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拟南芥原生质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质体,拟南芥,多巴胺,细胞,荧光,脱落酸,蛋白。
拟南芥原生质体论文文献综述
史勇,金维环,刘姣姣,王林会,陈彦惠[1](2019)在《一种改良的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制备和转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降低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的试验成本,缩短制备时间,降低转化所用质粒的浓度和提高转化效率。[方法]实验以胶带法为基础,比较多种普通胶带去除拟南芥叶片下表皮的效果,通过增加裂解叶片用量,设计不同质粒浓度梯度转化原生质体,调整转化过程中PEG处理时间和对原生质体进行暗培养。[结果]发现普通纸质和布质胶带去除拟南芥叶片下表皮效果良好。将叶片酶解时间缩短到20~30 min,转化质粒用量降低到5μg/6~10×104个原生质体;将PEG转化处理时间延长到30 min,利用暗培养降低了原生质体死亡率;用冰水混合物保存原生质体,24 h内不影响转化效率。[结论]改良后的胶带法制备原生质体成本低、用时短、转化效率高、可操作性强。(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马雪慧,粟永英,罗霄,甘爽,杨捷[2](2019)在《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检测病原菌蛋白激发子的免疫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发子是一类能激活植物防卫反应的化合物,病原菌的某些分泌蛋白可作为激发子激活植物免疫。目前已有许多不同来源的植物免疫激发子被报道,但仍有大量的病原菌分泌型蛋白激发子尚未被鉴定,其触发的植物免疫信号转导途径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构建四种病原菌分泌蛋白激发子基因(稻瘟病菌MoHrip1及MoHrip2,大丽轮枝菌PevD1,核盘菌SsCut)瞬时表达载体,利用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获得上述四种分泌蛋白,鉴定其触发植物免疫的活性,初探其参与的植物免疫信号途径。结果表明,MoHrip1、MoHrip2、PevD1和Ss Cut可引起叶片中活性氧的爆发和胼胝质的积累;它们在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中均能激活PTI信号途径下游报告基因FRK1的表达。证明上述四种病原菌蛋白激发子可能参与了植物PTI免疫反应途径的调控;同时也表明本研究采用的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可作为快速筛选和鉴定植物免疫激发子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10期)
周铁安,张娜,苏招红,申大忠,陈宗星[3](2017)在《基于表面质子化聚多巴胺修饰电极用于拟南芥原生质体的黏附与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氧化方法将多巴胺(DA)聚合修饰到光透ITO(或金)电极表面上,通过缓冲溶液(pH 3)处理后形成带正电、可与带负电荷原生质体静电相互作用的表面膜。经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方法证明修饰薄膜对拟南芥原生质体黏附的有效性,在一定原生质体数目范围(1000~30 000),质子化聚多巴胺膜界面电荷转移电阻(R_(ct))随原生质体数目(N_(cells))增加而增加,1/R_(ct)与1/N_(cells)呈线性关系。此外,石英晶体微天平动态测试结果亦证明,本方法制备的修饰薄膜对原生质体具良好的黏附效果。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用于原生质体固定与传感的有效方法,为在细胞层次研究植物结构、功能与行为及植物生命多样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植物科学》期刊2017年02期)
张娜[4](2017)在《聚多巴胺膜修饰电极用于拟南芥细胞与原生质体的固定与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元,其中细胞传感器在表征和测定活细胞整体性能与行为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对象,选取可在几乎所有基底上都能形成稳定薄膜并能与细胞静电和/或化学作用的贻贝模拟分子?多巴胺,采用电化学与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实现了拟南芥细胞与去掉细胞壁的拟南芥原生质体在传感器表面的固定与测定,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利用自氧化方法在光透ITO电极表面制备了聚多巴胺(PDA)薄膜,然后经过pH=3的缓冲溶液处理过后形成带有正电、可与带负电荷原生质体静电相互作用的质子化PDA膜。经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方法证明修饰薄膜对拟南芥原生质体黏附的有效性,在一定原生质体数目范围(1,000-30,000 cells),质子化聚多巴胺膜界面电荷转移电阻的增加(ΔRct)随原生质体数目(Ncells)的增加而增,1/ΔRct与1/Ncells呈线性关系。(2)在9 MHz石英晶体金电极上通过自氧化与质子化处理修饰了带正电荷的聚多巴胺(PDA),实时监测了拟南芥原生质体在PDA上的黏附过程及不同渗透压下的响应。在高渗(0.4 M到0.6 M甘露醇)情况,QCM测得拟南芥原生质体随渗透压增加而变硬,这与动物细胞报道的结果相似;在低渗时观察的结果不同于动物细胞,QCM结果表明拟南芥原生质体随渗透压降低(0.4 M到0.2M甘露醇)也变硬的独特行为。(3)采取循环伏安电聚合方法,在光透ITO电极上用电化学方法聚合多巴胺,成功实现了对拟南芥悬浮细胞的黏附,并经在铁氰化钾溶液中的循环伏安与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进行了确认。综上,本论文首次将聚多巴胺用于模式植物拟南芥细胞及其原生质体的黏附与测定,所建立的拟南芥原生质体与悬浮细胞的固定与测定方法可望推广到其它种类植物细胞,这将促进植物细胞实时动态监测方法的发展,对研究各种逆境胁迫对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具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梁芸,魏凤菊[5](2015)在《拟南芥CPK10双元TAP载体的构建及原生质体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拟南芥CPK10发挥功能的分子机理,通过PCR扩增克隆了CPK10基因,将该基因连接到带有FLAG和HA标签的双元串联亲和层析载体上,构建成p CM1307-3FLAG-3HA-CPK10植物表达载体,进而通过PEG介导转化拟南芥野生型原生质体,表达约10 h,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融合有FLAG和HA标签的CPK1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可以分别利用FLAG抗体和HA抗体特异检测到CPK10蛋白的条带。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为进一步通过串联亲和纯化技术(TAP)筛选CPK10的互作蛋白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刘伟[6](2015)在《利用原生质体研究拟南芥隐花色素CRY2的二聚化机制及其抑制子(BICs)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中的蓝光受体主要有7个,分别为两个隐花色素(CRY1和CRY2),两个向光素(phot1和phot2)和叁个LOV/F-Box/Kelch-domain蛋白(ZTL,FKF和LKP2)。隐花色素(Cryptochromes,CRY)是类似光裂解酶的黄素蛋白,由N端的PHR(Photolyase Homohogous Region)结构域和C端的CCE(CryptochromeC-Terminal Extension)结构域构成。PHR结构域由光裂解酶进化而来,序列高度保守,隐花色素的PHR结构域以非共价闭合的方式结合生色团(favin adeninedinucleotide,FAD),感受蓝光信号。CCE结构域是隐花色素特有的结构域,是隐花色素的功能效应区,无特定结构。目前,对于拟南芥隐花色素蛋白CRY1和CRY2介导的蓝光信号转导途径已有一定的了解,但CRY的原初光反应(photoexcitation)及其去敏化反应(desensitization)两个重要过程的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已有证据暗示,拟南芥CRY的磷酸化及二聚化对其起始蓝光信号转导至关重要,但各原初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例如CRY的二聚化为其功能所必需的,然而已报道的CRY的二聚化反应均无蓝光反应,有研究推测这是由于植物体内相关蛋白介导的去敏反应而造成的。因此,发现与隐花色素的二聚化及去敏化反应相关的蛋白并探究其功能,对揭示植物蓝光信号转导的起始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本实验室及合作者通过FOX huntingsysterm筛选得到的可能与CRY2互作的蛋白BICs(blue-light-dependent inhibitorof cryptochromes)的基础上,通过酵母双杂交等实验,证明了CRY2与BIC之间的互作机制,并通过优化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提取、转化体系,发现了植物体内存在蓝光依赖的CRY2二聚化机制,证明了BICs能够抑制CRY2蓝光特异的二聚化,影响CRY2光小体的形成及CRY2与其互作蛋白CIB1的互作,从而影响CRY2介导的蓝光信号转导。本论文的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和植物体内免疫共沉淀实验,分别在体外和体内证明了BIC1、BIC2蛋白能够与蓝光受体CRY2相互作用。其中,BIC1与CRY2是组成型的相互作用,BIC2与CRY2是蓝光依赖的相互作用。(2)优化了拟南芥原生质体的提取和转化体系,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在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中证明了蓝光受体CRY2在植物体内同源二聚体的形成是蓝光依赖的,同时证明了BIC1、BIC2蛋白能够抑制CRY2蓝光依赖的同源二聚体的形成。(3)创新性地利用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研究CRY2光小体的形成和变化趋势,证明了BIC1、BIC2蛋白能够抑制CRY2蓝光依赖的光小体的形成,从新的角度,证明了BIC1、BIC2蛋白对CRY2介导的蓝光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作用。(4)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在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中证明了BIC1、BIC2蛋白能够抑制CRY2与其互作蛋白CIB1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CRY2的信号转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6-01)
梁芸,孙宁,魏凤菊[7](2014)在《大量提取拟南芥保卫细胞原生质体方法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保卫细胞在植物的生理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拟南芥作为研究材料自身的优越性,其保卫细胞成为研究信号转导机制的良好系统,对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量获取保卫细胞原生质体存在一定的难度。本研究以拟南芥为材料,在两步酶解法的基础上,改用更加经济的纤维素酶,摸索酶浓度及酶解时间,旨在获得一套可以快捷、高效、低成本提取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方法。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22℃,酶解液I酶解1h,酶解液II(纤维素酶Onozuka R-10浓度2.5%)酶解2h,可最大量地收集原生质体。(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池俊杰,戴绍军,魏建华,王宏芝[8](2014)在《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快速验证重组酶外源基因删除》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拟南芥原生质体中瞬时表达重组酶删除系统,以拟南芥热激蛋白Hsp18.2基因的启动子诱导加入马铃薯StLs1基因第2个内含子的重组酶表达,证明瞬时转化质粒DNA中位于识别位点之间的基因元件可以被有效删除。建立了一种快速验证重组酶外源基因删除系统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4年07期)
郭磊,Mohammed,Humayun,KABIR,童建华,黄志刚,萧浪涛[9](2012)在《LC-MS法测定拟南芥原生质体脱落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LC-MS法)对从土培拟南芥叶片和水培拟南芥根系中分离的原生质体进行脱落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原生质体的脱落酸含量与原生质体数目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 3和0.993 1.脱落酸含量的检测下限为1.07 ng/mL,土培拟南芥叶片和水培拟南芥根系原生质体检测下限分别为3万个和2万个.该研究以原生质体为材料,避免了细胞间隙中的复杂化学成干扰,提高了植物激素测定的灵敏度和精度,完善了经典的植物激素测定技术.(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陈招荣,周涛,范在丰[10](2012)在《烟草原生质体中表达拟南芥AtHsc70-3基因促进TMV RNA复制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病毒的侵染能够诱导寄主的70kDa热激蛋白(HspT0)的诱导表达,细胞质Hsp70表达量与病毒的侵染能力呈正相关,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PCR检测发现,在烟草原生质体中利用马铃薯X病毒载体表达拟南芥的AtHsc70-3基因,能够有效地提高烟草花叶病毒RNA的积累量,说明HspT0对病毒的核酸复制和侵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7-20)
拟南芥原生质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激发子是一类能激活植物防卫反应的化合物,病原菌的某些分泌蛋白可作为激发子激活植物免疫。目前已有许多不同来源的植物免疫激发子被报道,但仍有大量的病原菌分泌型蛋白激发子尚未被鉴定,其触发的植物免疫信号转导途径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构建四种病原菌分泌蛋白激发子基因(稻瘟病菌MoHrip1及MoHrip2,大丽轮枝菌PevD1,核盘菌SsCut)瞬时表达载体,利用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获得上述四种分泌蛋白,鉴定其触发植物免疫的活性,初探其参与的植物免疫信号途径。结果表明,MoHrip1、MoHrip2、PevD1和Ss Cut可引起叶片中活性氧的爆发和胼胝质的积累;它们在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中均能激活PTI信号途径下游报告基因FRK1的表达。证明上述四种病原菌蛋白激发子可能参与了植物PTI免疫反应途径的调控;同时也表明本研究采用的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可作为快速筛选和鉴定植物免疫激发子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拟南芥原生质体论文参考文献
[1].史勇,金维环,刘姣姣,王林会,陈彦惠.一种改良的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制备和转化方法[J].生物技术.2019
[2].马雪慧,粟永英,罗霄,甘爽,杨捷.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检测病原菌蛋白激发子的免疫活性[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3].周铁安,张娜,苏招红,申大忠,陈宗星.基于表面质子化聚多巴胺修饰电极用于拟南芥原生质体的黏附与测定[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7
[4].张娜.聚多巴胺膜修饰电极用于拟南芥细胞与原生质体的固定与测定[D].湖南农业大学.2017
[5].梁芸,魏凤菊.拟南芥CPK10双元TAP载体的构建及原生质体表达[J].华北农学报.2015
[6].刘伟.利用原生质体研究拟南芥隐花色素CRY2的二聚化机制及其抑制子(BICs)的功能[D].吉林大学.2015
[7].梁芸,孙宁,魏凤菊.大量提取拟南芥保卫细胞原生质体方法的优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
[8].池俊杰,戴绍军,魏建华,王宏芝.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快速验证重组酶外源基因删除[J].生物技术通报.2014
[9].郭磊,Mohammed,Humayun,KABIR,童建华,黄志刚,萧浪涛.LC-MS法测定拟南芥原生质体脱落酸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0].陈招荣,周涛,范在丰.烟草原生质体中表达拟南芥AtHsc70-3基因促进TMVRNA复制水平[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