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宁市第二中学杨梅
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在实验教学中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都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使科学探究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最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在实际中,学生却对化学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为何会如此呢?因为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习惯于画实验、讲实验,学生习惯于听实验、背实验。在课堂演示实验中,一些学生以看热闹的心态参与实验教学活动;在学生实验中,学生还没有动手实验就“认识”了实验仪器,“明白”了实验操作,“知道”了实验结果,学生实验成了照葫芦画瓢的模仿操作,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做客观分析,实验报告一交了事。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又怎能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因此,新课程特别强调改革教学方法,改变教学中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现象,变重学习结果为重学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重视学生实验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动手和动脑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是一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探究为基本形式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获得真知识、真本领。具体做法如下:
1.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先有结论,后用实验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学生在知道结果的前提下再去做实验,往往是提不起兴趣。因此,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后再做实验,调动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讨论,了解事物变化的根源。这样就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知识,由实践来检验教材知识,不盲从权威;不再把化学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改为“边讲边实验”或“探究实验”,将实验室作为教学场所。
2.将化学实验与生活相联系起来
将化学实验引入日常生活中,化学学科孕育着无限创新机会,它与社会生活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紧密联系,如家庭小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且有一定趣味性,学生更容易接受;开展家庭小实验,不仅拓宽了实验空间,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例如,让学生用食醋去除水壶中的水垢;用柠檬酸、小苏打、白糖、果汁、水等自制汽水;用自制净水器净化水;用花瓣、蔬菜自制指示剂等,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使学生学以致用,明白化学的“好处”。
3.变被动实验为自主创新实验
对化学教材中有些装置不够完善、现象不够明显、设计不够合理的实验,应该引导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大胆研究如何改进这些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实验的能力。
例如,改进“CO还原CuO的实验”,将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变黑后直接伸入到充满CO的集气瓶中。
再如,改进“燃烧条件的实验”,将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大试管中,试管口各套一气球。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实验的探究式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而且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实验探究式教学完全符合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让学生亲历实验的成功与失败,自己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升华,比死记硬背会有更深的印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