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定价技术研究

我国国债定价技术研究

符胜斌[1]2003年在《我国国债定价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国债市场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现阶段,国债市场作为金融市场基石的功能尚未完全发挥。目前制约我国国债市场发展有两个因素:一是制度问题;二是技术问题。关于国债定价技术的研究,对于我国建设与完善证券市场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国债发展的技术问题(定价问题)入手,以投资学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金融工程理论为指导,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现行的国债制度—主要是发行制度与交易制度,系统的研究论述了我国国债定价的理论基础、约束条件和定价方法,并通过与发达国家国债市场发行制度与交易制度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国债市场的政策建议。 本文提出的国债定价技术包括叁种国债定价方法:宏观定价法、因素定价法及综合定价法。宏观定价法是用于从宏观上判定预测国债市场的整体起伏;因素定价法讨论了影响我国国债价格的主要因素,并与可比资产价格进行调整而得到国债价格;综合定价法是依据现代金融数学及相关的资产定价理论、金融工程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提出的针对单个国债品种的国债定价方法。 最后,本文围绕如何降低国债的发行利率、如何使国债利率成为基准利率及如何使国债成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叁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常佳歆[2]2015年在《债券定价、流动性效应以及基于定价误差的债券组合交易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债券市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得以迅速发展。根据中央结算公司2014年债券市场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末,我国债券市场的债券总托管量达到35.64万亿元人民币,所托管的债券总只数达11075只。在2014年当年即完成债券发行11.87万亿元人民币,发行债券只数高达6773只,创下历年来债券发行的新高。考虑到债券的未来现金流相对稳定,因此通过理论模型估计债券的价格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采用Nettekoven(2005)的方法,以银行间国债市场和交易所公司债市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不同定价模型对银行间国债和交易所公司债的定价能力,并选取最适合我国债券市场的定价模型作为理论定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定价误差均值回归原理的交易策略。最后根据本文的结论针对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思路,本文共分为六章:第1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回顾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最后总结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2章,基于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我国银行间国债定价研究。本章共分为5节:第1节,简要回顾了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考虑到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分割的现状,且银行间国债市场的交易量占整个国债市场交易量的97%以上,因此本文主要以我国银行间国债作为研究对象;第2节和第3节,主要介绍了静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和动态期限结构模型,并分析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第4节,选用McCulloch叁次样条模型、Svensson模型、Vasicek模型和Cox-Ingersoll-Ross模型分别估计银行间国债的理论价格。通过比较四个模型的定价能力,发现从拟合优度分布的角度上看,Vasicek模型的拟合优度明显大于其他叁个模型,由于Vasicek模型对我国银行间国债的定价能力在四个模型中最强,因此本文以该模型作为理论定价模型的基准模型。为了验证国债定价误差的有效性以及模型的选择对国债定价误差的影响,本文采用Bliss (1997)的方法,以McCulloch叁次样条模型视为基准模型,通过将定价误差分为叁个区间来计算两个模型估计的国债定价误差落入同一区间的概率,最终发现Svensson模型、Vasicek模型和CIR模型与McCulloch叁次样条模型估计的国债定价误差同时落入同一区间的概率分别为64%、49%和57%。尽管这一结果表明模型选择确实会影响国债的定价,但同样也反映出我国银行间国债的定价误差中含有市场有效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构建基于定价误差均值回归原理的交易策略会获得一定的超额回报;第5节,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第3章,基于结构模型的我国交易所公司债定价研究。本章共分为4节:第1节,简要介绍了我国可违约债券市场上主要的债券品种,考虑到交易所公司债的市场化程度较强,交易相对频繁,因此本文主要以交易所公司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第2节,主要介绍了结构模型和简约模型,分析了各个模型的区别和优缺点;第3节,本文选用结构模型估计交易所公司债的理论价格,主要包括Merton模型、Longstaff-Schwartz模型和Leland-Toft模型估计交易所公司债理论价格。实证结果表明随着随机利率和违约边界的引入,结构模型对我国公司债的定价能力有所增强,其中Leland-Toft模型对我国公司债的定价能力在叁个模型中最强,因此本文选取该模型作为理论定价的基准模型。总体而言结构模型对高等级债券的定价能力较强,而对低等级债券的定价能力较弱。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交易所公司债券市场相比国外发达国家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所导致。为了验证公司债定价误差的有效性以及模型的选择对公司债定价误差的影响,与国债类似,本文采用Bliss(1997)的方法,以Merton模型视为基准模型,通过将定价误差分为叁个区间计算两个模型估计的公司债定价误差落入同一区间的概率,最终发现Longstaff-Schwartz模型和Leland-Toft模型与Merton模型估计的公司债定价误差同时落入同一区间的概率分别为49%和38%。尽管这一结果表明模型选择确实会影响债券定价,但同样也反映出我国公司债的定价误差中含有市场有效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构建基于定价误差均值回归原理的交易策略会获得一定的超额回报;第4节,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第4章,流动性效应对债券定价影响的研究。本章共分为5节:第1节,介绍了流动性的定义和特征,尽管目前并不存在理论上正确的流动性度量方法,但总体而言流动性包含四个基本特征,即市场宽度、市场深度、及时性和弹性;第2节,主要介绍了几种流动性的度量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加以总结;第3节,采用Elton与Green(1998)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流动性效应对银行间国债定价的影响,将2008年10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分为叁个观测期间:子样本一的观测期间为2008年10月1日至2010年10月1日,子样本二的观测期间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子样本叁的观测期间为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实证研究表明在叁个子样本期间中流动性对银行间国债定价的影响程度分别为40bp、73bp和60bp。在除去国债基本价值以外能够影响国债定价的所有其他因素中,流动性效应对国债定价的贡献度在叁个子样本期间分别为91.91%,95.19%和97.08%。这表明目前在我国债券市场中,影响国债定价的所有因素中,流动性效应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定价决定因素,并且从样本一占比91.91%到样本叁占比达97.08%之高,也体现出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流动性效应对国债定价的影响越来越大;第4节,从Amihud非流动性度量法、买卖价差和换手率叁个角度研究了流动性效应对交易所公司债定价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效应对公司债定价的贡献度在39bp到64bp。其中Amihud非流动性度量法对公司债风险溢价的解释力和显着性在叁种流动性度量方法中最强,因此目前Amihud非流动性度量法更适用于度量我国交易所公司债的流动性效应。进一步本文对比了公司债的流动性变量、特征变量、市场变量、信用风险对公司债风险溢价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四类变量对公司债风险溢价影响,发现流动性变量对公司债风险溢价解释力最强,也最显着;第5节,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第5章,基于定价误差均值回归原理的债券组合交易策略研究。本章共分为4节:第1节,简要的介绍了量化交易的定义和目前我国量化交易的发展现状:第2节,根据第二章对银行间国债定价的实证研究,基于定价误差均值回归原理构建交易策略,采用Nettekoven (2005)的方法,对银行间国债的定价误差分别根据移动平均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构建交易信号。通过分析2010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的周国债交易信息,最终获得了在此期间内119只交易相对频繁的银行间国债。以这119只国债作为样本构建交易策略,基于移动平均模型构建交易信号,在乘子m分别为0.5、1.0、1.5、2.0和2.5,且投资每一只国债的资金比例限定为2%、3%和4%以及滞后期k为10周、20周、30周和40周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超过买入持有至到期国债组合约6-8bp,超过中债银行间国债指数约7-9bp。其中当滞后期为40周时,所获得的超额收益几乎为0,主要是由于滞后期过长,使得交易信号对价格的变动不敏感:基于时间序列模型构建交易信号,在乘子m分别为0.5、1.0、1.5、2.0和2.5,且投资每一只国债的资金比例限定为2%、3%和4%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收益超过买入持有至到期国债组合约3-5bp,超过中债银行间国债指数约3-4bp。其中当乘子m达到2.5时,两种交易策略所获得的超额收益几乎为0,这可能是由于国债价格的波动性较小,乘子m设定的过大,使得交易信号难以发出;第3节,根据第叁章对交易所公司债定价的实证研究,基于定价误差均值回归原理构建交易策略,采用Nettekoven (2005)的方法,对交易所公司债的定价误差分别根据移动平均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构建交易信号。通过分析2007年12月31日到2014年12月31日的周公司债交易信息,最终获得了83家在A股上市的上市公司所发行的115只公司债。以此115只公司债样本构建交易策略,基于移动平均模型构建交易信号,当乘子m分别为1、2、2.5和3,且投资每一只公司债的资金比例限定为2%、3%和4%以及滞后期为20周、30周、40周和50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收益超过买入持有至到期公司债组合约40-50bp,超过中证公司债指数约30-40bp;基于时间序列模型构建交易信号,当乘子m分别为1、2、2.5和3,且投资每一只公司债的资金比例限定为2%、3%和4%,所获得的收益超过买入持有至到期公司债组合约35-46bp,超过中证公司债指数约30-45bp。通过比较两种交易策略获得的超额收益发现二者相差不大,且当乘子m为2和2.5时,基于此两种交易策略所获得的超额收益高达40-50bp,而当乘子m为3时,两种交易策略所获得的超额收益都较少,这主要是由于乘子m设定的过大,使得交易信号难以发出。根据最新债项信用等级将115只公司债分为叁组计算在这两种交易策略下获得的超额收益,AAA级公司债组合超过买入持有至到期公司债组合约20-38bp,超过中证公司债指数约18-28bp;AA+级公司债组合超过买入持有至到期公司债组合约38-52bp,超过中证公司债指数约35-50bp;AA、AA-、A级公司债组合超过买入持有至到期公司债组合约50-80bp,超过中证公司债指数50-72bp。所获得的超额收益随着信用等级的下降而显着增加,表明信用风险溢价对交易策略的影响较为显着。总体而言,由于公司债的定价误差波动较大,基于定价误差均值回归原理的交易策略更容易得到超额收益,相比银行间国债市场,这种交易策略更适用于我国交易所公司债市场:第4节,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第6章,结论与政策建议。木章对本文的结论加以综述,并根据本文的结论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公司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1)研究对象的创新,目前国内对量化交易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债券市场的交易策略研究较少,而本文主要针对于我国债券市场的的交易策略进行研究;(2)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在国内首次将基于定价误差均值回归原理的交易策略应用于我国债券市场,并在前人的基础上选取了刻画能力较强的模型对银行间国债和交易所公司债进行定价,最终选取最适合我国债券市场的定价模型作为理论定价基础构建交易策略;(3)研究角度的创新,木文采用多个模型对债券的理论价格进行估计,改变了以往仅从单个模型进行分析,使得本文的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在进行交易策略研究时并没有考虑到债券的交易成木,若考虑到交易成本,交易策略的有效性将会降低;(2)由于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不足,交易次数过少导致在没有实际交易时仅能将中债估值数据作为实际交易数据,在样本期间内估值数据过于平滑,定价误差较小,这也是导致交易策略在银行间国债市场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3)本文在讨论定价误差产生的原因将分析重点放在流动性因素上,并没有对其他可能造成定价误差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常佳歆[3]2015年在《银行间国债定价中的流动性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交易量作为债券流动性的代理变量,利用我国银行间2008年10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所有存续的国债交易数据,分析我国银行间国债定价中的流动性效应,并且在流动性效应显着存在的条件下,估算出流动性效应对我国国债定价的贡献程度。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国债定价中普遍存在流动性效应,并且国债的市场价格对流动性效应的变动较为敏感;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制度的深化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国债市场价格中的流动性效应逐步趋于理性。同时,流动性效应对我国国债定价的贡献程度大约在40—70个基点左右,是对国债定价影响最大甚至是唯一的因素,在国债定价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在国债定价贡献程度的所有因素中的占比有逐步提高的趋势。

徐庄林[4]2006年在《我国国债期权定价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外对国债定价都有研究,国外的研究比较深入一些。国内的研究则还处于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过渡阶段,定量研究的文献不多,这是因为国内金融工程方面的研究刚起步。金融数学、金融工程、金融管理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是在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默顿和舒尔斯之后的事。中国国债定价直接的硬件技术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电子交易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差距主要在于配套的软件技术。从软件上看,中国国债定价技术非常落后。西方国债一级市场上国债定价的基础价格主要是根据二级市场上的价格确定的,而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和套利者对国债的估价已经使用了高深的金融工程技术,主要估价方法有未来现金流量贴现法、Blaok—Seholes公式法、梅克汉姆公式法等等,投资者买卖国债"投资"的成分比较大。而目前中国的投资者对国债估价技术掌握得比较少,国债价格还不是以公式定价为基础确定的,这样市场上"投机"的成分就比较大,国债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比较突出,国债的价格波动也比较大,这反过来不利于一级市场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不利于国债利率成为基准利率。本文将研究一种国债期权定价方法,希望能够改变这种现状。

王亚男[5]2012年在《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计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围绕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相关理论,对利率期限结构的拟合、解释及其与宏观经济因子的相关性,最优利率期限结构及利率期限结构完整化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共分六章,具体的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对论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进行了阐述,指明了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研究的热点,对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拟合、利率期限结构所反映的收益率曲线的理论解释、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等进行了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结构及内容及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二章是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拟合研究。首先对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拟合方法进行了分类,并对相关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针对我国国债二级市场的特点,引入了约束平滑-B样条模型,对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模型公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应用该模型对我国银行间付息式固定利率国债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第叁章是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的检验。介绍了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所反映的收益率曲线的四种形式,解释了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原因,着重论述了预期理论在各国实证研究中产生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根据该原因,提出应用谱相回归模型检验预期理论的方法,并论述了国债发行频率对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构建了基于谱相回归的预期理论检验模型及其检验的Hardouvelis回归方法,继而应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交易数据及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国债回购数据对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进行了检验,并比较了谱相回归和传统回归方法的检验结果。第四章是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因子的相关性研究。基于预期理论,该章着重分析了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因子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机理,分析了相关模型及国内外的实证研究结果。建立了考虑宏观经济因子的国债定价无套利仿射模型,讨论了宏观经济因子选择的状态空间,在给定无套利仿射模型下的收益率回归模型和带有卡尔曼滤波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最后对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宏观经济因子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五章是我国国债最优期限结构的研究。提出了发行短期国债还是长期国债的国债最优期限结构问题,分析了决定国债最优期限结构的基本因素,推导了不同国债发行方式下的均衡情况,给出了利率决定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第六章是完善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政策建议。从政府融资、金融深化和货币政策叁方面论述了完整利率期限结构在一国经济金融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从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特点的叁个属性——紧密性、深度和弹性——分析了形成完整利率期限结构的条件及阻碍因素及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策略措施。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拟合、形成原因、与宏观经济因子的关系,国债最优期限结构及完整利率期限结构的构建政策对国债管理乃至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2.约束平滑B-样条模型(COBS)能够很好的适应我国国债二级市场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及数据样本仍然较少的现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曲线形式基本上呈现向上倾斜的趋势,短期国债的即期利率的变化较为显着;中长期国债即期利率的变化较为平坦;而长期国债利率变化有出现陡峭的趋势。3.预期理论是解释收益率曲线形状的基础理论,其作用不可替代,而国债的发行频率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也较为显着,因此应用谱相回归方法来检验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检验结果显示,预期理论可以部分的解释我国国债的利率期限结构,并且,随着利率期限的延长,这种解释能力降低。而传统OLS模型则拒绝预期理论。4.基于预期理论,指出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因子会通过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影响国债利率期限结构。通过对考虑宏观经济因子的国债定价无套利仿射模型的实证研究,指出通货膨胀因子和货币政策因子对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较为显着,且利率自身滞后项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大于宏观经济因子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能力,这表明我国国债收益率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传导机制还远远没有形成。5.通过分析爆发债务危机国家的债务组合情况,结合决定最优国债期限结构叁个要素的分析,提出优化国债期限结构需要发行短期国债的基本假设,并构建了国债最优期限结构动态模型。通过对我国国债的实证研究得到了多个结论:利率期限结构与国债管理部门的国债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短期国债承受性水平较高;从均值和标准差来看长期债务对税收平滑的效果并不明显;缩短国债到期日似乎更能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因此,得出了应该多发行短期国债的政策建议。6.指出完整的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对一国政府融资、金融深化和货币政策实施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形成完整利率期限结构的条件及阻碍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状态,国债管理政策,投资者基数,交易基础设施,货币政策的配合及改革步骤等。最后,指出影响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完整的主要原因是融资规模偏小,融资机制单一,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风险较大,央行利用国债调控能力有限,并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扩展投资者群体,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加强监管,规范央行融资行为的完善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具体措施。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根据数据样本大小会影响利率期限结构拟合效果的事实及我国国债数据样本实际情况修正了约束平滑B-样条模型(COBS),使其能够很好的适应我国国债二级市场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及数据样本仍然较少的现状。2.应用谱相回归方法检验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是否成立,避免了数据样本越小越可能拒绝预期理论的实证难题。检验结果显示,预期理论可以部分的解释我国国债的利率期限结构。3.建立了考虑宏观经济因子的国债定价无套利仿射模型,该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宏观经济因子,特别是考虑了财政政策因子。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国债收益率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传导机制还远远没有形成。4.构建了国债最优期限结构动态模型,其中将长短期国债的发行策略抽象为两期和单期国债发行方式,并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描述国债管理政策的可能转变,推导得出了两种国债发行方式下的均衡模型及相应利率决定模型。得出了应该多发行短期国债的政策建议。

杨宇婷[6]2014年在《我国国债运行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自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以来,我国国债规模不断扩大,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30多年来,国债作为一种财政手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拉动GDP的增长,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债的功能从早期的筹集建设资金、弥补财政赤字,日益发展成为调控宏观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尤其是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国债运行风险的研究,日益成为经济理论界探讨的一个崭新领域和分支学科。本文对我国国债运行风险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的考察和剖析,国际经验与历史经验并重,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既从宏观层面对国债运行的系统性风险进行解析,又从微观层面对我国国债运行的市场操作风险进行研究;既从整个国债经济运行过程着眼,又从发行、流通、偿还等管理环节着手;力图将国债运行的前沿理论与我国实际紧密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债运行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本文以国债运行过程为主线,通过对国债宏观总量与使用风险,发行-流通2偿还管理过程中存在风险,以及中央代发代偿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等内容的研究,构建一个国债运行风险管理体系,探索符合我国现状的管理路径。首先,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国债运行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并对国债相关概念、理论、国际经验、历史经验、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详细地梳理与分析,以此作为整个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宏观层次,文章从宏观视角对国债运行的总量风险与使用风险进行分析。在分析总量风险过程当中,本文使用了应债能力的国债规模风险指标,包括国债负担率、国债借债率、居民应债率,以及偿债能力的国债规模风险指标,包括国债偿债率、国债依存度和财政赤字率进行研究。通过对近年来数据的分析,本文指出,我国国债负担偏低,但上升态势较为明显;国债借债率不断攀升;居民应债率趋于稳定;国债偿债率居高不下;国债依存度非常高;财政赤字率波动较大且风险较高。在分析使用风险过程当中,主要从国债资金使用投向风险和使用效率风险两个方面来分析。市场微观操作层次,本文以国债运行管理过程的发行、流通、偿还为主线,分别对我国国债的发行市场、流通市场以及违约偿付风险进行了深入考察。发行市场上,国债定价受到招标发行制度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等的制约,缺少续发行和预发行手段;期限结构不合理,存在“两头疏,中间密”,短期、长期国债规模不足等问题;国债持有者结构同样不合理,机构投资者的规模还需壮大;利率期限结构存在的风险主要是国债回购市场与银行拆借市场存在分割造成基准利率的确定风险问题。流通市场上,由于市场参与者行为趋同、市场上投资品种过于单一、质押式回购交易占用现券资源以及做市商制度缺乏有效性等原因,造成我国国债流动性偏低问题;关于流通市场结构,由于两大债券市场的分割,存在交易主体分布不均、债券品种差异较大、托管系统相分离、价格形成机制和监管体系不同等问题;我国国债衍生品市场的整体规模较小、品种结构单一、市场参与度低、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同时,我国应适时推动国债期货的发展。文本设计了我国国债违约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国债违约风险综合评价指标层次结构主要分为叁层:第一层次是一个国债违约风险综合指标。第二层次是第一层次的分解指标,包括国债应债能力风险指标、国债偿债能力风险指标和国债结构风险指标。第叁层次是第二层次的分解指标,包括国债负担率、国债借债率、居民应债率、国债偿债率、国债依存度、财政赤字率、期限集中度和债务支出收入比率。然后为指标赋予权重并代入样本数据(我国从199122011年间的国内经济和国债数据),得出1991-2011年我国国债违约风险综合评价指标分析表,并对此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在国债违约风险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使用AHP和风险因子法构建我国国债违约风险预警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相应结论。结论一:从总体应债能力来说,我国国债应债能力风险不大,基本处于安全区;从分项指标来看,国债负担率和居民应债率在这二十年间一直处于安全状态,运行状况稳定,而国债借债率从1998年开始就进入轻警区,2007年甚至达到重警区。结论二:从总体来看,我国国债偿债能力存在较大的风险;从分项指标来看,财政赤字率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但国债偿债率和国债依存度指标却反映出较大的风险,国债依存度的风险程度更大。结论叁:从总体结构风险来看,结构风险逐渐降低,且趋于稳定;从分项指标看,期限集中度指标风险呈降低趋势,债务支出收入比的风险也有所下降。结论四:从国债风险总体来看,我国国债综合风险呈上升趋势,但总体风险不高,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总体信号灯为蓝灯,属于轻警范围,风险可控。但偿债能力和结构风险较大,部分年份出现重警状态,需加强管理。此外,本文还创造性地加入了中央代发代偿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情况,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对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自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两方面剖析其存在的风险及问题。最后,本文提出规避我国国债运行风险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一是优化我国国债市场的宏观环境;二是推进我国国债发行市场化改革的建议,以此来规避国债发行当中的风险,实现发行的可持续性;叁是促进我国国债流通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提高流动性、实现统一性与高效性,最终实现我国国债流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建立和完善国债偿付制度实现偿付的可持续性,包括实行预算平衡管理,加强国债期限结构管理和优化国债的投资结果等叁个方面;五是积极探索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方式,包括对财政部代理地方债的管理、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的管理等。

王浩[7]2014年在《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拟合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一直是经济金融研究的重要领域,国外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但由于我国国债市场起步晚,制度还不健全,发展还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理论界的研究和创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有价证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步入深水区,国债利率也日渐承担起基准利率的重任,在国债市场的基础上研究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也成为热点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对利率期限结构静态拟合模型以及宏观经济与利率期限结构的关联性做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具体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导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及论文的主要内容,其次,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最后是重难点及论文的可创新之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文献综述中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对于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现状,分为国外文献和国内文献;相关理论基础对文章需要用到的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第叁章用NS模型对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了静态拟合,选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2013年1月30日的交易数据,拟合出即期利率曲线,根据曲线特征,说明了利率期限结构曲线的成因,之后分别选取2013年12个月最后一天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数据,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叁个月,拟合出曲线,说明宏观经济变化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第四章是对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关联性的实证检验,首先,选取不同期限的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做了月度变化曲线,并与这一时期的经济景气指数和CPI进行比较,解释了月度变化中所包含的经济含义;其次是利率期限结构的主成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利率期限结构符合叁因子分析,所以证明宏观经济确实对利率期限结构有影响。第五章是结论及政策建议,针对前文的实证结果,做出总结,并对我国国债市场的改革给出可行性建议,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及后续研究方向。我国的国债市场虽然起步晚,目前为止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债市场也应该转抓住机遇,统一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使得国债市场健康发展。

宋修静[8]2010年在《关于我国国债市场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本世纪以来,各国经济经受着严峻的考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百年一遇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世界经济举步维艰,在危机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之时,我们发现不同程度的债务危机又以不同程度的破坏力向欧洲各国袭去,其严重程度足以引起中国的重视,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对我国国债问题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债是指以国家财政为债务人,以国家财政承担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信用行为。国债作为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很好结合,这就要求它能够准确反映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增长的需要,并为经济的变化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国债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对国债的积极作用也予以了肯定。国债市场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一国乃至世界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国债市场是否可以很好地发挥功能取决于政府的决策行为,为此本文对我国国债市场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国债本质内涵的研究以及国外国债发展经验的总结,指出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论文首先从国内外经典的国债研究文献、国债理论综述出发,对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学者的国债观进行系统的梳理、回顾与总结,特别是对经济学历史上具有突出研究成果的理论进行分析,并结合西方各国相对成熟的国债发展经验,从国债规模、品种、定价方式、流通性等多个方面对我国国债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论文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与我国国债理论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综合运用了实证研究与经验总结法,定量分析与数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论文的重点与创新之处在于对我国国债市场体系的研究,1988年,我国建立国债柜台交易市场;1991年,交易所国债市场建立;1997年,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加入银行间国债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并存的格局从此形成;2002年,我国又推出了商业银行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市场。本文主要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分割局面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选取了在交易所国债市场和银行间国债市场均有挂牌交易的叁支国债,对比研究了他们在两个不同市场的波动性,并且基于交易所国债指数和银行间国债指数的周收益率,通过EGARCH-M模型分别对其波动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国债指数收益率分布呈现出显着的非对称性以及左偏、肥尾的特性,国债波动率在两个市场有着显着的不同,银行间国债指数收益率的波动性要高于交易所国债指数收益率的波动性,但是两个市场的长期回报率却相差不大,且国债指数在空头期的波动性要明显大于多头期的波动性,从而建议政府积极打通两个市场的壁垒,逐步建立统一的国债市场,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体系,最终杜绝因体制原因造成的投机现象。

王慧琳[9]2009年在《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的国债定价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国债是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基础性金融工具之一,是最受关注的投资品种。国债是利率衍生工具和其他金融工具的定价基础,作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率,因而对国债定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率是经济中最为重要的变量之一,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存在违约风险时不同期限的零息债券到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对债券定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的国债定价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债和我国国债市场的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指出了国债市场将是今后金融市场发展的重点。因为国债是对利率非常敏感的金融产品,所以利率期限结构对国债的价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第二部分分析了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和现代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并且分析了各种理论的优缺点。国债投资是一种风险性投资,有很多的因素可能使得国债的预期收益减少甚至损失。国债也是一种商品,其价格一般认为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但是供求的背后受好多的因素的影响。国债价格受社会多个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国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国债。本文在第叁部分中详细分析了常见的国债投资风险和国债价格的影响因素。在统计学中,非参数平滑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回归方法,可以平滑地对数据进行拟合。本文在第四部分中做了实证分析,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中的国债抽取样本,采用了传统方法、构造理论即期利率曲线法和利用非参数平滑估计的方法构造了国债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并做了评价。最后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利用非参数平滑估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使得在不知道回归函数的情况下,数据达到较好的拟合效果。

闫红蕾, 张自力[10]2018年在《利率期限结构预测、国债定价及国债组合管理》文中研究说明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是固定收益产品定价和投资组合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利用NARX(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network with e Xogenous inputs)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利率曲线的运动机制,拟合并预测利率期限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Hermite插值方法构造平滑的利率曲线并计算得到国债理论价格及其预测值。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国债定价效率不足,交易价格显着偏离理论价格,但国债理论价格的实际值和预测值均对交易价格具有显着的预测能力。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主动国债组合管理策略,通过预测的期限结构得到国债理论价格的预测值构建的多空对冲组合和单边多头组合均能获得显着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我国国债定价技术研究[D]. 符胜斌. 中南大学. 2003

[2]. 债券定价、流动性效应以及基于定价误差的债券组合交易策略研究[D]. 常佳歆. 东北财经大学. 2015

[3]. 银行间国债定价中的流动性效应分析[J]. 常佳歆.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5

[4]. 我国国债期权定价法研究[J]. 徐庄林. 财经政法资讯. 2006

[5]. 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计量研究[D]. 王亚男. 吉林大学. 2012

[6]. 我国国债运行风险管理研究[D]. 杨宇婷.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4

[7]. 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拟合及应用[D]. 王浩. 云南财经大学. 2014

[8]. 关于我国国债市场的问题研究[D]. 宋修静. 山东大学. 2010

[9]. 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的国债定价分析[D]. 王慧琳. 山东大学. 2009

[10]. 利率期限结构预测、国债定价及国债组合管理[J]. 闫红蕾, 张自力. 统计研究. 2018

标签:;  ;  ;  ;  ;  ;  ;  ;  ;  ;  ;  ;  ;  ;  ;  ;  ;  

我国国债定价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