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池肇春[1](2022)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外并发症研究进展与现状》文中提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是作为描述这种疾病的一个更合适的总括述语,新的定义将代谢功能障碍列为肝病的重要病因,论证了MAFLD的高异质性,加快了向新治疗的转化路径.MAFLD的肝外并发症其发生率和相关疾病,远远超过肝病本身,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鉴于当前人们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且对肝外并发病的疾病范围、发病机制、诊断的研究还不完善,尤其当前对其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有鉴于此本文就MAFLD肝外并发症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介绍与述评,与广大读者共享.
李进鹏[2](2021)在《法尼醇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指在排除过量饮酒、使用药物和慢性肝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脂肪堆积后,肝细胞中甘油三酯(TG)的蓄积超过5%的一种疾病[1]。NAFLD的病理演变过程复杂,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由NASH发展而来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NASH被认为是可以威胁NAFLD患者生命的转折点[2]。目前,亚洲NAFLD患病率约为27.37%,
林淑珍,张晓静,张志安,刘志华,齐青松[3](2021)在《Fibro Touch参数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文中提出目的探究Fibro Touch参数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168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肝纤维化程度分为F0期19例,F1期29例,F2期40例,F3期51例,F4期29例。采用Fibro Touch检查测定其肝硬度测定值(LSM),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期CHB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LSM、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胰岛素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LSM、HbAlc和胰岛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肝纤维分期的不断增加,ALT、TBIL、LSM、HbA1c水平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胰岛素水平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的LSM水平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r=0.382,P<0.01),LSM水平与胰岛素水平、HbAlc水平与胰岛素水平均呈负相关(r=-0.412、-0.336,P<0.01)。结论 Fibro Touch检查测定CHB患者的LSM水平与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具有相关性。Fibro Touch检查与血糖、胰岛素水平在评估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段小霞,薛顺和,刘倩,刘杰,赵瑜,韩文[4](2021)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胆碱酯酶对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胆碱酯酶(CHE)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111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临床资料。另选择同期住院病毒性肝炎不伴肝硬化患者34例为肝炎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5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IGF-1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方法测定RBP和CHE值。比较三组IGF-1、RBP、CHE水平及其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硬化组IGF-1、RBP、CHE值低于肝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F-1、CHE、RBP水平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降低,在Child-Pugh A级组与B、C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级组和C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P和CHE的阳性率随着Child-Pugh评分分级的增加逐渐增高(P<0.01)。IGF-1、RBP和CHE值均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r=-0.297、-0.396、-0.609,P<0.01)。血清IGF-1、CHE、RBP水平预测病毒性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7、0.915、0.838,最佳临界值分别为96.9 ng/ml, 4 707.0 u/L,19.8 mg/L,三指标联合检测AUC为0.979,高于单独指标。结论 IGF-1、RBP和CHE能很好的反应肝脏功能的情况,且三个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在预测肝硬化的诊断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缪蓉娟,周甜甜,邵思钰[5](2021)在《回授法饮食管理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回授法饮食管理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江苏省某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回授法饮食管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饮食认知、营养状况和血糖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饮食认知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PG-SGA评分较对照组显着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FBG、2 h PBG、HbA1c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授法饮食管理能显着提高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认知水平,改善营养状况和血糖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荟岚,王璐[6](2021)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24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是否发生再出血将患者分为未出血组(n=160)和再出血组(n=82)。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GFBP-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关系。结果再出血组血清IGFBP-3的表达水平高于未出血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为C级、门静脉内径、白细胞计数和IGFBP-3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钠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IGFBP-3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4、97.56%和70.00%。构建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logistic回归模型(由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内径、白细胞计数、血钠和IGFBP-3组成)列线图,其拟合曲线与理想曲线的重合度较高,一致性指数(C指数)为0.962。结论 IGFBP-3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越高,提示患者发生再出血的风险越高。由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内径、白细胞计数、血钠和IGFBP-3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列线图可以有效评估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风险。
于丽丽,韩佳[7](2021)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胃肠屏障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胃肠屏障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4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1例为对照组。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观察组分为A级组(n=37)、B级组(n=24)及C级组(n=23)。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IGF-Ⅰ及胃肠屏障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IGF-Ⅰ及胃肠屏障功能指标,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GF-Ⅰ水平与胃肠屏障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IGF-Ⅰ水平低于对照组,DAO、D乳酸、内毒素及L/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组IGF-Ⅰ水平高于B、C级组,DAO、D乳酸、内毒素及L/M水平均低于B、C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级组IGF-Ⅰ水平高于C级组,DAO、D乳酸、内毒素及L/M水平均低于C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GF-Ⅰ水平与DAO、D-乳酸、内毒素、L/M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IGF-Ⅰ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能反映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且与肠道屏障功能存在相关性,参与肠道屏障功能损害。
李昕宇[8](2021)在《小鼠Kupffer细胞的转分化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KCs是肝脏长期驻留的巨噬细胞,在慢性肝损伤期间KCs被激活并分泌促炎症和促纤维化细胞因子,作用于HSCs转分化形成肌成纤维细胞,最终产生胶原沉积,学术界广泛认可,HSCs是肝脏中胶原沉积的主要来源,也是肝纤维化病理过程的核心环节,而KCs除了能辅助HSCs参与纤维化以外,是否有其他途径产生胶原沉积尚未阐明。HSCs转分化成为肌成纤维细胞是肝纤维化的关键步骤,除了HSCs转分化以外,肝脏中还存在大量其他细胞转分化的现象,例如有实验研究证明了动物模型中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相互转化。在肝外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例如皮肤、心肌、肾脏等组织中巨噬细胞可更进一步转分化为纤维细胞并分泌胶原蛋白,和伤口损伤愈合修复密切相关。通过上述类比,提出KCs可以发生转分化的猜想,KCs转分化为类成纤维细胞后可能产生胶原沉积,甚至有可能参与肝组织损伤修复乃至肝纤维化形成。KCs的转分化理论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纤维化理论着眼于HSCs的不同视角,把肝硬化的过程视为河流,HSCs的转分化可视作主干道,而KCs则可作为支流,提供了未来肝纤维化治疗的新思路和新靶点,同时给成纤维细胞提供了新的来源,完善了对肝纤维化的认识。材料和方法:首先本研究在两个不同的体外实验模型中进行平行实验:体外肝脏非实质细胞培养和精密肝切片培养。具体步骤如下:(1)构建特异性追踪KCs谱系的动物模型Emr1Cre+/-::Ribo Tag+/-的小鼠追踪KCs谱系。(2)分离KCs后进行体外培养。(3)使用精密肝切片培养技术进行精密肝片培养。(4)使用免疫荧光成像分析培养后的KCs表达的蛋白。(5)利用多聚体免疫共沉淀富集KCs,提取RNA,合成c DNA。(6)实时定量PCR(Fludigm)。其次在小鼠肝切片中进行胶原沉积研究,使用氯膦酸盐脂质体耗竭KCs,进行精密肝切片培养,对肝切片进行Masson三色染色和RT-PCR基因表达分析。最后使用IL1r敲除小鼠和Nlrp3基因敲除小鼠,使用精密肝切片培养技,实时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使用LDH检测套盒定量分析肝片中细胞死亡情况。结果:(1)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推移,体外非实质细胞培养和精密肝切片培养两种模型中均发生:KCs的特征基因以及调控其表达的转录因子表达下调。(2)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推移,体外非实质细胞培养和精密肝切片培养两种模型中均发生:KCs中纤维化相关的基因以及调控其表达的转录因子表达上调。上述效应在非实质细胞培养和肝组织切片培养之间是高度一致的。(3)清除KCs后肝切片中胶原沉积减少。(4)Il-1r敲除小鼠的肝片中细胞死亡相关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没有显着差异。(5)Nlrp3敲除小鼠肝片中细胞死亡相关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没有显着差异。结论:KCs转分化在体外非实质细胞培养和精密肝切片培养两种模型中均有发生。KCs的转分化在体外培养中相对保守反应,转分化为类似成纤维细胞样的细胞,可以分泌胶原沉积相关蛋白。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9](2021)在《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管理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流行病学资料提示,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之间存在很强的双向关系,二者并存导致不良的代谢和心血管风险增高。尽管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的确诊仍需行肝活检,但已有多种临床诊断工具可用于筛查NAFLD和评估脂肪变性。在诸多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管理方案中,通过减轻体重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并减少肝脏脂肪堆积,但仅靠调整生活方式来维持体重减轻并非易事,故支持选择生活方式联合降糖药物的管理方式。
段小霞[10](2021)在《血清IGF-1、CHE、RBP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比较血清IGF-1、CHE、RBP水平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及不同肝功能分级间的差异,探索其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及不同肝功能分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的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111例,根据肝硬化Child-Pugh评分将其分为三个不同亚组:A级组25例;B级组59例;C级组27例。同期住院的病毒性肝炎患者34例,同期其他科室排除肝脏疾病、糖尿病、生长相关疾病、器官功能衰竭或恶性肿瘤的单病种住院患者或体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调阅所有纳入患者的病例,收集其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饮酒史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入院后采静脉血,收集实验室参数: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根据病情行B超、CT等影像学或胃镜检查。比较分析:1.比较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三组间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2.比较肝硬化组中不同Child-Pugh分级、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并发症间实验室指标;3.对血清IGF-1、ALB、CHE、RBP水平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4.绘制ROC曲线,分别评估血清IGF-1、CHE、RBP水平及其联合指标预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期及Child-Pugh分级组内C级的临床价值。结果:1.三组间血清IGF-1、ALB、CHE、RBP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表达水平依次为: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进行组内两两比较显示,血清IGF-1、ALB、CHE、RBP水平在肝硬化组和肝炎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Child-Pugh分级间血清IGF-1、ALB、CHE、RB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显示,血清IGF-1、RBP水平分别在Child-Pugh A与Child-Pugh B、Child-Pugh A与Child-Pugh 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ild-Pugh B和Child-Pugh 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B、CHE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间血清IGF-1、ALB、RBP、CHE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肝硬化不同临床并发症之间比较,血清IGF-1、ALB、CHE水平在有腹水发生和无腹水发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ALB水平在有肝性脑病发生和无肝性脑病发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血清IGF-1、ALB、CHE、RBP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7、-0.728、-0.609、-0.3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以病毒性肝炎组为参照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IGF-1、CHE、RBP水平及三个联合指标在肝硬化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血清IGF-1、CHE、RBP水平及联合指标预测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7、0.915、0.838、0.979,联合指标检测曲线下AUC面积高于单独指标。血清IGF-1、CHE、RBP水平相对应的截断点分别为96.950ng/ml,4707.000U/L,19.800mg/L;以肝硬化代偿期为参照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GF-1、CHE、RBP水平及联合指标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0.802、0.738、0.843,联合指标检测曲线下AUC面积高于单独指标。血清IGF-1、CHE、RBP水平相对应的截断点分别为53.450ng/ml,3608.000U/L,19.800mg/L;血清IGF-1、CHE、RBP水平及联合指标预测Child-Pugh分级组内C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0、0.842、0.706、0.845,联合指标检测曲线下AUC面积高于单独指标,但联合指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提高不明显。血清IGF-1、CHE、RBP水平相对应的截断点分别为48.500ng/ml,2582.000U/L,10.500mg/L。需要进一步大量数据对最佳临界值及诊断效能进行验证。结论:1.通过研究发现血清IGF-1、ALB、CHE、RBP水平可作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临床分级及分期预测指标,且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通过研究发现血清IGF-1、ALB、CHE水平可作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腹水发生的预测指标;血清ALB水平可作为肝性脑病发生的预测指标。3.通过研究发现血清IGF-1、ALB、CHE水平可作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期和Child-Pugh分级组内C级的早期诊断指标,三者联合指标诊断优于单独指标,但需要进一步临床数据验证。
二、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外并发症研究进展与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改称及新定义的意义 |
2 MAFLD是一多系统疾病 |
3 MAFLD与心血管疾病风险 |
4 MAFLD与心功能障碍(心肌病、心律失常) |
5 MAFLD与颈动脉疾病 |
6 MAFL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
7 MAFLD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
8 MAFLD与动脉粥样硬化性CVD |
9 MAFLD与MetS |
1 0 MAFLD与T2DM/胰岛素对抗 |
11内脏脂肪过多 |
12 MAFLD和慢性肾脏疾病 |
13 MAFLD与结直肠癌 |
14 MAFL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
15甲状腺功能减退 |
16多囊性卵巢综合征(PCOS) |
17 MAFLD和骨质疏松症 |
18 MAFLD和银屑病 |
18.2银屑病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到目前为止,MAFLD与银屑病之间的联系机制还很复杂,尚未完全了解.然而,确定这两种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具有临床意义,因为它可能为新的药理学方法提供希望. |
18.3结论尽管已发表的证据仅限于观察性(横断面和病例对照)研究,但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MAFLD与银屑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已发表的研究表明,MAFLD在成人银屑病患者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影响到这些患者的50%),银屑病和MAFLD患者比没有MAFLD的患者更容易出现Met S和更严重的皮肤病程度.此外,银屑病患者更容易患上更严重的MAFLD(也就是说,大约1/4的银屑病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可能患上MASH).然而,MAFLD是否仅仅是MetS并存特征的一种附生现象,或是银屑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更好地阐明MAFLD与银屑病的生物学机制.这种新的“肝-真皮轴”的特殊介质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发现创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
19结论 |
(2)法尼醇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FXR和胆汁酸代谢 |
2 FXR和脂质代谢 |
3 靶向肠道和肝脏肝FXR通路药物 |
(3)Fibro Touch参数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分期CHB患者的LSM、Hb A1c及胰岛素水平比较 |
2.2 CHB患者LSM水平与Hb A1c水平、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 |
3 讨论 |
(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胆碱酯酶对肝硬化诊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各组患者血清IGF-1、RBP、CHE水平比较 |
2.2 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组间血清IGF-1、RBP、CHE水平比较 |
2.3 肝硬化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组阳性率比较 |
2.4 肝硬化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
2.5 IGF-1、CHE、RBP及联合指标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 |
3 讨 论 |
(5)回授法饮食管理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2.2.1 成立饮食管理小组 |
1.2.2.2 饮食管理资料准备 |
1.2.2.3 饮食管理知识教学 |
1.2.2.4 食物交换份法饮食指导 |
1.2.2.5 饮食认知测试 |
1.2.2.6 纠正或澄清患者的错误 |
1.2.2.7 再次提问 |
1.3 评价指标 |
1.3.1 饮食认知 |
1.3.2 营养状况[10] |
1.3.3 血糖水平 |
1.4 资料收集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饮食认知比较 |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
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
3 讨论 |
3.1 回授法饮食管理能显着提高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认知 |
3.2 回授法饮食管理能显着改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营养状况 |
(6)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信息收集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的基本资料比较 |
2.2 两组血清IGFBP-3的表达水平比较 |
2.3 IGFBP-3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关系 |
2.4 IGFBP-3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价值 |
3 讨论 |
(7)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胃肠屏障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IGF-Ⅰ及胃肠屏障功能指标比较 |
2.3 观察组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IGF-Ⅰ及胃肠屏障功能指标比较 |
2.4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GF-Ⅰ水平与胃肠屏障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8)小鼠Kupffer细胞的转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肝脏概述 |
1.2 肝脏纤维化 |
1.2.1 肝细胞的死亡与凋亡 |
1.2.2 肝纤维化发展 |
1.2.3 肝纤维化中肌成纤维细胞的组成 |
1.3 KCs在肝脏学中的研究进展 |
1.3.1 KCs的起源 |
1.3.2 KCs在肝脏结构中的定位 |
1.3.3 KCs的免疫作用 |
1.3.4 KCs的异质性 |
1.3.5 KCs的可塑性 |
1.3.6 KCs与肝脏疾病 |
1.4 细胞谱系追踪技术 |
1.4.1 细胞谱系追踪技术的基本原理 |
1.4.2 细胞谱系追踪的标记方法 |
1.4.3 细胞谱系追踪在肝脏研究中的应用 |
1.4.4 细胞谱系追踪的未来 |
1.6 细胞的转分化 |
1.6.1 细胞转分化概述 |
1.6.2 自然发生的转分化 |
1.6.3 实验性转分化 |
1.6.4 肝脏中的转分化 |
1.6.5 转分化应用于再生医学的优点和局限性 |
第2章 KCs在体外非实质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和表型变化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实验动物 |
2.2.2 实验试剂 |
2.2.3 主要实验耗材与设备 |
2.2.4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
2.3 实验方法 |
2.3.1 非实质细胞分离 |
2.3.2 收集培养的非实质细胞 |
2.3.3 多聚体免疫共沉淀 |
2.3.4 RNA提取 |
2.3.5 基因表达分析 |
2.3.6 免疫荧光成像 |
2.3.7 统计学方法 |
2.4 结果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3章 精密肝切片培养实验过程中,KCs特征性基因表达下调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实验动物 |
3.2.2 实验试剂 |
3.2.3 主要实验耗材与设备 |
3.2.4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
3.3 实验方法 |
3.4 实验结果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4章 在精密肝切片培养和体外非实质细胞培养实验中,KCs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实验动物 |
4.2.2 主要实验试剂 |
4.2.3 主要实验耗材与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4 结果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第5章 KCs在培养过程中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 |
5.2.1 实验动物 |
5.2.2 实验试剂 |
5.2.3 主要实验耗材与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4 结果 |
5.5 讨论 |
5.6 小结 |
第6章 KCs与肝片中胶原沉积的初步探索研究 |
6.1 引言 |
6.1.1 实验动物 |
6.1.2 实验试剂 |
6.1.3 主要实验耗材与设备 |
6.1.4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
6.2 实验方法 |
6.2.1 KCs耗竭 |
6.2.2 肝片培养、基因分析等方法同前所述 |
6.3 结果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结论 |
本实验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血清IGF-1、CHE、RBP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四、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外并发症研究进展与现状[J]. 池肇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2(01)
- [2]法尼醇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J]. 李进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12)
- [3]Fibro Touch参数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J]. 林淑珍,张晓静,张志安,刘志华,齐青松. 海南医学, 2021(23)
- [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胆碱酯酶对肝硬化诊断的价值[J]. 段小霞,薛顺和,刘倩,刘杰,赵瑜,韩文. 中国临床研究, 2021
- [5]回授法饮食管理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 缪蓉娟,周甜甜,邵思钰.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11)
- [6]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杨荟岚,王璐.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21(05)
- [7]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胃肠屏障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 于丽丽,韩佳. 中国医学创新, 2021(25)
- [8]小鼠Kupffer细胞的转分化研究[D]. 李昕宇. 吉林大学, 2021(01)
- [9]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7)
- [10]血清IGF-1、CHE、RBP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D]. 段小霞. 延安大学,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