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腹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长沙市三医院放射科湖南长沙410015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6月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将CT表现和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4例腹部孤立性纤维瘤有4例来自盆腔,8例来自腹腔,12例来自腹膜后间隙;18例肿瘤呈边界清楚的椭圆形或分叶状,6例肿瘤呈边界部分不清楚的不规则状,24例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10例密度均匀,14例密度不均匀,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扫描:24例中有8例动脉期、静脉期均轻度强化,16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CT检查结果中良恶性纤维瘤表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在CT扫描上具有明显的特征表现,通过结合病理学镜下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可较准确的作出判断,CT对腹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诊断和鉴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对其的诊断水平,值得研究及应用。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腹部;病理学;体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

孤立性纤维瘤[1]是一种较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此肿瘤好发胸膜,而腹部孤立性纤维瘤较为罕见,目前对于胸膜孤立性纤维瘤[2]的报道较多,而腹部孤立性纤维瘤的报道较少。在临床上,孤立性纤维瘤无明显的病症,误诊率、漏诊率较高。本研究以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进行比对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6年6月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压、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等患者。2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52.68岁。24例腹部孤立性纤维瘤有4例位于盆腔,8例位于腹腔,12例位于腹膜后间隙。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咳嗽、头痛、盗汗、腹部不适等。

1.2方法

1.2.1CT检查

24例腹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均采用西门子40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层厚为5mm,扫描层间距为5mm。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以2.5~3.0ml/s的速度给予肘静脉注射对比剂(350mgI/ml碘海醇)。对扫描图像重建后进行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重组。动脉期延时25s进行扫描,门静脉期延时60s进行扫描。

1.2.2病理学检查

12例腹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均进行手术切除,行肉眼观察肿瘤形态、大小等肉眼可见情况,后制作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在镜下观察肿瘤密度、边界、瘤细胞形状、分布、核分裂等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瘤细胞Vimentin、CD34、bcl-2、CK等的表达情况。

1.3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表现

患者临床表现均无明显病症,随着孤立性纤维瘤的缓慢增长,出现相应部位的压迫症状,多数患者出现咳嗽、疼痛、腹部不适的症状。

2.2CT表现

肿瘤存在部位:24例腹部孤立性纤维瘤有4例来自盆腔,8例来自腹腔,12例来自腹膜后间隙;肿瘤大小:肿瘤直径0.83~10.62cm;肿瘤形态:18例肿瘤呈椭圆形或分叶状,6例肿瘤呈不规则状;肿瘤边界:18例肿瘤边界清楚,6例肿瘤边界部分不清楚;肿瘤密度:10例与肌肉呈相等或略高的均匀密度,14例密度不均匀,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肿瘤强化:增强扫描后8例肿瘤动脉期、静脉期均轻度不均匀强化、无坏死,16例肿瘤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经过手术病理证实8例为恶性,16例为良性,良恶性腹部孤立性纤维瘤CT表现存在差异,见表1

注*与恶性比较p<0.05

2.3病理学特点

肉眼观察大部分孤立性纤维瘤呈边界清楚的肿块,具有完整的包膜,肿块直径2~12cm,白色、质硬,多为结节状,部分肿瘤可见出血区或坏死区。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卵圆形,部分呈梭形,少量胞质,核仁清楚,细胞核中染色质均匀,细胞多为束状排列分布。有8例可见明显的核分裂(>4个分裂相/10HPF)并向周围组织浸润和生长,有大片明显可见的坏死和出血区,显示为恶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24例均表达Vimentin和CD34;18例表达bcl-2,6例不表达bcl-2;24例均不表达CK。

3.讨论

孤立性纤维瘤(SFT)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瘤等,起源于树突间质细胞。孤立性纤维瘤中尤其是腹部孤立性纤维瘤[3]较为罕见,多位于腹部深部的软组织,由于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所以有较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腹部孤立性纤维瘤的治疗主要为进行手术切除,根据瘤细胞的浸润状况进行选择性切除。大多数良性孤立性纤维瘤切除后治愈效果良好,有极高的存活率,而进行治疗的必要前提是对疾病准确的诊断,针对腹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是首要前提[4]。由CT诊断结果显示:24例腹部孤立性纤维瘤有4例来自盆腔,8例来自腹腔,12例来自腹膜后间隙;肿瘤呈边界清楚的椭圆形或分叶状,或为边界部分不清楚的不规则状;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显示10例密度均匀,14例密度不均匀,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有8例动脉期、静脉期均轻度强化,16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CT检查结果中良恶性孤立性纤维瘤表现有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在CT扫描上具有明显的特征表现,通过结合病理学镜下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可较准确的作出判断,CT在对腹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诊断和鉴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对其诊断水平,值得研究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杜二珠,谭学君,张宏凯等.腹部和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5):369-371,374.

[2]余洪,张文,刘衡等.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0):55-58.

[3]唐菲,刘辉,周顺科等.2例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8):941-944,封3.

[4]周建功,马小龙,汪建华等.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MR特征及与病理结果对照[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1):47-51.

[5]杨晓锋,吴凡,方春等.孤立性纤维瘤的多层螺旋CT征象及病理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9):710-714.

标签:;  ;  ;  

腹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