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钩端螺旋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螺旋体,螺旋体病,流行病学,防控,急性病,养殖户,隐性。
钩端螺旋体论文文献综述
徐颖华,杜宗利,辛晓芳,叶强[1](2019)在《钩端螺旋体疫苗部分菌种分子特性及毒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疫苗部分菌种的分子特性及毒力。方法应用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 locus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方法,结合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分析我国4株钩体疫苗弱毒株的分子特性;通过豚鼠动物模型攻击实验分析4株弱毒株的毒力。结果 4株钩体疫苗弱毒株经MLVA分析呈现4种不同的型;PFGE分析显示,经NotⅠ酶切,染色体呈现8~13个长度不等的片段;所有经弱毒株攻击动物的主要脏器均出现典型的钩体感染病变。结论明晰了4株钩体疫苗弱毒株的分子特性及其对豚鼠的毒力,为完善该疫苗菌种的质量控制积累了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刘影[2](2019)在《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猪钩端螺旋体病也称为猪细螺旋体病,是由于感染钩端螺旋体而发生的一种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病,任何品种、不同性别、各个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其中仔猪比较容易发病。该病的流行呈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气候炎热的6~9月发生。该病会导致繁殖母猪不孕、流产、分娩率降低以及产出死胎、弱仔;育肥猪慢性感染时会造成增重缓慢,饲料报酬下降;仔猪患病后生长停滞,往往变成僵猪,且病死率也非常高,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陈艳,何春[3](2019)在《一起山羊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治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羊钩端螺旋体病又称黄疸血红蛋白尿,是绵羊和山羊共患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为显着的黏膜黄疸、茶褐色尿、皮肤和黏膜出血与坏死。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放牧期间更为多见。1发病情况2017年5月,凉山州某县某村养殖户养殖山羊50余只全为当地山羊品种,因精准扶贫政策该户被选为科技示范户,当地有关部门购进优质种(本文来源于《山东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李天芝,于新友[4](2019)在《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猪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型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呈世界流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发,危害严重。猪钩体病感染率高,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以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及水肿为临床特征,一旦传入猪群,很难根除。猪钩体病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对养猪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养猪》期刊2019年05期)
刘鸿烈[5](2019)在《羊钩端螺旋体病诊断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羊钩端螺旋体病又被称为传染性黄疸,黄疸血红蛋白尿,它是由钩端螺旋体感染,引发多种动物共患的自然源性传染性疾病,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该文主要结合一个养殖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了羊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养殖户有一定帮助。(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期刊2019年18期)
谢民[6](2019)在《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感染而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猪钩端螺旋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该病感染率较高。感染猪表现全身症状,尿液出现血红蛋白尿,后期还出现黄疸。本文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解剖症状、防治措施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预防本病必须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猪群3种措施,采用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治疗本病效果较好,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养殖与饲料》期刊2019年09期)
施路一,李依然[7](2019)在《野生动物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和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是一种重要而复杂的人、兽、鸟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不但温血动物,现已证明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蠕虫等亦可以自然感染钩端螺旋体。动物感染此病后,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和黏膜坏死及水肿等症状。本病在世(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19年08期)
更藏[8](2019)在《羊钩端螺旋体病调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羊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常发生于每年的夏秋季节。临床上羊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排出带有血液的尿液,皮肤和粘膜存在出血性坏死。(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期刊2019年15期)
邹保峰[9](2019)在《猪钩端螺旋体病诊断与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猪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具有十分广泛的流行范围。该文结合一个养殖场的实际发病情况,从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对沟端螺旋体病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期刊2019年15期)
张新军[10](2019)在《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诊疗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猪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猪和多种动物以及人共患的传染病。多呈隐性感染,也可表现出临床症状。仔猪可表现为发热、脑炎、黄疸、皮肤与黏膜坏死、水肿和死亡,母猪发生流产和死胎。本文对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等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其诊断要点,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保健》期刊2019年07期)
钩端螺旋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猪钩端螺旋体病也称为猪细螺旋体病,是由于感染钩端螺旋体而发生的一种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病,任何品种、不同性别、各个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其中仔猪比较容易发病。该病的流行呈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气候炎热的6~9月发生。该病会导致繁殖母猪不孕、流产、分娩率降低以及产出死胎、弱仔;育肥猪慢性感染时会造成增重缓慢,饲料报酬下降;仔猪患病后生长停滞,往往变成僵猪,且病死率也非常高,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钩端螺旋体论文参考文献
[1].徐颖华,杜宗利,辛晓芳,叶强.钩端螺旋体疫苗部分菌种分子特性及毒力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2].刘影.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19
[3].陈艳,何春.一起山羊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治体会[J].山东畜牧兽医.2019
[4].李天芝,于新友.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J].养猪.2019
[5].刘鸿烈.羊钩端螺旋体病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
[6].谢民.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9
[7].施路一,李依然.野生动物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和治疗[J].饲料博览.2019
[8].更藏.羊钩端螺旋体病调查报告[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
[9].邹保峰.猪钩端螺旋体病诊断与防控[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
[10].张新军.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诊疗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