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阜康绿洲沙漠过渡带论文_王祎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疆阜康绿洲沙漠过渡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过渡带,绿洲,沙漠,阜康,新疆,因子,生态。

新疆阜康绿洲沙漠过渡带论文文献综述

王祎玲[1](2003)在《新疆阜康绿洲沙漠过渡带叉毛蓬居群的遗传结构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属于藜科叉毛蓬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仅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的北部。叉毛蓬植物是叉毛蓬属中较为进化的一类。目前对叉毛蓬的研究很少,本文试图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叉毛蓬居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并且探讨其与生境的相关性,为探明荒漠植物的遗传背景、系统演化及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用2×CTAB法提取叉毛蓬居群的总DNA,效果良好,提取物可用于随后的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优化的RAPD反应体系可以得到清晰、稳定可重复性高的扩增带。用RAPD分子标记对叉毛蓬5个亚居群共9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14个10碱基寡聚核甘酸引物共检测到77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76个,多态位点比率为98.7%。亚居群2的多态位点比率最大,亚居群5的多态位点比率最小。按所检测的多态位点比率排列各亚居群的顺序为:亚居群2>亚居群1>亚居群4>亚居群3>亚居群5。多态位点比率结果表明叉毛蓬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利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估计5个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叉毛蓬亚居群内和亚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9.33%和30.67%,遗传变异大部分存在于亚居群之内。又利用Neis指数估计叉毛蓬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也表明大部分的分子变异存在于亚居群之内(69.48%)。但叉毛蓬亚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3052,说明亚居群间已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发生。5个亚居群间的遗传距离的矩阵显示亚居群2与亚居群4的遗传距离最大,亚居群1与亚居群2的遗传距离最小,分别为0.2445和0.1258,亚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664,也说明5个亚居群之间产生了遗传分化。 叉毛蓬亚居群的基因流N_m=1.138,低于一般广布种的基因流水平(N_m=1.881),且远低于毛乌素沙地柠条的基因流(N_m=5.9529),相对有限的基因流可能在叉毛蓬居群遗传分化的维持中起着作用。 根据RAPD数据对叉毛蓬98个个体进行Ward聚类分析,结果可将98个个体都能区分开,5个亚居群都有明显以彼此为中心聚集的趋势,说明各亚居群间已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亚居群4、5最先聚合,表明亚居群个体间的一致度较高,异质性较低。这可能是由于亚居群4、5所处环境的相对一致性;亚居群1、2也是由于所处环境的相对一致性,之后聚为一支。最后,亚居群3与其他居群聚为一类,表明个体间的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各个个体所处的微生境各不相同所致。 用PCA法分析了叉毛蓬的遗传变异与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98个个体在前叁个主分量中占总信息量的62.9既。第一主分量包含的信息量为28.53%,第二主分量包含的信息量为21.32%,第叁主分量包含的信息量为13.05%。X轴为第一主分量,98个个体的投射点分别集中在四个区间在一2~一1区间以亚居群1为主,一1~0区间以亚居群2为主,O一1区间以亚居群3、4为主,1~3区间以亚居群5为主。从个体在x轴的梯度变化规律来看,基本上反映了水分、养分的关系。Y轴为第二主分量,从Y轴上个体的投射点的分布梯度来看,基本上反映了经度变化的趋势。Z轴为第叁主分量,从个体的投射点看,5个亚居群集中在两个区间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变化的规律。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叉毛蓬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标与土壤中的易溶性盐分呈显着负相关(尸<0.05),表明易溶性盐分在维持叉毛蓬亚居群遗传多样性方面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与土壤中的水分呈不相关关系(尸>0.05),但遗传距离却与水分呈显着相关(尸<0.05),说明水分在叉毛蓬植物的分布上可能起着作用,但在长期的适应干早环境过程中,叉毛蓬植物可以利用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完成它的生活史。同时,环境因子与叉毛蓬居群中的某些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关性显着(尸<0.05),说明这些位点对环境因子比较敏感。环境因子的变化引起了基因频率的变化,表明环境因子差异在叉毛蓬居群的遗传分化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即环境因子差异导致的选择差异可能在遗传分化中起着作用。另外,研究表明叉毛蓬5个亚居群的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没有显着的相关关系,表明空间距离在叉毛蓬居群的遗传分化贡献中不起作用。 综合上述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①叉毛蓬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压力。②叉毛蓬居群间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分子变异,遗传分化的产生可能由于亚居群间相对有限的基因流和亚居群所处的微环境不同所致。③叉毛蓬亚居群已经表现出对局部微生境的适应,成为过渡带上稳定发展的亚居群。(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3-06-06)

王戌梅[2](2002)在《新疆阜康绿洲沙漠过渡带碱蓬种群分子生态学初步研究——基于RAPD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方法,研究了新疆阜康沙漠绿洲过渡带藜科植物碱蓬(Suaeda acuminata)的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在新疆阜康绿洲沙漠过渡带中,碱蓬作为较适应其环境的优势种,对绿洲沙漠过渡带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以RAPD技术为分析手段,研究沙漠绿洲过渡带碱蓬的种群遗传结构及种内遗传多态性,探讨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绿洲沙漠过渡带生态因子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采用16个引物对过渡带碱蓬5个亚种群93个体进行RAPD扩增和分析,共检测得到90个位点,除了一个位点外其余均为多态,多态位点比率(PPB)达98.9%,表明碱蓬种群内存在很高的遗传多样性。5个碱蓬亚种群遗传多样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亚种群4>亚种群2>亚种群5>亚种群3>亚种群1。RAPD数据的Shannon指数(I)分析显示,碱蓬种群总的多样性(Hsp)为0.5386,遗传变异的72.32%(Hpop/Hsp)存在于亚种群内,27.68%的变异(Hsp-Hpop/Hsp)存在于亚种群间。Nei指数估算碱蓬种群总的基因多样性(HT)为0.3627,亚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占总多样性的71.29%,亚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28.71%,与Shannon指数分析结果基本一致。5个亚种群两两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393-0.3643,遗传距离最大的是亚种群2和4,最小的是2和3亚种群。碱蓬每代迁入亚种群的个体数(Nm值)仅为0.6208,作为一个远交种,碱蓬亚种群间的基因流是很低的。 绿洲沙漠过渡带碱蓬土壤因子11项指标分别与碱蓬多态位点比率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碱蓬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与土壤的电导率 (CO,P<0.01),含水量(W)、Mg++(P<0.05)均呈显着的正相关,而与土壤其他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不显着(P>0.05)。同时,随着土壤pH值的降低,碱蓬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有上升的趋势。碱蓬亚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碱蓬亚种群间的遗传一致度、遗传距离以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新疆阜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康沙漠绿洲过渡带中,碱蓬种群己经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这种遗传变异的发生与所研究亚种群在过渡带中的地理位置无关,而与其所处的微生境有关。长期对所处微生境的适应和亚种群间有限的基因交流是导致碱蓬种群分化的可能原因。(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2-06-01)

新疆阜康绿洲沙漠过渡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方法,研究了新疆阜康沙漠绿洲过渡带藜科植物碱蓬(Suaeda acuminata)的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在新疆阜康绿洲沙漠过渡带中,碱蓬作为较适应其环境的优势种,对绿洲沙漠过渡带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以RAPD技术为分析手段,研究沙漠绿洲过渡带碱蓬的种群遗传结构及种内遗传多态性,探讨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绿洲沙漠过渡带生态因子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采用16个引物对过渡带碱蓬5个亚种群93个体进行RAPD扩增和分析,共检测得到90个位点,除了一个位点外其余均为多态,多态位点比率(PPB)达98.9%,表明碱蓬种群内存在很高的遗传多样性。5个碱蓬亚种群遗传多样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亚种群4>亚种群2>亚种群5>亚种群3>亚种群1。RAPD数据的Shannon指数(I)分析显示,碱蓬种群总的多样性(Hsp)为0.5386,遗传变异的72.32%(Hpop/Hsp)存在于亚种群内,27.68%的变异(Hsp-Hpop/Hsp)存在于亚种群间。Nei指数估算碱蓬种群总的基因多样性(HT)为0.3627,亚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占总多样性的71.29%,亚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28.71%,与Shannon指数分析结果基本一致。5个亚种群两两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393-0.3643,遗传距离最大的是亚种群2和4,最小的是2和3亚种群。碱蓬每代迁入亚种群的个体数(Nm值)仅为0.6208,作为一个远交种,碱蓬亚种群间的基因流是很低的。 绿洲沙漠过渡带碱蓬土壤因子11项指标分别与碱蓬多态位点比率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碱蓬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与土壤的电导率 (CO,P<0.01),含水量(W)、Mg++(P<0.05)均呈显着的正相关,而与土壤其他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不显着(P>0.05)。同时,随着土壤pH值的降低,碱蓬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有上升的趋势。碱蓬亚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碱蓬亚种群间的遗传一致度、遗传距离以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新疆阜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康沙漠绿洲过渡带中,碱蓬种群己经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这种遗传变异的发生与所研究亚种群在过渡带中的地理位置无关,而与其所处的微生境有关。长期对所处微生境的适应和亚种群间有限的基因交流是导致碱蓬种群分化的可能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疆阜康绿洲沙漠过渡带论文参考文献

[1].王祎玲.新疆阜康绿洲沙漠过渡带叉毛蓬居群的遗传结构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研究[D].西北大学.2003

[2].王戌梅.新疆阜康绿洲沙漠过渡带碱蓬种群分子生态学初步研究——基于RAPD分析[D].西北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新疆阜康绿洲沙漠过渡带叉毛蓬亚...新疆阜康绿洲沙漠过渡带叉毛蓬...叉毛蓬98个个体RAPD数据的PCA分析酶浓度对RAPD的影响不同模板浓度对RAPD的影响浓度对RAPD的影响

标签:;  ;  ;  ;  ;  ;  ;  

新疆阜康绿洲沙漠过渡带论文_王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