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行走制动系统典型故障

装载机行走制动系统典型故障

一、装载机行走制动系统的典型故障(论文文献综述)

China Hydraulics Pneumatics & Seals Association;[1](2022)在《第26届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PTC ASIA 2021)技术评述》文中认为该文汇总了液压、气动、密封行业有关专家在第26届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期间,从各自专业的角度的所见所闻、体会感受和对行业发展的建议。

唐浩[2](2021)在《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全防护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居民消费水平升级、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用工成本逐年递增等发展态势日益明显,社会物流园区纷纷加快智能物流技术研发与应用,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运用在园区安防提高和效率提升,创新构建无人化立体化智能安防体系。近年来,铁路以物流基地为载体,持续深化货运增量行动,实现连续四年货运量持续增长,在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铁路物流基地沿用传统人眼盯控、经验决策的安防作业模式,难以适应铁路货运持续增量的需要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了提升铁路物流基地的作业安防水平,主要开展以下工作。基于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铁路物流基地各作业环节安全事故与问题隐患的成因,得出碰撞冲突是作业安防突出问题。在解析铁路物流基地整车与集装箱作业流程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包括3大环节共15个细分场景的风险项点及对应安防需求。借鉴社会物流企业作业安防体系建设的共性特征与发展经验,引入轨迹交叉论,结合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场景,提出作业安防体系的构建思路,运用需求传递和聚类方法研究提出了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全防护技术体系架构。围绕铁路物流基地站内走行环节车辆交通拥堵、绕行、碰撞问题,构建“大门-汽车衡-仓库”为主体的车辆路径优化模型;围绕库内叉车、货运员与设施的碰撞冲突问题,构建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多叉车库内搬运防撞模型算法,设计货运员与叉车的冲突解决方案和派发任务叉车路径规划优先级排序。本文以构建轨迹交叉影响下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体系为目标,重点研究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技术体系、站内走行车辆路径优化与库内叉车搬运防撞方法,为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参考。图51幅,表3个,参考文献82篇。

刘畅[3](2021)在《基于时变可靠度的矿山装载机维修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高,开采规模迅速扩大,大量矿山装载机投入生产活动。矿山企业对于装载机的维护保养意识较为薄弱,仍停留在事后维修和定时维修相结合的维修方式下,导致频繁停机增加企业维修成本。因此,研究矿山装载机可靠性维修策略问题迫在眉睫,对企业运营管理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减少维修费用,提高可用度,本文基于可靠性理论,对矿山装载机维修策略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分析矿山装载机功能结构进行子系统划分,结合所收集矿山装载机维修记录,采用FMEA法确定整机关键子系统为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液压系统。运用中位秩法,最小二乘法对各关键子系统可靠性分布进行拟合,K-S检验法进行检验,得到其可靠度函数和故障率函数。其次,为了描述维修活动的修复效果和设备性能退化情况,引入役龄回退因子和故障率递增因子构建混合故障率模型,结合混合故障率模型建立时变可靠度模型。基于时变可靠度构建以维修成本率最小为目标的单系统预防性维修策略模型,并分别对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液压系统进行求解,得到各关键子系统维修策略。最后,为了保证可用度的同时减少整机维修费用,在单系统预防性维修模型基础上,考虑装载机各关键子系统的结构相关性和维修活动的经济相关性,分别建立以总维修费用最小和可用度最大为目标的基于时变可靠度的机会预防性维修模型。利用线性加权法将两种机会维修模型结合,建立双目标机会维修策略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矿山装载机的双目标机会维修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佳机会维修策略,并与单系统预防性维修策略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论文研究成果对于矿山装载机维修策略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其它工程机械的维修策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朱晨辉[4](2020)在《履带式烟叶采收机液压行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液压行驶系统因具有响应快、控制精度高、输出扭矩大的特点,近年来在农用履带式作业车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用履带式作业车辆采用液压传动方案代替一些复杂的机械传动中间装置,可以使系统结构布局更加灵活,机器更为轻巧化、轻量化,同时,液压行驶系统还具有工作效率高,故障发生率低,便于养护和操作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农用履带式作业车辆而言无疑是很好的选择。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液压元器件向着小型化并与微电子技术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依靠微型处理机控制,液压行驶系统的控制更加方便灵活,控制精度也越来越高。本文根据河南省丘陵烟区烟叶采收农艺特点和履带式烟叶采收机的作业要求,设计了履带式烟叶采收机的液压行驶系统及相应的行驶控制方法,实现了烟叶采收机在丘陵烟田稳定行驶作业。文中分别从液压行驶系统的设计与液压特性分析、控制部分软硬件设计、行驶控制方法、台架试验、建模仿真以及采收机行驶试验六个方面对履带式烟叶采收机行驶系统做了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如下:1.从履带式烟叶采收机的车体特征和丘陵烟田作业模式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泵-双马达形式的液压行驶驱动方案,并根据履带式烟叶采收机液压系统所需功率大小以及双速行驶的要求,对行驶驱动系统中的动力单元和液压元件进行了计算选型,使其满足了烟叶采收机在行驶及作业过程中的各项功能要求;从变量柱塞泵和定量行走马达结构原理入手,对行驶液压系统进行了液压特性分析,并基于AMESim软件对烟叶采收机驱动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了其液压行驶系统在斜坡满载起步、停车与平地差速转向三种工况下变量泵和定量马达液压输出特征。2.为实现烟叶采收机行驶驱动系统功能要求,利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完成了基于EPEC3724控制器的烟叶采收机行驶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提出了一种以速度控制手柄为控制执行器的自动油门控制方案,设计了速度控制手柄方位与车辆行驶状态的对应规则,分析了速度控制手柄自动油门控制方案的控制原理。3.论文对烟叶采收机在直行和转向两种行驶状态下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采用模糊PID控制器对单通道液压马达输出转速进行控制。针对直线行驶双马达同步转速输出问题,分析了常见的三种双轴同步控制方法,通过对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最终采用了交叉耦合模糊PID同步控制方式;针对转向行驶控制问题,从车辆运动学的角度分析了履带车在转向过程中的三种差速转向方式,综合考虑了采收机转向时转向半径、转向阻力、驾驶安全以及与速度控制手柄匹配方式这四个因素,最后采用了内侧降速式差速转向方式。4.为验证所提出的单通道模糊PID闭环控制和交叉耦合双闭环复合控制的控制效果,搭建了双泵双阀控马达系统的仿真模型和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在阶跃跟踪试验和冲击试验中,模糊PID控制对比PID控制,系统输出转速稳态误差小3r/min、冲击下最大转速差值少10r/min、稳定调节时间快0.2s,由此可见,模糊PID控制算法在马达转速稳定输出、抗干扰能力、控制响应时间上优于PID控制;在双轴同步试验过程中:相比于并行式PID同步转速控制方法,双闭环模糊PID控制下的系统输出转速差值同比减小了55.6%,稳定调整时间平均缩短了37.5%。5.建立了履带式烟叶采收机液压驱动系统数学模型和车辆转向动力学数学模型,将两个模型联立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对其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模拟了采收机在转向半径R≥B/2和0≤R<B/2两种转向模式下的转向状态,并从中对比分析了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对单通道泵控马达系统转速输出效果和交叉耦合同步控制下的双轴液压马达转速输出效果。6.对履带式烟叶采收机进行了基础行驶试验和田间作业试验。在直线行驶试验中,从直线行驶偏驶率和双通道马达转速输出同步性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单通道PID控制、单通道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双通道交叉耦合PID复合控制以及双通道交叉耦合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等4种方法的控制效果;在转向行驶试验中,从行走马达输出转速的稳定性、采收机转向半径的相对误差以及两侧履带的滑转和滑移率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PID和模糊PID两种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在田间试验中,从动力性、转向性、制动性、持续行驶性和操纵性五个评价指标上综合分析了履带式烟叶采收机的行驶驱动性能。

陈锐[5](2020)在《客车液压辅助制动及其自馈能散热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乘用车和商用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汽车公路运输的人次及货物总量急剧增加,这在方便人民的生活和提高国民经济的同时,也造成了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快速上升。据统计,在交通事故中,很多是车辆制动的问题造成的。同时,车辆追尾和车辆单方面事故是主要的事故形态,因此对制动器性能的改进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也对此出台了辅助制动装置的相关规定。液压混和动力技术具备辅助制动的功能,而且液压混合动力技术响应快速、功率密度高。对频率高、功率大的能量转换更有优势,非常适合中重负载、频繁起停的情况。但是液压辅助制动系统的散热问题是一个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如果液压油温度过高会引起液压系统效率降低、寿命缩短。严重的还会导致液压系统性能故障,使得安装液压系统的机械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造成事故。传统的安装液压辅助制动系统的车辆,散热装置一般由发动机或者电机提供能量,但是这种方式会造成多余燃油的消耗。本文以一款大型客车为研究对象,开发一套辅助制动系统。同时该套液压辅助制动系统的散热区别于传统液压辅助制动系统的由发动机提供能量,可以使用车辆的制动能量来为液压系统进行散热,满足车辆制动要求,同时达到降低油耗的效果。本文首先对客车在制动时的受力,以及液压系统工作时的产热、散热进行了分析。对整车和液压系统的关键元件进行数学建模。液压系统的关键元件的参数对系统的性能影响最大,因此合理的对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匹配对提高系统性能尤为重要。以液压系统的关键参数为设计变量,根据整车和液压系统关键元件的数学模型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并利用MATLAB中的遗传算法对关键参数进行匹配优化。得到最佳的匹配参数。根据所提出的液压系统的系统构型和匹配优化参数,对整车进行了液压系统的元器件的选型与设计,并按照1:1的比例对整车和液压系统零部件进行了三维绘制与装配,并按照三维图形对液压系统零部件进行安装,将液压辅助及其自馈能散热系统进行实现。利用AMESim软件的仿真环境建立整车和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设计工况下进行仿真测试,通过仿真过程中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流量和液压泵/马达转速的变化以及车速的变化情况分析液压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分析液压系统的性能,对比加入液压散热系统与未加入液压散热系统的液压油温度变化,验证了液压系统可以在满足辅助制动装置要求的基础上满足散热需求。同时使用NEDC城市工况进行仿真,证明在城市工况下,也满足散热需求。

龚磊[6](2020)在《自上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行走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上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是一种快速行走、举升、搬运的机电产品,其自动化程度很高,因此在现代工业、农业和建筑业中被广泛使用。目前国内自上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行走系统大多采用静液压传动系统,这种系统结构形式紧凑,节省空间,功率重量比高,操作和控制形式多样化,工作效率和传动性能效果好。本文以某公司XX型号自上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为研究对象,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对自上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对行走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设计了自上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行走液压系统,对系统主要液压元件进行了选型分析。针对运输车行走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利用液压元件测试平台对主要的元件的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找出故障的因素。利用AMESim软件对整机系统及主要液压元件进行了仿真分析,所得的仿真曲线与理想性能曲线进行了对比,对行走液压系统的参数进行了调节改进,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实验分析了自上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各种工况下行驶时的车辆的性能。并对改进后的自上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进行了实验,改进之后的整机能够满足系统设计的最大车速,同时系统的爬坡能力也相应的得到了很好的提高,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论文有图43幅,表10个,参考文献85篇。

徐新智[7](2020)在《多装载机多卡车调度与运营研究》文中提出轮式装载机卡车装载与运输场景是典型的工程车辆运营场景,由于该场景具有工程车辆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和运输环境复杂等特点,因此对运营策略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运营场景中,燃油消耗以及运输效率是两个重要的指标,在燃油消耗方面,相较于路面车辆,工程车辆由于负重高且运输环境复杂,因此燃油消耗普遍较高。为了节省化石燃料的使用,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运营者需要通过运营策略来降低燃油消耗。而在运输效率方面,通过运营策略提高运输效率有利于降低运营场景的运营成本。然而,提高运输效率需要更强劲的工程车辆动力系统,但会使燃油消耗增大;动力较弱的工程车辆虽然燃油消耗较低,但运输效率也较低,二者之间存在矛盾。为了平衡两个互相矛盾的指标,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和运营策略,新的评价方法为车队运营成本,兼顾了车队燃油消耗以及车队运输效率;运营策略为通过最小化车队运营成本,实现车队燃油消耗和车队运输效率的平衡。针对轮式装载机卡车装载与运输场景,本研究以工程车辆配置参数(卡车数量以及装载机数量)和运行参数(卡车装载时间)为运营场景中的变量,分析了其对车队燃油消耗、车队运输效率以及车队运营成本的影响;为了在运营场景中获得工程车辆的时间和位置信息,本研究制定了一种工程车辆调度管理策略;通过工程车辆动力学建模和仿真获得燃油消耗,并制定了量化车队燃油消耗、车队运输效率以及车队运营成本的方法;最后给出了运营决策方法,通过给出最佳配置运行参数使车队运营成本达到最小化,实现车队燃油消耗和车队运输效率的平衡。本论文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回顾了工程车辆燃油消耗、运输效率以及运营成本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了工程车辆运营策略的重要性,并阐明了论文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了轮式装载机卡车装载与运输场景,并对工程车辆运营策略展开研究,介绍了运营策略流程,包括配置运行参数研究、调度管理研究、运营量化研究和运营决策研究。阐述了工程车辆调度管理的具体方案,并给出了运营中车队燃油消耗、车队运输效率以及车队运营成本的量化方法,其中车队燃油消耗通过建模与仿真的手段获得。第三章对工程车辆动力系统进行了建模并完成了其控制器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仿真获得工程车辆的燃油消耗。建立了主要元件的数学模型,基于发动机最佳工作点制定了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发动机转速控制器和工程车辆速度控制器。第四章进行了工程车辆燃油消耗的仿真研究,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工程车辆动力系统仿真模型,给出了工况设置方法,包括工程车辆速度曲线设置以及装载机作业系统压力、流量设置,明确了运营场景中工程车辆的动力学参数,获得了在不同卡车数量和卡车装载时间下的工程车辆燃油消耗。第五章进行了运营量化研究,根据第二章讲述的运营量化方法,计算出了工程车辆在所有配置运行参数下的车队燃油消耗、车队运输效率以及车队运营成本,并进行分析。运营决策研究通过对运营量化结果的分析和对比,给出使车队运营成本最小化的最佳配置运行参数,实现车队燃油消耗和车队运输效率的平衡。第六章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徐飞翔[8](2020)在《应急救援车辆多模式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与试验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能够对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灾害实施紧急救援、充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世界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消防救援车辆、特种救援车辆、救护车辆等应急救援车辆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传统的应急救援车辆很难快速通过步行街、城中村和狭小街道等狭小复杂地域,严重影响了抢救灾害的最佳时间,如何有效提升车辆在狭小复杂地域中的通过性和机动性成为应急救援车辆所面临的迫切技术需求。本课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机动多功能应急救援车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课题四--“狭小地域和复杂地形下的行走装置关键技术”(项目编号:2016YFC0802900)的资助下,立足于多模式线控转向技术,以消防救援车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电液车轮独立转向控制策略、多种转向模式控制方法和转向模式动态切换控制策略等关键理论,并依托自主研发的试验台架和消防救援样车,对所提出的多模式线控转向控制策略展开试验测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应急救援车辆的液压转向执行机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为多模式线控转向控制器设计和仿真实验奠定基础。构建了包括比例放大器、电磁比例伺服阀和螺旋摆动油缸等在内的液压转向执行机构的数学模型,同时通过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构建路感执行机构的数学模型;构建了线性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基于Dugoff轮胎模型的非线性八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和基于“预瞄-跟随”的驾驶员模型。(2)为了提高应急救援车辆面对狭小复杂地域的快速通过能力,基于相关控制算法实现车辆的前轮转向、后轮转向、四轮转向和原地转向等多种转向模式。提出了应急救援车辆多模式线控转向系统总体架构,制定了多模式线控转向系统的控制逻辑,确定了多种转向模式下液压元件的工作状态;提出了电液车轮独立转向控制策略,设计了基于Oustaloup滤波器的分数阶PID控制器,并采用并行自适应克隆选择算法对分数阶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基于阿克曼转向原理提出了应急救援车辆多种转向模式的转角分配策略,并对不同转向模式下车辆的转向半径和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驾驶员切换转向模式提供辅助决策;采用曲线型转向路感特性曲线构建了路感力矩与转向阻力和车速的函数关系,提出了基于分数阶PID算法的路感控制策略。以跟踪理想参考模型的横摆角速度为目标,提出了四轮转向应急救援车辆操纵稳定性的控制逻辑,并对控制系统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为提高四轮转向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基于混合H2/H∞控制策略设计了四轮转向控制器,并引入加权函数对四轮转向控制器的混合灵敏度进行优化;对阶跃输入工况、正弦输入工况、鱼钩工况和双移线工况等典型转向工况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混合H2/H∞控制策略的有效性。(3)针对多模式转向车辆需要在停车或极低速状态下切换多种转向模式的缺点,提出在不停车状态下动态切换应急救援车辆多种转向模式的控制方法。为了保证车辆在转向模式切换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出了应急救援车辆转向模式动态切换的前提条件;以切换前后车辆转向半径不变为控制目标,推导出切换过程中车轮的转角关系以及目标转向角度,提出了转向模式动态切换控制策略;从转向模式切换平滑性出发,基于B样条理论构造了动态切换时的主动轮转角轨迹;基于改进的NSGA-II多目标优化算法优化主动轮转角切换轨迹,并通过灰色关联度的TOPSIS决策模型对改进的NSGA-II算法所求Pareto最优解集进行排序,获得最优主动轮转角切换轨迹;通过对两种典型转向模式动态切换工况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设计转向模式动态切换方法的有效性。(4)基于自主研制的试验台架和消防救援样车,试验测试多模式线控转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转向系统试验台架的总体设计与关键部件选型,完成了多模式线控转向系统试验台架的搭建,对电液车轮独立转向控制策略、多种转向模式控制方法和四轮转向H2/H∞控制策略进行了测试与验证;在试验台架基础之上,课题组联合某企业自主设计、研发和制造了多模式线控转向消防救援样车,并构建数据测量系统,对本文所提出的电液车轮独立转向控制策略、多种转向模式控制方法、四轮转向H2/H∞控制算法和转向模式动态切换控制策略进行试验测试;台架和整车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多模式线控转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所设计控制器的可行性。本文所提出的应急救援车辆多模式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及试验测试方法,对于应急救援车辆的转向系统研究有很高的技术参照与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对于应急救援车辆的应用与推广也有显着的实际意义。

程浩[9](2020)在《大型液压挖掘机热平衡研究》文中指出液压挖掘机作为工程领域中一种典型的施工机械,具有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周期长、工作强度高等特点,这些特点都对挖掘机热平衡性能提出了严格的考验,热平衡性能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散热系统的参数。目前国产挖掘机厂商均在中小型液压挖掘机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期望提高挖掘机热平衡性能,而在具有斗容大、装机功率大、整机质量大(100吨以上)等特点的大型液压挖掘机上,厂家一般选择增大散热器尺寸、提高风扇转速等依靠经验的传统方法解决热平衡问题,这样不但会进一步增加挖掘机的成本和功耗,还会使挖掘机的工作性能变差。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关于挖掘机热平衡的研究较少,而且基本都集中在中小机型上,针对大型液压挖掘机热平衡的有关研究寥寥无几。本论文以国内首台260 t大型液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热平衡研究,具体的工作如下:首先根据热力学基本理论对挖掘机液压系统进行产热和散热分析,根据挖掘机基本工作循环,明确挖掘机作业过程中液压系统的主要产热工况和产热元件,进一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挖掘机热平衡数学模型。对260t挖掘机的整机组成和电液控制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260t挖掘机动臂举升和下降时分别采用泵-阀协同流量匹配原理和流量再生回路,因此根据260 t挖掘机整机仿真模型,对动臂举升和下降过程中泵的压力和动臂液压缸两腔压力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泵-阀协同流量匹配原理的应用可以减少节流损失;流量再生回路的应用使动臂仅通过自身重量,无需液压泵供油就可下降到最低位置,而且下降时间也得以减少。为了验证仿真的可靠性,通过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比对,进一步证实了260 t挖掘机整机仿真模型的可靠性,而且得出了流量再生回路的应用可以提高挖掘机热平衡性能的结论。最后,本文基于SimulationX软件建立了260t挖掘机散热系统的热交换模型,为了模拟真实作业时挖掘机液压系统的热交换过程,因此基于挖掘机基本工作循环对260 t整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然后采集出热负载数据与散热系统热交换模型进行耦合。根据建立好的散热系统热交换模型分析了挖掘机液压系统的产热机理和散热特性,进一步研究了换热器流体不同流动方式、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气温对挖掘机热平衡性能的影响。

陈海斌[10](2020)在《基于双液压马达发电机的电动重型叉车势能回收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传统燃油发动机为动力源的非道路移动工程机械存在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问题,对全球气候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的背景下,纯电驱动工程机械以低噪声、零排放和无污染等特点成为工程机械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市场中,纯电驱动叉车主要是5吨以下的小型叉车,对于25吨及以上吨位的重型叉车研究尚未成熟。本文针对纯电驱动重型叉车势能回收展开研究,为大吨位纯电驱动重型叉车的开发提供一些基础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举升油缸下降速度控制的主要方式,对比分析了变排量和变转速组成不同的液压马达发电机驱动方式的特点,并确定了举升油缸下降的控制方式。针对低速回收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双液压马达发电机势能回收方案,介绍了新型势能回收方案的特点,提出了双液压马达发电机势能回收系统的控制策略。其次,建立了三种不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响应和稳定性。基于AMESim搭建了三种不同控制方式的仿真模型,分析了三种不同控制方式下叉车的操控性能。针对双液压马达发电机势能回收系统的油缸下降特性展开研究,详细分析了货叉下降速度响应及跟随性、模式切换特性和低速下降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双液压马达发电机势能回收系统具有良好的操控性能。最后,根据整机基本功能要求和势能回收控制策略,完成了整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完成了整机搭建,设计并编写了整机控制程序,完成了整机功能调试。试验证明双液压马达发电机势能回收系统具有良好的操控性能,也证明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同时研究了不同负载、不同下降速度对势能回收效率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不同负载和不同下降速度下,双液压马达发电机势能回收系统回收效率在11.48%-80.18%之间。通过分析试验数据,优化了势能回收控制策略,完成了系统标准工况下的节能估算和试验总结。

二、装载机行走制动系统的典型故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装载机行走制动系统的典型故障(论文提纲范文)

(1)第26届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PTC ASIA 2021)技术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新技术展区
    1. 1 浙江大学
    1. 2 北京理工大学
    1. 3 太原理工大学
    1. 4 燕山大学
    1. 5 华中科技大学
    1. 6 浙江工业大学
    1.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8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9 上海交通大学
    1. 10 太原科技大学
2 液压企业
    2. 1 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2. 2 哈威油液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2. 3 太重集团榆次液压工业有限公司
    2. 4 北京华德液压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 5 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
    2. 6 山东泰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2. 7 上海诺玛液压系统有限公司
    2. 8 烟台艾迪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2. 9 圣邦集团有限公司
    2. 10 赛克思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11襄阳航宇机电液压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2. 12 杭州爱力领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13 康百世朝田液压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2. 14 涌镇液压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2. 15 大连液力机械有限公司
    2. 16 意宁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2. 17 贺德克液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2. 18 雅歌辉托斯液压系统(扬州)有限公司
    2. 19 苏州布赫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2. 20 美尔基安高压阀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2. 21 阿托斯(上海)液压有限公司
    2. 22 布柯玛蓄能器(天津)有限公司
    2. 23 上海秋林机械有限公司
    2. 24 浙江临海机械有限公司
    2. 25 江苏欧盛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2. 26 北京赛弗德克科技有限公司
    2. 27 深圳市科斯腾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2.28 杭州同禾数控液压有限公司
    2.29 江苏汉力士液压制造有限公司
3 气动企业
    3. 1 星宇电子(宁波)有限公司
    3. 2 浙江亿太诺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3. 3 宁波纽帕得机械有限公司
    3. 4 行益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3. 5 嘉兴米克气动设备有限公司
    3. 6 嘉兴纽立得气动工程有限公司
4 密封企业
    4. 1 江苏美福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 L335耐高温型聚氨酯密封材料。
        (2) L2056耐低温型聚氨酯密封材料。
        (3) 氮气弹簧主密封。
        (4) 低阻高效U形密封件。
    4. 2 优泰科(苏州)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4. 3 香港司达行
    4. 4 佛山宝尔特斯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5 其他企业
    5. 1 安阳凯地磁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 2 欧佩意(上海)液压管路加工设备有限公司
    5. 3 北京达诺巴特机械有限公司
    5. 4 上海敏硕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5. 5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5. 6 上海粒沣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5. 7 椿本链条株式会社
    5. 8 铁姆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5. 9 瑞典CEJN公司
    5. 10 河南亿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 体会、感受和建议

(2)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全防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目标和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货运场站安全管理优化方面
        2.1.2 货运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方面
        2.1.3 货运作业安全防护装备方面
    2.2 理论基础
        2.2.1 轨迹交叉论
        2.2.2 铁路物流需求传递理论
        2.2.3 A*算法
        2.2.4 拓扑-栅格地图
    2.3 本章小结
3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现状与需求分析
    3.1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发展现状
        3.1.1 铁路货运场站发展概况分析
        3.1.2 铁路货运场站安全事故分析
        3.1.3 铁路货运场站问题隐患分析
    3.2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体系建设不足
    3.3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风险特征及需求分析
        3.3.1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流程分析
        3.3.2 需求受理安防风险及需求
        3.3.3 装车承运安防风险及需求
        3.3.4 卸车交付安防风险及需求
    3.4 本章小结
4 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体系
    4.1 社会物流园区安防发展现状
        4.1.1 社会物流园区安防发展现状分析
        4.1.2 社会物流园区安防发展经验借鉴
    4.2 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作业安防体系研究
        4.2.1 概念界定
        4.2.2 构建思路
    4.3 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物流基地作业安防体系
        4.3.1 安防技术划分模型
        4.3.2 安防技术选择聚类
        4.3.3 安防技术体系架构
        4.3.4 安防技术运用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典型场景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方法研究
    5.1 考虑站内轨迹交叉影响的车辆走行路径优化
        5.1.1 问题描述
        5.1.2 模型构建
        5.1.3 算例研究
    5.2 考虑库内轨迹交叉影响的装卸搬运防撞方法
        5.2.1 问题描述
        5.2.2 冲突分析
        5.2.3 模型构建
        5.2.4 算例研究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时变可靠度的矿山装载机维修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单系统预防性维修
        1.3.2 多系统预防性维修
    1.4 论文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矿山装载机关键子系统可靠性分布研究
    2.1 矿山装载机的功能结构及子系统划分
        2.1.1 矿山装载机的功能结构
        2.1.2 矿山装载机子系统的划分
    2.2 矿山装载机关键子系统的确定
        2.2.1 分析方法的确定
        2.2.2 矿山装载机FMEA分析准则
        2.2.3 矿山装载机关键子系统的确定
    2.3 基于故障维修数据的关键子系统可靠性分布
        2.3.1 可靠性相关理论
        2.3.2 关键子系统可靠性分布的分析步骤
        2.3.3 动力系统可靠性分布
        2.3.4 传动系统可靠性分布
        2.3.5 液压系统可靠性分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时变可靠度的矿山装载机预防性维修策略研究
    3.1 预防性维修方式及流程的确定
        3.1.1 预防性维修方式的确定
        3.1.2 预防性维修流程
    3.2 基于修复非新的矿山装载机关键子系统时变可靠度模型
        3.2.1 模型假设
        3.2.2 混合故障率模型
        3.2.3 基于修复非新的关键子系统时变可靠度模型
    3.3 基于时变可靠度的单系统预防性维修模型
        3.3.1 模型符号
        3.3.2 维修成本率最小的预防性维修模型
        3.3.3 预防性维修策略模型求解
    3.4 矿山装载机关键子系统预防性维修策略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时变可靠度的矿山装载机机会预防性维修策略研究
    4.1 机会维修相关理论
    4.2 机会预防性维修模型的假设
    4.3 基于时变可靠度的双目标多系统机会预防性维修模型
        4.3.1 模型符号
        4.3.2 总维修费用最小的机会预防性维修模型
        4.3.3 可用度最大的机会预防性维修模型
        4.3.4 双目标多系统机会预防性维修策略模型建模
    4.4 单目标多系统机会维修策略模型求解
    4.5 矿山装载机多系统机会预防性维修策略
    4.6 模型验证分析
    4.7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矿山装载机FMEA分析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4)履带式烟叶采收机液压行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标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烟草收获机械研究现状
        1.3.2 履带作业底盘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1.3.3 履带车辆液压行驶系统发展现状
        1.3.4 履带车辆行驶系统中马达转速输出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1.4.1 课题来源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行驶液压系统设计研究
    2.1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结构介绍
        2.1.2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工作原理
    2.2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液压行驶系统方案分析
        2.2.1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液压行驶系统方案设计
        2.2.2 液压行驶系统对比分析
        2.2.3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驱动方案的确定
    2.3 液压驱动系统计算与选型
        2.3.1 发动机的选型
        2.3.2 液压马达的选型
        2.3.3 液压泵的选型
    2.4 采收机变量泵控马达系统液压特性分析
        2.4.1 变量泵结构原理及控制方式
        2.4.2 行走马达结构原理与调节方式
    2.5 基于AMESim履带式采收机液压驱动系统仿真分析
        2.5.1 基于AMESim的液压系统仿真研究进展
        2.5.2 烟叶采收机驱动系统AMESim模型建立
        2.5.3 采收机驱动系统仿真及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3.1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驱动系统功能要求
        3.1.1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基本行驶功能
        3.1.2 发动机变功率控制功能
        3.1.3 转场、作业行驶模式切换功能
        3.1.4 速度油门手柄控制功能
    3.2 采收机驱动控制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与设计
        3.2.1 控制器的选型
        3.2.2 转场/作业模式切换电路
        3.2.3 车速控制系统设计
        3.2.4 发动机转速控制系统设计
        3.2.5 人机交互接口电路设计
    3.3 采收机驱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3.1 开发环境介绍
        3.3.2 控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3.3.3 发动机转速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3.4 车速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4 烟叶采收机速度手柄自动油门控制方案
        3.4.1 手柄方位与车辆行驶状态的对应方案
        3.4.2 速度手柄自动油门控制方案
    3.5 本章小结
4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行驶系统控制方法设计研究
    4.1 烟叶采收机驱动系统原理分析
    4.2 单通道变量泵控马达稳定转速输出控制方法
        4.2.1 变量泵控马达转速输出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4.2.2 烟叶采收机单通道泵控马达控制算法的提出
        4.2.3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原理及应用
    4.3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行驶控制方法
        4.3.1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直线行驶同步控制方法
        4.3.2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驱动系统转向控制方法
    4.4 双泵双阀控马达系统恒转速输出复合控制台架试验
        4.4.1 双泵双阀控马达系统试验台架的搭建
        4.4.2 试验步骤及方法
        4.4.3 试验台架控制平台的搭建
        4.4.4 仿真与试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驱动系统数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5.1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驱动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5.1.1 电液比例变量泵主要元件建模
        5.1.2 变量泵控液压马达环节数学建模
        5.1.3 速度传感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5.1.4 比例放大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5.1.5 泵控马达模型控制框图
    5.2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动力学模型建立
        5.2.1 烟叶采收机理论转向过程
        5.2.2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转向动力学模型
    5.3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驱动系统仿真分析
        5.3.1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
        5.3.2 烟叶采收机驱动系统数学模型参数的确定
        5.3.3 烟叶采收机驱动系统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驱动行驶试验
    6.1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直线行驶性能试验
        6.1.1 试验方案设计与实现方法
        6.1.2 直线行驶试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6.2 履带式烟叶采收机转向行驶性能试验
        6.2.1 双侧履带行走马达的转速分析
        6.2.2 转向轨迹与偏移量测定
        6.2.3 滑转和滑移率的测量
    6.3 田间作业行驶试验
        6.3.1 试验方法
        6.3.2 试验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经历及成果

(5)客车液压辅助制动及其自馈能散热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液压辅助制动的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液压系统热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的参数匹配与优化
    2.1 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2.2 车辆制动模型
    2.3 转矩耦合器数学模型
    2.4 系统数学模型
        2.4.1 系统能量关系模型的建立
        2.4.2 液压辅助制动系统的液压泵的参数计算
        2.4.3 系统产热量计算
        2.4.4 液压散热系统散热计算
        2.4.5 液压散热系统液压泵的计算
    2.5 系统主要元件及工作参数优化匹配
        2.5.1 优化方法的选择
        2.5.2 系统优化实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客车液压辅助制动及其自馈能散热系统实现
    3.1 系统关键元件设计与选型
        3.1.1 散热器选型
        3.1.2 阀块设计
        3.1.3 油箱设计
    3.2 整车—液压系统装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整车—液压系统建模控制与仿真
    4.1 AMESim简介
    4.2 系统模型
        4.2.1 系统原理
        4.2.2 车辆模型
        4.2.3 油箱模型
        4.2.4 整车系统模型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1 设计工况仿真
        4.3.2 城市工况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附录

(6)自上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行走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自上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概述
    1.3 行走系统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现状
    1.4 液压驱动系统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5 机液复合传动系统概述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7 本章小结
2 自上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功能和结构分析
    2.1 自上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简介
    2.2 自上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行走系统方案分析
    2.3 自上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行走系统力学计算
    2.4 本章小结
3 行走液压系统设计和元件分析
    3.1 行走液压系统方案设计
    3.2 行走液压系统元件选型计算
    3.3 行走液压系统元件测试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行走液压系统建模与仿真
    4.1 液压系统仿真的目的
    4.2 行走液压系统主要元件的模型建立和仿真
    4.3 行走液压系统的模型建立和仿真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研究
    5.1 实验条件及项目
    5.2 实验结果分析与仿真对比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多装载机多卡车调度与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工程车辆燃油消耗
        1.2.1 降低燃油消耗的意义
        1.2.2 工程车辆燃油消耗的计算方法
    1.3 工程车辆运输效率
        1.3.1 运输效率的量化及提高方法
        1.3.2 工程车辆的调度管理
    1.4 工程车辆运营成本
        1.4.1 工程车辆运营成本构成
        1.4.2 工程车辆运营成本最小化方法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以及内容
        1.5.1 论文研究意义
        1.5.2 论文研究内容
2 多装载机多卡车调度与运营研究
    2.1 多装载机多卡车调度与运营场景
    2.2 多装载机多卡车运营流程
    2.3 多装载机多卡车配置参数和运行参数
    2.4 多装载机多卡车调度管理
        2.4.1 单装载机多卡车装载与运输
        2.4.2 多装载机多卡车装载与运输
    2.5 多装载机多卡车运营量化
        2.5.1 车队运输时间
        2.5.2 车队燃油消耗
        2.5.3 车队运输效率
        2.5.4 车队运营成本
    2.6 本章小结
3 装载机与卡车动力系统建模与控制器研究
    3.1 装载机与卡车动力系统建模
        3.1.1 装载机发动机数学模型
        3.1.2 装载机行走系统数学模型
        3.1.3 装载机作业系统数学模型
    3.2 装载机与卡车控制策略与控制器设计
        3.2.1 装载机与卡车控制系统架构
        3.2.2 装载机与卡车控制策略
        3.2.3 装载机与卡车控制器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装载机与卡车燃油消耗仿真研究
    4.1 装载机与卡车仿真模型
    4.2 装载机与卡车工况设置
        4.2.1 卡车工况设置
        4.2.2 装载机工况设置
    4.3 装载机与卡车动力学参数
    4.4 装载机与卡车仿真结果
        4.4.1 卡车动力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4.4.2 装载机动力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装载机与卡车运营量化与决策研究
    5.1 运营场景参数设置与运营量化流程
    5.2 单装载机多卡车运营量化结果与决策
        5.2.1 车队燃油消耗
        5.2.2 车队运输效率
        5.2.3 车队运营成本
    5.3 多装载机多卡车运营量化结果与决策
        5.3.1 车队燃油消耗
        5.3.2 车队运输效率
        5.3.3 车队运营成本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应急救援车辆多模式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车辆多模式线控转向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线控转向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多模式转向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现状综合分析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应急救援车辆转向执行机构和整车动力学建模
    2.1 引言
    2.2 液压转向执行机构数学模型
    2.3 路感执行机构数学模型
    2.4 整车动力学建模
        2.4.1 线性二自由度车辆模型
        2.4.2 非线性八自由度车辆模型
        2.4.3 轮胎模型
        2.4.4 模型验证
        2.4.5 驾驶员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应急救援车辆多模式线控转向控制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多模式线控转向系统架构
    3.3 基于分数阶PID的电液车轮独立转向控制策略
        3.3.1 电液车轮独立转向控制策略
        3.3.2 基于Oustaloup滤波器的分数阶PID控制器设计方法
        3.3.3 基于并行自适应克隆选择算法的参数优化
        3.3.4 仿真分析
    3.4 多种转向模式转角分配策略
        3.4.1 基于阿克曼的转角分配策略
        3.4.2 仿真分析
    3.5 基于分数阶PID的路感控制策略
        3.5.1 路感特性分析
        3.5.2 基于分数阶PID的路感控制策略
        3.5.3 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混合H2/H_∞的四轮转向控制策略研究
    4.1 引言
    4.2 四轮转向系统控制策略
    4.3 不确定性描述
    4.4 混合H2/H_∞控制器设计
    4.5 仿真分析
        4.5.1 阶跃输入工况
        4.5.2 正弦输入工况
        4.5.3 鱼钩输入工况
        4.5.4 双移线输入工况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应急救援车辆转向模式动态切换控制策略研究
    5.1 引言
    5.2 转向模式动态切换前提
    5.3 转向模式动态切换控制策略
        5.3.1 转向半径
        5.3.2 转向模式切换过程中转角关系
        5.3.3 目标转向模式主动轮目标转向角
    5.4 基于B样条曲线的主动轮转角切换轨迹
    5.5 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最优主动轮转角切换轨迹
        5.5.1 主动轮转角切换轨迹优化模型
        5.5.2 基于改进NSGA-Ⅱ算法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5.5.3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TOPSIS决策模型
    5.6 仿真分析
        5.6.1 前轮转向切换到四轮转向
        5.6.2 前轮转向切换到后轮转向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台架与整车试验测试
    6.1 引言
    6.2 台架试验
        6.2.1 试验台架总体设计
        6.2.2 控制器设计
        6.2.3 台架试验测试与分析
    6.3 整车试验
        6.3.1 消防救援样车的研制
        6.3.2 数据测量系统
        6.3.3 整车试验测试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大型液压挖掘机热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大型液压挖掘机发展概况
        1.2.1 国外大型液压挖掘机发展概况
        1.2.2 国内大型液压挖掘机发展概况
    1.3 国内外液压系统热平衡研究动态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液压挖掘机热平衡理论分析
    2.1 挖掘机液压系统产散热分析
        2.1.1 挖掘机液压系统产热分析
        2.1.2 挖掘机液压系统散热分析
    2.2 挖掘机液压系统热平衡计算
        2.2.1 挖掘机基本工作循环
        2.2.2 挖掘机液压系统产热计算
        2.2.3 挖掘机液压系统散热计算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60t挖掘机整机多学科联合仿真模型及试验
    3.1 260t挖掘机整机组成及液压回路原理
    3.2 整机多学科联合仿真模型
        3.2.1 机械结构模型
        3.2.2 液压系统模型
        3.2.3 理论分析
        3.2.4 整机仿真模型
    3.3 仿真研究
        3.3.1 动臂举升
        3.3.2 动臂下降
    3.4 试验验证
        3.4.1 试验测试系统
        3.4.2 试验测试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60t挖掘机热平衡仿真研究及分析
    4.1 260t挖掘机产热特性
        4.1.1 工作装置产热功率
        4.1.2 泵马达产热功率
        4.1.3 阀产热功率
        4.1.4 管路产热功率
        4.1.5 液压系统总产热功率
    4.2 260t挖掘机产热机理分析
        4.2.1 准备阶段
        4.2.2 挖掘阶段
        4.2.3 举升阶段
        4.2.4 卸料阶段
        4.2.5 返回阶段
        4.2.6 整个48s循环工况
    4.3 260t挖掘机散热系统热-液压耦合仿真模型
        4.3.1 液压油箱模型
        4.3.2 换热器模型
        4.3.3 管路模型
        4.3.4 整机散热系统热交换模型
    4.4 260t挖掘机散热特性
    4.5 影响挖掘机散热系统性能的因素分析
        4.5.1 换热器结构对热平衡性能的影响
        4.5.2 外界环境对热平衡的影响
        4.5.3 流经散热器流量对热平衡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基于双液压马达发电机的电动重型叉车势能回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工程机械节能技术简介
        1.2.1 传统工程机械节能技术
        1.2.2 新能源工程机械简介
    1.3 纯电驱动工程机械简介
        1.3.1 纯电驱动工程机械发展现状
        1.3.2 势能回收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4.1 课题的提出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电动叉车举升系统方案研究
    2.1 电动叉车工况分析
    2.2 电动叉车举升油缸下降控制方式研究
    2.3 电动叉车势能回收储能方式分析
        2.3.1 机械式储能分析
        2.3.2 液压式储能分析
        2.3.3 电池储能分析
        2.3.4 超级电容储能分析
    2.4 势能回收单元确定
        2.4.1 液压马达分析
        2.4.2 发电机分析
    2.5 双液压马达发电机势能回收方案确定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动叉车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
    3.1 举升系统硬件参数匹配与选型
        3.1.1 门架受力分析
        3.1.2 液压马达选型设计
        3.1.3 发电机选型设计
        3.1.4 电机控制器选型设计
        3.1.5 锂电池选型设计
        3.1.6 其余配件选型设计
    3.2 双液压马达发电机势能回收控制策略研究
        3.2.1 举升油缸下降工作模式决策规则
        3.2.2 举升油缸下降控制策略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举升系统仿真研究
    4.1 举升系统建模
        4.1.1 传统节流控制模式系统建模
        4.1.2 单液压马达发电机调速模式系统建模
        4.1.3 双液压马达发电机调速模式系统建模
    4.2 举升系统下降运动仿真研究
        4.2.1 传统节流控制模式仿真研究
        4.2.2 单液压马达发电机控制模式仿真研究
        4.2.3 双液压马达发电机控制模式仿真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试验分析
    5.1 试验平台搭建
        5.1.1 试验平台方案设计
        5.1.2 试验平台硬件设计
        5.1.3 试验平台软件设计
        5.1.4 试验平台测控采集系统设计
    5.2 试验研究
        5.2.1 试验工作模式研究
        5.2.2 操控性能试验研究
        5.2.3 能量回收效率研究
        5.2.4 模式切换点优化研究
        5.2.5 节能估算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总结
    6.2 课题的创新性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装载机行走制动系统的典型故障(论文参考文献)

  • [1]第26届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PTC ASIA 2021)技术评述[J]. China Hydraulics Pneumatics & Seals Association;.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2(01)
  • [2]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全防护方法研究[D]. 唐浩.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3]基于时变可靠度的矿山装载机维修策略研究[D]. 刘畅.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4]履带式烟叶采收机液压行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D]. 朱晨辉.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4)
  • [5]客车液压辅助制动及其自馈能散热系统的研究[D]. 陈锐. 吉林大学, 2020(01)
  • [6]自上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行走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D]. 龚磊.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7]多装载机多卡车调度与运营研究[D]. 徐新智. 浙江大学, 2020(06)
  • [8]应急救援车辆多模式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与试验研究[D]. 徐飞翔. 吉林大学, 2020(08)
  • [9]大型液压挖掘机热平衡研究[D]. 程浩.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10]基于双液压马达发电机的电动重型叉车势能回收系统研究[D]. 陈海斌. 华侨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装载机行走制动系统典型故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