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老师的应对策略

新课标下语文老师的应对策略

河南许昌县实验中学张新亭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已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了言简意明的概括与表述;而这一基本特点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生动的体现和切实的实施,关键在于语文老师应讲究策略,那么我们的老师该如何做呢?我认为要想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现代教育观,彻底改变角色,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内容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培养的目标。它代表着国家的意志,是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语文课程目标,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要求的新标准;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本质。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把《课程标准》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记在心,述之成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依法行教”,改变过去那种“独霸课堂”的局面,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和学生共同阅读文本的对话者,是平等对话的首席者。《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学生要学会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这就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即老师必须是个综合素养很高的人,必须从教书匠升华成为一位专家、学者,而不是知识的传声筒,因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离不开老师高屋建瓴的引领。因此,面对新教材,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角色,树立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二、新课标下和谐的“新”课堂,是师生共同阵地。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首先,老师要以良好的情绪来感染学生。要以平等民主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不居高临下,不以师长自居,不装腔作势,要付出真情。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种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没有营造出和谐、合作的氛围,则师生双方参与的积极性都难以调动起来。正如苏霍姆林司基说:“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们诊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因此,教师的真情投入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极为珍贵。它是赢得学生亲和力的主要因素。

其次要给学生以关爱和赞美,在阅读教学中尤其如此,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不敢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显得很孤单,这就需要老师的关爱和肯定。只有这样,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才能够更流畅、更和谐。总之,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欣赏、赞美学生,而且要做到不做作,不夸张。既要有对学生正确解答问题的肯定,也要有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闪现的赞许,还要有对学生认真探究,勇于表现的支持。

第三,要做到尊重、理解、宽容和信赖学生。因为,和谐的基础就是要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相互理解和宽容。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不要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应该学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不说责备之辞,不冷嘲热讽。更多的是对他们的鼓励、期待与真诚平等间的交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里的“海、天”是指在老师搭建的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三、引领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可忽略。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些都强调了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毕竟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离不开广泛的课外阅读。

前些年,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大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的甚至将其视为“不务正业”而加以制止,导致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很少。事实证明。题海训练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而会诱使学生误入机械化、片面化、绝对化的泥潭,耽误青少年大好的读书时光。这次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的主张,多读书就意味着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古人说:“读书破万倦,下笔如有神”。只有读得多了,才能充分了解汉语词汇的意义和表达规律,才能体会作品语言运用的奥妙。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课外阅读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它有着比课内更为广阔的世界,更为多样的类型,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开拓全新的生活领域,领略精妙的艺术世界,充实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带给他们人生的愉悦。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要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给学生一定阅读方法的指导。

如读书之前先翻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书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在精读时如何做批注式阅读;做点读书笔记,可以写摘要,做批注,列提纲,制作卡片,画图表,写心得,遇到生字生词要及时查工具书等。并且不同类型的书,要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等。

②老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一定数目的书推荐给学生,做到定量阅读和自由阅读相结合,除了定量阅读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自由阅读。

③进行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比赛活动。

活动往往能调起学生的胃口,引起学生对某事的重视,在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我们语文老师不妨进行一些与读书有关的集体活动。

如对必读的课外书,要求他们写读书笔记,并且隔一段时间来个读书笔记展览。或可以开展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文艺墙报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起到了一个监督作用,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检测他们的阅读效果。

四、教育以人格人性为本。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教育不仅意味着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承担着“人”的教育职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可缺少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善鲜明的辨别了”。“育人”应该是教育的根本,由于前些年应试教育的误导,知识技能成了第一取向,教育成了应试的工具,人的发展被严重地漠视。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树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也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五、改变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是否能真的落实,要看评价方式是否恰当,如果我们依然沿用习惯了的老一套的评价方式,一张试卷定学生终身的话,那么新的语文课程思想,课程目标只能是个标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成了口号。因此,改变以往仅仅以书面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做法,是要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中找到自我。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我们不妨争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还可以建立方便实用的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袋。把学生一次成功的习作、一次成功的演讲都记录在册。在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参与的态度。表现能力的搜集进行鼓励性评价。

总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教育目标,也是新课标赋予我们的任务,我们只有心怀教育目标,以“育人”为根本,我们才能在语文教学路上越走越坦荡,越走越从容。

标签:;  ;  ;  

新课标下语文老师的应对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