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科诊疗行为诱导技术
黄玉钊(牡丹江市口腔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中图分类号】R7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8)20-0004-02
儿童有害怕,甚至拒绝牙科诊疗的行为,这是由于儿童心理特点所决定的。消除这些不利的诊疗行为,达到完成诊疗目标的方法就叫诊疗行为诱导技术。本节主要阐述儿童心理特点、儿童牙科医患关系和儿童牙科诊断行为为诱导方法。
1儿童心理特点
儿童心理因年龄差异较大。
1.1恐惧心理
来儿童牙科就诊的患儿,大多有程度不等的恐惧感。以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儿童多见。表现为神情不安、害怕、紧张、哭闹、不愿与父母分离,不愿和医护人员交谈,不愿接受甚至拒绝诊疗。
原因是多方面的:陌生的诊室环境和医务人员;奇形怪状的诊疗器械(口镜、探针、镊子);轰鸣作响的特殊设备(综合治疗台、手机和三用枪);刺鼻难闻的药味;诊疗中所造成的疼痛(注射、制洞);见到其他儿童在诊疗时哭闹拒治的痛苦场面;监护人的态度和表情(呜咽的母亲,哭闹的孩子)。
虽然恐惧原因是多样的,但是疼痛始终是主要因素。恐惧原因的年龄差异性也非常明显。一般认为3个月以前无恐惧,4个月至2岁以听觉性(声音)恐惧为主,3~5岁以视觉性(恐怖的面孔、场面、动物)恐惧为主,6岁以后才伴有抽象性恐惧。
恐惧也是机体的保护反应之一。在机体和智能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出现恐惧是非常自然的和非常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引起监护人的注意,及时得到保护。对有恐惧情绪的儿童,我们不应责备,更不能歧视,而是要接近儿童,找出原因,消除恐惧。实践证明,对恐惧的儿童通过行为诱导,可使恐惧减轻或消失,顺利完成牙科诊疗;如在诊疗中给患儿带来疼痛,也可以使本来不恐惧的儿童产生恐惧。
1.2依赖心理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对家人(尤其是母亲)有明显的依赖感。依赖的程度,取决于母亲对儿童信息和要求反应的速度和满足的程度。反应越快,满足越好,依赖性就越强。表现为认生,不愿和母亲分离,听从母亲的话。母亲在椅旁陪伴,抚摸儿童的手,可以配合完成诊断;硬性分离,不让母亲陪伴,反而不配合,难以进行诊疗。如果医护人员与其母亲交谈亲切,如同熟人,在椅上的儿童就以为是母亲熟悉的朋友,心里可增添几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降低自己的恐惧感。
1.3情绪表现形式
1.3.1情绪的持续时间短,表现为一时性。所以对不合作的儿童不应急烦燥,因为他有转为合作的可能性,对合作的儿童,诊疗时间不要过长,避免坚持不住而转为不合作。
1.3.2情绪的自控力差,表现为强烈的爆发性。儿童自控力差,而且对行为后果的盲目性大。一旦诊疗中出现疼痛,就会强烈地爆发头晃、手拉、脚蹬、哭闹。此时如诊疗医生思想上无足够重视,行动上无充分准备,很有可能发生意外。预防关键是持手机手的支点必须放在相应的牙齿上(不要放在软组织上),当患儿头晃动时,手和手机随颌骨摆动,不致伤及软组织。同时脚要立即离开脚踏开关,使牙钻停止转动。其次是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一旦发现苗头,应暂时停止诊疗。
1.3.3情绪的好恶性强,表现为兴趣性。为此我们应避免在第一次诊疗中给患儿造成痛苦,增加他们的恐惧心理,导
致以后不配合治疗。
1.3.4儿童情绪,表里如一,一般表现为真实性。但也有极少数儿童,本来牙痛,只因害怕而说牙不痛。此时应向监护人详细询问病史。在诊疗操作中,不能交谈,更应该注意观察患儿的面部表情和手足身体的反应。
1.4思维方式
1.4.1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弱。与患儿交换,或交待注意事项,或要求配合做某一动作时,应多以实物相示,多做示范,形象、具体,便于儿童理解。如果只说不示,患儿不理解,自然难以合作。
1.4.2以自我为中心,8~9岁后转为以集体为中心。在讲解牙病诊疗的好处时,要使患儿明白,一切都为他自己好。这样在心理上便于患儿接受。
2儿童牙科医患关系特点
2.1医(护人员)、患(儿)、监(护人)构成三边关系
与成人牙科的双边(医、患)关系相比,儿童牙科的医、患、监的三边关系更为复杂。医护人员在诊疗时要患、监兼顾,不可偏废。
在医、患、监的三边关系中,医始终是矛看的主导方面,医护人员态度和蔼,解释耐心,技术精湛,是获得信赖和融洽医患关系的前提。
凡是有关患儿的疾病诊断,治疗目的、计划、方法、费用及治疗后的注意事项,都应全部向监护人交待清楚,获得监护人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
2.2患儿的合作程度低
患儿在牙科诊疗中行为,大致可分合作、基本合作、不合作3型。其中基本合作型为多数,不合作型只是极少数。经行为诱导,3型可相互转化。
2.3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
由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特殊的医患、患、监的三边关系,儿童牙科医护人员具备一般的医护人员的素质外,还应具备与此相适应的“三勤”、“五心”。“三勤”就是嘴勤、手勤、眼勤。“五心”就是责任心、虚心、耐心、爱心、童心。
3儿童牙科诊疗中儿童行为诱导的一般方法
3.1语言交流法
牙科诊疗中,和患儿的语言交流是第一步。要想和患儿进行成功的语言交流,首先必须了解儿童语言发育的特点。
因此,和患儿的语言交流,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和语言发育的特点,区别对待。总的原则是避免成人化和专业化,采用简单易懂,具体形象的语言和童语。
形体语言对婴幼儿患者尤为重要。医护人员的一个举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可以给患儿传达一个信息。如医护人员面带微笑,投以亲切和善的目光,用手轻轻抚摸患儿,都会给患儿传达一种关要友善的信息。反过来,即使患儿不说话,医护人员也可以从患儿形体表现中知道患儿对诊疗的反应。
3.2鼓励为主法
对患儿进行行为诱导,应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交替使用。由于患儿情感发育的特点,在牙科诊疗中,出现不配合的行为是很自然的。因此一开始,不要过多地指责,而要想法亲近患儿,在和患儿做朋友的过程中找出原因,消除恐惧。对患儿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3.3示范法
给患儿交待诊疗要求和注意事项,应示范。例如:制洞时,口不能闭,头不能动,痛时举手,尤其是咬合的示范比语言更重要。
3.4适应法
对儿童恐惧的诊疗器械,应先口外外,逐步适应后,方可正式操作。
口镜、探针等可先让患儿用手摸摸,再把口镜到口内,或用探针到正常牙上探一探,患儿确定无痛才开始检查患牙。使用三用枪时,应先在患儿手背上试一试,再往患牙上吹风或冲洗。
重要的是牙钻的试验体会。首先开机,牙钻在喷水下转动;让患者熟悉的声音和喷水状况。
3.5无痛法
疼痛是导致患儿恐惧,拒绝诊疗的最大原因,无痛操作的原则在儿童牙科中尤为重要。临床操作中,应从无痛处开始,把有可能引起疼痛的操作放在最后,一旦患儿感疼痛时,诊疗已毕。
3.5.1麻醉法:最好在局麻下进行牙科诊疗操作,对注射部位应进行表面麻醉。
3.5.2采用无痛去龋技术:如激光、化学、空气喷磨去龋法等。
3.6短时操作法
操作时间宜短不宜长,儿童生性好动,固定于某一姿势的持续时间短,尽量争取在这段时间内,稳、准、好、快地完成诊疗。
3.7家长陪伴法
可陪可不陪的一律不陪。不陪伴不配合,陪伴能配合者可陪。
3.8观摩交流法
对某些因恐惧,拒不接受诊疗的儿童,可让其观摩合作儿童的诊疗情况,再让合作儿童讲述自己的诊疗感受和体会,互相进行交流。这样可激发他的自尊心,达到消除恐惧、接受治疗的目的。
3.9环境感化法
营造适合儿童特点的诊疗环境,可以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
3.9.1诊室布置趋向家庭化和乐园化。
3.9.2候诊室应宽敞、舒适。
一是患儿陪人多,二是患儿需走动,玩耍,不像成人能坐着按秩序排队候诊。
3.9.3有条件可装备音响、电视。即有利于口腔卫生宣教又增加娱乐性。
4对不合作儿童的处理方法
一是药物镇静法,二是固定法,三是全身麻醉法。临床上第二种方法最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