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性疾病论文-梁健球,白书昌

周围血管性疾病论文-梁健球,白书昌

导读:本文包含了周围血管性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周围血管

周围血管性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梁健球,白书昌[1](2015)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脉系统的病变是由相同的病理过程引起,涉及不同血管床的系统性疾病,可引起不同组织、不同器官的相关症状,也存在较多的无症状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同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范筹,两者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因此,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患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有很高的发病率。(本文来源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王芳军[2](2014)在《介入放射学在周围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周围血管疾病常指四肢动脉或静脉因管壁病变、血栓形成、栓子栓塞等多种原因发生血管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缺血或瘀血肿胀等相应症状的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下肢静脉曲张等。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单纯保守治疗难以短期内见效,手术治疗也有诸多限制,介入治疗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本文主要就静脉血栓栓塞症、糖尿病足及动脉硬化性闭塞和下肢静脉曲张的介入诊疗进行简要的介绍。一、静脉血栓栓塞症基本知识(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叁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8-21)

李玲,王竹君,刘彦春[3](2009)在《同型半胱氨酸与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1976年Wilchen夫妇首先提出轻度增高的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以来,大量的国外研究证实Hcy是阻塞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Hcy与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研究。为加深对Hcy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9年40期)

刘舜辉,吴秀艳[4](2008)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周围血管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US)在周围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俯卧位,肢体放松,沿肢体深静脉走行,从上至下横切、纵切扫查,从不同角度观察血管内径、管壁回声、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辅以Valsalva试验、探头加压试验及挤压肢体远(本文来源于《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8-12-01)

刘舜辉,刘倚河,郑玉凤,张蓉,吴秀艳[5](2008)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6例临床怀疑为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患者患处血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超声诊断并明确定位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例,下肢DVT72例(其中左下肢DVT57例,右下肢DVT12例,双下肢DVT3例),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1例,动脉阻塞7例。结论在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简便、无创、可重复、准确而快速等特点,在临床血管外科中越来越显现出其独特的功能所在,可望成为诊断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首选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08年08期)

吴秀艳,刘舜辉,刘倚河[6](2007)在《83例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uS)在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6例临床怀疑为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患者患处血管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CDFI)检查,二维超声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俯卧位,肢体放松,沿肢体深静脉走行,从上至下横切、纵切扫查,从不同角度观察血管内径、管壁回声、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CDFI 辅以 Valsalva 试验、探头加压试验及挤压肢体远端试(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期刊2007-12-01)

李晓明,萧毅,田建明,关建中,田净丽[7](2007)在《64层螺旋CT对周围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与DSA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与DSA比较评估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周围血管性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的准确性及特异性。方法30例PVD患者同时接受DSA及CT血管造影检查。血管狭窄程度分为5级:Ⅰ正常(无狭窄);Ⅱ轻度狭窄(1%~49%狭窄);Ⅲ中度狭窄(50%~74%狭窄);Ⅳ重度狭窄(75%~99%);Ⅴ闭塞。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30例患者中,共有720支血管均有DSA及CTA成像。进行分析比较后发现,64层螺旋CT诊断下肢动脉有意义狭窄的灵敏度98.5%、特异度99.2%、阳性预测值99.1%、阴性预测值98.7%。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周围血管狭窄程度的一种准确、安全、无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07年06期)

阚兴亮[8](2007)在《增强扫描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在周围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周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虽然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仍是诊断这些疾病的金标准,但CE MRA(Contrast-enhanced MRA增强扫描磁共振血管成像)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血管成像方法,在周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且随着磁共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CE MRA技术已呈现出逐步取代传统DSA的趋势,为越来越多的影像医生及临床医生所接受,并且CE MRA技术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深受患者的欢迎。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03例血管外科住院患者的影像资料,探讨CE MRA技术在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以手术或DSA为标准,评价其对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并通过CE MRA和DSA的影像资料的比对来判定血管狭窄或闭塞长度及程度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同时结合临床,探讨部分假阳性出现的原因,进一步证实CE MRA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DSA技术,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血管闭塞或狭窄性疾病提供方便无创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并且术前均经CE MRA检查。所有CE MRA检查均使用德国Erlangen型1.5T超导MRI扫描仪,病人仰卧位,对选定的感兴趣区进行扫描作为减影的蒙片,用3D SPGR(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EchoAcquisition with Steady-state损毁稳态梯度回波采集)序列、自动探测技术,将造影剂分别用2种速度注射(开始用3ml/s,后用0.6~0.8ml/s),使用叁段移床法进行采集。然后在影像工作站进行减影,并用MIP(Maximum Intensity Proljection最大强度投影)进行图像重建。然后以70%为分界将血管狭窄程度分为阴性(>70%)及阳性(≧70%)两级,并根据进床顺序将盆腔及下肢血管分为3段,再以手术或DSA结果为参照标准,分别列表统计CE MRA对不同节段、不同狭窄程度血管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等指标。结果,103例患者中共发现符合要求的血管579段,其中阴性狭窄血管453段、阳性狭窄血管126段,经CE MRA检查后发现阴性狭窄血管435段、阳性狭窄血管144段,其中假阴性2段、假阳性21段。盆腔段、大腿段及小腿段等各段动脉CE MR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95%、97%和96.6%;98.1%、96.5%和96.4%;100%、92.4%和93.9%。总体来说CE MRA对所有阳性狭窄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也比较高,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6%、95.4%。将DSA影像与CE MRI影像进行比较,以DSA图像质量为标准,通过对比发现CE MRA对血管轮廓显示清晰,信号强,伪影少,图像质量可与DSA相媲美。同时,我们还发现3D CE MRA对血管病变的狭窄程度有部分夸大现象,且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通过对于闭塞血管的评估,结果发现3D CE MRA与DSA所显示的狭窄位置跟实际狭窄位置之间均有一段距离,但是两种检查方法对这段距离的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总之,通过对周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及对周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患者的CE MRA和DSA的影像资料的比对,从而证明:3D CE MRA对周围血管狭窄程度分级、狭窄长度以及闭塞血管的闭塞位置的评估均与DSA有相当高的符合率。虽然在狭窄程度上有一定的夸大,在严格判定血管狭窄度时也与DSA有一定差异,而且所示闭塞位置与真实位置间也有一定距离,但从临床诊治的角度来看,这些差异均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因此,我们认为3D CE MRA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DSA技术。(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07-05-06)

张暹东,孙红梅,兰岚,田旭玉,王立军[9](2007)在《周围血管性疾病透视监视法磁共振3D增强血管造影与DSA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透视监视法磁共振3D增强血管造影技术在检出及诊断周围血管疾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7月我院用透视监视法磁共振3D血管造影技术检查周围血管性疾病,并同时进行DSA检查的32例检查结果。结果透视监视法磁共振3D血管造影技术成功率达96.36%,图像质量优良率达77.79%,诊断准确率达84.50%。结论透视监视法磁共振3D血管造影技术在检查周围血管疾病方面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具有成功率高、图像质量好、副反应少、病人痛苦少等优点。(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杜继昌[10](2004)在《我国科学家发现一个新干细胞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天津8月31日电(杜继昌)我国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一个新的干细胞因子──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PO),为干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添了“新丁”。这将为现代生物制药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重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04/09/01)

周围血管性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周围血管疾病常指四肢动脉或静脉因管壁病变、血栓形成、栓子栓塞等多种原因发生血管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缺血或瘀血肿胀等相应症状的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下肢静脉曲张等。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单纯保守治疗难以短期内见效,手术治疗也有诸多限制,介入治疗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本文主要就静脉血栓栓塞症、糖尿病足及动脉硬化性闭塞和下肢静脉曲张的介入诊疗进行简要的介绍。一、静脉血栓栓塞症基本知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周围血管性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1].梁健球,白书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

[2].王芳军.介入放射学在周围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C].全国第十叁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4

[3].李玲,王竹君,刘彦春.同型半胱氨酸与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9

[4].刘舜辉,吴秀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周围血管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摘要[C].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8

[5].刘舜辉,刘倚河,郑玉凤,张蓉,吴秀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

[6].吴秀艳,刘舜辉,刘倚河.83例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2007

[7].李晓明,萧毅,田建明,关建中,田净丽.64层螺旋CT对周围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与DSA的对照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

[8].阚兴亮.增强扫描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在周围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D].延边大学.2007

[9].张暹东,孙红梅,兰岚,田旭玉,王立军.周围血管性疾病透视监视法磁共振3D增强血管造影与DSA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

[10].杜继昌.我国科学家发现一个新干细胞因子[N].新华每日电讯.2004

标签:;  ;  ;  

周围血管性疾病论文-梁健球,白书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