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逆裁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亚,“逆裁军”,安全合作
逆裁军论文文献综述
禚宝山[1](2006)在《论冷战后东亚地区“逆裁军”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后,由于两极格局对抗的消失,在经历了冷战期间高强度的军备竞赛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削减军备的高潮,一些国家纷纷减少军费开支,裁减军队员额,削减武器装备,形成了军备控制与裁军的良好国际安全环境。但是,冷战的结束也给全球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尤其是东亚地区。冷战结束后,由于美苏两极在东亚地区对峙状态的消失,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导致一些国家的不安全感增加,它们相继加快了国防现代化的步伐,有关国家持续增加军费开支,大力扩充军备,特别是提高军备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出现了同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的大趋势背道而驰的一种态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逆裁军”。 文章旨在通过对东亚地区“逆裁军”现象的分析,找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寻求消除这一现象的出路。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逆裁军”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简要回顾,然后从威慑理论、安全困境与成本收益的角度对“逆裁军”的概念及相关要素进行了分析,陈述东亚地区“逆裁军”现象的现状,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对东亚安全局势和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从而得出要消除东亚地区“逆裁军”现象就必须树立新安全观并建立有效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结论。(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06-05-10)
杜清华,石常亮[2](2003)在《冷战后东南亚“逆裁军”问题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1991年冷战的结束,为全球或地区性的军控与裁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在东南亚却出现了扩充军务的"逆裁军"。究其原因,固然是由于东南亚自身的经济增长和南中国海的分歧与争端,但也与"中国威胁论"、地区安全机制及冷战后军控与裁军的现状与理论缺失等有关。就其影响而言,"逆裁军"不仅占用了大量的经济资源,而且破坏了地区稳定,也对中国的安全环境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王子昌[3](2001)在《国际关系结构变化与东盟国家逆裁军》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极冷战格局的解体和东盟国家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是导致东盟国家逆裁军的物质结构因素 ,而对海洋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联合国海洋法的生效是导致东盟国家逆裁军的意识结构因素。(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研究》期刊2001年06期)
逆裁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91年冷战的结束,为全球或地区性的军控与裁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在东南亚却出现了扩充军务的"逆裁军"。究其原因,固然是由于东南亚自身的经济增长和南中国海的分歧与争端,但也与"中国威胁论"、地区安全机制及冷战后军控与裁军的现状与理论缺失等有关。就其影响而言,"逆裁军"不仅占用了大量的经济资源,而且破坏了地区稳定,也对中国的安全环境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逆裁军论文参考文献
[1].禚宝山.论冷战后东亚地区“逆裁军”现象[D].青岛大学.2006
[2].杜清华,石常亮.冷战后东南亚“逆裁军”问题初探[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3].王子昌.国际关系结构变化与东盟国家逆裁军[J].东南亚研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