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吉(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3022)
【摘要】目的:了解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及状况。方法:按GB/T4789.7-2008方法进行对副溶血弧菌的检测。结果:142份食物中毒者的样品中共检出60株副溶血弧菌,占污染菌的42%。结论:副溶血弧菌污染较为明显的为海产品,应作为关键控制食品加以管理。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中图分类号】R15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030-02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杆菌,主要经食物传播,尤其是海产品,引起以腹痛、腹泻、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现将本单位2009年-2011年引起食物中毒的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样品来源本单位2009-2011年期间采集的食物中毒者的粪便或呕吐物标本
1.1.2培养基和试剂APW、TCBS琼脂、TSA琼脂、TSI琼脂、嗜盐性试验培养基、氧化酶试剂、革兰氏染色液
1.1.3仪器冰箱、天平、无菌试管、无菌吸管、无菌锥形瓶、无菌培养皿、恒温培养箱、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1.2方法
1.2.1样品制备以无菌操作取样25g(ml),加入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225ml,用拍击式均质器拍击2min,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1.2.2增菌培养将1:10的稀释液于36℃±1℃培养8-18小时,若有本菌存在,一般数小时即出现明显混浊,即可分离培养
1.2.3分离培养在增菌液中用接种环取一环,于TCBS平板上划线分离,于36℃±1℃培养18-24小时。典型的副溶血弧菌在TCBS平板上呈圆形、半透明、表面光滑的绿色菌落,直径2mm-3mm。
1.2.4纯培养挑取三个以上的可疑菌落,划线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平板,于36℃±1℃培养18-24小时。
1.2.5初步鉴定
1.2.5.1氧化酶试验:挑选纯培养的单个菌落进行氧化酶试验,副溶血弧菌为氧化酶阳性。
1.2.5.2涂片镜检:将可疑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形态。副溶血弧菌为革兰氏阴性,呈棒状、弧状、卵圆状等多形态,无芽孢,有鞭毛。
1.2.5.3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转种3%氯化钠三糖铁(TSI)琼脂斜面并穿刺底层,36℃±1℃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副溶血弧菌在TSI琼脂中的反应为底层变黄不变黑,无气泡,斜面颜色不变或红色加深,有动力。
1.2.5.4嗜盐性试验: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分别接种于不同氯化钠浓度的胰胨水,36℃±1℃培养24小时,观察液体混浊情况。副溶血弧菌在无氯化钠和10%氯化钠胰胨水中不生长或微弱生长,在7%的氯化钠胰胨水中生长旺盛。
1.2.6确定鉴定刮取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平板上的单个菌落,用生理盐水制备成浊度适当的细胞悬浮液,使用VITEK2compact鉴定。
2、结果
2.1培养特性:需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适量NaCl即能生长。NaCl最适浓度为35g/L,在无盐培养基中不生长。本菌不耐热,不耐冷,不耐酸,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弱。生长所需pH为7.0~9.5,最适pH为7.7。
2.2形态特性:典型的副溶血弧菌在TCBS平板上呈圆形、半透明、表面光滑的绿色菌落,用接种环轻触,有类似口香糖的质感,直径2mm-3mm。
2.3生化性状:革兰氏染色镜检阴性、无芽孢;氧化酶试验阳性;动力阳性;蔗糖阴性;葡萄糖阳性;甘露醇阳性;不产气;乳糖阴性;硫化氢阴性;赖氨酸脱羧酶阳性;V-P阴性;OPNG阴性。
3、讨论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杆菌,主要经食物传播,尤其是海产品,引起以腹痛、腹泻、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据报道[1],2000-2002年,食品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居首位,占39.62%,从食品种类分析,水产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位居第二,占10.11%。而在我国,水产品中有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散发性腹泻或食物中毒所占的比例又位居微生物食源性疾病的首位[2]。本区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也占42%,故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食源性公共卫生问题。
副溶血弧菌主要是由海洋微生物通过消化道感染,虽然胃部的酸性环境不利其存活,但只要菌数超过胃部酸性物质的杀灭能力,该菌还是能到达小肠生长,最后死亡,引起典型的腹泻腹痛症状。[3]副溶血弧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是其产生的多种溶血毒素和尿素酶,分别有不耐热溶血毒素,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直接溶血相关毒素。其中耐热直接溶血毒素为主要的致病因子,此毒素有特异性心脏毒性作用,可引起人体心房颤动,期前收缩。病理变化为急性小肠炎,以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上部较明显,可见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可深达肌层及浆膜层,有轻度糜烂,但无溃疡。不耐热溶血毒素类似霍乱弧菌的不耐热毒素(CT),可通过cAMP和cGMP的介导而引起分泌性腹泻。这些是许多喜食海产品者发生食物中毒的直接原因。虽然此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起病急骤、发热和腹痛均较其他肠道传染病严重,但其致病力有限,致死率几乎为零。而且由于副溶血弧菌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可分解弧菌显色培养基中的相应底物,生长出紫红色菌群,使之很容易被鉴定。[4]该菌感染一般轻度患者可不用抗菌药物,重者可给除氨苄西林、青霉素G类及多肽类的多粘菌素以外的如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同时补充体液即可。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副溶血性弧菌对阿莫西林和盘尼西林的耐药率却在提高[5]。
近年来防疫部门为了有效控制病原的发生与扩散,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本地不是水产品的主产地,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从外地引进的水产品、冷冻海鲜的输入为主要渠道进入,各卫生监督部门就注意把好源头关,改善各环节的卫生状况,减低该类污染的发生;对餐饮机构也采取了全程控制的卫生保障措施,如选料合格,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餐具清洗消毒,加工间连续杀菌消毒,以防二次污染;同时也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如提醒大家注意食物低温保存,注意生熟分开,海产品在购回后应及时清洗,使用的餐具也要单独洗(由于本菌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较弱,很容易被低浓度的酚和煤酚皂溶液杀灭,故应做好消毒保洁工作),吃海鲜等食品应煮熟后再食用等。让我们自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好病从口入关,预防中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俊中国食品安全报告(2007)[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2-15
[2]ChaoG,ZhouX,JiaoX,etal.PrevalenceandantimicrobialresistanceofFoodbornepatliogensisolatedfromfoodproductsinchina[J].FoodbornePathogDis,2007,4(3):277-284.
[3]副溶血弧菌感染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4(2):187-188
[4]YukukoHb,TOKUHIRON,HIROSHIN,etal.Improvedmethodfordetectionofvibrioparahaemolyticusinseafood[J].AppliedandEnlironmentanMicrobiology,2001,67(12):5819-5823
[5]王秋亚等2009-2011年北京通州区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谱分析[J]。生物技术通讯,2012,6(3):3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