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导电复合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各向异性,纺丝,复合膜,静电,纤维素,石墨,结构。
导电复合膜论文文献综述
杨柳[1](2019)在《磁光功能化各向异性导电柔性叁明治结构复合膜的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由于各向异性导电膜(ACFs)具有许多优越的性能,使其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存储器、光耦合器件以及电子传感器等高新技术领域。目前,研究者们已经设计和构筑了几种类型的ACFs。I型ACFs沿薄膜厚度方向导电,沿薄膜表面方向绝缘,这一类型的ACFs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而其他几种类型的ACFs正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尚未进行工业化生产。因此,设计和构筑新型的ACFs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中基于各向异性导电膜,构筑了一种独特的叁明治结构复合膜,该复合膜同时具有各向异性导电性、磁性以及荧光性能。采用层层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四种叁明治结构复合膜,包括[PANI/PMMA]//[PMMA]Janus nanobelt array&[Fe_3O_4/PVP]&[Eu(BA)_3phen/PAN]红色荧光叁明治结构复合膜、[PANI/PMMA]//[PMMA]Janus nanobelt array&[Fe_3O_4/PVP]&[Tb(BA)_3phen/PAN]绿色荧光叁明治结构复合膜、[PANI/PMMA]//[Eu(BA)_3phen/PMMA]Janus nanobelt array&[Fe_3O_4/PVP]&[Tb(BA)_3phen/PAN]双色荧光叁明治结构复合膜以及{[PANI/PMMA]//[Tb(BA)_3phen/PMMA]Janus nanobelt array}?{[PANI/PMMA]//[Tb(BA)_3phen/PMMA]Janus nanobelt array}&[Fe_3O_4/PVP]&[PANI/PMMA]//[Eu(BA)_3phen/PMMA]Janus nanobelt array双色荧光叁明治结构复合膜。研究表明,深颜色的导电物质以及磁性物质会严重减弱稀土发光物质的荧光强度,论文中所设计的这种独特的叁明治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宏观上,由于该叁明治结构复合膜具有叁个独立的功能分区,可以有效地将发光物质与导电物质和磁性物质分离。并且,在微观上,各向异性导电层中的Janus纳米带有两个微观分区,一半是由导电物质构成、另一半是由绝缘物质构成,这种独特的微观分区可以保证该复合膜具有较高的导电各向异性。采用一系列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导电层中纳米带宽度在6-11μm之间、磁层纳米纤维的直径在300-600 nm之间、荧光层纳米纤维的直径范围为500-700 nm。所制备的叁明治结构复合膜具有优异的导电各向异性,导电方向的电导是绝缘方向电导的10~8倍,并且该复合膜同时还具有优异的磁性以及荧光性能。更重要的是,这种学术思想和制备方法将为设计和制备其他新型多功能各向异性导电材料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崇杰[2](2019)在《磁控溅射制备高透明导电Ag膜及SnO_2/Ag/SnO_2复合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超薄金属膜的TCO/M/TCO叁层膜具有较好的透明导电性能,是光电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中间金属层对叁层膜的透明导电性能的影响显着。因此,本文首先在两种沉积速率(0.065 nm/s和0.75 nm/s)和沉积气氛(Ar、Ar+H_2和Ar+N_2)下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厚度的Ag膜;系统研究了沉积速率和沉积气氛对Ag膜结构、表面粗糙度及透明导电性能的影响。随后在对单层Ag膜研究的基础上,制备了SnO_2/Ag/SnO_2叁层膜,探讨Ag层的沉积速率和沉积气氛对叁层膜透明导电性能的影响。得到主要结果如下:(1)高沉积速率下制备的Ag膜晶粒尺寸大,结晶性强且表面粗糙度小。与低沉积速率下制备的Ag膜相比,高沉积速率下制备的Ag膜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并且在膜厚较低时也具有更好的透光性,但是当Ag膜厚度较大时,其透光率更低。与在纯Ar气氛下制备的Ag膜相比,在Ar+H_2气氛下制备得到的Ag膜具有更大的晶粒尺寸和粗糙的表面;在Ar+N_2气氛下制备得到的Ag膜表面更光滑且晶粒细小。综合来看其光电性能,Ag膜在Ar+H_2气氛下制备时,其导电性能变化不明显,但是透光性能有明显的下降;Ag膜在Ar+N_2气氛下制备时,导电性能稍微下降,但是对透光性能有较大的提升。(2)Ag层的沉积速率和沉积气氛对SnO_2/Ag/SnO_2叁层膜光电性能的影响与其对单层Ag膜光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大体一致。当Ag层膜厚较低时,Ag层在高速沉积时制备的SnO_2/Ag/SnO_2叁层膜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导电性;当Ag层膜厚较高时,Ag层在低速沉积时制备的SnO_2/Ag/SnO_2叁层膜具有更好的透光性。高速和低速沉积Ag层,当其厚度分别为6和8 nm时,SnO_2/Ag/SnO_2叁层膜达到最高的品质因子(分别为3.45×10~(-2)Ω~(-1)和4.73×10~(-2)Ω~(-1))。Ag层在低速沉积时引入H_2会降低SnO_2/Ag/SnO_2叁层膜的光电性能,但是引入N_2有利于提升SnO_2/Ag/SnO_2叁层膜的光电性能,它们分别在Ag层厚度为10和15 nm时具有最佳的光电性能,其品质因子分别为2.75×10~(-2)Ω~(-1)和5.13×10~(-2)Ω~(-1)。Ag层在高速沉积时引入N_2有利于提升SnO_2/Ag/SnO_2叁层膜的光电性能,在Ag层厚度为8 nm时具有最佳的光电性能,其品质因子为4.84×10~(-2)Ω~(-1)。(3)将SnO_2/Ag/SnO_2叁层膜在85℃干燥和85℃、85%湿度环境下放置两天,结果发现,在85℃干燥环境下,薄膜的性能稳定,而在85℃、85%湿度环境下薄膜性能有明显的下降。将SnO_2/Ag/SnO_2叁层膜进行退火处理,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薄膜光电性能得到提升。其中,Ag层在低沉积速率、Ar+N_2气氛下制备的SnO_2/Ag/SnO_2叁层膜在150℃退火后达到最大的品质因子为7.07×10~(-2)Ω~(-1);当退火温度增加到300℃时,薄膜的光电性能急剧下降。(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周玉洁[3](2019)在《基于裂缝结构的柔性可穿戴碳纳米管/热塑性聚氨酯导电复合膜》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终端越来越普及,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表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柔性传感器作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件,极大地影响智能设备的结构-功能设计与未来发展。柔性复合材料普遍应用于柔性传感器中,基于裂缝结构的柔性力敏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常见的基于裂缝结构的应变敏感复合材料能够检测的应变响应范围有限,压力敏感复合材料的功能也具有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智能领域的推广应用。本文以静电纺丝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基底,并在TPU基底上构筑碳纳米管(CNT)导电层得到CNT/TPU导电复合膜,通过导电层的裂缝结构设计构筑导电网络以制备高性能的应变敏感复合材料和压力敏感复合材料。我们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各种拉伸、弯曲模式下的应变敏感响应性能、机理,在各种压缩模式下的压力敏感响应行为、机理,探索了基于裂缝结构的柔性力敏复合材料在物理振动以及人体运动行为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裂缝结构CNT/TPU应变敏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1)首先将CNT导电油墨喷涂到静电纺丝TPU纤维膜上得到CNT/TPU导电纤维膜。通过对CNT/TPU导电纤维膜进行预拉伸在CNT导电层上形成裂缝结构制备裂缝结构CNT/TPU柔性应变敏感复合材料,平衡应变刺激下响应范围和灵敏度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研究了 CNT导电池墨层喷涂的厚度以及预拉伸工艺对材料微观结构和响应性能的影响。(2)详细表征了应变敏感复合材料的应变响应性能,发现该复合材料既表现出超高的灵敏度,兼具超宽的应变响应范围(灵敏度系数(Guage factor,GF)在0~100%之间为428.5,在100%~220%之间为9268.8,在220%~300%之间为83982.8),而且有快速响应时间(70ms)、良好的稳定性,出色的可重复性(大于10000次拉伸-回复循环)以及优异的弯曲敏感性能。(3)该应变敏感复合材料出色的传感性能与CNT从裂缝缝隙边缘延伸出的微结构及TPU电纺纤维膜优良的拉伸性能有关(CNT从裂缝边缘延仲到缝隙中的微结构利于电子传输有助应变敏感复合材料灵敏度的提高,TPU电纺纤维膜的优异拉伸性能有利于该复合材料的应变响应范围的增大)。通过对应变敏感复合材料的裂缝结构及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裂缝形貌结构的表征分析,初步构建了电子传输的电阻模型并对不同情况下的电阻响应变化进行分析,探索了裂缝结构CNT/TPU应变敏感复合材料在拉伸和弯曲条件下的响应机理。(4)研究了该应变敏感复合材料的应用性,基于该复合材料组装的应变传感器能精确地检测到手机扬声器声音振动信号和钢尺振荡等物理振动信号,对手部抓握时的手背、手指、手腕、手肘关节弯曲运动,膝盖弯曲,手腕脉搏跳动以及喉部发声均能实时监测,展示其在智能设备、电子皮肤和可穿戴医疗监视器等方面的应用潜力。2、不同结构CNT/TPU压力敏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1)本章将构造裂缝结构应用到制备高灵敏度压力敏感的CNT/TPU复合材料中。对CNT/TPU导电纤维膜进行不同方式的组装,结合聚氨酯(Polyurethane,PU)薄膜制备了两层结构CNT/TPU复合材料、两层裂缝结构CNT/TPU复合材料和叁层结构CNT/TPU复合材料叁种柔性压力敏感的复合材料。(2)研究了叁种柔性压力敏感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结构组成特点,结合裂缝结构的简单导电原理图分析了两层裂缝结构CNT/TPU压力敏感复合材料在各种压缩条件下的电阻响应机制。(3)对比研究了两层裂缝结构CNT/TPU复合材料和叁层结构CNT/TPU 复合材料在各种压缩条件下的电阻敏感响应,发现压力施加速率对两种复合材料的电阻响应信号输出没有影响,复合材料对不同的压力可显示不同的电阻响应变化信号,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及响应耐久性。特别地,两层裂缝结构CNT/TPU复合材料表现出较低的压力检测限,叁层结构CNT/TPU 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这为其在智能显示终端设备中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实验依据。(4)研究了压力敏感复合材料的应用性,基于该复合材料组装了压力传感器,测试了压力传感器试样的接触角(116.011°)证明其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探索了压力传感器在人体运动测试方面的应用,展现了该压力敏感复合材料在可穿戴器件及各种领域智能终端具有的广阔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郑鑫,母章,谭晓明[4](2018)在《紫外光固化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纳米聚苯胺/环氧丙烯酸树脂互穿网络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纳米聚苯胺/环氧丙烯酸树脂(PNAI-DBSA/EA)混合物,加入活性稀释剂、引发剂等搅拌混合均匀后,在紫外光照下固化形成纳米PNAI-DBSA/EA互穿网络导电复合膜。通过凝胶含量和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活性稀释剂、引发剂、光照时间和PANI-DBSA含量等因素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NI-DBSA含量为15%(wt,质量分数,下同)、引发剂2,4,6-二苯基氧化膦为4%,固化时间为40s,活性稀释剂乙氧基化叁羟甲基丙烷叁丙烯酸酯为50%时,导电膜凝胶含量达91.8%,导电率为8×10-6S/m。(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10期)
石素宇,王亚蒙,赵康,王利娜,辛长征[5](2018)在《PP/MWCNTs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导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电材料在汽车、机械制造、电子和半导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制备具有较高力学性能和较低逾渗值的导电材料已经成为导电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以聚丙烯(PP)为主要原料,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作为改性剂,通过真空热压成型技术和超声分散的方法制备了PP/MWCNTs导电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绝缘电阻测试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考察了PP/MWCNTs导电复合膜的结构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MWCNTs均匀分散在PP薄膜中,形成导电网络结构,有利于逾渗值的降低和导电性能的提高;当MWCNTs的质量浓度为0.20 mg·m L~(-1)时,电阻率降为78.23Ω·m;MWCNTs的异相成核作用促进了PP分子链的结晶,提高了结晶度.(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刘靖宇[6](2018)在《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的组装及磁光功能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各向异性导电膜(ACFs)由于具有优异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在高新技术领域,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新型多功能ACFs在未来的先进电子器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发新型多功能ACFs是一个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中构筑了四种新型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分别是由[PANI/PMMA]//[Tb(BA)_3phen/PMMA]Janus纳米带作为基本单元构筑的绿色荧光-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由[PANI/PMMA]//[Eu(BA)_3phen/PMMA]Janus纳米带作为基本单元构筑的红色荧光-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上层膜由[PANI/PMMA]//[Tb(BA)_3phen/PMMA]Janus纳米带并且下层膜由[PANI/PMMA]//[Eu(BA)_3phen/PMMA]Janus纳米带作为基本单元构筑的双色荧光-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以及由[Fe_3O_4/PANI/PMMA]//[Tb(BA)_3phen/PMMA]Janus纳米带作为基本单元构筑的磁光功能化的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它们均被定义为IV型ACFs。通过静电纺丝技术构筑的这四种柔性阵列复合膜中的Janus纳米带都以高度定向排列的方式作为结构和导电的基本单元。四种复合膜中的Janus纳米带均由两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由导电侧PANI/PMMA和绝缘绿色荧光侧Tb(BA)_3phen/PMMA、导电侧PANI/PMMA和绝缘红色荧光侧Eu(BA)_3phen/PMMA、导电侧PANI/PMMA与绝缘红绿双荧光侧Tb(BA)_3phen/PMMA和Eu(BA)_3phen/PMMA以及电磁侧Fe_3O_4/PANI/PMMA和绝缘绿色荧光侧Tb(BA)_3phen/PMMA组成。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具有两层(称为A面和B面),且两层紧密结合形成上下结构。在复合膜中,Janus纳米带在两层中的长度方向(即导电方向)是垂直的,从而实现了双各向异性导电。另外,通过分别改变PANI和Fe_3O_4纳米颗粒(Fe_3O_4 NPs)的含量,可以调控复合膜每层各向异性导电性和磁性,且导电方向的电导比绝缘方向的电导高约10~8倍。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也具有可调以及增强的荧光性质,因此所制备的复合膜均具有双各向异性导电,发光和磁性双功能或叁功能特性。此外,所提出的设计理念和制备技术将为新型多功能ACFs的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梦柳[7](2018)在《GO/SWCNT/高分子导电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贝壳珍珠层以其独特的“砖-浆”结构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选用二维层状结构的氧化石墨烯(GO)和性能优异的高分子分别作为复合材料中的“砖”、“浆”两种组分,制备仿贝壳结构导电复合膜。但高分子作为层间粘结剂会阻碍电子的传输,使复合膜电性能变差。因此,引入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SWCNT)作为第叁相提高复合膜电性能,并进行了如下研究:(1)以聚乳酸(PLLA)为模型高分子,探究了GO/高分子仿贝壳结构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比较了利用PLLA静电纺丝膜真空抽滤GO溶液、GO/PLLA纳米纤维混合溶液真空抽滤和溶剂蒸发成膜叁种方法所制备的复合膜结构特征。(2)利用溶剂蒸发成膜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GO/PVA(SPEEK)和GO/PVA(SPEEK)/SWCNT复合膜,并对其进行化学还原及双层迭压处理,探究复合膜微观结构、机械性能、电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变化。研究发现,复合膜断面均为规整的层间交替结构;(r)GO/PVA/SWCNT复合膜的各项性能均优于(r)GO/PVA复合膜,其中,rGO/PVA/SWCNT复合膜的电导率是rGO/PVA复合膜的20-300倍;GO/SPEEK/SWCNT复合膜较GO/SPEEK复合膜机械性能略有下降,但电导率提高了10~5-10~6倍,还原后进一步提高了5-10倍;而双层迭压复合膜由于界面粘附力较弱,机械性能和电性能都略有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覃杏珍,潘旭,黄爱民,胡华宇,黄祖强[8](2018)在《聚苯胺/醋酸丁酸纤维素导电复合膜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机械活化固相法制备的醋酸丁酸纤维素(CAB)为基底,充分溶解后与苯胺均匀混合,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盐酸为掺杂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得聚苯胺(PANI)/CAB(PANI/CAB)导电复合膜。探讨苯胺加入量、过硫酸铵与苯胺摩尔配合比、盐酸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对导电复合膜导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AB用量0.5g,苯胺单体加入量1.25g,过硫酸铵与苯胺摩尔配合比为1∶1,盐酸浓度1.5mol/L,反应时间11h条件下,制得的PANI/CAB导电复合膜的导电性最好,电导率达到0.255S/cm。(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03期)
刘雪娇,杨琳,唐澜,张力平[9](2017)在《聚乳酸基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导电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真空抽滤方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导电膜,将其嵌在聚乳酸表面得到聚乳酸基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导电复合膜。傅里叶红外(FT-IR)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烯与纳米纤维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当纳米纤维素与石墨烯质量比为1:2时,导电复合膜的电导率为12 S·cm-1,抗张强度达到13.62 MPa,水接触角为80.6°。热重分析(TGA)表征结果表明导电复合膜有良好的热稳定性,300℃时不同质量比的导电复合膜的失重量低于10%,相比纳米纤维素,在相同温度下失重量减少了20%。以聚乳酸材料为基体的导电复合膜,其抗张强度比未被嵌聚乳酸基体的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导电膜提高15~23倍,将聚乳酸基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导电复合膜埋在土壤中5周后,质量损失了3.7%。聚乳酸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可降解性,扩展了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导电复合膜的应用范围。制备的导电复合膜在柔性导电材料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邓正,王立,俞豪杰,夏霞[10](2017)在《蜂窝状超支化聚乙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MWCNTs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透明导电材料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图案化CNTs因为具有特定的宏观结构而拓宽了CNTs在光电设备和纳米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常用的制备图案化CNTs的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和刻蚀法,但是这两种方法不仅费时而且价格昂贵。Breath Figure(BF)法被认为是一种简单、高效而且便宜的制备具有蜂窝状多孔材料的方法。本文采用BF法制备具有蜂窝状结构的超支化聚乙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MWCNTs复合膜,通过SEM和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膜具有蜂窝状的多孔结构。孔的骨架为HBPE-g-Pt BMA包裹的MWCNTs,孔径为1-20μm。通过调控HBPE-g-Pt BMA/MWCNTs分散液的浓度,制备了具有不同孔结构的复合膜。分散液的浓度对复合膜的电阻率和透光率有较大的影响。当CCNTs=0.088 mg/m L且CHBPE-g-Pt BMA=0.2 mg/m时,所得复合膜同时兼有较好的透光性和导电性,可用于透明导电产品等领域。(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期刊2017-10-10)
导电复合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超薄金属膜的TCO/M/TCO叁层膜具有较好的透明导电性能,是光电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中间金属层对叁层膜的透明导电性能的影响显着。因此,本文首先在两种沉积速率(0.065 nm/s和0.75 nm/s)和沉积气氛(Ar、Ar+H_2和Ar+N_2)下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厚度的Ag膜;系统研究了沉积速率和沉积气氛对Ag膜结构、表面粗糙度及透明导电性能的影响。随后在对单层Ag膜研究的基础上,制备了SnO_2/Ag/SnO_2叁层膜,探讨Ag层的沉积速率和沉积气氛对叁层膜透明导电性能的影响。得到主要结果如下:(1)高沉积速率下制备的Ag膜晶粒尺寸大,结晶性强且表面粗糙度小。与低沉积速率下制备的Ag膜相比,高沉积速率下制备的Ag膜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并且在膜厚较低时也具有更好的透光性,但是当Ag膜厚度较大时,其透光率更低。与在纯Ar气氛下制备的Ag膜相比,在Ar+H_2气氛下制备得到的Ag膜具有更大的晶粒尺寸和粗糙的表面;在Ar+N_2气氛下制备得到的Ag膜表面更光滑且晶粒细小。综合来看其光电性能,Ag膜在Ar+H_2气氛下制备时,其导电性能变化不明显,但是透光性能有明显的下降;Ag膜在Ar+N_2气氛下制备时,导电性能稍微下降,但是对透光性能有较大的提升。(2)Ag层的沉积速率和沉积气氛对SnO_2/Ag/SnO_2叁层膜光电性能的影响与其对单层Ag膜光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大体一致。当Ag层膜厚较低时,Ag层在高速沉积时制备的SnO_2/Ag/SnO_2叁层膜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导电性;当Ag层膜厚较高时,Ag层在低速沉积时制备的SnO_2/Ag/SnO_2叁层膜具有更好的透光性。高速和低速沉积Ag层,当其厚度分别为6和8 nm时,SnO_2/Ag/SnO_2叁层膜达到最高的品质因子(分别为3.45×10~(-2)Ω~(-1)和4.73×10~(-2)Ω~(-1))。Ag层在低速沉积时引入H_2会降低SnO_2/Ag/SnO_2叁层膜的光电性能,但是引入N_2有利于提升SnO_2/Ag/SnO_2叁层膜的光电性能,它们分别在Ag层厚度为10和15 nm时具有最佳的光电性能,其品质因子分别为2.75×10~(-2)Ω~(-1)和5.13×10~(-2)Ω~(-1)。Ag层在高速沉积时引入N_2有利于提升SnO_2/Ag/SnO_2叁层膜的光电性能,在Ag层厚度为8 nm时具有最佳的光电性能,其品质因子为4.84×10~(-2)Ω~(-1)。(3)将SnO_2/Ag/SnO_2叁层膜在85℃干燥和85℃、85%湿度环境下放置两天,结果发现,在85℃干燥环境下,薄膜的性能稳定,而在85℃、85%湿度环境下薄膜性能有明显的下降。将SnO_2/Ag/SnO_2叁层膜进行退火处理,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薄膜光电性能得到提升。其中,Ag层在低沉积速率、Ar+N_2气氛下制备的SnO_2/Ag/SnO_2叁层膜在150℃退火后达到最大的品质因子为7.07×10~(-2)Ω~(-1);当退火温度增加到300℃时,薄膜的光电性能急剧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电复合膜论文参考文献
[1].杨柳.磁光功能化各向异性导电柔性叁明治结构复合膜的组装[D].长春理工大学.2019
[2].王崇杰.磁控溅射制备高透明导电Ag膜及SnO_2/Ag/SnO_2复合膜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
[3].周玉洁.基于裂缝结构的柔性可穿戴碳纳米管/热塑性聚氨酯导电复合膜[D].郑州大学.2019
[4].郑鑫,母章,谭晓明.紫外光固化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纳米聚苯胺/环氧丙烯酸树脂互穿网络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J].化工新型材料.2018
[5].石素宇,王亚蒙,赵康,王利娜,辛长征.PP/MWCNTs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导电性能[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刘靖宇.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阵列复合膜的组装及磁光功能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
[7].王梦柳.GO/SWCNT/高分子导电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8].覃杏珍,潘旭,黄爱民,胡华宇,黄祖强.聚苯胺/醋酸丁酸纤维素导电复合膜制备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8
[9].刘雪娇,杨琳,唐澜,张力平.聚乳酸基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导电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J].化工学报.2017
[10].邓正,王立,俞豪杰,夏霞.蜂窝状超支化聚乙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MWCNTs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透明导电材料中的应用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