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感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新感觉,都市,城市,小说,景观,天际线,芜湖。
新感觉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记者,马丹丹[1](2019)在《老山东里北社区居民住出“新感觉”》一文中研究指出走进石景山区老山东里北社区,曾经横七竖八、杂乱无章的电线归拢入槽,被遮蔽的天空露出了本来颜色;曾经连门都没有的单元楼安装了智能人脸识别门禁,摄像头轻轻一扫面部,就能实现“刷脸”进门……首开房地首华物业公司在短短半年时间里,通过更新改造,让这个功能落后的老(本文来源于《首都建设报》期刊2019-12-27)
朱军[2](2019)在《上海的忧郁:城市诗学与时代症候——从新感觉派到王宏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忧郁是现代性与城市诗学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制造了中国现代知识人"苦难与爱的悖论",也沉淀为"丰富的痛苦"。作为悖论的投射,新感觉派展现出"革命"与"摩登"的同流异趋,其面向"内在"与"当下"的书写,开启了救亡与启蒙之外的感性革命道路。相比新感觉派的现代性书写,当代上海的城市书写进一步刻画出"现代性美学"终结时代的凝滞面貌。与"欣快狐步舞"不同,这是后现代城市诗学成熟时期的"忧郁巴洛克",是知识分子人格化忧郁的写照。从新感觉派到王宏图,巴洛克诗学不仅深陷现代派"词语的游戏""感觉的色拉",更有"形而上的绝望",从形而下的身体快感到形而上思想的忧郁,艺术成为掩饰深渊之恐怖的最佳事物,这也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城市美学。(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吴丹[3](2019)在《中国新感觉派颓废意识出现的可能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以刘呐鸥、穆时英和施蛰存为主要成员的新感觉派以迥异于主流文学的颓废精神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容量和内涵。本文拟从策源地、文坛氛围以及文化根源等方面来探寻新感觉派对颓废意识接受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0期)
吴奇[4](2019)在《一幅幅街景画卷将点亮芜湖路之夜》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逛一逛芜湖路,绝对会给你新感觉!因为,芜湖路沿线楼体亮化提升工程正式获批立项建设,将对沿线34个重要节点进行“手术”,通过光影变换,塑造一幅幅亦静亦动、亦悠亦扬的优美街景画卷。沿线楼体亮化提升工程获批建设在很多市民眼里,郁郁葱葱(本文来源于《合肥晚报》期刊2019-07-15)
王梓宁[5](2019)在《浅析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刻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新感觉派小说的题材、描写角度和人物形象分析新感觉派小说作家创作中的"刻奇"行为。(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9年13期)
胡念望[6](2019)在《打造文旅新感觉》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产品不同于其他实物产品之处,在于旅游产品要让人可触可感。出去旅游,我们寻求的不仅仅是名山大川、人文风情、历史遗址,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寻求一种感觉。可以说,旅游业经营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新奇的感觉、愉悦的感觉、方便的感觉、刺激的感觉、受尊重的感觉。要让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商报》期刊2019-06-26)
唐萌遥[7](2019)在《中国30年代新感觉派小说艺术——从现代主义基因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出现在中国上海的"新感觉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感觉派接续中国传统的鸳鸯蝴蝶派,可以看成是第二代海派,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家。新感觉派可以说是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派。它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他们过渡性地描写都市,首次提出"都市男女"的主题,同时也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但是,因为其描写题材和商业化的倾向,在新文学中还是属于较为边缘的地位,本文试从对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作品的研究分析,把握新感觉派的特点和创造,同时追溯新感觉派的起源,力图把握一个综合整体的流派图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6期)
[8](2019)在《老便秘 小偏方——老便秘一吃就通 新感觉一试便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宿便是百病之源,大量腐败毒素侵害全身,会导致和加重各种疾病,若憋气强排,极易猝发心脑血管意外!芦荟、大黄、番泻叶等泻药损害麻痹肠道神经和黏膜,形成息肉,诱发黑肠病变。泻药伤身、便秘烦恼,怎么办?[津尝通]源自通便古方,以黑豆、马齿苋、芹菜叶、山楂、海藻、金银花、菊花、(本文来源于《金秋》期刊2019年11期)
姜娇娇[9](2019)在《“都市巡礼者”的视角政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上,穆时英是“新感觉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素有“新感觉派圣手”之称。他的都市题材小说创作,注重以现代派的艺术手法来展现二、叁十年代的上海都市中的人和事,透视了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个独特都市中的人的心理世界,展现出一幅波诡云谲、色彩斑斓的都市风景图。本文以穆时英后期写作的“新感觉”小说为研究对象,从他的小说中蕴含的多重视角来考察他笔下“都市巡礼者”及其隐含的意识形态立场。通过分析他的小说创作中所体现的现代派的艺术手法,尤其是电影技术的运用,以及女性书写等艺术元素,提炼出他在小说创作中所蕴含的观看机制,并且通过回溯他的生平与当时上海的特殊的政治性地理和文化的相互关系,探寻他在小说创作中塑造“都市巡礼者”及其所隐含的政治性立场。全文共分叁个核心部分:第一部分立足于穆时英笔下都市男性观察上海都市的“窥视”视角,探讨都市主体,也即“都市巡礼者”,在面对上海都市的被动现代化过程中,服膺于资本主义的商品逻辑,以及产生经济层面上的世界主义想象的心理认知。同时,也把握“都市巡礼者”由于上海特殊的地缘政治所产生的焦虑心态,并对此展开分析和论述。第二部分从穆时英“新感觉”小说中“摩登女郎”形象视阈维度,探讨都市主体对“摩登女郎”的“凝视”行为,发掘摩登女郎与上海都市相互“喻说”的关系,并通过与左翼都市文学和革命新女性形象书写的比较,分析和论述穆时英在小说创作中对上海都市女性化和非民族化的话语描绘特色。第叁部分着重考察了穆时英“新感觉”小说中所展示的文化心态,指出“都市巡礼者”面对都市的特殊人际关系时,具有都市生活中存在着“最后一瞥”的心理行为,并具有其独特而深刻的涵义。通过分析这种饱含复杂情感的“瞥视”行为及其所对应的心理,探讨他所塑造的一批都市“孤独者”的形象内涵,由此分析穆时英在小说创作中所展示的个人主义立场。(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高世蒙[10](2019)在《男性凝视下的身体景观与都市构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新兴消费空间的出现催生了摩登男女这两类身体形态。新感觉派是这一时期都会上海的忠实书写者,其小说以摩登男女遇合中的男性对不同类型女性“他者”的欲望凝视来呈现现代性体验。如何看待这类以男女邂逅和分离为架构的小说,是富有意味且争议不断的论题。本文以邂逅中的男女关系变化为思路和线索,聚焦于文本、图像和散文日记的互证式研究,发掘出报刊杂志中的若干材料,并与左翼都市文本对比分析,同时紧密联系新感觉派诸人的洋场作风和创作心态,探究文本如何完成由身体书写向都市书写的巧妙过渡。论文主体分四章。第一章探讨新兴消费空间对身体形态和感官机制的变革,即出现以闲逛为志业的摩登男性和热衷于物质消费的摩登女性。女性在消费空间中出现的常态,使男性凝视成为可能。进而分类出男性凝视中的两类摩登女性:以兽类、花妖为喻的妖物化女性和以汽车、石膏为类比的女性,据此阐析男性对现代性的二重心理。男性经由凝视摩登女性体验了都市的外观现代性,而第二章探讨的看似传统、实为摩登女性之变种的圣处女,则让他们深切感知摩登表象下的殖民现实和阶层化空间结构。男性模拟殖民“他者”对圣处女的凝视,是基于民族身份焦虑的自我建构;但同时,融合异国情调和本土气质的圣处女也是跨文化的产物,借此反抗西方的东方主义想象。上述凝视中男性反复强调女性的“现代性”特质给其带来的惊颤体验,第叁章即以此揭示惊颤体验的获取有赖于交通工具和摄像机对男性视觉机制的改变,使得破碎的女性身体和都市景观片断交融并置,建构起超越现实时空的女性化都市。男性凝视的最终指归是借占有女性身体以寻求身份认同,然而由女性“反凝视”带来“男性/主动-女性/被动”地位的逆转,使其不得不转向对都市边缘地带的建构。第四章分析近郊和码头工厂这两处边缘地带,指出近郊并非是与都市对立的前现代性空间,而男性关注码头工厂和群众运动也不是为寻求意识形态归属,仅是对机械文明的认可,他们对摩登女性的沉迷和对工人运动的向往统一于寻求先锋体验和都市主体身份的意图中,是现代性追求的一体两面。上述邂逅关系中男性身份地位的多次变动恰恰加深了其对都市内部地理和阶层的认知,并最终绘制出分层明确、细密完满的都市地图。(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新感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忧郁是现代性与城市诗学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制造了中国现代知识人"苦难与爱的悖论",也沉淀为"丰富的痛苦"。作为悖论的投射,新感觉派展现出"革命"与"摩登"的同流异趋,其面向"内在"与"当下"的书写,开启了救亡与启蒙之外的感性革命道路。相比新感觉派的现代性书写,当代上海的城市书写进一步刻画出"现代性美学"终结时代的凝滞面貌。与"欣快狐步舞"不同,这是后现代城市诗学成熟时期的"忧郁巴洛克",是知识分子人格化忧郁的写照。从新感觉派到王宏图,巴洛克诗学不仅深陷现代派"词语的游戏""感觉的色拉",更有"形而上的绝望",从形而下的身体快感到形而上思想的忧郁,艺术成为掩饰深渊之恐怖的最佳事物,这也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城市美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感觉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马丹丹.老山东里北社区居民住出“新感觉”[N].首都建设报.2019
[2].朱军.上海的忧郁:城市诗学与时代症候——从新感觉派到王宏图[J].社会科学.2019
[3].吴丹.中国新感觉派颓废意识出现的可能性探究[J].北方文学.2019
[4].吴奇.一幅幅街景画卷将点亮芜湖路之夜[N].合肥晚报.2019
[5].王梓宁.浅析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刻奇”[J].祖国.2019
[6].胡念望.打造文旅新感觉[N].中国商报.2019
[7].唐萌遥.中国30年代新感觉派小说艺术——从现代主义基因谈起[J].中国文艺家.2019
[8]..老便秘小偏方——老便秘一吃就通新感觉一试便知[J].金秋.2019
[9].姜娇娇.“都市巡礼者”的视角政治[D].浙江大学.2019
[10].高世蒙.男性凝视下的身体景观与都市构型[D].浙江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