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脂肪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脂肪,脂肪酸,色谱,蜀葵,车前子,高效,胶束。
脂肪油论文文献综述
李冰,刘萍[1](2019)在《黑花生脂肪油营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黑花生脂肪油进行了理化指标、营养成分、卫生指标及急性毒性试验研究,探讨了以黑花生为原料开发新型食用植物油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黑花生脂肪油理化性能良好,营养成分丰富;总砷、铅、黄曲霉毒素B1及苯并(а)芘含量符合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初步判定其食用安全性。可见黑花生脂肪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植物油源。(本文来源于《粮食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单雪莲,郁红礼,吴皓,王卫,张元斌[2](2018)在《巴豆不同炮制品肠道毒性差异及炮制对巴豆脂肪油、总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不同巴豆制霜过程对巴豆脂肪油、总蛋白及致肠道毒性的影响,将巴豆生品进行热压去油,冷压去油和淀粉稀释法炮制,得3种巴豆制霜品。小鼠灌胃给药,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含量,考察肠道通透性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肠段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表达变化,考察巴豆生品及其制霜品对肠道损伤的毒性差异。分别采用GC-MS和SDS-PAGE分析巴豆制霜前后脂肪油和总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巴豆生品能够显着增加小鼠肠道通透性和降低十二指肠、空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制霜后小鼠肠道通透性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均趋向正常,毒性降低。不同巴豆霜肠道毒性大小为:冷压巴豆霜>稀释巴豆霜≈热压巴豆霜。3种巴豆霜脂肪油成分组成一致,但总蛋白含量和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含量高低:冷压巴豆霜>热压巴豆霜>稀释巴豆霜,其中冷压和稀释巴豆霜总蛋白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一致,热压巴豆霜总蛋白组成发生显着变化,条带减少,变淡。表明在巴豆制霜中,稀释和加热过程均能够降低蛋白含量,且加热导致部分蛋白变性失活。稀释和加热均能降低巴豆霜毒性,但加热过程减毒作用更显着,表明加热是巴豆制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23期)
朱建光,葛秀允[3](2018)在《京大戟醋制前后脂肪油G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京大戟脂肪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考察醋制对京大戟脂肪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对京大戟和醋京大戟脂肪油进行提取,以GC-MS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京大戟和醋京大戟中分别鉴定出24种和22种化学成分,分别占脂肪油总量的44.49%和69.33%。含量较高的叁萜类化合物得到确证。结论:京大戟醋制后石脂肪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量变,也有质变。(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苏彤,袁芮,张超,高慧慧,王英姿[4](2019)在《基于体内自组装胶束思维分析千金子脂肪油对4种千金子素的增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模拟人体肠道环境,研究千金子脂肪油与肠液中胆盐所形成混合胶束对千金子素L_1,L_2,L_3,L_8的增溶作用。方法:制备不同千金子脂肪油加入量的混合胶束,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胶束的形态,运用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利用HPLC考察混合胶束对4种千金子素溶解度的影响,同时考察放置时间对混合胶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体外模拟形成的千金子脂肪油/胆盐混合胶束呈球形且粒径均一,Zeta电位绝对值均<20 mV;固定脱氧胆酸钠质量浓度为4. 96 g·L~(-1),4种千金子素在千金子脂肪油质量浓度为0. 1~4 g·L~(-1)时的溶解度均显着大于不含千金子脂肪油时的溶解度,混合胶束中4种千金子素的溶解度为其在不含脂肪油胶束体系溶解度的1. 3~4倍;该混合胶束可稳定存在36 h。结论:千金子脂肪油与脱氧胆酸钠所形成的混合胶束对千金子素L_1,L_2,L_3,L_8有显着的增溶作用,可为从药剂学角度阐释千金子去油制霜的减毒机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殷丹[5](2018)在《车前子炮制前后脂肪油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车前子炮制前后中脂肪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车前子的深入研究和开展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支持和基础研究工作;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测定,色谱柱hp-5ms毛细(30 m×0.25 mm×0.25 um),接口温度230℃,气化室温度230℃,体积流量1mL/min,分流比1:20。结果通过GC-MS联用技术的分析,从车前子生品中鉴定出5种主要成分,含量为棕榈酸甲脂(10.59%)、硬脂酸(2.25%)油酸甲脂(24.91%)、油酸(57.76%)、棕榈酸(4.07%);炮制品中上述6种成分含量均下降。结论车前子炮制前后脂肪酸的数量和含量都有变化,炮制后新生成α-亚麻酸甲酯。(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73期)
刘静,曾亚,田树革[6](2018)在《HPLC法测定荨麻子脂肪油中3种脂肪酸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回流法提取荨麻子脂肪油,并对其进行柱前衍生化,采用Agilent TC-C_(18)柱建立了HPLC-DAD法测定荨麻子脂肪油中3种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荨麻子脂肪油中3种脂肪酸的进样量(x)与峰面积(y)的线性回归方程和线性范围如下:α-亚麻酸,y=75.77x-10.8(R~2=1.000),2.65~13.25μg;亚油酸,y=39.49x+492.4(R~2=0.999),18~150μg;硬脂酸,y=95.74x-14.4(R~2=0.999),0.635~3.175μg;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83%、98.66%、100.56%,RSD分别为0.48%、1.79%、2.23%。该方法方便且平稳、准确可重复,可用作质控荨麻子脂肪酸的含量。(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吴皓东,李燕,王莹,周晓英[7](2018)在《柱前衍生化HPLC测定蜀葵子脂肪油中5种脂肪酸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HPLC测定蜀葵子脂肪油中脂肪酸的含量。方法以2-溴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叁乙醇胺为相转移催化剂,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244 nm,以甲醇∶水(93.5∶6.5)为流动相等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9 ml/min,同时测定5种脂肪酸,建立蜀葵子脂肪油中脂肪酸含量测定的方法。结果α-亚麻酸线性范围为0.0075~0.077μg(r=0.9999),亚油酸为0.212~2.125μg(r=0.9998),棕榈酸为0.135~1.354μg(r=0.9996);油酸为0.117~1.175μg(r=0.9996),硬脂酸为0.0406~0.406μg(r=0.9999)。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2.82%、101.73%、97.82%、101%和102.26%,RSD值分别为1.28%、1.16%、0.99%、1.09%和1.75%。结论该法稳定性、重现性好,定量准确,可作为蜀葵子脂肪油中脂肪酸的含量测定。(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凌辉伦,刘美琳,张梅[8](2018)在《GC-MS同时测定波棱瓜子脂肪油中4种脂肪酸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GC-MS同时测定波棱瓜子脂肪油中4种脂肪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5MS毛细管色谱柱(0.25μm×0.25mm×30m),MS检测器,程序升温,初温180℃,保持5min,以2℃/min升至200℃,然后以15℃/min升至260℃,保持24min。进样口温度280℃,分流比20∶1,流速1mL/min,载气为高纯度氦气,进样量1μL。结果:4种脂肪酸线性范围分别为30.45~174.00μg/mL、10.01~57.20μg/mL、216.44~1236.80μg/mL、25.76~147.20(相关系数均为0.9999);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50%、98.82%、99.16%和97.57%,RSD分别为1.1%、1.8%、1.1%和1.4%。4种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n=3)分别为0.76~3.88mg/g、0.20~1.06mg/g、1.49~24.33mg/g、0.54~3.22mg/g。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专属,重复性好,适用于波棱瓜子脂肪酸的含量测定。(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8年03期)
李占灵[9](2018)在《核桃仁脂肪油提取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进核桃仁脂肪油的提取工艺,利用水酶法、索氏提取法、微波萃取法和有机溶剂浸出法进行提取.结果显示:有机溶剂浸出法是最好的实验方法,提油率高、节省时间而且对环境污染小.用正己烷作溶剂,60℃提取效率最高.(本文来源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莹,鲁梦琪,田树革[10](2017)在《蜀葵子脂肪油提取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蜀葵子中脂肪油的提取工艺。通过测定油脂的理化性质优化提取方法,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提取时间、温度、功率、溶剂、料液比等因素对蜀葵子脂肪油提取率的影响。选择石油醚为最佳提取溶剂,超声为最优提取方法,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200 W,超声温度30℃,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10(g/mL),粉碎度为50目,提取次数为1次。在此条件下蜀葵子脂肪油的提取率可达12.57%。优化得到的工艺合理可行,比较适合蜀葵子脂肪油的提取。(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7年10期)
脂肪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考察不同巴豆制霜过程对巴豆脂肪油、总蛋白及致肠道毒性的影响,将巴豆生品进行热压去油,冷压去油和淀粉稀释法炮制,得3种巴豆制霜品。小鼠灌胃给药,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含量,考察肠道通透性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肠段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表达变化,考察巴豆生品及其制霜品对肠道损伤的毒性差异。分别采用GC-MS和SDS-PAGE分析巴豆制霜前后脂肪油和总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巴豆生品能够显着增加小鼠肠道通透性和降低十二指肠、空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制霜后小鼠肠道通透性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均趋向正常,毒性降低。不同巴豆霜肠道毒性大小为:冷压巴豆霜>稀释巴豆霜≈热压巴豆霜。3种巴豆霜脂肪油成分组成一致,但总蛋白含量和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含量高低:冷压巴豆霜>热压巴豆霜>稀释巴豆霜,其中冷压和稀释巴豆霜总蛋白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一致,热压巴豆霜总蛋白组成发生显着变化,条带减少,变淡。表明在巴豆制霜中,稀释和加热过程均能够降低蛋白含量,且加热导致部分蛋白变性失活。稀释和加热均能降低巴豆霜毒性,但加热过程减毒作用更显着,表明加热是巴豆制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脂肪油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冰,刘萍.黑花生脂肪油营养成分分析[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9
[2].单雪莲,郁红礼,吴皓,王卫,张元斌.巴豆不同炮制品肠道毒性差异及炮制对巴豆脂肪油、总蛋白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8
[3].朱建光,葛秀允.京大戟醋制前后脂肪油GC-MS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
[4].苏彤,袁芮,张超,高慧慧,王英姿.基于体内自组装胶束思维分析千金子脂肪油对4种千金子素的增溶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5].殷丹.车前子炮制前后脂肪油成分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6].刘静,曾亚,田树革.HPLC法测定荨麻子脂肪油中3种脂肪酸的含量[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8
[7].吴皓东,李燕,王莹,周晓英.柱前衍生化HPLC测定蜀葵子脂肪油中5种脂肪酸含量[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8
[8].凌辉伦,刘美琳,张梅.GC-MS同时测定波棱瓜子脂肪油中4种脂肪酸含量[J].亚太传统医药.2018
[9].李占灵.核桃仁脂肪油提取工艺的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8
[10].王莹,鲁梦琪,田树革.蜀葵子脂肪油提取工艺的研究[J].当代化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