是院校建设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尤其是在当前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转折时期,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问题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最直接的体现,课堂教学也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之一。研究和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当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改革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方式、指标体系、组织和运行、反馈和调控等方面,其中评价方式主要有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管理者评价、同行评价和教师自评,各种评价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国内高校开展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在许多方面尚欠完善,尤其在评价指标、反馈机制、数字化建设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遵照科学性、完备性、可行性、可信性的原则,建立了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管理者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又以专家评价指标体系为例,详细说明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通过前期研究和文献回顾,初步确定了初筛指标,按照Dlephi法的要求,进行了叁轮专家咨询,确定了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5项的专家评价指标,并运用排序法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在指标体系中设立了弹性指标,为解决评价指标体系过于程式化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建立了教学质量信息数据库,开展了基于校园网的学生评价的研究,为进一步提高评价的效率、开展网上评价打下基础。 研究了运行机制、反馈和调控机制等评价体系其他方面的内容。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运行机制;形成了以学生评价为主体、专家评价为导向的评价模式;创立了富有特色的教学信息员制度。制定了“叁个反馈时机”、“叁种反馈方式”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反馈机制,达到了及时、有效的反馈;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结果在某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和专家对同一个教师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对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表明本研究体系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为学校扩招后稳定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D]. 曾志嵘. 第一军医大学. 2006
[2]. 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 徐蓉.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3].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D]. 刘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
[4].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D]. 黄国琼. 第叁军医大学. 2001
[5]. 医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 慕宇舸. 第叁军医大学. 2007
[6]. 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舞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谢亚骐. 南京体育学院. 2017
[7]. 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的研究[D]. 刘树雷. 第叁军医大学. 2005
[8]. 某医科大学独立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 杜兴军. 新疆医科大学. 2008
[9]. 基于ISO9000标准原则的军医大学护理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 刘晶. 第叁军医大学. 2012
[10].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D]. 陈士良. 第一军医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