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代腾飞[1](2021)在《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及层间粘结性能提升研究》文中指出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间脱粘和早期裂缝十分普遍,已影响到公路桥梁的正常使用。已有研究和实践主要将裂缝成因归结为干缩裂缝,对极早龄期的收缩裂缝及由此造成的层间脱粘重视不够。本文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以及实例应用等方法,研究了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与层间粘结性能提升措施。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对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裂缝成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极早龄期的收缩和层间脱粘是桥面铺装层开裂的主要成因。(2)研究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收缩的来源构成,提出基于孔隙水饱和度的塑性收缩裂缝控制方法、基于水化反应程度的混凝土收缩预测方法和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温度梯度确定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裂缝成因进行分析,供决策参考。(3)通过切槽方法控制结合界面粗糙度,采用沿结合面劈裂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切槽参数对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确认界面粗糙度是影响层间结合的主要因素,层间结合强度远低于完整混凝土的强度。建立主要切槽参数下粘结劈拉强度预测模型,供工程切槽处理效果评价参考。
任红全[2](2020)在《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病害及施工要点探析》文中指出通过对某高速公路项目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现场调查分析,文章总结了钢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桥面铺装应用中的优势,并对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结合现场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试验结果对钢纤维混凝土在桥面铺装中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赵才华[3](2020)在《经济型超高性能混凝土在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中的应用及经济效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伴随着公路交通建设的全面铺开,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在各种超大跨径的桥梁上不断涌现。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具有自重轻、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存在易产生疲劳裂纹及桥面铺装过早损坏等病害。这些病害不仅给桥梁结构的整体强度和行车安全性带来了隐患,也对交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本文考察了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的现状及问题,研究了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的工程应用案例,分析了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用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优良性能,总结了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工程施工质量要点,提出了经济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铺装的概念。其次,研究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在正交异性钢桥面应用的关键因素和施工保证措施,分析了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和施工作业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影响,总结了一系列保证超高性能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关键措施,并且在普通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基础上优化了配合比和施工方法,降低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成本。最后,站在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分析了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普通超高性能混凝土钢桥面铺装、经济型超高性能混凝土钢桥面铺装的经济效益,发现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钢桥面铺装的成本远远低于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
章天炀[4](2020)在《钢纤维细石混凝土性能优化及在桥面连续结构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梁体轴向伸缩变形、梁端转动以及相邻两跨之间的竖向错动变形等因素都会使得桥面连续结构在接缝处承受较大的弯拉变形;同时,桥面连续结构的刚度和强度相比于桥跨整体结构显得薄弱。因此,桥面连续结构在运营不久后就容易产生裂缝。钢纤维细石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基体中掺加适量细短钢纤维得到的一种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韧性表现好等特点。本文利用钢纤维细石混凝土对桥面连续结构在接缝处进行局部增强,并展开相应的研究。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基于课题组前期调配结果,利用正交法优化设计一组强度在60MPa左右、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自密实钢纤维细石混凝土配合比,探究水泥用量、粉煤灰置换率、砂率以及钢纤维体积率对SFRC-FA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四点抗弯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综合平衡法确定最优配合比为:水泥掺量470kg/m3,粉煤灰置换率25%,钢纤维体积率1.8%,砂率55%。并结合SEM和X-CT技术从微观角度来分析钢纤维细石混凝土的破坏机理。同时,在SFRC-FA制备过程中,探究了搅拌时间对拌合物状态的影响规律。最终调配得到的钢纤维细石混凝土应用于实际工程和桥面连续板模型试件中。(2)将桥面连续板在接缝处的普通混凝土替换成钢纤维细石混凝土进行局部增强,探究钢纤维细石混凝土替换区域宽度和配筋率对桥面连续板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 9组不同类别的钢纤维细石混凝土桥面连续板模型试件,并进行三点弯曲静力试验。对试件破坏特征及裂缝发展、中性轴、荷载挠度关系、钢筋应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结合ABAQUS有限元数值仿真软件进行了模型校核与验证,得出一种可以适当减小配筋率且钢纤维混凝土替换区域宽度以500mm最佳的设计方案,对改善桥面连续板的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作用。(3)基于三点弯曲静力试验结果,设计制作了 10组不同类别的钢纤维细石混凝土桥面板模型试件和3组普通混凝土桥面板模型试件,采用四点弯曲静力加载方式。通过对试件破坏特征及裂缝发展、中性轴、荷载位移关系、承载力、刚度及延性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究钢纤维细石混凝土替换区域宽度和配筋率对桥面连续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利用钢纤维细石混凝土局部增强桥面连续板显着提升桥面板试件的抗弯承载力、刚度和延性,延缓试件的开裂,同时也减缓了截面中和轴上升,有效提升试件的协同变形能力。试件内部配筋率的变化与试件的承载力变化、刚度变化、起裂荷载变化呈正相关,但与试件延性变化呈负相关。
王腾[5](2019)在《鱼嘴两江大桥采用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对受力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跨径钢结构悬索桥和斜拉桥主梁桥面板通常均可归为正交异形钢桥面板结构,正交异形钢桥面板具有自重小、承载力强、施工快速、整体性好等各方面优先。但在长期工程实践中,也发现桥梁钢桥面板存在以下两个典型的问题:一是钢桥面铺装层容易出现各种开裂、坑槽等损坏情况,二是钢桥面板自身各焊接位置容易出现疲劳开裂的问题。该两个问题虽然对桥梁不构成致命威胁,但对桥梁的正常使用造成了较大影响,增大了桥梁的日常养护投入,且桥梁的疲劳开裂对桥梁的使用寿命也有较大的影响。本人在实际工作进行重庆鱼嘴两江大桥桥面铺装大修方案设计,根据重庆鱼嘴两江大桥桥面铺装病害和钢桥面板焊缝疲劳开裂的实际情况,提出采用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Deck Structure)。本文根据重庆鱼嘴两江大桥采用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实例,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希望通过改变铺装结构形式,在解决桥面铺装损坏的同时能够有效解决钢桥面板焊缝疲劳开裂的问题。同时,通过对鱼嘴两江大桥的研究能够引申至其他同类型桥梁之中,为大型钢结构桥梁解决相同病害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分析论述:(1)对重庆鱼嘴两江大桥桥面铺装和钢桥面板的病害现状和病害原因进行了全面介绍分析。基于沥青混凝土铺装在钢桥使用中的问题及钢箱梁焊缝疲劳开裂的实际情况,提出采用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形式以同时解决桥面铺装和钢桥面板开裂的问题。对比分析了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优点和经济优势。(2)对桥梁的整体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表明桥梁采用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整体受力合理性。(3)对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钢桥自身进行受力分析,结果表明该桥面结构自身具有足够的可靠性,达到了预期性能要求。(4)对比分析了采用普通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和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钢桥面板的疲劳细节应力幅。通过对比分析,可看出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能够有效解决焊缝开裂问题。
孙劲舟[6](2018)在《活性粉末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受力特性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具有高强、高韧、耐久性能优异等特点,其抗滑性能、与普通混凝土(Normal Concrete,简称NC)材料的粘结抗剪性能、疲劳性能等直接影响RPC作为桥面铺装层材料的使用性能。本论文基于材料学、力学相关理论,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开展基于力学性能的RPC铺装有限元模型建立方法研究、钢纤维掺量与表面处理工艺对RPC表面抗滑性能的研究、钢纤维掺量对RPC-NC粘结面抗剪性能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单受压疲劳性能研究。RPC在桥面铺装层中的受力特性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对提高铺装层路用性能、延长铺装层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自锚式钢混叠合梁悬索桥结构的复杂性,简化桥梁结构并建立出相应的梁-板壳单元模型,得到了最不利荷载及其对应工况下桥面板的设计参数;并进一步分析细部结构的实体模型,得出了铺装层材料的应力状态;(2)钢纤维掺量的提高可有效提高RPC表面抗滑性能,掺量在1.5%和3%时,RPC摩擦系数可达到0.38和0.46;RPC经开槽、印纹以及开槽印纹复合处理后,其表面纵、横向的抗滑性能显着提升。实测结果表明,经过表面处理的RPC均可以满足相关规范对路用水泥基混凝土表面抗滑性能的要求,其中开槽印纹复合处理掺3%钢纤维RPC的表面纵向抗滑性能最佳,摩擦系数为0.73;(3)RPC-NC叠合板粘结面抗剪性能随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有一定程度提升,其中钢纤维掺量为3%时粘结面抗剪强度为1.87MPa,满足叠合结构工作阶段抗剪强度要求;(4)增加钢纤维掺量可提高RPC的疲劳强度,掺0%、1.5%、3%钢纤维RPC均可满足规范对水泥基混凝土疲劳性能的要求。相较基准组,掺1.5%钢纤维RPC疲劳强度提高了 235.99%;掺3%钢纤维RPC疲劳强度提高了 364.89%,研究结果为RPC在桥面铺装层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杨燕华[7](2016)在《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技术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路桥修建能够极大的缓解交通压力,并且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桥面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桥面铺装施工过程中使用到了钢纤维混凝土技术,这种技术和以往的混凝土材料相对比,具有的优势在抗弯性方面有一定的突出性,并且在抗剪度上作用也非常大。基于此,本文对钢纤维混凝土桥面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刘大华[8](2016)在《无筋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筋混凝土桥面铺装是采用新型复合材料取代传统的钢筋网片加普通混凝土进行施工的一种新型技术,其抗拉、抗弯、抗剪强度等有较大提高,从而提高了桥面的强度和耐久性。本文介绍了无筋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工艺流程。
唐宇[9](2016)在《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技术》文中指出在桥面铺装工程中,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受到技术人员的广泛应用,这种材料就是钢纤维混凝土。其和普通的混凝土相比,无论是从强度还是抗弯、抗剪度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很大程度地改变了普通混凝土的韧度,还提升了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要想提升钢纤维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工作人员需要对施工流程和具体的施工工艺进行全面细致地了解。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施工技术方面进行分析,仅供借鉴。
彭宇征[10](2015)在《广西某特大桥混凝土桥面铺装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便捷的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里程逐年增加,隧道、桥梁等大型工程也随之增加。由于我国对桥梁的研究比较晚,尤其在桥面铺装方面研究不够深入、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以及车辆超载严重的情况下,我国很多桥梁通车不久就出现桥面铺装早期破坏,桥面铺装的频繁维修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交通的顺畅。因此,有必要对桥面铺装的设计和施工引起足够的重视。广西某特大桥由于某些原因,其水泥混凝土调平层出现锚钉突出以及平整度差等问题,严重影响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根据现场勘测以及前期调研,参考国内外桥面铺装的施工经验提出三种解决方案:(1)将水泥混凝土调平层破损和开裂的区域凿除,全桥拉毛、清理干净并喷洒防水剂,再按桥面设计标高分幅浇筑钢纤维混凝土;(2)对水泥混凝土调平层进行修整,再浇筑一层水泥混凝土将突出锚钉置于其内,并提高桥面平整度,最后按要求摊铺沥青混凝土铺装层;(3)将水泥混凝土调平层局部凿除并用AC-13C沥青混凝土局部调平,消除突出锚钉和平整度对沥青混合料摊铺和碾压的影响,对桥面设计标高进行调整后再施工双层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三种铺装方案都能解决某特大桥现存问题对桥面铺装的影响,而从施工难度、工程造价、使用性能等方面进行比选,最终确定方案三为最佳方案,并从铺装材料和施工现场两方面对桥面铺装质量进行控制。其中方案三所涉及的沥青混凝土桥面调平、桥面线形和标高的调整可为国内同类混凝土桥梁类似问题的处理措施提供参考。
二、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及层间粘结性能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桥面铺装层相关设计理论研究现状 |
1.2.2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研究现状 |
1.2.3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层间粘结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损伤调查及病害分析 |
2.1 主要桥面铺装形式 |
2.2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病害调查 |
2.2.1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典型病害 |
2.2.2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病害及使用寿命统计 |
2.3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病害成因分析 |
2.3.1 桥梁结构形式 |
2.3.2 铺装层结构设计 |
2.3.3 铺装层早期裂缝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措施研究 |
3.1 塑性收缩变形及开裂控制 |
3.1.1 塑性收缩变形预估 |
3.1.2 塑性收缩开裂评价 |
3.2 温度收缩变形及开裂控制 |
3.3 干缩和化学减缩变形及开裂控制 |
3.4 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措施 |
3.4.1 防止塑性收缩开裂措施 |
3.4.2 防止温度收缩变形开裂措施 |
3.4.3 防止化学减缩变形开裂技术措施 |
3.5 桥面铺装层裂缝实例分析 |
3.5.1 工程概况 |
3.5.2 裂缝调查与检测 |
3.5.3 裂缝的类型 |
3.5.4 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与判断 |
3.5.5 裂缝的影响程度 |
3.5.6 裂缝处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桥面铺装混凝土层间粘结性能提升措施研究 |
4.1 粘结性能提升措施分析 |
4.2 试验设计 |
4.2.1 试验思路 |
4.2.2 试验原材料 |
4.2.3 试件制作 |
4.2.4 试验方法 |
4.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4.3.1 后浇混凝土强度影响 |
4.3.2 切槽法构造粗糙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4.3.3 切槽法构造粗糙度效果评价 |
4.3.4 主要切槽参数对粘结劈拉强度影响的显着性分析 |
4.4 主要切槽参数下劈拉性能数值模拟 |
4.4.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4.4.2 材料参数与本构关系 |
4.4.3 粘结面界面处理 |
4.4.4 边界约束条件建立与网格划分 |
4.4.5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
4.5 切槽参数对粘结面劈拉强度影响预测模型 |
4.5.1 粘结劈拉强度神经网络模型 |
4.5.2 粘结劈拉强度多项式拟合模型 |
4.5.3 两种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病害及施工要点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钢纤维混凝土优点 |
2 常见病害及施工技术要点控制 |
2.1 混凝土中钢纤维结团 |
2.2 混凝土离析或坍落度变化过大 |
2.3 铺装层与桥面板粘结性较差 |
2.4 混凝土浇筑施工工序混乱 |
2.5 梁板连接处处理不当 |
2.6 铺装层整平收面效果差 |
2.7 混凝土内部气泡较多 |
2.8 施工缝处理不到位 |
2.8.1 主要问题 |
2.8.2 整治措施 |
2.9 养护 |
3 结束语 |
(3)经济型超高性能混凝土在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中的应用及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铺装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1.2.1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出现及发展 |
1.2.2 常规正交异性钢板钢桥面铺装类型及特点 |
1.2.3 常规正交异性板钢桥面铺装特点及常见病害 |
1.2.4 常规正交异性钢板钢桥面铺装的改进研究 |
1.3 经济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 |
1.3.1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1.3.2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经济优化研究 |
1.3.3 经济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概念的提出 |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工程应用案例分析及启示 |
2.1 常规正交异性板钢桥面铺装工程应用案例分析 |
2.1.1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2.1.2 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
2.1.3 工程应用效果 |
2.2 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铺装在正交异性钢桥面工程应用案例分析 |
2.2.1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2.2.2 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
2.2.3 工程应用效果分析 |
2.3 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工程应用的启示 |
第三章 超高性能混凝土在正交异性钢桥面应用的关键因素和施工措施保证 |
3.1 材料配合比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3.1.1 配合比设计原则 |
3.1.2 配合比试设计 |
3.1.3 经济型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方案 |
3.2 施工工艺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3.2.1 工艺试验方法 |
3.2.2 工艺试验结果 |
3.3 施工作业方法和技术措施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3.3.1 工程概况 |
3.3.2 施工总体部署及规划 |
3.3.3 主要施工作业方法与技术措施 |
3.3.4 超高性能混凝土输送及摊铺 |
3.3.5 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铺装养护措施 |
3.3.6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力学性能检验 |
3.3.7 超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经验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经济性超高性能混凝土钢桥面铺装的经济效益分析 |
4.1 不同正交异性板桥面铺装材料全寿命成本价格分析 |
4.1.1 材料成本分析 |
4.1.2 施工成本分析 |
4.1.3 运营期养护成本分析 |
4.1.4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
4.2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钢纤维细石混凝土性能优化及在桥面连续结构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桥面连续简支梁桥的病害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现有桥面连续构造形式 |
1.3.2 桥面连续结构研究现状 |
1.3.3 钢纤维混凝土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4 钢纤维混凝土桥面板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正交法优化钢纤维细石混凝土性能及其微观结构分析 |
2.1 试验概况 |
2.1.1 试验原材料 |
2.1.2 钢纤维细石混凝土制备工艺 |
2.1.3 和易性能测试与力学性能测试试验设备、测量仪器 |
2.1.4 和易性能测试与力学性能测试试验方案 |
2.2 正交试验设计概述 |
2.2.1 正交试验设计的意义 |
2.2.2 正交法试验设计步骤 |
2.2.3 正交表的介绍 |
2.2.4 正交试验分析 |
2.3 钢纤维细石混凝土正交试验的水平与参数设置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搅拌时间对和易性的影响规律 |
2.4.2 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 |
2.4.3 最优配比的确定 |
2.4.4 微观机理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钢纤维混凝土增强桥面连续板三点弯曲静力试验 |
3.1 前言 |
3.2 试件设计 |
3.2.1 设计原则 |
3.2.2 试件尺寸及配筋 |
3.3 材料基本力学性能 |
3.3.1 钢纤维混凝土 |
3.3.2 普通混凝土 |
3.3.3 钢筋 |
3.4 试件制作 |
3.4.1 应变片、位移计布置 |
3.4.2 试件浇筑 |
3.4.3 加载设备及加载机制 |
3.4.4 试件安装及试验准备 |
3.4.5 观察内容 |
3.5 理论抗弯承载力计算 |
3.6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6.1 破坏特征及裂缝发展 |
3.6.2 荷载挠度关系 |
3.6.3 钢筋应变分析 |
3.6.4 中性轴及截面应变分布 |
3.7 基于ABAQUS对桥面连续板三点弯曲静力试验的数值分析 |
3.7.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3.7.2 结果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4 钢纤维混凝土增强桥面连续板四点弯曲静力试验 |
4.1 前言 |
4.2 试件尺寸及配筋 |
4.3 材料基本力学性能 |
4.3.1 钢纤维细石混凝土 |
4.3.2 普通混凝土 |
4.3.3 钢筋 |
4.4 试件制作 |
4.4.1 应变片布置及位移计布置 |
4.4.2 试件浇筑 |
4.4.3 理论抗弯承载力计算 |
4.4.4 加载设备及加载机制 |
4.5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5.1 破坏形态 |
4.5.2 荷载位移关系 |
4.5.3 试件挠度曲线及应变分析 |
4.5.4 承载力分析 |
4.5.5 刚度及延性 |
4.5.6 界面开裂 |
4.6 本章小结 |
5 SFRC-FA的工程应用 |
5.1 工程概况 |
5.2 钢纤维细石混凝土 |
5.2.1 原材料 |
5.2.2 具体施工材料配比 |
5.3 施工概况 |
5.3.1 施工工艺 |
5.3.2 SFRC-FA搅拌工艺 |
5.4 材料现场检测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5)鱼嘴两江大桥采用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对受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重庆鱼嘴两江大桥概况 |
1.3 重庆鱼嘴两江大桥桥面铺装病害 |
1.3.1 桥面铺装病害现状 |
1.3.2 桥面铺装病害分析 |
1.4 重庆鱼嘴两江大桥钢箱梁焊缝开裂病害 |
1.4.1 钢箱梁焊缝开裂病害现状 |
1.4.2 钢箱梁焊缝开裂病害原因分析 |
1.4.3 鱼嘴两江大桥焊缝开裂病害维修处置情况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介绍及研究意义 |
2.1 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病害概述 |
2.2 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介绍 |
2.2.1 关键名词 |
2.2.2 超高韧性混凝土(STC)性能 |
2.2.3 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性能优点 |
2.2.4 我国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使用情况 |
2.3 鱼嘴两江大桥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研究意义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桥梁整体受力分析 |
3.1 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方案拟定 |
3.2 计算模型 |
3.3 荷载组合 |
3.4 计算结果 |
3.4.1 主梁挠度验算 |
3.4.2 主缆应力验算 |
3.4.3 吊杆应力验算 |
3.4.4 桥塔应力验算 |
3.4.5 验算结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主结构层(STC层)受力分析 |
4.1 剪力钉抗剪能力分析 |
4.2 STC层抗裂能力 |
4.3 局部挠度 |
4.4 STC层疲劳强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钢箱梁局部抗疲劳性能对比分析 |
5.1 疲劳细节与疲劳强度 |
5.2 建立有限元模型 |
5.2.1 疲劳荷载模型 |
5.2.2 有限元模型 |
5.3 采用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局部疲劳性能分析 |
5.3.1 疲劳细节最不利横向位置及荷载工况 |
5.3.2 疲劳应力幅计算 |
5.4 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局部疲劳性能分析 |
5.4.1 疲劳细节最不利横向位置及荷载工况 |
5.4.2 疲劳应力幅计算 |
5.5 不同桥面结构应力幅计算结果对比 |
5.6 不同主结构层厚度应力幅计算结果对比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与其他混凝土铺装结构对比和经济性分析 |
6.1 与其他混凝土铺装结构对比 |
6.1.1 其他混凝土铺装结构类型 |
6.1.2 材料性能对比分析 |
6.1.3 结构层厚度设置对比分析 |
6.1.4 施工技术对比分析 |
6.1.5 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
6.2 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经济优势 |
6.2.1 铺装大修直接经济效益对比 |
6.2.2 钢箱梁维修直接经济效益对比 |
6.2.3 社会经济效益对比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活性粉末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受力特性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RPC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1 RPC力学性能研究 |
1.2.1.2 RPC耐久性能研究 |
1.2.1.3 RPC疲劳性能研究 |
1.2.2 桥面铺装研究现状 |
1.2.2.1 铺装层抗滑性能研究现状 |
1.2.2.2 铺装层结合面抗剪性能研究现状 |
1.2.3 RPC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
1.3 RPC桥面铺装研究存在的技术难点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技术路线图 |
2 原材料性能与试验方法 |
2.1 试验原材料及其基本性能 |
2.1.1 水泥 |
2.1.2 级配河砂 |
2.1.3 石英砂 |
2.1.4 硅灰 |
2.1.5 钢纤维 |
2.1.6 高效减水剂 |
2.1.7 试验用水 |
2.2 试验方法 |
2.2.1 流动性能测试方法 |
2.2.2 抗压强度方法 |
2.2.3 摩擦系数测试方法 |
2.2.4 RPC-NC粘结面抗剪测试方法 |
2.2.5 疲劳寿命测试方法 |
2.3 小结 |
3 RPC-NC叠合板铺装层受力特性 |
3.1 工程概况 |
3.2 有限单元分析力学基础 |
3.3 桥梁整体模型分析 |
3.3.1 桥梁主体结构模型建立方法 |
3.3.2 桥梁主体结构荷载加载方法 |
3.3.3 桥梁主体结构应力分析 |
3.4 RPC-NC叠合桥面板实体模型分析 |
3.4.1 实体单元模型建立方法 |
3.4.2 实体单元模型荷载加载方法 |
3.4.3 实体单元模型应力分析 |
3.5 NC-NC叠合桥面板对比分析 |
3.6 结论 |
4 RPC表面抗滑与叠合板抗剪性能研究 |
4.1 RPC表面抗滑性能研究方法 |
4.1.1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 |
4.1.2 不同钢纤维掺量对RPC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 |
4.1.3 RPC表面处理工艺 |
4.2 钢纤维掺量对RPC纵向抗滑性能的影响 |
4.3 不同表面处理工艺对RPC纵向抗滑性能的影响 |
4.4 不同表面处理工艺对RPC横向抗滑性能的影响 |
4.5 RPC-NC叠合结构抗剪性能 |
4.5.1 纯弯作用下叠合结构受力分析 |
4.5.2 跨中集中力作用下最大挠度分析 |
4.6 叠合面抗剪性试验方案 |
4.6.1 叠合结构制备及实验方案 |
4.6.1.1 C50普通混凝土制备 |
4.6.1.2 RPC-NC叠合试件制备 |
4.6.2 RPC-NC叠合试件破坏 |
4.6.3 RPC-NC抗剪强度 |
4.6.4 叠合试件应变变化 |
4.7 结论 |
5 RPC单轴受压疲劳性能研究 |
5.1 RPC疲劳破坏形态 |
5.2 RPC疲劳试验结果分析 |
5.2.1 双对数疲劳方程 |
5.2.2 应力-寿命曲线拟合 |
5.3 RPC疲劳性能分析 |
5.4 结论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技术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的步骤 |
2 钢纤维混凝土的桥面施工技术分析 |
2.1 前期准备工作 |
2.2 钢筋铺设技术以及模板的安装 |
2.3 钢筋混凝土的铺筑技术 |
3 结束语 |
(9)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流程 |
2 桥面铺装施工技术分析 |
3 结论 |
(10)广西某特大桥混凝土桥面铺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某特大桥桥面铺装存在的问题 |
2.1 某特大桥工程概况 |
2.2 某特大桥桥面铺装存在的问题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某特大桥桥面铺装方案研究 |
3.1 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 |
3.2 复合式桥面铺装 |
3.3 基于调平层的双层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某特大桥桥面铺装方案比选及质量控制 |
4.1 某特大桥桥面铺装方案概述 |
4.2 某特大桥桥面铺装方案比选 |
4.3 某特大桥桥面铺装质量控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与工程项目 |
四、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及层间粘结性能提升研究[D]. 代腾飞. 广西大学, 2021(12)
- [2]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病害及施工要点探析[J]. 任红全. 四川建筑, 2020(04)
- [3]经济型超高性能混凝土在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中的应用及经济效益分析[D]. 赵才华. 长安大学, 2020(06)
- [4]钢纤维细石混凝土性能优化及在桥面连续结构的应用研究[D]. 章天炀. 浙江大学, 2020(02)
- [5]鱼嘴两江大桥采用超高性能组合桥面结构对受力影响的研究[D]. 王腾.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5)
- [6]活性粉末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受力特性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 孙劲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01)
- [7]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技术的分析[J]. 杨燕华. 江西建材, 2016(16)
- [8]无筋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技术[J]. 刘大华.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6(04)
- [9]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技术[J]. 唐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09)
- [10]广西某特大桥混凝土桥面铺装研究[D]. 彭宇征. 长沙理工大学,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