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菌陶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陶瓷,光催化,二氧化,磷灰石,氧化铜,抗菌剂,性能。
抗菌陶瓷论文文献综述
吴永鑫,钟元杰,康朝晖[1](2018)在《浅谈抗菌陶瓷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抗菌陶瓷的必要性,综述了抗菌陶瓷的种类及作用原理,对抗菌陶瓷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2018(第3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24)
崔继方,吴卫华[2](2018)在《新型多功能抗菌陶瓷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综述了自洁抗菌陶瓷、防静电抗菌陶瓷、防辐射抗菌陶瓷、远红外保健抗菌陶瓷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多功能抗菌陶瓷的抗菌机理,并分析抗菌陶瓷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旨在更好地为研究人员及生产企业拓宽抗菌陶瓷的应用范围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陶瓷》期刊2018年10期)
邓秋玲[3](2018)在《载银羟基磷灰石蛐硅藻土抗菌陶瓷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银、四水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作为主要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合成载银羟基磷灰石(Ag-HA),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硅藻土避光搅拌得到载银硅藻土(Ag-ED),将这两种载银粉体800℃烧结后按Ag-HA:Ag-ED为1: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载银羟基磷灰石/硅藻土(Ag-HA/Ag-ED)粉体。XRD测试结果表明Ag-HA和HA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在共沉淀反应中Ag~+取代了Ca~(2+)的位置生成了Agx Ca_(10-x)(PO_4)_6(OH)_2。选择Ag~+取代Ca~(2+)的量为X=0.9的AgHA/Ag-ED混合粉体,按6%的质量比掺入釉中,在1180℃烧制成瓷。ICP-MS和抗菌测试结果表明该抗菌陶瓷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达到99%以上,且Ag~+溶出量远远低于饮用水中Ag~+标准浓度上限50ppb。(本文来源于《山东陶瓷》期刊2018年03期)
崔继方,吴卫华,崔文权[4](2018)在《TiO_2系光催化型抗菌陶瓷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TiO_2系光催化抗菌陶瓷具有杀菌彻底、抗菌持久、安全无毒等优点,有着比传统银系抗菌陶瓷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梳理了国内外TiO_2系抗菌陶瓷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光催化抗菌陶瓷的抗菌机理以及目前TiO_2系光催化抗菌陶瓷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更好地协助科技人员拓展思路,解决光催化抗菌陶瓷制备技术难题。(本文来源于《陶瓷》期刊2018年06期)
林新,李傲,王依琳,朱天奕,周洋[5](2017)在《抗菌陶瓷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抗菌陶瓷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传统抗菌陶瓷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用硼泥制作抗菌陶瓷的创新之处,并还介绍了抗菌陶瓷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7年07期)
李倩[6](2017)在《水处理用负载银、铜型硅藻土基复合抗菌陶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处理用过滤陶瓷是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饮用水处理元件,目前行业内主要是在陶瓷表面涂覆nAg或Ag盐来增强过滤陶瓷的过滤除菌效率,但这种方法有可能导致过滤陶瓷在滤水过程中Ag的释放量过大而造成一定的生物毒性。本文论述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制备出兼具低离子释放量和高抗菌性能的水处理用过滤陶瓷。本文首先以硅藻土和紫砂黏土为原料,采用干压成型方法,在1000℃~1100℃烧成,可以制得孔径小于10μm,孔径集中,孔隙率58~70%变化的多孔过滤陶瓷。陶瓷的主晶相为石英和方石英相,最佳烧结温度范围为1000℃~1050℃。制备的多孔陶瓷材料有较高的过滤速率,过滤高浓度大肠杆菌菌液灭菌率达到99.99%。以AgNO3为抗菌剂原料制备的纳米银/硅藻土复合抗菌陶瓷内分布着大量的孔隙,孔径集中于2.1μm左右,Ag的负载没有改变陶瓷基体的主晶相结构。陶瓷中的纳米Ag以纳米单质Ag和纳米Ag2O两种形式存在,粒径均小于100nm,在陶瓷中分布非常均匀。纳米Ag与陶瓷基体结合非常牢固,其在水介质中Ag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极低,有效的保证了其应用安全性。纳米银/硅藻土复合抗菌陶瓷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霉菌均有很高的抗菌活性,通过纳米银的抗菌活性和陶瓷过滤的协同作用,复合陶瓷通过过滤可以完全去除高浓度菌液的细菌。以Cu(NO3)2为抗菌剂原料制备的纳米氧化铜/硅藻土复合抗菌陶瓷中的纳米CuO粒径为5~50nm,在陶瓷中分布非常均匀。其在水介质中CuO的溶出速率极低。纳米CuO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通过过滤可以完全去除高浓度大肠杆菌菌液中的细菌。实验结果证实纳米银/硅藻土复合抗菌陶瓷和纳米氧化铜/硅藻土复合抗菌陶瓷在水处理终端系统上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吴玉胜,王昱征[7](2016)在《光催化型抗菌材料及抗菌陶瓷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抗菌材料及抗菌陶瓷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抗菌机理,探讨了TiO_2作为光催化型抗菌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工业》期刊2016年06期)
吴玉胜,王昱征[8](2016)在《光催化型抗菌材料及抗菌陶瓷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抗菌材料及抗菌陶瓷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抗菌机理,探讨了TiO_2作为光催化型抗菌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学术年会会刊》期刊2016-11-05)
黄克生[9](2016)在《吸水性强抗菌陶瓷的制备方法与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吸水性强抗菌陶瓷制品的特点是吸水性强又能抗菌,吸水功能主要由硅藻土实现,抗菌功能由纳米二氧化钛银离子溶液实现。本文介绍了一种吸水性强的抗菌陶瓷的制备方法与技术原理。经过多次试制与检测,得到制备吸水性强抗菌陶瓷的最佳配方(wt%)为:硅藻土50、粘土18、氧化钙20、氧化铝12。利用此配方制备的样品吸水量达到40%,破坏强度达到1600 N,断裂模数达到2.96 MPa。(本文来源于《佛山陶瓷》期刊2016年04期)
贺鹏,戴武斌,饶培文,曾令可,王慧[10](2016)在《TiO_2光催化型抗菌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锐钛矿型Ti O_2光催化剂并使用La~(3+)、Si~(4+)等阳离子进行掺杂改性。XRD图谱表明,在550℃下煅烧2 h可以得到晶形较为完整的锐钛矿Ti O_2并且掺杂改性后,晶粒大小呈现出明显的细化。同时,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Ti O_2光催化性能并以此来表征其抗菌能力。结果表明,La~(3+)、Si~(4+)掺杂改性后的Ti O_2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对于不同浓度的阴离子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硫酸根(氯)离子团促进(抑制)了光催化反应,而硝酸根离子则无明显影响。且随着阴离子浓度的降低,影响作用也相应减小。最后,利用浸渍提拉法在瓷砖表面制备了Ti O_2薄膜,以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作为评价其抗菌性能指标,发现其仍保持有好的光催化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6年04期)
抗菌陶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笔者综述了自洁抗菌陶瓷、防静电抗菌陶瓷、防辐射抗菌陶瓷、远红外保健抗菌陶瓷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多功能抗菌陶瓷的抗菌机理,并分析抗菌陶瓷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旨在更好地为研究人员及生产企业拓宽抗菌陶瓷的应用范围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菌陶瓷论文参考文献
[1].吴永鑫,钟元杰,康朝晖.浅谈抗菌陶瓷的研究进展[C].2018(第3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论文摘要集.2018
[2].崔继方,吴卫华.新型多功能抗菌陶瓷的研究进展[J].陶瓷.2018
[3].邓秋玲.载银羟基磷灰石蛐硅藻土抗菌陶瓷釉研究[J].山东陶瓷.2018
[4].崔继方,吴卫华,崔文权.TiO_2系光催化型抗菌陶瓷的研究进展[J].陶瓷.2018
[5].林新,李傲,王依琳,朱天奕,周洋.抗菌陶瓷的研究进展[J].化工设计通讯.2017
[6].李倩.水处理用负载银、铜型硅藻土基复合抗菌陶瓷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7
[7].吴玉胜,王昱征.光催化型抗菌材料及抗菌陶瓷的研究现状[J].中国陶瓷工业.2016
[8].吴玉胜,王昱征.光催化型抗菌材料及抗菌陶瓷的研究现状[C].2016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学术年会会刊.2016
[9].黄克生.吸水性强抗菌陶瓷的制备方法与原理[J].佛山陶瓷.2016
[10].贺鹏,戴武斌,饶培文,曾令可,王慧.TiO_2光催化型抗菌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中国陶瓷.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