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性美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美感,人性,世道人心,止于至善,冲动,艺术,教育部。
人性美感论文文献综述
郑菲[1](2019)在《让学校回归本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个会场,8个分论坛,4个专家报告,8个分论坛报告,70多位代表发言,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份的近2000人参加……10月20日—21日,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运城市教育局、盐湖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新样态学校论坛暨盐湖教育创新峰会”在我市召开(本文来源于《运城日报》期刊2019-11-08)
周如钢[2](2018)在《文学应该善于发现人性的温良、光亮与美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代赋予生活新的内涵,岁月不饶人更不饶庸旧的过往。而我们的创作,却很容易落入窠臼。我们善于在笔端诉说曾经带来的苦难与灰暗,会不自觉地忽略成长中的收获与光亮。我们总是喜欢坐在高铁上感叹时光不再慢,生活不再悠然,却又不敢真正去感受绿皮火车的“声声慢”。(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8-11-16)
刘予倩[3](2017)在《探究当代文学主题中的人性美感——以平凡的世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当代文学作品主题的创作形式进行了阐述,并对文学作品主题与内涵中人性美的呈现方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平凡的世界》这一我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的解读与研究,系统的对人性美感以及人性美感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方式进行了探究。并对《平凡的世界》作品中的人性之美进行了挖掘和评析。(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17期)
陈心哲[4](2014)在《《柏林苍穹下》的人性美感体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与人性论是密切相关的,席勒的美学将统一的人性视为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统一"所达到的"游戏冲动",并认为这是人性复归与和谐之路,也是美学所要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之一。本文将依据席勒的美学观点,分析电影《柏林苍穹下》有关人性审美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4年11期)
单慧珺[5](2013)在《身份找寻和人性回归——浅谈话剧《秀才与刽子手》中的美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话剧《秀才与刽子手》中人物形象性格做浅解,整理出剧中体现的身份的迷失美。在这些以及衍生出来的美感里,体现了剧作的人文关怀和对多元化语境的适应。(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3年19期)
罗银胜[6](2007)在《人性的美感——读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杨绛先生年龄接近期颐,回忆录《我们仨》过去四年了,这四年应该是老人家难过的日子,孤身一人回忆往事。她为什么要在九十六岁高龄又推(本文来源于《书屋》期刊2007年12期)
范丹红[7](2007)在《美感教育的人性关爱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让现代美感教育充溢着人性关爱,其根本要求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心"去理解学生、对待学生、关怀学生,特别是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的生命自由生长。美感教育倡导并体现这种人性关爱,即通过美感教育提高学生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有效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文来源于《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程大琥,赖光明,唐铭培[8](2006)在《人性的关爱 真淳的美感——《边城》多媒体教学侧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抽样调查和系统研究”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该课题组深入课堂,以“教学侧记”的形式推出了一系列案例研究成果,本刊将予以重点关注。(本文来源于《湖南教育》期刊2006年29期)
周靖[9](2003)在《材料的“人性”与美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广义上理解,“材料是艺术品赖以诞生的所有构成部分,其中包括以物质材料为主的“物质材料”和体现在设计精神方面的“意识材料”,还有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材料技术”——实现艺术表达的重要部分。(本文来源于《长江建设》期刊2003年05期)
王向峰[10](2003)在《美感的施用与人性复归——马克思《手稿》中的一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以自由自觉的本质在对象世界中全面肯定自己 ,创造出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审美感觉 ,并以之施用于审美实践过程中 ,不论对于自然界的人化 ,对于工业历史的创造 ,对于艺术美的感受 ,对于人消除感觉异化过程中属人的感觉的复归 ,都具有能动的现实的肯定作用(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03年02期)
人性美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时代赋予生活新的内涵,岁月不饶人更不饶庸旧的过往。而我们的创作,却很容易落入窠臼。我们善于在笔端诉说曾经带来的苦难与灰暗,会不自觉地忽略成长中的收获与光亮。我们总是喜欢坐在高铁上感叹时光不再慢,生活不再悠然,却又不敢真正去感受绿皮火车的“声声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性美感论文参考文献
[1].郑菲.让学校回归本位[N].运城日报.2019
[2].周如钢.文学应该善于发现人性的温良、光亮与美感[N].文艺报.2018
[3].刘予倩.探究当代文学主题中的人性美感——以平凡的世界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7
[4].陈心哲.《柏林苍穹下》的人性美感体验[J].名作欣赏.2014
[5].单慧珺.身份找寻和人性回归——浅谈话剧《秀才与刽子手》中的美感[J].大众文艺.2013
[6].罗银胜.人性的美感——读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J].书屋.2007
[7].范丹红.美感教育的人性关爱管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8].程大琥,赖光明,唐铭培.人性的关爱真淳的美感——《边城》多媒体教学侧记[J].湖南教育.2006
[9].周靖.材料的“人性”与美感[J].长江建设.2003
[10].王向峰.美感的施用与人性复归——马克思《手稿》中的一个问题[J].东疆学刊.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