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反应论文_杨春丽,刘艳,李祥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元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速率,常数,有机化学,动力学,金属,农药,绝热过程。

基元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杨春丽,刘艳,李祥春[1](2018)在《甲烷/空气混合气体爆炸基元反应特征及能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烷/空气混合气体爆炸化学反应是由一系列基元的自由基组成的复杂链式反应。基于甲烷燃烧详细机理,研究爆炸过程中主要物质和自由基的生成速率,获得影响甲烷/空气混合气体爆炸的关键基元反应;同时对爆炸过程中基元反应放热量进行分析,研究基元反应放热特性,分析影响爆炸能量释放的主要基元反应。(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8年05期)

苗蓓[2](2018)在《过渡金属和PdNi合金催化乙醇氧化关键基元反应的DF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醇燃料电池的商业化推广一直受限于阳极乙醇氧化反应高效催化剂的开发。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焦点为Pd基催化剂。该类催化剂对乙醇完全氧化C-C键断裂催化活性较低,使得不完全氧化产物乙酸选择性较高。因此,向Pd基催化剂中掺杂其他种类过渡金属,以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是该领域的研究核心。本论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不同过渡金属以及Pd基合金催化乙醇氧化过程中关键基元反应的性能,以期为乙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首先,本文研究了乙醇氧化反应网络中断裂C-C键和生成副产物乙酸两步关键基元反应在8种过渡金属M(M=Pd,Ni,Pt,Ir,Rh,Ru,Au,Ag)上发生的情况。通过对比两步基元反应之间的竞争关系,发现Ni,Pt,Ir,Rh,Ru均可作为适用乙醇氧化的理想金属催化剂。分析上述两步关键基元反应在8种金属上的能垒,发现这些过渡金属催化乙醇氧化反应的性能与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存在一定规律。结合对该规律的分析,得出所研究的过渡金属中,将Ni掺杂到Pd中形成的PdNi合金最有希望成为乙醇完全氧化的理想催化剂。其次,为了更好地研究PdNi合金催化乙醇氧化性能,本论文构建了纯Pd(111)催化剂模型,并探究了乙醇氧化六步关键基元反应在该催化剂上发生的情况。密度泛函计算表明,在Pd(111)催化剂上生成副产物乙酸的反应能垒仅为0.19 eV,远低于C-C键断裂能垒,因此副产物乙酸在纯Pd催化剂上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进一步证实通过添加其他过渡金属来改善Pd基催化剂性能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将Ni作为第二金属组分掺杂到Pd中构建了不同PdNi(111)合金催化剂模型,探究了该合金催化剂上乙醇氧化关键基元反应发生的情况。通过与纯Pd(111)催化剂对比发现,对于表面富Pd的PdNi合金,掺杂Ni后对基元反应中间体吸附构型、关键基元反应历程改变较小。但是第二金属组分Ni的掺杂体现了“电子效应”和“双金属效应”。借助于“双金属效应”,PdNi合金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生成副产物乙酸的能垒优势,从而提高完全氧化产物CO_2的选择性。对不同构型PdNi(111)合金催化剂的研究表明,合金中的“双金属效应”会受到第二组分Ni在催化剂表层暴露程度的影响,两者之间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郭庆,周传耀,马志博,任泽峰,樊红军[3](2018)在《表面光催化基元反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人们对半导体光催化剂表面所发生的光催化产氢和有机物降解等反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尤其是在超高真空条件下,利用不同的表面科学方法对不同种类的小分子在TiO_2表面的光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深化了对光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基元反应的认知.本文主要综述了几种重要的小分子(水、甲醇和醛类)在不同TiO_2表面的光催化反应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研究结果不仅加深了对表面光催化基元过程的认识,还将促使该领域衍生出新的研究方向.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的光催化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8年02期)

杨斌,张鹏,李爽,王颖迪,季维奇[4](2016)在《利用快压机测量燃烧相关基元反应速率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快速压缩机在高压、中温条件(1000 K)下测量基元速率常数的方法。首先通过模型灵敏性分析筛选反应体系中某个组分[1],其浓度变化对某一基元反应非常敏感。通过该组分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准确测量,利用拟合的方法得到相应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在通过一系列温度、压力范围内的速率常数测量,拟合得到阿伦尼乌斯形式的速率常数表达式。本文利用甲酸甲酯体系作为验证,与之前利用激波管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到较为吻合的结果。同时,将该方法应用到碳酸二甲酯(DMC)体系[2],得到相关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如Fig.1)并与最新的量子化学/统计力学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更新了碳酸二甲酯的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六分会:燃烧化学》期刊2016-07-01)

黄伟新[5](2016)在《金属-氧化物催化CO氧化反应表界面基元反应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CO氧化反应是多相催化基础研究的代表性体系。金属-氧化物复合催化剂催化CO氧化反应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复合催化剂催化CO氧化反应具有平行的表面反应通道,但系统性的研究不多。本报告将介绍报告人研究组在研究金属-氧化物催化CO氧化反应表界面基元反应网络取得的进展。我们基于具有明确表面结构的模型催化剂,利用CO、O_2、(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一分会:表面物理化学》期刊2016-07-01)

宋清官[6](2016)在《基于基元反应模型的气相爆轰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工业爆炸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预防和控制工业爆炸事故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脉冲爆轰发动机、旋转爆轰发动机以及斜爆轰发动机等推进技术的不断发展,急需对气相爆轰的传播机理进行全面系统研究,进而为推进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气相爆轰研究在工业爆炸事故预防以及爆轰推进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气相爆轰过程不仅是一个流体动力学过程,还包括复杂的化学反应,包含着一系列相当复杂的物理机理,是一个强非线性、多尺度、物理化学强耦合的过程,研究难度极大。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最新的氢氧8组分20步基元反应模型,建立了描述气相爆轰的多组分反应欧拉方程组,自主编写了守恒形式的高精度大规模气相爆轰并行程序,对多维大尺度爆轰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其中空间对流项的离散采用五阶精度的加权本质无振荡(WENO)格式,时间项积分采用显隐式Additive Runge-Kutta格式。空间对流项与化学反应源项之间,以及各个化学反应源项之间时间尺度差别很大,多组分欧拉方程出现严重的刚性问题,该程序能够较好的处理方程的刚性问题,且能够保证物理量的守恒性,在爆轰数值模拟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对流反应方程验证了Additive Runge-Kutta格式在处理方程刚性方面的优越性。利用编写的高精度程序对一维爆轰波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网格尺寸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给出了爆轰流场特性参数及爆轰过程中各组分的变化情况。数值模拟了二维爆轰波在直管道中的传播过程,给出了爆轰波的精细结构及爆轰波阵面附近基元浓度分布,进一步验证了该程序在爆轰数值模拟方面的可行性和优越性。(2)利用守恒形式的高精度大规模并行程序对浓度梯度下爆轰波传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浓度梯度对爆轰波传播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梯度对爆轰波的传播机制有重要影响。浓度梯度较小时,爆轰波的传播机制与浓度均匀分布的爆轰波传播机制基本相同,爆轰波通过叁波点相互碰撞自持传播;随着浓度梯度的增加,爆轰波阵面在下壁面发生马赫反射,形成马赫杆结构,爆轰是通过叁波点和马赫杆的共同作用自持传播;浓度梯度增大到一定值后,爆轰波在非马赫杆区域发生熄爆,爆轰波完全是通过马赫杆产生的过驱爆轰波起爆解耦区域来维持。此外研究还发现,管道宽度对浓度梯度下爆轰波传播机制有重要影响。当宽度不大于36mm时,浓度梯度下爆轰波在壁面处只可能存在两种类型的相互作用,一种类型是爆轰波没有在壁面处发生反射,波后流动状态改变了爆轰波阵面的形状,另一种类型是爆轰波在壁面处发生马赫反射。当管道宽度不小于72mm时,浓度梯度下爆轰波在壁面处存在叁种类型的相互作用,除了管道宽度较小时的两种类型外,当爆轰波倾斜角足够大时,爆轰波在壁面处发生规则反射。(3)利用守恒形式的高精度大规模并行程序研究了脉冲爆轰发动机凹面腔内的激波聚焦起爆过程,重点研究了半球型、半椭球型和圆锥型叁种结构的凹面腔的激波聚焦起爆过程,分析了不同凹面腔结构的激波聚焦起爆规律。结果表明,叁种结构的凹面腔均实现了激波聚焦起爆过程,且聚焦中心基本均位于中轴线上,其中半椭球凹面腔的激波聚焦效果最为明显,聚焦中心位置最为靠前。叁种结构的凹面腔实现聚焦起爆时间不同,其中圆锥凹面腔最早实现聚焦起爆,半球凹面腔次之,半椭球凹面腔最晚实现聚焦起爆。叁种结构的凹面腔均实现了循环起爆,其中,圆锥凹面腔的工作频率最高,半球凹面腔的工作频率次之,半椭球的工作频率最低。(4)利用守恒形式的高精度大规模并行程序,对叁维爆轰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其中首次将守恒形式的显隐式Additive Runge-Kutta格式应用于叁维爆轰数值模拟问题中。重点研究了不同宽度管道内和不同扰动下爆轰波的传播模式。研究发现,与二维数值模拟相比,叁维数值模拟不仅计算域大大增加,而且为描述清楚叁维爆轰流场的全局特征和爆轰波阵面结构,需要更加精细的网格精度,造成叁维爆轰数值模拟的计算量极大。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扰动方式下,叁维爆轰呈现出不同的传播模式,对于研究的叁种不同宽度的管道,爆轰波在横向余弦扰动下以矩形模式传播,在壁面上形成“拍波”结构,在对角余弦扰动下则以角形模式传播,在壁面上不能形成“拍波”结构。随着管道宽度加倍,爆轰波阵面上叁波线数量也随之翻倍。(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1-01)

程大海[7](2015)在《几个基元反应的立体和非绝热动力学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反应动力学是在原子分子层面研究基元反应微观机理的学科。立体反应动力学是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反应中矢量的相关性以及反应物和产物的取向定向问题。本文分别采用准经典方法、量子方法以及经典与量子混合的方法对几个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体系,女口S(3P)+HD、H/O+CH4、D++H2与Na+H2开展了动力学以及立体动力学性质的研究。对演化时间较短的S(3P)+HD反应的动力学研究采用了精确的含时量子波包法(Time Dependent Wave Packet,TDWP)以及准经典轨线法(Qusi-Classical-Trajectory,QCT),对包含六原子的H+CH4和O+CH4反应采用了准叁体近似的QCT方法,针对D++H2以及Na+H2这类存在明显非绝热效应的反应采用了连续转换退相干方法(Coherence Switching with Decay of Mixing,CSDM)。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TDWP方法在13A”态势能面上研究了绝热反应S(3P)+HD包含反应物振转激发的态-态动力学。研究发现,基态反应倾向于生成SD产物,然而HD的振动激发可以明显缩小SD与SH产物的分支比。主通道产物SD的微分反应截面具有侧后向散射的特征,通过态-态微分反应截面计算发现,各振转态产物对总微分反应截面的贡献并不相同。进一步结合QCT方法对产物的P(θr),P(φr)和P(θr,φr)分布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产物分子转动极化随着碰撞能的增加会减弱。(2)在六原子复杂反应体系H+CD4的研究中发现,准叁体近似的QCT方法在Ec=1.5~2.5 eV的碰撞能范围得到的积分反应截面与实验结果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进一步对同位素反应H+CD4(v=0,j=0)→HD+CD3与D+CH4(v=0,j=0)→HD+CH3中产物HD的转动极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产物的转动极化随碰撞能的增加而减弱、随质量因子的增大而增强。(3)对于O+CD4反应中的交换反应过程,同样利用准叁体近似的QCT方法在Ec=1.5~2.5 eV的碰撞能范围内进行了动力学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产物O-CD3的转动角动量j'在质心坐标系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极化性。其中j'垂直于k方向的强取向性主要源于反应“重+重-轻→重-重+轻”的质量组成。当H原子被D同位素取代后,反应的质量组成变化导致产物的转动极化被削弱。结合产物极化微分截面的计算发现,j'的极化程度在不同散射角下并不相同,随着碰撞能的增大,极化集中地表现在40°的散射角区域。(4)利用CSDM法研究了反应D++H2(v,j=0)包含电荷转移(RCT)和非电荷转移(RNCT)的两个通道的反应。通过对比绝热的QCT计算可知,非绝热效应对RNCT通道的微分反应截面影响很小。但是从P(θr,φr)分布可以发现,非绝热效应对产物HD转动极化的影响却非常明显。研究还发现,RCT通道的产物转动角动量相对于RNCT通道表现出了非常不同的极化分布形式。(5)在对Na(3s)+H2→NaH(X1∑+)+H反应的研究中,我们比较了CSDM计算结果与绝热近似下的QCT结果,从矢量与标量两个方面分析了反应中势能面的非绝热交叉对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锥形交叉的存在会使产物的积分反应截面明显减小。与此同时,联合的P(θr,φr)分布表明,锥形交叉虽然会削弱产物的转动极化强度,但并没有改变产物转动角动量的极化分布形式。(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10-08)

饶飞雄,王晨辰,翁培奋,丁珏,李孝伟[8](2015)在《爆轰波模拟的一种基元反应简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敏感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对二十步反应进一步简化为九步反应。基于二十步和简化的九步H_2/O_2基元反应和二维欧拉方程,对直管内胞格爆轰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一端高温高压点火起爆的方式,模拟爆轰波的传播,获得了与文献比较一致的压力、温度及速度分布。(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李靖[9](2015)在《有机锌试剂参与的偶联反应中重要基元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理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发展的理论基础,金属有机化学是物理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目前,金属有机化学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基元反应的进一步研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本文以在线红外光谱为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工具结合在线紫外光谱及X-射线吸收光谱,对锌试剂参与的偶联反应中的重要基元反应进行了动力学和机理研究。本论文研究内容如下:1. 以钯催化的芳基碘化物和芳基锌试剂的偶联反应为模型反应,利用在线红外光谱为研究工具对模型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表明:Ar1 ZnCl 与[Ar2-Pd-I]的金属交换过程是反应速控步骤。由此可以得到不同取代基芳基锌试剂Ar1nCl与[Ar2-Pd-I]的金属交换的表观速率常数,通过不同温度下动力学实验定量得到Ar1ZnCl 与[Ar2-Pd-I]金属交换的活化焓为11.3kcal/mol。2. 以desyl chloride为氧化剂钯催化的芳基锌试剂氧化自偶联反应为模型反应,利用在线红外光谱对模型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表明:ArZnCl 与[R-Pd-Ar]的金属交换过程是反应速度控制步骤。从而得到不同取代基芳基锌试剂ArZnCl与[Ar-Pd-R]金属交换过程的表观速率常数;研究不同温度下反应的动力学定量得到ArZnCl与[Ar-Pd-R]的金属交换的活化焓为12.3 kcal/mol。3. 以TEMPO为氧化剂钻催化的芳基锌试剂氧化自偶联反应为模型反应,利用X-射线吸收光谱确定了反应中催化活性物种为Co(Ⅱ)物种,首次证明了钴催化氧化偶联反应中Co(Ⅱ)/Co(0)催化循环机理。利用在线红外技术对反应进行定量的动力学研究表明芳基锌试剂ArZnCI与[Ar-CoⅡ-Ln]的金属交换是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由此得到不同取代基芳基锌试剂参与的金属交换的表观速率常数,通过不同温度下动力学实验定量得到了ArZnCl与[Ar-CoⅡ-Ln]的金属交换的活化焓为5.5 kcal/mol。(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5-04-01)

孙胜敏[10](2015)在《典型有机氮和有机磷农药大气降解基元反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使用国。有机氮农药和有机磷农药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类农药。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喷洒、挥发和风蚀作用进入大气层,并与大气中普遍存在的OH、O3、NO3等自由基或分子发生反应,而其中OH自由基对农药的降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OH自由基引发的典型的有机氮农药和有机磷农药在大气中经历的化学反应过程对理解其在大气中的化学降解、清除以及进一步研究其反应动力学性质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采用直接动力学方法研究了OH自由基引发的四种典型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CH3NHC(O)OCH3、灭多威、涕灭威和杀线威)的微观机理和动力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甲基上发生的氢抽提反应为主要通道。而且与甲基相连的原子电负性越强,氢抽提反应活性越高。在296K计算得到的CH3NHC(O)OCH3与OH自由基的速率常数为3.88×10-12cm3molecule-1s-1,与现有的实验值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在200-1000K温度区间内OH自由基引发的四种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降解反应的叁参数的速率常数表达式:ka(T)=4.65×10-28 T4.76 exp(2845.48/T);kb(T)=2.04×10-17 T2.07 exp(204.44/T);kc(T)=2.62×10-20 T2.74 exp(1146.08/T);kd(T)=1.09×10-22 T3.59exp(1144.99/T)。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OH自由基引发的西维因的降解机理和动力学性质。动力学结果表明:在低温时,侧链上N—H进行的氢抽提反应是主要的反应通道;而随着温度的升高,侧链上甲基的氢抽提反应竞争逐渐增强。其他反应通道为次要通道。在296K计算得到的西维因与OH自由基的速率常数为5.67×10-11cm3molecule-1s-1,与现有的实验值吻合良好。并给出了在200-800K温度区间内OH自由基引发西维因降解反应的叁参数的速率常数表达式:k(T)=8.22×10-20 T3.05 exp(892.23/T)。采用双水平直接动力学方法研究了OH自由基引发的杀虫脒的降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OH自由基与侧链中C=N双键的加成反应是主要的反应通道。而侧链上的氢抽提通道为主通道在低温时的竞争通道。在296K计算得到的杀虫脒与OH自由基的速率常数为2.80×10-10cm3molecule-1s-1,与现有的实验值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同时给出了在200-1000K温度区间内OH自由基与杀虫脒反应的叁参数的速率常数表达式:k(T)=2.62×10-18 T2.71 exp(899.61/T)。采用M06-2x方法结合6-31+G(d,p)水平下研究了甲胺磷和氯胺磷与OH自由基的反应过程,并将这两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机理进行比较发现:氯胺磷结构中NH2基团中的H被吸电基团CH(OH)CCl3所取代,可使N—H活性增强,更容易与OH发生氢抽提反应。在298K计算得到的甲胺磷与OH自由基的速率常数为2.59×10-11cm3molecule-1s-1,与现有的实验值符合良好。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在200-2000K温度区间内OH自由基与甲胺磷和氯胺磷降解反应叁参数的速率常数表达式分别为:k1(T)=1.53×10-19 T2.74exp(-1005.12/T);k2(T)=1.36×10-20 T3.02 exp(-1259.56/T)。对于以上的研究体系,理论计算得到的研究结果与现有的实验数据符合良好。因此,采用直接动力学方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几种典型的有机氮和有机磷农药的反应机理是有效可信的,它可以为以后研究类似的反应体系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所提供的分支比信息和较大温度区间的速率常数表达式为实验室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5-03-01)

基元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乙醇燃料电池的商业化推广一直受限于阳极乙醇氧化反应高效催化剂的开发。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焦点为Pd基催化剂。该类催化剂对乙醇完全氧化C-C键断裂催化活性较低,使得不完全氧化产物乙酸选择性较高。因此,向Pd基催化剂中掺杂其他种类过渡金属,以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是该领域的研究核心。本论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不同过渡金属以及Pd基合金催化乙醇氧化过程中关键基元反应的性能,以期为乙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首先,本文研究了乙醇氧化反应网络中断裂C-C键和生成副产物乙酸两步关键基元反应在8种过渡金属M(M=Pd,Ni,Pt,Ir,Rh,Ru,Au,Ag)上发生的情况。通过对比两步基元反应之间的竞争关系,发现Ni,Pt,Ir,Rh,Ru均可作为适用乙醇氧化的理想金属催化剂。分析上述两步关键基元反应在8种金属上的能垒,发现这些过渡金属催化乙醇氧化反应的性能与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存在一定规律。结合对该规律的分析,得出所研究的过渡金属中,将Ni掺杂到Pd中形成的PdNi合金最有希望成为乙醇完全氧化的理想催化剂。其次,为了更好地研究PdNi合金催化乙醇氧化性能,本论文构建了纯Pd(111)催化剂模型,并探究了乙醇氧化六步关键基元反应在该催化剂上发生的情况。密度泛函计算表明,在Pd(111)催化剂上生成副产物乙酸的反应能垒仅为0.19 eV,远低于C-C键断裂能垒,因此副产物乙酸在纯Pd催化剂上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进一步证实通过添加其他过渡金属来改善Pd基催化剂性能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将Ni作为第二金属组分掺杂到Pd中构建了不同PdNi(111)合金催化剂模型,探究了该合金催化剂上乙醇氧化关键基元反应发生的情况。通过与纯Pd(111)催化剂对比发现,对于表面富Pd的PdNi合金,掺杂Ni后对基元反应中间体吸附构型、关键基元反应历程改变较小。但是第二金属组分Ni的掺杂体现了“电子效应”和“双金属效应”。借助于“双金属效应”,PdNi合金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生成副产物乙酸的能垒优势,从而提高完全氧化产物CO_2的选择性。对不同构型PdNi(111)合金催化剂的研究表明,合金中的“双金属效应”会受到第二组分Ni在催化剂表层暴露程度的影响,两者之间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元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杨春丽,刘艳,李祥春.甲烷/空气混合气体爆炸基元反应特征及能量分析[J].煤矿安全.2018

[2].苗蓓.过渡金属和PdNi合金催化乙醇氧化关键基元反应的DFT研究[D].天津大学.2018

[3].郭庆,周传耀,马志博,任泽峰,樊红军.表面光催化基元反应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化学.2018

[4].杨斌,张鹏,李爽,王颖迪,季维奇.利用快压机测量燃烧相关基元反应速率常数[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六分会:燃烧化学.2016

[5].黄伟新.金属-氧化物催化CO氧化反应表界面基元反应网络[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一分会:表面物理化学.2016

[6].宋清官.基于基元反应模型的气相爆轰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

[7].程大海.几个基元反应的立体和非绝热动力学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8].饶飞雄,王晨辰,翁培奋,丁珏,李孝伟.爆轰波模拟的一种基元反应简化模型[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9].李靖.有机锌试剂参与的偶联反应中重要基元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5

[10].孙胜敏.典型有机氮和有机磷农药大气降解基元反应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碱性条件下在单层SiC上氧气还原反应的...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氛下NO体现出的...偶联反应通常不仅生成交叉偶联的目标...工况1着火时刻OH灵敏度分析工况2着火时刻OH灵敏度分析工况3着火时刻OH灵敏度分析

标签:;  ;  ;  ;  ;  ;  ;  

基元反应论文_杨春丽,刘艳,李祥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