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治疗声带小结30例

活血化瘀法治疗声带小结30例

一、活血化瘀法治疗声带小结30例(论文文献综述)

宋秋莹[1](2021)在《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探索其对喉瘖(血瘀痰凝证)的治疗效果,评估外用散结开音膏在临床中所起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吉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喉瘖(血瘀痰凝证)患者72例。将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单纯服用会厌逐瘀汤,治疗组在服用会厌逐瘀汤的同时配合外用散结开音膏进行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本研究共进行两个疗程的临床观察,在每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患者均需至医院进行复诊,临床观察期间共进行2次复诊。将所纳入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各项数据录入数据库,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将72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治疗组的有效病例数为33例,对照组的有效病例数为34例。2.治疗1周后,两组中医症状及体征评分量表积分进行对比,其中声音嘶哑程度、痰黏浊感及清嗓积分对比,P<0.050,其余症状、体征积分对比,P>0.050,总积分对比,P<0.050。说明治疗组对声音嘶哑程度、痰黏浊感及清嗓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在其他症状、体征方面的改善与对照组无差异。3.治疗2周后,两组中医症状及体征评分量表积分进行对比,P<0.050,嗓音障碍量表(VHI-10)积分对比,P<0.050。治疗组中医症状及体征的改善、声嘶对生活质量影响程度的减轻均优于对照组。4.治疗2周后,治疗组中有14例患者主要症状(声嘶)消失,主要症状(声嘶)消失率为42.42%;对照组有6例患者主要症状(声嘶)消失,主要症状(声嘶)消失率为17.65%,两组主要症状(声嘶)消失情况对比,P<0.050,治疗组对主要症状(声嘶)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5.治疗2周后,治疗组纳入的33例患者中,6例治愈,19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34例患者中,4例治愈,8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临床疗效对比,P<0.050,治疗组(会厌逐瘀汤配合外用散结开音膏)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单纯应用会厌逐瘀汤)。结论:综上,应用会厌逐瘀汤配合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会厌逐瘀汤,说明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外用散结开音膏无痛无创、价格优廉,值得临床推广。

刘彩凤[2](2020)在《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文中提出1研究目的:1.1对中医软坚散结法或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以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三种疾病为例)的近况进行定量分析,为客观评价软坚散结法治疗常见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的疗效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提高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常见结节性疾病的临床疗效。1.2对治疗肝经结节性疾病(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的中药复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治疗每种疾病的高频用药、核心用药组合,发掘核心方剂,总结软坚散结法治疗每种疾病的临床运用规律。1.3探索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三种疾病中的两种或三种疾病同时发生在相同患者的中医辨治规律。2研究方法:2.1 Meta 分析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Wanfang、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9年12月公开发表的软坚散结法或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依据改良版Jadad评分量表评价文献质量,Revman5.3作为分析辅助工具,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森林图模型展示分析结果,绘制漏斗图使纳入文献发表偏倚情况一目了然。2.2数据挖掘搜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公开发表的软坚散结法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方剂药物稀疏矩阵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进行基础数据分析。应用Clementine12.0建立Apriori模型进行数据关联规则分析。应用IBM Statistic23软件进行R型聚类分析,挖掘软坚散结法治疗每种疾病的用药规律、常用药物组合、核心方剂,并挖掘新的有效方剂。3研究结果:3.1软坚散结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的meta分析结果(1)甲状腺结节:研究共纳入34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软坚散结方药或联合西药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缩小甲状腺结节大小方面均优于西药治疗,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2)乳腺增生症:研究共纳入40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软坚散结方药或联合西药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乳腺增生结节大小、结节硬度、相关激素(E2、P)水平、乳房疼痛积分等方面均优于西药治疗,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3)子宫肌瘤:研究共纳入29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软坚散结方药或联合西医疗法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子宫肌瘤体积、相关激素(FSH、LH、E2、P)水平、乳房疼痛积分等方面均优于西医治疗,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3.2数据挖掘结果(1)甲状腺结节:共筛选处方96首,药物使用频次在50次以上的共5味,依据频次降序排列:夏枯草、浙贝母、柴胡、莪术、牡蛎。关联规则分析出的药物组合前3位依次是:夏枯草、郁金;莪术、浙贝、夏枯草;夏枯草、陈皮(莪术、浙贝母、牡蛎并列第3)。聚类分析得出的核心方:C1方:郁金、夏枯草、陈皮、甘草、茯苓、连翘;C2方:三棱、莪术、青皮;C3方:海藻、昆布、半夏、当归。C4方:浙贝母、牡蛎、玄参。(2)乳腺增生症:共筛选处方112首,药物使用频次在50次以上的共5味,依据频次降序排列:柴胡、香附、当归、白芍、浙贝母。关联规则分析出的药物组合前3位依次是:柴胡、香附;柴胡、当归;柴胡、白芍;聚类分析得出的核心方:C1方:三棱、莪术、青皮、王不留行、海藻、昆布、牡蛎;C2方:浙贝母、瓜蒌、穿山甲、夏枯草、延胡索、丹参;C3方:白术、茯苓、白芍、当归;C4方:枳壳、甘草、川芎、柴胡、陈皮、香附。(3)子宫肌瘤:共筛选处方70首,药物使用频次在35次以上的共2味,依据频次降序排列:莪术、三棱。关联规则分析出的药物组合前3位依次是:三棱、莪术;三棱、莪术、夏枯草;三棱、莪术、桃仁。聚类分析得出的核心方:C1方:三棱、莪术、香附、丹参;C2方:夏枯草、牛膝、牡蛎、海藻、昆布、荔枝核;C3方:鸡内金、山楂、黄芪、党参、白术;C4方:柴胡、白芍、土鳖虫、鳖甲、水蛭;C5方:桃仁、穿山甲、赤芍、川芎、当归、桂枝、茯苓、丹皮。4研究结论:4.1 Meta分析结论软坚散结法单独或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在改善病灶大小、硬度、总有效率、及相关激素水平等方面较单纯使用西医常规疗法有一定优势,并且不良反应少,相对安全。4.2数据挖掘结论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用药以化痰散结药为主,配合理气药、化瘀药,夏枯草、浙贝母的使用率最高。核心处方以海藻玉壶汤、消瘰丸为主。可见人体上部甲状腺结节病理变化以痰凝为主,可伴血瘀和气滞,消瘿散结、化痰行气为主要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用药以疏肝理气药为主,配合养血活血药、化痰散结药,柴胡、香附使用率最高。核心处方以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为主。可见人体中部乳腺增生症病理变化以肝郁气滞为主,伴有血虚、血瘀、痰凝等特点,疏肝理气、养血柔肝为主要治法。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用药以活血破血消症药为主,莪术、三棱使用率最高。核心处方以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为主。可见人体下部子宫肌瘤病理变化以血瘀为主,破血消症软坚散结为主要治法。若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中的两种、或三种疾病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可根据患者的整体表现判断患者以痰凝、气滞、血瘀中的何种病理变化为主,以此为处方用药的基本依据,病灶所在人体的上、中、下部位为辅助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治疗三种疾病的常用中药具有多靶点性,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灵活选择中药。

薛翔[3](2020)在《中药养声膏配合嗓音训练治疗慢喉喑(血瘀痰凝证)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通过对40例血瘀痰凝型慢喉喑患者以中药养声膏配合嗓音训练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估该方式治疗在嗓音恢复方面的疗效,为养声膏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提供初步的临床依据,同时发挥中药膏方结合嗓音训练连续性治疗喉良性增生性疾病标本兼治的特点,体现养声膏疗效确切、服用方便、作用持久等特点,为养声膏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为院内制剂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对40例2019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在四川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辨证为血瘀痰凝型慢喉喑(西医学主要包括慢性肥厚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患者,分为中药养声膏+嗓音训练组(治疗组),嗓音训练组(对照组),观察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嗓音训练组对照,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研究方案具体为患者治疗第1天进行频闪喉镜检查、嗓音声学分析(参数包括F0、Jitter、Shimmer、DSI)、最长发声时间(MPT),并填写VHI-10量表、GRBAS量表,于第4周治疗结束时进行除入组时频闪喉镜外的所有检查检测,并记录相关指标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前、治疗4周后的组内及组间主、客观评价指标评分的改变,将数据整理录入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在声嘶消失时间及主、客观评价积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组内比较,在主、客观评价积分上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组内比较,在主观评价之VHI-10量表积分及客观评价中的Shimmer、MPT参数值上有统计学意义,余评价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嗓音功能的恢复均有效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势更明显,主要体现在缩短声嘶消失时间、改善嗓音功能的自我评价及对发声的自我控制上,表明中药养声膏配合嗓音训练方案对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价值,进一步表明中药养声膏值得推广使用。

林巳塬[4](2020)在《针刺治疗血瘀痰凝型慢性单纯性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瘀痰凝型慢性单纯性喉炎的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9年02月01日至2019年11月30日收集70例就诊于厦门市中医院耳鼻喉科、针灸科接受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将入组病人分为对照组35例,试验组35例。试验组给予化痰散瘀开音方针刺治疗,针刺天突,少商,间使,支沟,合谷,三阴交,足三里,每日针刺治疗一次;对照组给予会厌逐淤汤治疗口服治疗,由厦门市中医院煎药室统一代煎每日1剂,分早、晚餐后半小时温服。两组均5天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天,连续3个疗程。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慢性单纯性喉炎症状体征评分、纤维喉镜检查、用VHI-10量表主要疗效指标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SPSS2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所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其中有67例病人完成了临床观察,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总脱落率为4.29%。2.总体疗效分析: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3.64%。化痰散瘀开音方针刺试验组的整体临床疗效高于服用会厌逐淤汤对照组(P<0.05)。3.VHI-10量表评分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提高患者的嗓音质量(P<0.05)。在提高患者嗓音质量方面,试验组(P<0.01)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4.症状体征总积分分析:经治疗3周,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有下降,说明试验组及对照组均能改善血瘀痰凝型慢性单纯性喉炎患者症状(P<0.01);两组间比较说明化痰散瘀开音方针刺治疗在提高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喉镜检查指标分析:通过组间比较,说明在改善慢性单纯性喉炎患者粘膜及声带充血方面(P<0.01),化痰散瘀开音方针刺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服用中药会厌逐淤汤对照组。通过组内比较可知,在改善粘膜充血方面(P值均<0.01),两组对改善粘膜充血具有显着疗效。而在改善声带充血上,试验组(P<0.01)对改善声带充血具有明显疗效,中药组(P>0.05)对改善声带充血疗效不显着。结论:化痰散瘀开音方针刺试验组与会厌逐瘀汤对照组治疗血瘀痰凝型慢性单纯性喉炎均有满意临床疗效,对慢性单纯性喉炎的症状及体征均具有改善作用,但化痰散瘀开音方针刺治疗相比会厌逐瘀汤对照组治疗在提高生命及生命质量、改善症状及粘膜声带充血红肿体征上更具优势,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未来进一步继续研究。

李佩珊[5](2020)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所干预的血瘀痰凝型慢喉喑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喉部症状、体征的变化,探讨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治疗前后的VHI-10评分及计算机嗓音分析的参数了解患者的嗓音改变情况和生活质量。方法:本课题共有5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血瘀痰凝证型慢喉喑患者被纳入研究,根据非随机对照试验,将57例患者分成3组,即治疗组和2个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9例,对照1组18例,对照2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给予中药汤剂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及丹参音频离子导入联合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治疗;对照1组给予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联合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治疗;对照2组单纯给予中药汤剂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共治疗4周(28天),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完善喉动态镜、计算机语音分析检查及填写VHI-10量表,在评分量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情况。结果的统计、对比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包数据库执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体征评分等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具有可比性。1.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三组间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丹参音频离子导入+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1组(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2组(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痊愈0例,显效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三组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显效率及痊愈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对照组。2.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治疗组、对照1组可有效改善咽喉疼痛的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对咽喉疼痛症状的改善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各组的治疗均可改善症状、体征评分、VHI-10评分、嗓音分析参数,其中治疗组、对照1组还可显着改善咽喉疼痛症状,治疗组可改善清嗓习惯。结论:内外合治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临床疗效显着,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宋卫军[6](2019)在《基于横断面调查的教师嗓音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教师嗓音疾病的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探讨教师嗓音疾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的关系。围绕教师嗓音疾病的主要危险人群和主要危险病种,针对他们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中医辨证,在此基础上初步制定教师嗓音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策略,为职业嗓音疾病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方便样本调查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教师嗓音病的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运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及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统计教师嗓音病流行病学的基本特点(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教师嗓音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主要危险病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6.80±9.97岁。其中幼儿园教师的平均年龄最小,初中教师的平均年龄相对最大。(2)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较高,总体检出率为73.7%。其中幼儿园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为69.7%、小学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为70.6%,初中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为77.7%。(3)不同基础特征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在学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历越低检出率越低,学历越高检出率越高,而在性别、血型、性格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教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情况较为复杂,总体看基本上是:检出率最低的是教龄<1年的教师,检出率最高的是教龄11-20年的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从事主要科目教学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高于从事辅助科目教学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专职行政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低于教学教师(包括教学兼职行政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班主任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高于非班主任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以广东话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低于以普通话、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以情感型、自然型为主要教学风格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高于以理智型、幽默型、技巧型为主要教学风格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嗓音病教师的每周课时高于非嗓音病教师每周课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4,P<0.05)。(11)专职行政岗位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一线教学岗位教师的0.372倍(95%CI:0.164~0.843),从事主要科目教学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从事辅助科目教学的教师的1.602倍(95%CI:1.016~2.525)。周围环境嘈杂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非周围环境嘈杂教师的2.107倍(95%CI:1.291~3.440),工作生活压力大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非工作生活压力大教师的1.649倍(95%CI:1.077~2.525)。长时间讲话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非长时间讲话教师的1.863倍(95%CI:1.184~2.932),感冒时照常讲课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非感冒时照常讲课教师的1.705倍(95%CI:1.020~2.849)。有胃酸反流疾病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无胃酸反流疾病的教师的1.590倍(95%CI:0.671~3.769),有鼻窦炎疾病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无鼻窦炎疾病的教师的2.725倍(95%CI:0.933~7.958)。有咽干症状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无咽干症状的教师的2.667倍(95%CI:1.273~5.586),有气短症状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无气短症状的教师的4.073倍(95%CI:1.111~14.932)。(12)教师嗓音疾病的主要中医证型排前五位依次分别是:肺脾气虚证、痰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痰湿)脾虚湿困证、肺肾阴虚证。(13)教师嗓音疾病的主要西医疾病排前五位依次分别是: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声带小结。结论:教师嗓音病的总体检出率较高。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从事主要科目教学的教师、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班主任教师、以普通话或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师、以情感型或自然型为主要教学风格的教师、每周课时较多的教师。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中的“周围环境嘈杂”、“工作生活压力大”,用声习惯中的“长时间讲课”、“感冒时照常讲课”,相关疾病中的“胃酸返流”、“鼻窦炎”,自觉症状”咽干”、“气短”。主要西医疾病为: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有时合称慢性咽喉炎,属于中医慢喉痹慢喉喑范畴,中医辨证主要分为肺脾气虚证、痰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脾虚湿困证、肺肾阴虚证。中医药综合防治策略在于:健康清淡饮食、固护脾胃;加强运动锻炼、行气活血;加强修养、保持健康心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改正不良用声习惯;根据不同的证候特点,选用不同的方药或中药润喉茶。

刘海媚[7](2019)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邱宝珊治疗慢喉喑用药经验》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收集邱宝珊教授治疗慢喉喑的病案,采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总结邱宝珊教授治疗慢喉喑的用药特点和临床经验,探讨其学术思想,促进中医岭南喉科的继承和发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和整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邱宝珊教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诊治的慢喉喑病案,按照标准严格筛选,将所选择病案的中药处方录入中药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的病例收集板块,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板块功能,进行基本信息统计、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分析和新方分析,总结邱宝珊教授治疗慢喉喑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201首处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涉及90味中药,频次排名前十位的中药分别是甘草、桔梗、茯苓、浙贝母、龙脷叶、瓜蒌皮、法半夏、木蝴蝶、化橘红、赤芍,药物分类以化痰药、活血化瘀药、补气药、理气药和清热药为主。药物四气以平、寒、温性为主;药物五味以苦、甘、辛味为主;药物归经以肺、脾、心为主,其次是胃、肝经。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设置支持度个数80,置信度0.9,得出110条药物组合,涉及10味中药,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组合是甘草-桔梗。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设置相关度9,惩罚度2,得到药物核心组合12组以及新方6首。结论:1.邱宝珊教授治疗慢喉喑注重局部与整体辨证相结合,重视痰瘀,配理气药以行气化痰散瘀,健脾运以杜生痰之源,因地制宜,善用南药,总治则以行气活血、化痰开音为主。2.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可以实现组方规律和新方开发思路的研究,有利于名医经验的传承和发展。但由平台得出的新方组合的可靠性,需要结合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肖志贤[8](2019)在《揿针治疗嗓音疲劳(中气不足证)的随机安慰针对照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比较嗓音疲劳(中气不足证)受试者,通过揿针补肺健脾法治疗前后相关嗓音主客观参数的变化。其主观指标包括嗓音疲劳指数量表(VFI)各项积分(嗓音回避值、躯体症状值、休息后改善情况值)、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客观指标包括平均基频、音域及嗓音疲劳指数,来评价揿针治疗嗓音疲劳(中气不足证)的临床疗效,以期丰富临床针对嗓音疲劳的治疗手段。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单盲随机、安慰针对照试验设计。课题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四川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嗓音疲劳(中气不足证)受试者共40例,所有病例均根据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受试者随机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揿针加行为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揿针加行为干预治疗,疗程为20天。受试者于治疗前进行频闪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填写CRF表,并进行嗓音声学分析,治疗结束后再次填写CRF表,进行嗓音声学分析。最后收集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嗓音疲劳指数量表(Vocal Fatigue Index,VFI)试验组与对照组在VFI量表各项积分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对试验组VFI量表各项积分进行组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对照组VFI量表各项积分进行组内比较,在VFI量表中休息后改善情况值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余两部分无统计学意义。2.中医症候量表积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中医症候量表积分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对试验组中医症候量表积分进行组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医症候量表积分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嗓音声学分析结果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平均基频、低音音域、嗓音疲劳指数等嗓音声学分析参数上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高音音域组间比较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组内比较在平均基频、音域两方面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嗓音疲劳指数中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组内比较在平均基频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音域及嗓音疲劳指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仅在高音音域上有统计学差异,在其他评价指标上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试验组组内比较除外嗓音声学分析中嗓音疲劳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评价指标组内比较均差异明显。对照组组内比较在VFI量表中休息后症状改善值及嗓音声学分析中平均基频存在差异,其余评价指标没有显着性差异。2.组间比较高音音域值提高,说明揿针治疗嗓音疲劳中气不足证患者在提高高音音域方面优于安慰针,同时提示患者对声音的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试验组组内比较绝大部分评价参数都存在差异,且显示主观评分及客观参数优于治疗前,说明揿针治疗嗓音疲劳是有效的,但组间比较试验组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这可能与多方面因素相关。3.样本含量偏低可能是主要原因,后期需要提高样本量,减小试验统计偏倚;规范试验流程;检验量表信度效度,更规范、更准确地评价揿针治疗嗓音疲劳的临床疗效。

周星赟[9](2019)在《血瘀痰凝型慢喉喑古文献挖掘及金喉片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古代书籍对慢喉喑相关条文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整理出血瘀痰凝型慢喉喑古代治疗方法,并对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针对血瘀痰凝型慢性喉炎研制的中成药金喉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为金喉片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依据。方法:一是先人工搜集在目前市面上所有教材中能找到的与现代病名“慢性喉炎”相对应的古代病名,再通过病名在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大数据智能处理与知识显性化系统”对《中华医典》中1156部古籍进行自动搜索,根据病机将所有搜索出的关于慢喉喑的条文进行分型,其中血瘀痰凝型为本研究重点。二是金喉片临床疗效观察:计划纳入的21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金喉片,对照组服用金嗓散结胶囊,每组疗程均为4周,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后3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如实记录症状、体征,部分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完善计算机嗓音检测。统计学方面,组内各时点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各时点比较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成对样本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建立了喉科知识库慢喉喑部分,发现古代慢喉喑多虚损失音或阴虚火热失音,血瘀痰凝记录有限,属较不主流证型,虽然治疗方剂仅二陈汤、导痰汤、抵挡丸和四七汤四首,但对现代代表方会厌逐瘀汤,对现代血瘀痰凝型慢喉喑治疗有一定补充和借鉴意义。2.排除脱落和剔除病例,对最后纳入的179例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病情程度构成比、年龄、治疗前中医证候总分、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前体征总分、治疗前嗓音分析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金喉片和金嗓散结胶囊在第2周、第4周(和)第3个月随访中,改善血淤痰凝体质、喉镜评分、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2周后金喉片在改善血淤痰凝症候、症状、喉镜评分方面与金嗓散结胶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均有统计差异(P>0.05),且金喉片疗效更优,嗓音分析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金喉片总有效率为83.2%,金嗓散结胶囊总有效率为71.8%。结论:古代对于血瘀痰凝型慢喉喑记录较少,由于患者体质改变或随着医疗经验丰富或现代科技发展,现代血瘀痰凝已成为主流病机,金喉片在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方面较金嗓散结胶囊更具疗效。

杜娜然[10](2018)在《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的临床疗效,并与金嗓散结丸作对照,以寻求一种高效、安全、依从性高的治疗方案,为声带小结的保守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本课题选择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患者,分别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天江颗粒剂)海藻12克,昆布12克,姜半夏9克,浙贝母12克,青皮12克,陈皮12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独活12克,连翘12克,牡蛎24克玄参12克,每日/剂,水冲服,2次/日,7天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期间需要声音休息。对照组给予口服金嗓散结丸,每次60丸,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期间均需要声音休息。运用嗓音障碍指数评分表VHI(voice handicap indexo)量表评估、日本言语语音学会(Japanese Society for Logopedics and Phoniatrics)提出的嗓音嘶哑评估GRBAS分级(GRBAS scale)标准进行疗效判定,进行治疗前后临床观察,纤维喉镜检查进行疗效评定,客观评价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的临床疗效,为声带小结的保守治疗提供指导,为中医治疗声带小结提供思路。结果(1)基线指标比较:经统计分析得出两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程、VHI评分及GRBAS分级治疗前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海藻玉壶汤加减)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金嗓散结丸)的总有效率73.3%,P=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嗓音障碍评分(VHI):海藻玉壶汤加减与金嗓散结丸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效。但是两组相比较,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效果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嗓音嘶哑评估GRBAS分级,海藻玉壶汤加减与金嗓散结丸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效。但是两组相比较,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效果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疗效安全、有效,与金嗓散结丸相比,具有疗效好,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应用。

二、活血化瘀法治疗声带小结3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血化瘀法治疗声带小结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喉瘖中医学探析
    2 “声嘶”西医学探析
试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2 试验方案
    3 疗效评定
    4 试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循证医学和数据挖掘相关概念及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Meta分析的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研究一 软坚散结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软坚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肌瘤的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
    研究一 软坚散结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软坚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用药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结论
附录
创新点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药养声膏配合嗓音训练治疗慢喉喑(血瘀痰凝证)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符号说明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方法
        1.1 研究方法设计
        1.2 受试者的筛选
        1.3 试验设备
        1.3.1 频闪喉镜
        1.3.2 嗓音声学分析
        1.4 随机设计及盲法设定
    2.研究方案
        2.1 诊断标准
        2.1.1 中医辨证诊断
        2.1.2 西医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及脱落标准
        2.5 脱落病例处理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2.7 治疗方案
        2.7.1 治疗组
        2.7.2 对照组
        2.8 试验观察流程
        2.9 试验观察指标
        2.9.1 一般观察指标
        2.9.2 主观评估量表
        2.9.3 客观评估指标
        2.10 不良事件的观察与处理
        2.10.1 不良事件程度判断及处理
        2.10.2 记录不良事件
        2.11 技术路线图
        2.12 统计学分析
    3.研究结果
        3.1 试验病例基本情况及分析
        3.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
        3.2.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指标比较
        3.2.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HI-10量表积分比较
        3.2.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总嘶哑度(G)积分比较
        3.2.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客观评价指标分析结果比较
        3.3 临床研究结果
        3.3.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声嘶症状疗效比较
        3.3.2 VHI-10量表积分比较
        3.3.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积分比较
        3.3.2.2 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积分比较
        3.3.2.3 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积分比较
        3.3.3 总嘶哑度(G)积分比较
        3.3.3.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嘶哑度G积分比较
        3.3.3.2 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总嘶哑度G积分比较
        3.3.3.3 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总嘶哑度G积分比较
        3.3.4 客观评价指标分析比较
        3.3.4.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客观评价指标分析比较
        3.3.4.2 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客观评价指标分析比较
        3.3.4.3 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客观评价指标分析比较
        3.4 脱落病例及原因分析
讨论
    1.祖国医学对慢喉喑源流与病因病机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喉良性增生性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2.1 慢性肥厚性喉炎
        2.2 声带小结
        2.3 声带息肉
    3.嗓音训练的选择
    4.中药膏方的选择
        4.1 膏方的历史源流
        4.2 膏方为主治疗慢喉喑的优势
    5.中药养声膏的组成、方解及药理研究
        5.1 药物组成
        5.2 作用功效
        5.3 处方方解
        5.4 成分分析
    6.养声膏配合嗓音训练综合治疗的机理探讨
    7.试验结果分析
        7.1 VHI-10量表积分结果分析
        7.2 总嘶哑度G积分结果分析
        7.3 客观指标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展望
附表 临床病例观察表(Case Report Form)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喉喑临床治疗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获得奖励

(4)针刺治疗血瘀痰凝型慢性单纯性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1 现代西医学的研究现状
        1.1 病因
        1.2 分型
        1.3 发病机制
        1.4 西医治疗及方法
    2 中医研究现状
        2.1 中医病名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剔除标准
        1.6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计
        2.2 研究对象
        2.3 实验设计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安全指标
        3.2 观察指标
        3.3 疗效判定标准
        3.4 观察时间点
    4 统计方法
    5 质量控制
    6 结果
        6.1 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6.2 疗效结果分析
        6.3 安全性比较
讨论
    1 课题设计思路
        1.1 导师观点
        1.2 化痰散瘀开音方方义
        1.3 对照组选择
        1.4 疗程设计依据
        1.5 观察指标及量表选择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基线资料分析
        2.2 治疗后结果及分析
        2.3 化痰散瘀开音方针刺治疗机制探究
        2.4 小结
    3 课题存在的问题
        3.1 课题病例来源问题
        3.2 疗程方面
        3.3 远期疗效
    4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学对慢喉喑的认识
        1.1.1 古代文献中相关中医病名的记载
        1.1.2 慢喉喑的病因病机
        1.1.3 中医治疗慢喉喑
    1.2 西医学对慢性喉炎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1.2.1 慢性喉炎的常见病因
        1.2.2 喉部的常见检查方法
        1.2.3 嗓音质量评估
        1.2.4 慢性喉炎的治疗现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选择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病例、脱落病例标准及相关数据的处理
    2.2 试验设计
        2.2.1 样本量的估算
        2.2.2 病例来源及分组方法
        2.2.3 具体的实施方法
        2.2.4 观察项目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数据与统计分析
    2.5 研究结果
        2.5.1 三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情况的比较分析
        2.5.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
        2.5.3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第三章 讨论
    3.1 研究方案及结果分析
        3.1.1 研究方案分析
        3.1.2 研究结果分析
        3.1.3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基于横断面调查的教师嗓音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1 流行病学的概念
        1.2 教师嗓音病的总体现状
        1.3 教师嗓音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1.4 教师嗓音病的危险人群研究
        1.5 教师嗓音病的危险疾病研究
        1.6 教师嗓音病的诊断评估
    2 中医学研究概况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分型和中医内治
    3 治疗研究
        3.1 西医治疗
        3.2 中医外治
        3.3 发声训练
第二章 流行病学研究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工具与评价标准
        1.6 质量控制
        1.7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1.8 技术路线
    2 统计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2 教师嗓音病的总体检出情况
        2.3 教龄与教师嗓音病
        2.4 教学科目与教师嗓音病
        2.5 教学岗位(职务)与教师嗓音疾病
        2.6 是否当班主任与教师嗓音疾病
        2.7 教学语言与教师嗓音
        2.8 教学风格与教师嗓音病
        2.9 周课时与教师嗓音病
        2.10 生活习惯与教师嗓音病
        2.11 工作生活环境与教师嗓音病
        2.12 用声习惯与教师嗓音病
        2.13 自评咽喉相关疾病与教师嗓音病
        2.14 自觉咽喉症状与教师嗓音病
        2.15 教师嗓音病中医证候分布
        2.16 教师嗓音病西医疾病分布
        2.17 教师嗓音病一般情况的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2.18 教师嗓音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小结
第三章 讨论
    1 工作归纳
        1.1 文献研究
        1.2 流行病学研究
    2 结论及推论
    3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邱宝珊治疗慢喉喑用药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的研究概况
        1.1.1 慢性喉炎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
        1.1.2 慢性喉炎的治疗进展
    1.2 中医的研究概况
        1.2.1 慢喉喑的历史渊源
        1.2.2 慢喉喑的病因病机
        1.2.3 慢喉喑的中医治疗
    1.3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应用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整理
        2.2.2 数据录入
        2.2.3 数据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比较
        2.3.2 药物频次统计
        2.3.3 药物分类统计
        2.3.4 四气统计
        2.3.5 五味统计
        2.3.6 归经统计
        2.3.7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2.3.8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则分析
        2.3.9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用药规律分析
        3.2.1 高频药物分析
        3.2.2 药物分类分析
        3.2.3 药物性味分析
        3.2.4 药物归经分析
        3.2.5 药物组合分析
        3.2.6 新方分析
    3.3 用药经验总结
        3.3.1 邱宝珊教授治疗慢喉喑的理论基础
        3.3.2 邱宝珊教授治疗慢喉喑的常用处方
        3.3.3 邱宝珊教授治疗慢喉喑的学术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8)揿针治疗嗓音疲劳(中气不足证)的随机安慰针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方法
        1.1 研究方法设计
        1.2 受试者的筛选
        1.3 试验设备及针具
        1.3.1 频闪喉镜或纤维喉镜
        1.3.2 嗓音声学分析
        1.3.3 揿针
        1.4 样本量计算方法
        1.5 随机及盲法设计
        1.5.1 随机设定
        1.5.2 试验盲法选择
    2.研究方案
        2.1 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2 中医辨证诊断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及脱落标准
        2.5 脱落病例处理
        2.6 治疗穴位
        2.7 治疗方案
        2.7.1 试验组
        2.7.2 对照组
        2.8 试验观察流程
        2.9 评价指标
        2.9.1 基线指标
        2.9.2 嗓音疲劳受试者的主观评估量表
        2.9.3 嗓音声学分析
        2.10 不良事件观察与处理
        2.10.1 严重程度判断
        2.10.2 记录不良事件
        2.10.3 处理不良事件
        2.12 技术路线图
        2.13 统计学分析
    3.研究结果
        3.0 纳入病例基本情况
        3.1 试验病例情况
        3.2 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衡性比较
        3.2.1 试验组与对照组基线比较
        3.2.2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FI量表积分比较
        3.2.3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症候量表积分比较
        3.2.4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嗓音声学分析结果比较
        3.3 临床研究结果
        3.3.1 VFI量表积分比较
        3.3.1.1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FI量表积分比较
        3.3.1.2 试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VFI量表积分比较
        3.3.1.3 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VFI量表积分比较
        3.3.2 中医症候量表积分比较
        3.3.2.1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候量表积分结果比较
        3.3.2.2 试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中医症候量表积分结果比较
        3.3.2.3 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中医症候量表积分结果比较
        3.3.3 嗓音声学分析比较
        3.3.3.1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嗓音声学分析比较
        3.3.3.2 试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嗓音声学分析结果比较
        3.3.3.3 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嗓音声学分析结果比较
        3.4 脱落病例情况及原因分析
        3.5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嗓音疾病与嗓音医学
    2.针刺治疗嗓音疾病
        2.1 针刺治疗嗓音疾病的临床研究现状
        2.2 该领域内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3.嗓音疲劳
        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3.2 治疗方式
    4.揿针的作用机制
        4.1 皮部理论
        4.1.1 祖国医学关于皮部理论的认识
        4.1.2 现代研究关于皮部理论的认识
        4.2 腧穴理论
        4.2.1 祖国医学关于腧穴理论的概述
        4.2.2 现代研究关于腧穴理论的认识
        4.3 浅刺与久留针
    5.治疗方案解析
        5.1 本试验采用揿针治疗嗓音疲劳方案分析
        5.2 安慰针
        5.3 行为干预
        5.4 揿针治疗嗓音疲劳的选穴依据
    6.观察指标分析
        6.1 嗓音疾病的评估体系
        6.1.1 试验中的主观评估体系
        6.1.1.1 频闪喉镜检查
        6.1.1.2 嗓音疲劳指数量表(VFI量表)
        6.1.1.3 中医症候量表
        6.1.2 试验中客观评估体系
        6.1.2.1 嗓音声学分析
    7.试验结果分析
        7.1 VFI量表积分结果分析
        7.2 中医证侯量表积分结果分析
        7.3 嗓音声学结果分析
        7.3.1 基频
        7.3.2 音域
        7.3.3 嗓音疲劳指数
结论
问题展望
致谢
附表
    附表1 临床病例观察表(CRF)
    附表2 随机数字表
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获得奖励

(9)血瘀痰凝型慢喉喑古文献挖掘及金喉片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近现代文献研究
    第一节 近现代中医对慢喉喑的研究近况
        一、近现代中医医家对慢喉喑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近现代中医治疗慢喉喑概况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慢性喉炎的研究概况
        一、慢性喉炎的概念
        二、慢性喉炎的发病因素
        三、喉部检查及嗓音功能评估
        四、慢性喉炎的治疗
第二章 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古文献挖掘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构建岭南喉科疾病中医古籍本体知识库
        二、发掘喉科疾病古籍中的治法方药
        三、技术路线
    第三节 研究结果及讨论
        一、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病因病机
        二、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治则治法
        三、不足与展望
第三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病例选择
        三、试验设计
    第二节 数据整理及分析讨论
        一、基线资料
        二、结果分析
        三、结果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项目
    2.4 统计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实验完成情况
    3.2 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分析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HI评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RBAS分级比较
    3.6 比较两组间治疗后VHI评分
    3.7 比较两组间治疗后GRBAS评分
    3.8 安全性
4 讨论
    4.1 声带小结的概述
    4.2 声带小结的发病机制讨论
    4.3 声带小结的治疗现状
    4.4 证型选择
    4.5 方药选择
    4.6 方药分析
    4.7 海藻、昆布名医经验
    4.8 海藻玉壶汤主要成分药理学研究
    4.9 声带小结与VHI评分、GRBAS分级相关性分析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简化中文版VHI-10组成条目
    附表2 GRBAS分级
声带小结的临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四、活血化瘀法治疗声带小结3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的临床研究[D]. 宋秋莹.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D]. 刘彩凤.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3]中药养声膏配合嗓音训练治疗慢喉喑(血瘀痰凝证)的随机对照研究[D]. 薛翔.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针刺治疗血瘀痰凝型慢性单纯性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巳塬.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疗效观察[D]. 李佩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基于横断面调查的教师嗓音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D]. 宋卫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7]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邱宝珊治疗慢喉喑用药经验[D]. 刘海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揿针治疗嗓音疲劳(中气不足证)的随机安慰针对照临床研究[D]. 肖志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血瘀痰凝型慢喉喑古文献挖掘及金喉片临床疗效观察[D]. 周星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的临床观察[D]. 杜娜然.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活血化瘀法治疗声带小结3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