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后会议论文_杨涵

导读:本文包含了善后会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会议,北洋,胡适,段祺瑞,执政府,国民军,中国共产党。

善后会议论文文献综述

杨涵[1](2018)在《四川善后会议研究(1925-1926)》一文中研究指出1925年底,四川内战暂告一段落,此时天灾人祸下的四川社会已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川中各界,包括部分军阀,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均希望谋求改善川局。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促成下,召开四川善后会议被提上议事日程。四川善后会议由时任四川军民最高长官的刘湘、赖心辉召集,而参与会议的代表则以地方绅商为主,这次会议也带有军民合作的性质。会议中的议案被划分为军政、民政、财政、庶政等几个板块,涉及到了众多方面的问题。这些议案,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四川政局混乱,百业倾颓的状况,同时也展现出当时四川的精英阶层希望振衰起弊的川政建设构想。召开四川善后会议的基础是合作,但各方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在合作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军事议题、财经问题,包括权力分配的问题,都是争议的焦点。虽然诸多争议问题在表面的合作精神下仍达成了共识,但在军人干政日益固化的时代背景下,谋求对军人权力的限制,则是这次会议中所暴露的结构性的、无法彻底解决的矛盾,而会议在硝烟中黯然收场无疑就是这种矛盾的体现。四川善后会议为川政建设擘画出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但这份蓝图是建构在不稳定军事平衡基础上的,这种平衡被打破,美好的蓝图旋即变为泡影。会议召开之时,川政并没有实现统一的基础,也就没有发展建设的条件,会议的成果大多只能停留在议案上。这次会议是一次不成功的实践,同时也再一次启示了今人统一对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5-15)

周军[2](2017)在《南昌军务善后会议与迁都之争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1927年1月蒋介石在南昌召开军务善后会议,主要讨论军费、编制和东南用兵等问题。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北伐军中的各种矛盾,控制和拉拢军方各派势力,为进占东南地区作准备。用兵东南达成一致后,蒋介石挑起迁都之争有了"凭藉",随即决定暂都南昌。(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张书克[3](2016)在《胡适与善后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人都对胡适参加段祺瑞主导召集的善后会议持否定态度,并且认为,胡适很快就退出了善后会议。但笔者的研究表明,胡适一直没有正式退出善后会议。本文还对胡适在善后会议上的活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在1925年中国政治社会大环境下对胡适参加善后会议的行为作出新的评价。(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16年03期)

杨天宏[4](2010)在《北洋政府和平统一中国的尝试——善后会议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善后会议是直奉战争之后,在各实力派形成暂时力量"均势"的背景下,由段祺瑞临时执政府做出的通过会议协商方式谋求国家统一的艰难政治尝试。会议旨在"收束军事"和"整理财政",并为召开"国民会议"做准备。(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下半月刊)》期刊2010年02期)

杨天宏[5](2009)在《北洋政府和平统一中国的尝试——善后会议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善后会议是直奉战争之后,在各实力派形成暂时力量"均势"的背景下,由段祺瑞临时执政府做出的通过会议协商方式谋求国家统一的艰难政治尝试。会议旨在"收束军事"和"整理财政",并为召开"国民会议"做准备。其性质偏重战争善后问题解决,与涉及国体建设的国民会议并不构成冲突。从议程上看,会议不涉及政治权力分配,因而与"政治分赃"也不发生关系。由于中国政治权势的重心已经失却,善后会议未能实现主持者"和平统一"的初衷,但会议反映的中国政治语境变化及政治家的因应,却值得研究者关注。(本文来源于《近代史研究》期刊2009年05期)

黄亦君,李晓兰[6](2009)在《《现代评论》与善后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评论》周刊,1924年12月13日创刊于北京。1927年7月23日出版第6卷第137期后迁往上海,1928年12月29日出刊至第9卷第209期后停刊。该刊主要撰稿人有王世杰、周鲠生、胡适、唐有壬等,多为留学英、美的教授、学者。(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期刊2009年04期)

龙健[7](2007)在《中国共产党与善后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为解决政变后的政治、军事等问题,临时执政段祺瑞主张并亲自运作善后会议来解决之。由于这次会议将人民排除在外,从而招致了多方进步力量的反对。作为大革命主力军的中国共产党从其成立时开始,就以民主政治为追求并为之不懈奋斗。面对这样一次反对民主政治的会议,中国共产党不可避免地要反对和抵制它。从善后会议口号的出笼到其正式召开,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本文来源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邵建[8](2006)在《“善后会议”中的胡适》一文中研究指出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开始,属于直系吴佩孚的“倒戈将军”冯玉祥倒吴,乘夜班师回京,发动了着名的“首都革命”(其实是政变),扣押了贿选总统曹锟。由于冯是二流军阀,无以取代,国家权力出现真空。等到奉系大举入关,张作霖与冯玉祥商讨善后,决定公推隐居天津的段祺(本文来源于《书屋》期刊2006年10期)

王文玉[9](2004)在《国民军与善后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1925春,段祺瑞为使自己重新当政合法化,在北京召开“善后会议”。该会实质上成为各派政治势力分赃攫利的场所。以冯玉祥为首的国民军,以其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与段祺瑞执政府合作又斗争。这一切都是冯玉祥及国民军军阀政治的重要表现。(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6期)

胡晓[10](2004)在《段祺瑞与善后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段祺瑞出任北京政府临时执政后 ,发起组织召开的善后会议 ,是中华民国史上一次颇为引人注目的大会。过去的论着基于“反军阀官僚”的理论模式 ,多持笼统否定的意见 ,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本文在前人着述尤其是近年来新成果的基础上 ,从原始资料出发 ,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善后会议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着重阐述段祺瑞在善后会议前后及会议期间的所作所为 ,从而加深对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复杂性的理解和思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史学》期刊2004年03期)

善后会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27年1月蒋介石在南昌召开军务善后会议,主要讨论军费、编制和东南用兵等问题。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北伐军中的各种矛盾,控制和拉拢军方各派势力,为进占东南地区作准备。用兵东南达成一致后,蒋介石挑起迁都之争有了"凭藉",随即决定暂都南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善后会议论文参考文献

[1].杨涵.四川善后会议研究(1925-1926)[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周军.南昌军务善后会议与迁都之争的关系[J].韶关学院学报.2017

[3].张书克.胡适与善后会议[J].史林.2016

[4].杨天宏.北洋政府和平统一中国的尝试——善后会议再研究[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0

[5].杨天宏.北洋政府和平统一中国的尝试——善后会议再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9

[6].黄亦君,李晓兰.《现代评论》与善后会议[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9

[7].龙健.中国共产党与善后会议[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8].邵建.“善后会议”中的胡适[J].书屋.2006

[9].王文玉.国民军与善后会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10].胡晓.段祺瑞与善后会议[J].安徽史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并议决于23日开始点查寝宫物品南海大事记南海大事记新闻报道二、重要报道(5)赵尔巽-赵尔巽专记无锡应对供水危机纪实新闻报道二、重要报道(4)

标签:;  ;  ;  ;  ;  ;  ;  

善后会议论文_杨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