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沉沦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野草》,墓碣文,黄金世界
沉沦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张闳[1](2018)在《“于天上看见深渊”——鲁迅《野草》中的深渊意识及沉沦焦虑》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野草》中的"深渊意识"鲁迅的文章以言辞犀利而着称,如他的那些被称之为"匕首和投枪"的杂感。这些具有极大攻击性和杀伤力的言辞,其所针对的是外在事物。而他的《野草》则是另一番面貌。《野草》同样是一个语词的战场,但却是语词世界的"内战",是词与词之间的对峙和厮杀。语词之间的"内战",乃是言说者主体内部的撕裂和冲突的表征。鲁迅尝言:"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我解剖自己不比解剖(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8年05期)
刘敏[2](2017)在《人性的沉沦与挣扎——曹禺悲剧女性人物的女性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曹禺的悲剧作品中既有合于传统文化的"牺牲自我"的女性形象,又有悖离传统文化的异类女性形象。以女权主义的角度来观照这类追求自我的形象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思想穿透力。本文通过叁个层面展开对这类异类女性的女性意识的阐释,表达作者对女性地位文化的省察与焦虑,对女性生存及情感世界的钟情、眷顾与关爱。(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18期)
龙永干[3](2017)在《《沉沦》:身体话语与民族国家意识交错激荡的价值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时期,真正能够代表时代精神且又具有丰厚审美意蕴的作品不多。就小说而言,郁达夫的《沉沦》可说是难能可贵的作品之一。正如吴晓东所说"鲁迅之外的‘五四’小说,到了郁达夫才真正传达出某种令人心灵悸动的力量"(1)。但人们对这一作品的理解大多是以它大胆而直率的爱欲话语为基础,注重其反封建、反礼教的价值和意义。确实,《沉沦》中欲望话语的书写与"五四"时期"人的文学"与"个性(本文来源于《百家评论》期刊2017年02期)
郭玉玲[4](2016)在《《沉沦》自我意识张扬的另一种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郁达夫的《沉沦》表现了个人自我意识的张扬。这种个人自我意识来源于人对自我一切本能、欲望和权利的肯定。对于深受基督教影响的郁达夫来说,《沉沦》中的这种肯定主要呈现为对小说的命名、对主人公作为"他者"的生存价值的肯定以及在"他者"无归属感的孤独中以自杀作为对被社会化为内心规范的社会道德秩序的否定上。(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袁丹丹[5](2016)在《颓废的都 沉沦的人——浅论《废都》中的“颓废”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贾平凹曾说:"西安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废都,中国又可以说是地球格局中的一个废都,而地球又是宇宙格局中的一个废都。"[1]作为他笔下的第一部都市小说,《废都》通过对文化人荒诞生存状态的揭露、对社会表层运行的真实呈现以及对社会文化环境含而不露的鞭笞,深刻折射出颓废的千年古都和沉沦的众生百态所共同织就的"颓废"意识。一、深刻揭露文化人生存状态贾平凹的不少作品都显示出他写文化的深厚功底,《废都》一书同样是政治背景退居幕后,文化背景推居幕(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下半月)》期刊2016年10期)
王姮[6](2013)在《“也为神州泪暗弹”——试论郁达夫《沉沦》中“零余者”的国家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沉沦》定稿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是郁达夫的代表作。作为创造社的领军人物,郁达夫以精细的笔调刻画了现代人的苦闷,表现了灵与肉的冲突,展现了现代知识分子压抑的生理与精神需求。然而作为伟大的爱国者,郁达夫未尝不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通过"零余者"的个体情感展现强烈的国家意识,将浓厚的爱国热情隐蔽在情欲的外衣之下。(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3年11期)
梁慕灵[7](2011)在《从《沉沦》看郁达夫的个体及国家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少具有个体意识的作品,都是由于国家机器的影响而逐渐被"国家"、"群体"来解读。郁达夫的《沉沦》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探讨《沉沦》由关注个体到为国家代言的经过,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现代中文学刊》期刊2011年05期)
孟晓宇[8](2011)在《个性解放与民族意识的融合——浅析郁达夫《沉沦》的创作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沉沦》是写色与性苦闷的作品。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有郁达夫本人生活的影子。主人公是一个患有忧郁症的青年留学生,他孤独清高,多愁善感,自卑自傲。对爱情的渴望,是他内心的情绪的核心。但是,在异国他乡,由于是"弱国子民"的身份,他总是感到被歧视的屈辱,根本也无法获得爱情。于是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欲望,最后抑郁痛苦地跳海自杀。作品通过这样的悲剧结局,表现出强烈的个性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具有很强烈的五四时代的精神特征。(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王学松[9](2010)在《灵魂秘史的告白——浅析《沉沦》主人公心理意识的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以大胆而深刻的描写,打动着千万读者的心。它讲述了一个青年在社会打压下而产生畸形甚至变态心理与生活、他的沉沦经过与最终的自杀。本文着重从心理意识的层面来考察《沉沦》主人公的内在隐忧,以期更加全面开掘文本的意蕴。(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0年09期)
金垠伶[10](2010)在《郁达夫的《沉沦》和李箱的《翅膀》——表现“自我意识”的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序论1930年文学从现实主义文学过渡到现代主义文学。文学的性质也从写实性和具体性转变为抽象性和间接性。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描写现代人内心情感(惶恐、荒凉、空虚、孤寂和痛苦等)的优秀作家,李箱和郁达夫就是他们中典型代表。(本文来源于《西江月》期刊2010年02期)
沉沦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曹禺的悲剧作品中既有合于传统文化的"牺牲自我"的女性形象,又有悖离传统文化的异类女性形象。以女权主义的角度来观照这类追求自我的形象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思想穿透力。本文通过叁个层面展开对这类异类女性的女性意识的阐释,表达作者对女性地位文化的省察与焦虑,对女性生存及情感世界的钟情、眷顾与关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沦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张闳.“于天上看见深渊”——鲁迅《野草》中的深渊意识及沉沦焦虑[J].文艺争鸣.2018
[2].刘敏.人性的沉沦与挣扎——曹禺悲剧女性人物的女性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
[3].龙永干.《沉沦》:身体话语与民族国家意识交错激荡的价值与意义[J].百家评论.2017
[4].郭玉玲.《沉沦》自我意识张扬的另一种解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
[5].袁丹丹.颓废的都沉沦的人——浅论《废都》中的“颓废”意识[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6
[6].王姮.“也为神州泪暗弹”——试论郁达夫《沉沦》中“零余者”的国家意识[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
[7].梁慕灵.从《沉沦》看郁达夫的个体及国家意识[J].现代中文学刊.2011
[8].孟晓宇.个性解放与民族意识的融合——浅析郁达夫《沉沦》的创作思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
[9].王学松.灵魂秘史的告白——浅析《沉沦》主人公心理意识的演进[J].青年文学家.2010
[10].金垠伶.郁达夫的《沉沦》和李箱的《翅膀》——表现“自我意识”的世界[J].西江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