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氨基硫脲论文_李曲祥,刘玮炜,程峰昌,张强,霍云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酰氨基硫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硫脲,氨基,活性,苯并咪唑,苯基,吸收光谱,杂环化合物。

酰氨基硫脲论文文献综述

李曲祥,刘玮炜,程峰昌,张强,霍云峰[1](2015)在《含D-乙酰氨基葡萄糖的酰氨基硫脲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起始原料,经过酰化、氯代和异硫氰酸酯化制得中间体2-乙酰氨基-3,4,6-叁-O-乙酰基-2-脱氧-β-D-吡喃糖基异硫氰酸酯,再与各种酰肼反应,得到了12种新型的标题化合物。产物结构均经IR、1HNMR和ESI-MS确认。所得糖基衍生物构型未发生变化,均为β型。(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5年02期)

李玉玲,刘克成,柳文敏,黄运瑞,彭映莲[2](2014)在《N-对氯苯甲酰基-N'-芳酰氨基硫脲对一些阴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考察了N-对氯苯甲酰基-N'-芳酰氨基硫脲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与F-、Cl-、Br-、I-、CH3CO2-和HSO4-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类主体分子b和d能与阴离子形成结合比为1∶1的氢键配合物,荧光光谱显示它们对F-有突出的响应灵敏度,可选择性识别F-。(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4年01期)

邱文龙[3](2013)在《含苯并咪唑环的酰氨基硫脲、1,3,4-噻二唑/恶二唑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1.以邻苯二胺和自行合成的芳氧基乙酸为起始原料,经一系列反应,合成出了40个新的目标化合物,其中包括20个新型含苯并咪唑环的酰氨基硫脲衍生物7a~7t、18个新型含苯并咪唑环的1,3,4-噻二唑衍生物8a~8r以及2个新型含苯并咪唑环和糖环的1,3,4-恶二唑衍生物9a~9b。利用IR、NMR、MS及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2.利用1H、13CNMR,2DNMR (HMBC,HSQC,1H-1HCSY)技术,证明了目标化合物酰氨基硫脲7在室温、DMSO中存在着链式和环式两种异构体并且链式异构体占优势,含量为75%~100%。3.利用1H、13CNMR和2DNMR技术对目标化合物9a的1H、13C化学位移进行了归属。据此,对化合物9b的1HNMR进行了归属4.利用相关软件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口服生物利用度参数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5.对所合成的38个新目标化合物7a~7t和8a~8r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①. Cdc25B磷酸酯酶抑制活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当浓度为5μg/mL时,目标化合物7n、7q、7r、7s、8d、8f、8g、8j、8m对Cdc25B磷酸酯酶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IC50=5.81±1.25~1.48±0.08μM,其中化合物7q活性最高(IC50=1.48±0.08μM),这说明这些目标化合物是潜在的Cdc25B磷酸酯酶抑制剂。②. PTP1B抑制活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当浓度为5μg/mL时,目标化合物7i、7o、7t、8d、8f、8g、8j、8l、8m、8q、8r对PTP1B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IC50=7.75±1.71~1.29±0.16μM,并且在两类化合物中8g的活性最高(IC50=1.29±0.16μM)。这说明这些目标化合物是潜在的PTP1B抑制剂。③.抗氧化活性(DPPH)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部分酰氨基硫脲类化合物具有弱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化合物7c对DPPH的清除率为45.29%,噻二唑类化合物8a~8r均无抗氧化活性。④.二肽基肽酶-IV (DPP-IV)抑制剂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DPP-IV具有弱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7s抑制活性最高,抑制率为21.55%。6.总之,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7a~7t和8a~8r中部分化合物对Cdc25B磷酸酯酶和PTP1B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这些化合物在抗癌、抗糖尿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此外,部分目标化合物还有弱的抗氧化和弱的DPP-IV抑制活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张经京[4](2013)在《含苯并咪唑环酰氨基硫脲、1,3,4-噻二唑/二酰肼衍生物的一锅法合成及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1.以邻苯二胺和自行合成的芳氧基乙酸为起始原料,经一系列反应,合成出了重要中间体2-芳氧甲基乙酰肼IV,然后在超声波辐射与固-液相转移催化下,将其与自制的异硫氰酸酯VI反应,合成出了24个目标化合物,其中包含17个酰氨基硫脲类化合物VII1~17,4个1,3,4-噻二唑类化合物VIII1~4,3个二酰肼类化合物IX1~3。并利用IR、1H NMR及元素分析对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2.利用相关软件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口服生物利用度参数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3.讨论了生成目标化合物的反应机理,Ar/Ar'上取代基电负性及位置对反应选择性的影响、结构与活性关系。4.对所合成的新目标化合物进行了Cdc25B和PTP1B抑制活性及清除DPPH自由基抗氧化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酰氨基硫脲类化合物(VII)对Cdc25B磷酸酯酶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VII1,VII9,VII12,VII14和VII15对Cdc25B的抑制活性(IC50=0.53,1.09,0.59,1.07,0.86)高于阳性对照物Na3VO4(IC50=1.13)。目标化合物VII10、VIII2、VIII3和VIII4对PTP1B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酰氨基硫脲类化合物VII10和VII11具有弱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二酰肼类化合物(IX)对Cdc25B和PTP1B均无抑制活性,且无抗氧化活性。5.总之,目标化合物中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抑制Cdc25B磷酸酯酶活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抑制PTP1B的活性,这些化合物在抗癌、抗糖尿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李英俊,邱文龙,许永廷,罗潼川,于洋[5](2013)在《一个含苯并咪唑环的酰氨基硫脲NM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合成了一个新的在医药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含苯并咪唑环的酰氨基硫脲化合物,即4-(4-甲氧基苯基)-1-[2-(4-硝基苯氧基甲基)-苯并咪唑-1-基]甲酰基氨基硫脲,并利用元素分析、IR和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NOESY谱确定了其两种异构体(A和B)的构型,并利用2DNMR技术对它们的1H NMR和13C NMR谱进行了全归属,给出了相应的偶合常数和两种异构体的含量.(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2013年01期)

柳文敏,田爱琴,行文茹,陈曼,牛秋红[6](2011)在《N-对氯苯甲酰基-N'-芳酰氨基硫脲的合成与杀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氯苯甲酰氯为原料,通过与硫氰酸钾反应生成对氯苯甲酰基异硫氰酸酯,再与芳酰肼进行加成反应,合成了7种对氯苯甲酰基芳酰氨基硫脲:N-对氯苯甲酰基-N'-苯甲酰氨基硫脲(Ⅱ1)、N-对氯苯甲酰基-N'-对羟基苯甲酰氨基硫脲(Ⅱ2)、N-对氯苯甲酰基-N'-对硝基苯甲酰氨基硫脲(Ⅱ3)、N-对氯苯甲酰基-N'-邻甲氧基苯甲酰氨基硫脲(Ⅱ4)、N-对氯苯甲酰基-N'-对氯苯甲酰氨基硫脲(Ⅱ5)、N-对氯苯甲酰基-N'-α-萘乙酰氨基硫脲(Ⅱ6)和N-对氯苯甲酰基-N'-对甲苯甲酰氨基硫脲(Ⅱ7),收率分别为79.8%、84.8%、65.6%、64.6%、88.8%、72.2%和82.6%。产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杀菌活性测试,初步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枯草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无明显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1年11期)

柳文敏,陈长中,牛秋红,陈曼[7](2011)在《N-邻甲氧基苯甲酰基-N'-芳酰氨基硫脲的合成与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邻甲氧基苯甲酰氯与硫氰酸钾反应生成邻甲氧基苯甲酰基异硫氰酸酯,再与芳酰肼进行加成反应,合成了8种邻甲氧基苯甲酰基芳酰氨基硫脲衍生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1H NMR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1年07期)

龚银香,赵露荣[8](2011)在《酰氨基硫脲及其杂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酰氨基硫脲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它们不仅是合成多种杂环化合物的有机中间体,而且具有杀菌、杀虫、抗结核、抗癌、除草及调节植物生长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介绍了酰氨基硫脲及其杂环衍生物的应用进展及合成方法,同时对该类化合物的广阔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1年02期)

叶冬菊,谢建伟,章艺[9](2010)在《吡啶酰基芳酰氨基硫脲化合物的合成与杀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烟酸为原料,通过酰氯化和硫脲化,合成了5个未见报道的酰胺基酰基硫脲衍生物。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认了新化合物的结构。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0mg/L时N′-邻氟苯甲酰胺基-N-烟酰基硫脲和N′-对氯苯甲酰胺基-N-烟酰基硫脲对黄瓜褐斑病菌抑制率为94.36%和84.68%,N′-邻甲苯甲酰胺基-N-烟酰基硫脲对黄瓜曼枯病菌抑制率为58.16%。(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0年05期)

刘娟,王喜存[10](2008)在《双2,6-二取代吡啶基酰基硫脲及酰氨基硫脲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条件下,以 PEG-400为催化剂,2,6-吡啶二甲酰氯为原料,首先研磨合成了中间体异硫氰酸酯,进一步分别与芳胺、芳甲酰肼反应,高产率的合成了9种新的双酰基硫脲及9种新的双酰氨基硫脲.并分别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研磨时间等多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从而优选出较佳反应条件。并用~1H NMR、IR、表征了它们的结构。(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期刊2008-08-01)

酰氨基硫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考察了N-对氯苯甲酰基-N'-芳酰氨基硫脲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与F-、Cl-、Br-、I-、CH3CO2-和HSO4-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类主体分子b和d能与阴离子形成结合比为1∶1的氢键配合物,荧光光谱显示它们对F-有突出的响应灵敏度,可选择性识别F-。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酰氨基硫脲论文参考文献

[1].李曲祥,刘玮炜,程峰昌,张强,霍云峰.含D-乙酰氨基葡萄糖的酰氨基硫脲合成及表征[J].化学试剂.2015

[2].李玉玲,刘克成,柳文敏,黄运瑞,彭映莲.N-对氯苯甲酰基-N'-芳酰氨基硫脲对一些阴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4

[3].邱文龙.含苯并咪唑环的酰氨基硫脲、1,3,4-噻二唑/恶二唑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3

[4].张经京.含苯并咪唑环酰氨基硫脲、1,3,4-噻二唑/二酰肼衍生物的一锅法合成及生物活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3

[5].李英俊,邱文龙,许永廷,罗潼川,于洋.一个含苯并咪唑环的酰氨基硫脲NMR研究[J].波谱学杂志.2013

[6].柳文敏,田爱琴,行文茹,陈曼,牛秋红.N-对氯苯甲酰基-N'-芳酰氨基硫脲的合成与杀菌活性[J].精细化工.2011

[7].柳文敏,陈长中,牛秋红,陈曼.N-邻甲氧基苯甲酰基-N'-芳酰氨基硫脲的合成与抑菌活性研究[J].化学通报.2011

[8].龚银香,赵露荣.酰氨基硫脲及其杂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

[9].叶冬菊,谢建伟,章艺.吡啶酰基芳酰氨基硫脲化合物的合成与杀菌活性[J].化学试剂.2010

[10].刘娟,王喜存.双2,6-二取代吡啶基酰基硫脲及酰氨基硫脲的合成[C].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2008

论文知识图

哒嗪酮的酰氨基硫脲哌咯环引入酰氨基硫脲中的合成...酰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的经典合成...1-芳氧乙酰基-4-苯酰氨基硫脲...液相法合成路线无溶剂固态合成路线

标签:;  ;  ;  ;  ;  ;  ;  

酰氨基硫脲论文_李曲祥,刘玮炜,程峰昌,张强,霍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