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隐喻认知及认知科学相关原理在中医理论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应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总结研究成果、发现研究问题、启迪研究思路。结果隐喻认知及认知科相关原理作为方法学为中医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中医语言本质的探究、中医理论体系的重构、中医基本概念构建路径的研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结论中医理论研究与认知科学相关原理的结合有利于中医现代化,但道路是曲折的,过程是复杂的,要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理念,要不断修正、检验、再修正、再检验。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谷浩荣,贾春华,付桥桥,牛锐,陈丽名,李小会,杨景锋,谭颖颖
关键词: 隐喻认知,认知科学,中医理论
来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医药卫生科技,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中医学,中国语言文字
单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伤寒学与经方辨治疑难病学科创新团队,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81373770):具身心智视域下的中医五行概念隐喻的认知心理语言逻辑研究,负责人:贾春华,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2018JQ8026):隐喻认知视域下中医藏象概念构建路径研究,负责人:谷浩荣,陕西中医药大学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7PY21):基于认知语言心理相关原理的中医藏象概念构建路径研究,负责人:谷浩荣
分类号: H15;R22
页码: 2480-2484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1303K
下载量: 188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医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11)
- [2].中医理论研究缺乏突破性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20)
- [3].中医理论研究方法论现状及策略[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01)
- [4].中医理论研究的“拾遗”与“补遗”[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04)
- [5].中医理论研究的回顾及发展趋势战略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07)
- [6].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J]. 光明中医 2008(05)
- [7].中医理论研究应用系统评价方法的思路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 2014(05)
- [8].新形势下中医理论研究与发展战略专家共识[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01)
- [9].高概念大数据时代 中医理论研究的机遇[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01)
- [10].中外专家交流中医理论研究方法[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8(01)
- [11].劳逸致病的中医理论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35)
-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重点支持中医理论研究[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12)
- [13].范仲毓教授“中医天文学派创始人”对中医理论研究探索的贡献[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99)
- [14].西方中医医家腊味爱的学术思想及其影响[J]. 中医药导报 2020(06)
- [15].“纠结”心理状态的中医理论研究初探[J]. 天津中医药 2018(11)
- [16].糖尿病中医理论研究现状[J]. 生物技术世界 2015(08)
- [17].中医理论研究的“梳理”与“疏理”[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01)
- [18].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中医理论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03)
- [19].专家讨论“十二五”中医理论研究重点[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11)
- [20].逍遥散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医药 2013(03)
- [21].第四届珠江论坛聚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1(14)
- [22].中医“祛瘀生新”理论内涵新解[J]. 辽宁中医杂志 2009(05)
- [23].茯苓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24].主编的话[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1)
- [25].中医理论研究应重视概念的逻辑统一性[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03)
- [26].中医“脾瘅”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J]. 慢性病学杂志 2019(11)
- [27].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中医理论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14)
- [28].第548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研讨会上形成《中医理论研究战略专家香山科学会议共识》[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23)
- [29].“魏羲预言”对中医理论研究的启迪——宏观生态理论在人体微观世界的运用[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4(12)
- [30].复杂性科学对中医理论研究的启示[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