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溶质扩散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溶质,模型,导数,传质,反常,系数,分数。
溶质扩散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宋春芳,吴涛,罗归一,李臻峰,李静[1](2018)在《黑莓渗糖过程中水分和溶质扩散的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莓-白糖固液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黑莓在不同条件糖溶液中的渗透脱水规律,得出了渗糖过程中水分和溶质扩散的数学模型。渗透液的质量分数选取40%、50%、60%,溶液的温度选取30、40、50℃,糖溶液和黑莓的质量比为10∶1,渗透脱水时间为0~5 h。利用AZUARA等提出的双组分系统数学模型得到了每种实验条件下黑莓样品最终渗透平衡状态时的失水率和固形物增加率,结果表明,在一定实验条件范围内,黑莓脱水率和固形物增加率均随渗透液浓度、渗透时间和溶液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使用菲克第二定律估算了每种试验条件下水分和糖的有效扩散系数,上述渗透条件下水分和糖的有效扩散系数分别在1.77×10~(-9)~2.10×10~(-9)m~2/s和1.36×10~(-9)~1.60×10~(-9)m~2/s范围内。(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8年02期)
孙洪广,陈文[2](2013)在《复杂地下含水层中溶质扩散过程的变导数分数阶扩散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结构地下含水层中溶质扩散过程一般属于反常扩散。地下含水层中优势水流通道网络的存在导致超(快)扩散现象,而低渗透基质将对扩散过程形成阻滞作用,从而造成次(慢)扩散现象。分数阶反常扩散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不同类型的反常扩散或输运现象,包括次扩散和超扩散。但是一些非均质多孔和裂隙介质中的溶质迁移试验表明,污染物扩散可能不是单一尺度过程,其扩散状态可能随时间或空间发生变化(即超扩散、次扩散和Fick扩散状态之间转化)。扩散状态的转变可能归因于介质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8-19)
溶质扩散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复杂结构地下含水层中溶质扩散过程一般属于反常扩散。地下含水层中优势水流通道网络的存在导致超(快)扩散现象,而低渗透基质将对扩散过程形成阻滞作用,从而造成次(慢)扩散现象。分数阶反常扩散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不同类型的反常扩散或输运现象,包括次扩散和超扩散。但是一些非均质多孔和裂隙介质中的溶质迁移试验表明,污染物扩散可能不是单一尺度过程,其扩散状态可能随时间或空间发生变化(即超扩散、次扩散和Fick扩散状态之间转化)。扩散状态的转变可能归因于介质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质扩散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宋春芳,吴涛,罗归一,李臻峰,李静.黑莓渗糖过程中水分和溶质扩散的数学模型[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8
[2].孙洪广,陈文.复杂地下含水层中溶质扩散过程的变导数分数阶扩散模型[C].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