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创新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模式

焦作市创新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模式

一、焦作市创新非税收入征管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刘运宇[1](2019)在《C市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改革项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基础,事关国计民生,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结束二元制征收主体,推进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改革,是我国规范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的重大转变,将使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在执行上更具刚性,在制度上更具规范性,有利于降低征管成本、提升征管效率,为税费制度改革、统一政府收入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C市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改革项目作为对象,引入项目管理的概念、论证方法、范围管理理论及评价方法,将改革项目纳入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当中,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研究项目的利弊得失和经验教训,为评价改革实施效果提供参考,为系统总结改革项目和指导其他改革实践提供案例借鉴,同时为做好政府相关部门职责划转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采取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首先,介绍了项目背景及研究的方法思路,并结合PMBOK体系和PRINCE2体系,分析说明了适宜本项目的方法体系和理论来源,在此基础进一步介绍了任务目标、任务项目化的思维逻辑,提出了方法选择;开展立项分析,介绍了改革前C市的征收管理现状,从征管效能、制度安排、工作实际等三个维度总结了旧体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项目验收的标准,即改革后的征管流程设计。其次,结合PRINCE2七大要素理论,对本项目的项目范围,包括项目风险及应对、过程监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着重对项目团队建设、基于WBS的项目计划编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基于PRINCE2的项目执行情况,并分析了影响项目执行的主要障碍。最后,基于项目执行情况,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建立评价模型,按照其主要步骤,确定因素集及权重、评语集,做好基于判断矩阵的因素评价,综合评判得出了结果。根据量化的评判结果,结合工作实际,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通过任务项目化的思维逻辑,引入项目管理的概念、论证方法、范围管理理论及评价方法对改革项目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得出结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职责分工不明、数据传递、缴费渠道问题等存在的问题;项目实施的基本经验包括党委政府支持是基础、部门配合是保障、数据交接是关键、干部队伍是根本等。

黄鹏[2](2019)在《中国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经济总体保持了高速增长。同时,财政基本与经济的高增速相适应,发育出了稳定的财政收入汲取体系。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维系财政支出的持续扩张。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中国有效地应对了多次国家治理上的挑战。然而,中国财政的转折点已经到来,财政富裕的黄金时代渐渐逝去,悄然从“不差钱”转向了“差钱”,收支缺口逐渐扩大。并且,在经济的中低速增长成为常态后,多年来阔绰的财政收支吞吐,固化为一种支出刚性,盘踞成形,难以回缩。正如中国古语所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何实现预算的中长期平衡,成为新时期考验国家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命题。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是我国预算改革的主要方向,同时,它也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有必要对其内在机理、要素构成、制度运行条件作仔细研究。同时,中国有着不同于世界其它国家`的国情条件,这意味着不可照搬他国经验,“衣有款型”,尚需“量体裁衣”,即便是借鉴他国的优秀制度,也仍需考察本国国情。在某种程度上,本文是在就跨年度预算之“衣”,“量”中国国情之“体”。而这一“体”便是中国庞大的经济总量、政治体制、历史文化、财政体制、人口结构、地区差异等因素。基于这样的思考线索,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第一,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的相关理论阐释。本文从预算的定义与职能出发,重新检视及回答了“预算是什么?预算要干什么?”的问题,并基于当代预算的主要特征提出,现代意义的预算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监督政府的途径,而“预算平衡”则是社会处于“良治”的重要标志。进而,对预算平衡加以探析,认为现代预算平衡可以从三个维度加以刻画:“政府与市场的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平衡”以及“在某一时间跨期上的平衡”。这三个平衡维度之综合可谓之为“跨年度预算平衡”。预算平衡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主题,本文选择从政府主体、预算行为、制度产权成本三个角度作理论铺陈,它们从不同角度与预算平衡产生联系,事实上是从预算管理主体、预算活动特征、预算的制度交易属性这三个视角分析了预算运行的结果,有助于我们认识预算平衡,并为建构跨年度预算提供有益的见解。第二,跨年度预算平衡一般性框架的构建与国际经验分析。本文参考了世界银行的中期预算框架,设计了一个由三大要素组成的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的一般性框架。其一、基本要素设计。主要是对跨年度预算基本形态的设计,勾勒出了跨年度预算平衡的基本原则、改革目标、覆盖范围、架构体系以及滚动模式的基本形态。其二、技术要素设计。是对跨年度预算平衡框架在技术上的安排,本文在技术要素设计主要从下五方面展开介绍:支出管理、收入管理、债务管理、预算的稳定管理、预算预测。其三、组织要素设计。组织要素设计就是分析制度改革推行的环境下,各行动主体的角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一般性框架的理论建构下,本文还在发达国家、转型与发展中国家中,选取介绍七个国家跨年度预算改革或施行的情况,并提炼出四项经验启示:一是各国应当灵活调适跨年预算方法,不可生搬硬套;二是重视法律架构规范作用,法律在制度变革初期能够有效地约束各方,朝着共同的改革方向前进;三是预算平衡本身是财政稳健与谨慎的表现,因此,在预算编制前期的预测中要做到准确、审慎;四是跨年度预算平衡是一整套综合、复杂的框架体系,其建成非一日之功,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因此,要接纳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在方式、方法上的摸索,容许其渐进成长。第三,梳理中国预算平衡管理的历史变迁。这部分内容主要从预算平衡管理的角度截取了自建国以来,中国预算平衡管理历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与文本,并试图抽取出其中预算平衡管理的阶段性线索。本文将中国的预算平衡管理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对各阶段重要事件、文本及其意义在各节中加以分析梳理。最后,总结建国来整个预算平衡管理的演进规律:一、我国的预算平衡管理改革历程,体现出了中央主导下中央与地方上下制衡的特色;二、预算改革从渐进积累转为综合加速,预算平衡管理体系日渐复杂与成熟;三、随着公共财政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社会各主体权利意识的生成,预算主体权利观念也日渐形成发展,并促进了预算平衡朝着更多元的层面发展,而非单一的整体性平衡;四、财政风险演化及应对是推动中国迈向跨年预算平衡管理重要因素。第四,对我国预算平衡水平分两部分作实证研究。第一部分是实证研究我国财政的可持续性。本文使用跨期预算约束模型检验了我国财政的可持续性状态,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财政是可持续的。然而,通过动态分析30年、25年、20年以及15年的时间移动跨期发现,我国的财政可持续性在走弱,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的财政可持续在变弱。这或许也多数人的观感不一致,但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量在逐渐增大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也同样增加,包括最近两次较大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中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制度性不对接问题,都可从不同层面解释中国财政在可持续性在走弱的推断。第二部分预算余额的分析,将我国的预算余额分解为周期性预算余额与结构性预算余额两部分,结合了预算余额与我国的经济周期变化,提取出其中的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这两部分因素都对预算余额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而结构性因素则更为显着,由于财政收支政策的时滞效应,预算赤字仍可能处于较高的水平,为有效控制预算余额,保持财政可持续,应当注意分析当前财政政策的中远期效果。第五,基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跨年预算平衡机制具体构建思路。本部分从六个方面讨论了我国在如何由年度预算迈向跨年度预算。首先是从政府职能的履行的角度来讨论预算平衡管理,主要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的垂直关系两个角度探视其职能履行及其对预算产生的影响,这一节可视为预算平衡的基础性环节。第二节是提出有效地管理财政支出以促进预算平衡,而在这一管理上,则可从支出总额控制、支出结构优化、项目报批统筹、或有负债管理以及绩效管理五个方面实现所谓支出的管理。与支出管理相对应,第三节从财政收入方面提供讨论其与预算平衡相关的若干管理范畴,它们分别是收入规模、收入预算管理、合理统筹利用存量现金、地方主体税种培育等。第四节讨论的是预算稳定性,它构成了对预算平衡最为直接的管理。第五节则是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这一紧迫现实提出对策建议,分别从常规制度建设、存量债务偿还、增量债务约束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最后一节是跨年度预算编制实施,分别从组织内构架、编制流程以及增加预算约束三方面提出建议。

杨洋[3](2019)在《财政透明度对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政府预算在财政体制和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其既是政府的收支计划,又是规范、约束和监督政府行为的法律文件,它体现出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公共政策和民主制度。预算制度改革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预算依附于计划存在,其地位和作用都不明显;1978年后,随着财政制度的转型,预算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增强;1995年《预算法》的实施意味着财政收支开始受到法律的约束;1998年以后,理性的预算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预算的民主性愈发凸显;2015年新《预算法》的实施标志着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在预算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经过多年的预算制度改革,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整体财政透明度低、监督力度不足、财政收入预测不科学、预算执行不规范、预算绩效评估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等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长时期、大范围的存在着财政超收现象。用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度来衡量我国的财政超收,可以发现1994-2016年23年间,全国层面有22年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度为正,平均偏离度6.9%;在省级层面除港澳台和西藏地区外的30个省份23年共计690个观测值中有652个为正的偏离度,省级平均偏离度8.84%。这样一个财政收入预决算正向偏离常态化现象,反映出政府预算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本文拟通过研究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的现状、特征和成因,尝试探寻提高政府预算管理水平的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引起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的因素有很多,由于预算技术不成熟,社会经济的变化会使收入预测存在客观偏差;而不成熟的预算技术被政府策略性利用则是主观偏差的重要来源。在公共财政背景下结合契约理论、官僚预算最大化理论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政府预算契约存在契约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政府会为了追逐最大化的可自由裁量的预算,利用其信息优势策略性地在预算过程中施加影响,造成财政收入预决算正向偏离常态化现象。故本文认为财政不透明是财政收入预决算正向偏离常态化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以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以财政透明度为核心解释变量,综合考虑其他影响收入预测的因素,收集整理省级层面2007-2016年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提高能显着降低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度。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能提高我国预算管理水平。

杨晨[4](2019)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以宁海县为例》文中提出财政收入被看做是国家政府为了履行公共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形成的资金的综合。当今财政收入范畴已不仅是维持政府机器运转的经济基础,而且已成为贯彻收入分配政策、调节分配关系、促进公共事业、调控经济运行发展的重要经济杠杆。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随着宁海县经济持续发展,财政总收入、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等构成部分也随之迅速增长。本文分析近十几年宁海县财政收入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和归纳整理等方法,发现宁海县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中存在财政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下降、“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较高、产业结构发展不尽合理等问题。论文根据宁海县财政收入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旅游业、完善地方税收制度、规范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等建议,为加快建设生态名城、打造两湾明珠,早日跻身全国强县第一方阵而打好财政基础。

王杰丽[5](2018)在《我国偷逃税问题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税收违法“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实施以来,对纳税人起到了很好地震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偷逃税率。但目前我国的偷逃税现象依然很常见,偷逃税规模大,查处难度高。偷逃税使部分财政收入流失在外,无法收缴入库,扰了经济运行规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对我国近五年重大偷逃税案例进行剖析,试图探究影响偷逃税的主要因素,进而为其防范治理提供对策。首先,本文从理论角度介绍了影响偷逃税的主要因素,包括税制因素、税收征管因素以及治税环境因素,并介绍了预期效用理论、税收征纳博弈理论、前景理论等行为理论。其次,分析我国偷逃税行为的现状,介绍了我国税务稽查查处税收违法案件的情况及部分学者对我国公开经济中税收流失规模的测算。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近五年重大偷逃税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基本案情,并从中总结偷逃税行为的主要作案手法,分别为以虚假身份设立空壳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实体企业有真票无交易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设置两套账隐瞒收入、视同销售不计收入、虚列成本等。再次,通过案例分析,得出纳税人选择偷逃税与否会受到税制、税收征管、治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税制因素主要包括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划分不合理及税收优惠政策过多、部分税收优惠政策不合理。税收征管因素主要包括税务机关日常管理存在漏洞、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足、信息不对称以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系统不完善。治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纳税人法律意识淡薄、征税环境不理想、护税协税不作为。最后,针对案例分析,提出防范偷逃税的对策建议,如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税务机关日常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大稽查处罚力度、加强税法宣传、减少政府对税收执法的干预、建立护税协税机制等。

李静祎[6](2017)在《营改增对焦作市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5月1日,我国全面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营业税自此退出历史舞台。营改增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减少重复征税、推动经济转型、优化税制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使得焦作市财政收入减少而财政支出没有明显改变,从而产生财政缺口,并且对焦作市企业的发展和焦作市财政收入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营改增"对焦作市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入手,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地方财力建设。

张义军[7](2017)在《我国税收法定原则实现路径研究》文中指出税收法定原则是基于限制公权力、保护纳税人利益、平衡国家和民众利益关系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其产生和发展与近代民主、法治同步,在现代税收立法、执法、司法中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并已成为现代国家税法建制的基本原则之一。此原则实质是纳税人同意,其目的是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美国着名法学家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Jr.,2006)称“税收是文明的对价”(1),而此原则将税收限制在合理法定范围之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推进,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已逐步取得社会各界的共识,即普遍认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对推进我国民主法治进程、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新修订的《立法法》进一步明确细化了税收法定原则,且提高了其条款编排相关的地位。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我国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实践中,税收法定原则的落实尚存在诸多问题,如宪法尚未对税收法定原则做出明确规定,忽视了纳税人权益的保护;税收立法权限划分不明,缺乏有效的监督,衍生出行政权力过于膨胀的负面效应;税收执法中自由裁量权滥用,侵害了纳税人权益;税收守法层面,更多地强调税收义务观,对纳税人的权利保护和激励机制方面重视不够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妨碍了税收法定原则的贯彻和落实,导致我国税收领域的法治化水平长期滞后于现实的需要,这些对我国财税法治化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很大影响。随着目前我国税收业务的不断扩展,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对我国税收法定原则实现路径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首先,论述了税收法定原则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功能定位。财政是社会文明的晴雨表(2)。财政收入和支付体系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财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明显的区别,表现出的特征也不一样。税收法定原则和近现代国家民主法治原则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在经济学理论、法学理论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税收法定原则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以及功能定位,对该原则的核心要旨和基本内涵进行了具体论述,为探讨其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现状和意义做好理论支撑。其次,剖析了我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效应及其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在梳理我国税收法定原则发展萌芽、初现及初步落实前提下得出: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进展缓慢,因而当前的状况还不理想。通过引入北野弘久关于税收法定原则的“三阶段论”,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提出我国税收法定原则发展的“四层次论”,借此分析我国税收法定原则的发展阶段、效应及影响。另一方面,从我国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层面深入剖析在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前期理论与效应分析的基础上,找到我国税收法定原则落实困难的深层次原因。再次,以沪渝房产税试点改革为例实证分析了我国税收法定原则。房产税改革是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突破口之一。本研究在探讨沪渝两地房产税改革试点的合法性争议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房产税改革和立法经验,提出我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在房产税改革领域的相关思路。最后,给出了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实现路径及实践构想。税收法定原则的实质是税收权的法治化,因此,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我国税收法定原则的实施困境,总结国际经验,推动实现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全过程动态法定,是很有必要的。文章最后,从建立科学的税收立法、严格的税收执法、公正的税收司法、全民的税收守法方面提出了税收法定原则的实现路径。

许麒[8](2016)在《鹤壁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研究》文中认为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对国民收入分配调节、市场秩序调整、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随着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有的地方征管标准不统一、票据使用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还有一些地方的财政预算管理并未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其中。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但给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影响,也带来了很多不和谐因素,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因此,急需从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对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进行研究和规范。鹤壁市在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财政改革的过程中,一直十分注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并走在河南省前列,2013年《中国财经报》的《“云智慧”改善政府形象》一文中曾报道过鹤壁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先进做法。但是,在体制和技术等方面,鹤壁市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笔者希望梳理和分析鹤壁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现状及问题,通过研究相关理论、参考国内成熟经验的方式,提出一些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对下一步深化鹤壁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和归纳,阐述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概念、特点及意义。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鹤壁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了国内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先进经验,通过其经验总结出可为鹤壁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借鉴的先进理念与经验。第五部分对鹤壁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方向、路径进行了梳理,并为推进鹤壁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提出适宜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河南省财政学会[9](2015)在《公共预算制度改革的地方探索——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深化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建设和社会民主进步意义重大。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焦作市财政围绕科学、民主和绩效的公共财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未雨绸缪,理性运作,把财政预算的"完整统一、规范透明和民主绩效"作为基本内涵不断创新,坚持不懈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积极稳妥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地方特色,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绩效评价相结合的地方财政管理机制改革新路子,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基层民主进步,取得了实践和制度创新的预期效果。

程玉国[10](2015)在《探索财税体制改革与新预算法的有机结合》文中认为1998年以来,河南省焦作市财政局恪守"公共权力属于人民,公共财政服务人民"、"为民理财善政,权力就是责任"的工作理念,以制度完整统一、操作规范透明、结果绩效导向为主要内容改革预算管理,以"科学发展、精细管理、民主理财"为基本目标,建设地方特色财政,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基层民主进步,取得了理性实践和制度创新的综合成效。"内外统一"的综合预算、"分权制衡"的机制创

二、焦作市创新非税收入征管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焦作市创新非税收入征管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C市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改革项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方法及思路
    1.3 论文主要政策依据
    1.4 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总结
    1.5 论文主要贡献与创新
    1.6 特别说明
第二章 项目管理相关理论
    2.1 PMBOK项目管理体系
    2.2 PRINCE2 项目管理体系
    2.3 PMBOK和 PRINCE2 的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任务项目化
    3.1 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3.2 任务概况
        3.2.1 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沿革
        3.2.2 项目实施背景
        3.2.3 任务要求
    3.3 项目化原因及方法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项目立项分析
    4.1 理论概述与应用
    4.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4.3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4.4 项目验收标准
        4.4.1 预期品质标准
        4.4.2 流程设计
        4.4.3 先进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项目范围管理
    5.1 理论概述与应用
    5.2 项目概况
        5.2.1 项目论证
        5.2.2 项目风险及应对
        5.2.3 过程监控
    5.3 基于WBS的项目计划
        5.3.1 WBS定义
        5.3.2 项目主要目标及需求
        5.3.3 项目计划编制
    5.4 项目团队
        5.4.1 项目团队定义
        5.4.2 组织项目团队
        5.4.3 项目团队建设和管理
    5.5 项目干系人
        5.5.1 项目干系人定义
        5.5.2 项目干系人识别
        5.5.3 项目干系人规划管理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项目执行情况分析
    6.1 理论概述与应用
    6.2 基于PRINCE2 的项目执行情况
        6.2.1 项目筹备与启动
        6.2.2 项目阶段控制
        6.2.3 项目阶段边界管理
        6.2.4 项目收尾
    6.3 项目执行中面临的问题
        6.3.1 法律制度障碍
        6.3.2 部门职责
        6.3.3 费基费率
        6.3.4 信息化建设问题
        6.3.5 机构和人员问题
        6.3.6 入库与核算问题
        6.3.7 涉农社会保险费征管问题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综合项目评价
    7.1 理论概述与应用
        7.1.1 项目成功的判断标准
        7.1.2 评价方法的选择
        7.1.3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7.1.4 模型建立与步骤
        7.1.5 优缺点分析
    7.2 项目评价
        7.2.1 前期准备
        7.2.2 确定因素集及权重、评语集
        7.2.3 确定模糊综合判断矩阵
        7.2.4 综合评判
    7.3 结论分析
        7.3.1 项目成效
        7.3.2 问题剖析
        7.3.3 C市改革项目经验总结
        7.3.4 政策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调研座谈提纲(外地)
    调研座谈提纲(市内各单位)
在学期间相关研究成果

(2)中国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跨年度预算平衡理论分析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预算平衡
        二、跨年度预算平衡
        三、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的优势
    第二节 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机制
        一、预算支出的约束机制
        二、预算收支的调剂机制
        三、预算赤字的弥补机制
        四、重大项目的论证机制
    第三节 跨年度预算平衡理论构成
        一、预算主体与平衡结果
        二、预算活动及平衡结果
        三、制度经济学范式下的平衡结果
    第四节 预算平衡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一、预算主体理论的价值及局限
        二、预算活动理论的价值及局限
        三、制度经济学范式的价值及局限
第二章 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框架设计
    第一节 基本要素设计
        一、预算原则
        二、改革目标
        三、涵盖范围
        四、预算构架层次
        五、预算滚动模式
    第二节 技术要素设计
        一、支出管理
        二、收入管理
        三、债务管理
        四、预算稳定管理
        五、预算的预测
    第三节 组织要素设计
        一、实施环境
        二、组织实施
第三章 中国预算平衡管理进程与平衡态势
    第一节 中国预算平衡管理进程
        一、预算制度正式执行阶段(1978—1993)
        二、预算制度回应市场经济阶段(1994—1998)
        三、预算制度走向公共化阶段(1999—2013)
        四、预算制度全面深化阶段(2014—今)
    第二节 中国预算平衡态势分析
        一、财政可持续性态势
        二、预算余额分解测度
        三、中国预算平衡态势结论
    第三节 中国预算平衡管理的演进规律
        一、中央主导下中央与地方上下制衡
        二、预算改革从渐进积累转为综合加速
        三、预算主体权利观念日渐形成发展
        四、财政风险演化促进预算平衡管理
第四章 跨年度预算管理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 发达国家跨年度预算
        一、英国预算管理
        二、德国预算管理
        三、美国预算管理
        四、澳大利亚预算管理
    第二节 转型与发展中国家跨年度预算
        一、乌干达的预算管理
        二、智利的预算管理
        三、俄罗斯的预算管理
    第三节 国际经验启示
        一、灵活调适跨年预算方法
        二、重视法律架构规范作用
        三、准确、审慎的预算预测
        四、接纳跨年预算渐进成长
第五章 中国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框架建构
    第一节 预算平衡与政府职能调整
        一、政府与市场职能边界
        二、政府间事权职能匹配
        三、部门预算职能调整
    第二节 财政支出管理
        一、支出总额控制
        二、优化支出结构
        三、规范项目支出
        四、或有负债管理
        五、支出绩效管理
    第三节 财政收入管理
        一、保持财政收入适度规模
        二、实施财政收入预期管理
        三、合理统筹管理各类现金
        四、培育稳定的地方主体税种
    第四节 预算稳定管理
        一、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二、预算调整规范
        三、预算与规划衔接
    第五节 地方政府债务管控
        一、常规管理制度建设
        二、存量债务偿还计划
        三、约束规范增量债务
    第六节 跨年度预算的编制实施
        一、预算编制流程管理
        二、跨年度预算平衡表格设计
        三、增强跨年度预算执行约束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财政透明度对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4 创新和不足
        1.4.1 可能存在的创新
        1.4.2 不足与展望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财政透明度研究文献综述
        2.1.2 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研究文献综述
        2.1.3 总结与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财政理论
        2.2.2 契约理论
        2.2.3 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
3 财政透明度与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现状初探
    3.1 我国财政透明度现状
    3.2 我国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现状
        3.2.1 全国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现状
        3.2.2 省级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现状
4 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实证分析
    4.1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4.1.1 变量选取
        4.1.2 数据说明
    4.2 计量模型的建立
        4.2.1 面板单位根检验
        4.2.2 模型设定检验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5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科学地提高财政透明度
        5.2.2 稳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5.2.3 建立科学的政治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以宁海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计划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基本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难点
        1.5.1 创新之处
        1.5.2 重点难点
2 相关概念及统计口径
    2.1 财政总收入的概念及统计口径
    2.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概念及统计口径
    2.3 税收收入的概念及统计口径
    2.4 非税收入的概念及统计口径
3 宁海县地方财政收入统计分析
    3.1 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分析
    3.2 财政总收入结构分析
    3.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分析
    3.4 地方税收收入结构分析
        3.4.1 分税种与主体税种收入分析
        3.4.2 土地财政与地方税收分析
    3.5 非税收入结构分析
    3.6 产业结构分析
4 宁海县地方财政收入横向比较
    4.1 与鄞州区财政总收入的比较
        4.1.1 与鄞州区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比较
        4.1.2 与鄞州区财政总收入弹性比较
    4.2 与鄞州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较
    4.3 与鄞州区非税收入的比较
    4.4 主体税种规模的比较
5 宁海县地方财政收入结构问题分析
    5.1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
    5.2 地方税种结构不合理
        5.2.1 地方主体税种体系问题
        5.2.2 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过高
    5.3 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过高
    5.4 产业结构分布不尽合理
6 宁海县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优化建议
    6.1 落实减税降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6.2 完善政府官员考核机制
    6.3 推进地方税制改革
    6.4 规范和完善非税收入
        6.4.1 严格非税收入征管
        6.4.2 加强非税收入监督
    6.5 优化产业结构,引导第三产业发展
    6.6 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偷逃税问题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概述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偷逃税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2.1 税收制度与偷逃税
        2.1.1 税收制度的公平程度
        2.1.2 税收制度的复杂程度
        2.1.3 税率
        2.1.4 税收优惠
    2.2 税收征管与偷逃税
        2.2.1 征管力度与偷逃税
        2.2.2 征管效率与偷逃税
        2.2.3 税收征纳成本与偷逃税
    2.3 治税环境与偷逃税
        2.3.1 税收文化
        2.3.2 护税协税
    2.4 行为理论与偷逃税
        2.4.1 预期效用理论
        2.4.2 税收征纳博弈理论
        2.4.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4 前景理论
3.我国偷逃税行为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偷逃税行为的规模
    3.2 近五年重大偷逃税案例
    3.3 我国重大偷逃税案的主要作案手法
        3.3.1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的主要作案手法
        3.3.2 其他偷逃税案件的主要作案手法
4.影响偷逃税的主要因素
    4.1 税制因素
        4.1.1 一般纳税人划分标准不合理
        4.1.2 税收优惠政策不规范
    4.2 征管因素
        4.2.1 日常管理存在漏洞
        4.2.2 执法力度不足
        4.2.3 信息不对称
        4.2.4 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系统不完善
    4.3 治税环境因素
        4.3.1 纳税人法律意识淡薄
        4.3.2 征税环境不理想
        4.3.3 护税协税不作为
5.治理我国偷逃税行为的对策建议
    5.1 优化税制
        5.1.1 完善税收法律体系
        5.1.2 规范一般纳税人划分标准
        5.1.3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5.1.4 调整农产品抵扣政策
    5.2 加强征管
        5.2.1 加强日常征收管理
        5.2.2 加强信息化建设
        5.2.3 强化稽查震慑力度
        5.2.4 优化税收处罚制度
    5.3 改善治税环境
        5.3.1 加强税法宣传
        5.3.2 减少政府对税收执法的干预
        5.3.3 构建护税协税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营改增对焦作市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焦作市财政收入现状
二、营改增对焦作市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一) 营改增对焦作市财政带来压力
    (二) 短期来看, 营改增改革带来结构性减税效应明显
    (三) 长期来看, 营改增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扩大税源, 有利于焦作市财政收入的增长
三、如何应对营改增对焦作市财政收入的影响
    (一) 发展焦作经济, 促进焦作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二) 健全税收体系, 不断壮大焦作政府财力
    (三) 做好税收征管的管理工作, 促进焦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7)我国税收法定原则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税收法定原则综述一:理论的演进
        1.2.2 税收法定原则综述二:主要研究学者
        1.2.3 税收法定原则综述三:研究的热点
        1.2.4 研究述评
    1.3 概念简释
        1.3.1 税收法定原则内涵及外延
        1.3.2 税收法定原则理论层分类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案例研究法
        1.4.3 实证研究法
    1.5 创新之处
        1.5.1 方法创新
        1.5.2 观点创新
    1.6 研究思路
第2章 税收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与功能定位
    2.1 税收法定原则的渊源
        2.1.1 发展趋势的历史考察
        2.1.2 演进规律的学理阐析
    2.2 税收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
        2.2.1 公共选择理论
        2.2.2 财产权理论
        2.2.3 宪法理论
    2.3 税收法定原则的功能定位
        2.3.1 保障纳税人基本权利,体现宪法精神
        2.3.2 体现财税民主价值观,完善法律制度
        2.3.3 彰显国家民主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2.3.4 构建科学税法体系,提高税法权威
第3章 我国税收法定原则发展历程与效应评析
    3.1 我国税收法定原则发展历程
        3.1.1 税收法定原则萌芽
        3.1.2 税收法定原则初现
        3.1.3 税收法定原则落实
    3.2 税收法定原则的层次效应分析
        3.2.1 第一层次:税收形式法定
        3.2.2 第二层次:税收实质法定
        3.2.3 第三层次:新税收法定
        3.2.4 第四层次:税收入宪法定
    3.3 税收法定原则缺失所造成的影响
        3.3.1 危及国家政治安全
        3.3.2 损害纳税人合法权益
        3.3.3 降低税法整体权威性
        3.3.4 扰乱市场资源配置
        3.3.5 破坏税收征管秩序
        3.3.6 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第4章 我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税收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4.1.1 宪法对税收法定原则规定不明确
        4.1.2 税收授权立法模式存在明显缺陷
        4.1.3 税收立法权纵向分权配置不合理
        4.1.4 税收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4.2 税收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4.2.1 执法随意性问题难以避免
        4.2.2 征税程序违法现象依然存在
        4.2.3 执法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4.3 税收司法中存在的问题
        4.3.1 税务行政复议机制设置不合理
        4.3.2 法律严格限制税务司法审查权
        4.3.3 税务司法制度供给刚性不足
    4.4 税收守法中存在的问题
        4.4.1 法律体系不完善,弱化纳税遵从的认同感
        4.4.2 执法保障不健全,加大了纳税遵从成本
        4.4.3 救济机制不畅,削弱了纳税遵从的积极性
    4.5 税收法定原则难以落实的原因分析
        4.5.1 税收行政权利扩张是落实困难的主要因素
        4.5.2 税收意识淡薄阻碍了税收法定原则实现
        4.5.3 宪法转型问题使税收法定原则推行受阻
第5章 税收法定原则的实证分析——以沪渝房产税改革为例
    5.1 沪渝房产税试点改革评析
        5.1.1 沪渝房产税试点改革:背景分析
        5.1.2 沪渝房产税试点改革:观点争议
        5.1.3 沪渝房产税试点改革:观点述评
    5.2 房产税试点改革争议背后的根源——税收法定原则的缺失
        5.2.1 权力制衡:公权主导制度规则
        5.2.2 历史惯性:行政主导税改决策
        5.2.3 法治税收:税制改革仍需深化
    5.3 税收法定原则视角下推进房产税改革的思考
        5.3.1 转变税法理念,促进公权与私权的地位平衡
        5.3.2 加强权力制约,规范立法权授权及行使路径
        5.3.3 打好法定基础,加快房产税法的制定与实施
第6章 税收法定原则国外经验及借鉴
    6.1 美国税收法定原则的实现
    6.2 英国税收法定原则的实现
    6.3 法国税收法定原则的实现
    6.4 日本税收法定原则的实现
    6.5 比较和借鉴
第7章 我国税收法定原则的实现路径和实践构想
    7.1 税收立法层面
        7.1.1 明确税收法定入宪,完善税收法律体系
        7.1.2 保留税收授权立法,建立监督约束机制
        7.1.3 规范税权分配体制,严格税收立法权限
        7.1.4 提高税收立法质量,提升政策执行效果
    7.2 税收执法层面
        7.2.1 树立现代法治理念,提升依法治税能力
        7.2.2 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7.2.3 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置执法权于“阳光”之下
        7.2.4 减少信息失衡,防止权力寻租和权利腐败
    7.3 税收司法层面
        7.3.1 减少申请复议限制条件,改革现行行政复议机构
        7.3.2 实行救济期间停止执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
        7.3.3 加快行政法律立法步伐,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7.4 税收守法层面
        7.4.1 优化纳税服务,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7.4.2 健全信用等级评定,提升守信者获得感
        7.4.3 加大税收违法惩处力度,增加税收遵从成本
        7.4.4 采取多项措施,调动全民协税护税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鹤壁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1. 理论工具
        2.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思路
    (五) 创新及不足之处
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 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
    (二) 非税收入管理的概念
    (三) 非税收入管理的内容
        1. 征收管理
        2. 票据管理
        3. 资金管理
        4. 监督管理
    (四) 非税收入管理的特点
        1. 征收依据相对复杂
        2. 征管部门多元化、收费项目多
        3. 资金管理相对复杂,通常专款专用
    (五) 非税收入管理的意义
三、鹤壁市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现状、问题
    (一) 鹤壁市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现状
        1. 建章立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2. 相互制衡,建立科学的账户体系及职责分工
        3. 优化升级,完善非税收入征管系统
        4. 强化征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非税收入收缴到位
    (二) 鹤壁市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取得的成效
        1. 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规模日益增大,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稳中有升
        2. 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占政府非税收入的比重有所提升
        3. 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不断推动财政增加收入
        4. 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结构渐趋合理
        5. 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分类收入增速适度
    (三) 鹤壁市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 非税收入征收方式较落后
        2. 非税收入缴库手段原始
        3. 非税收入收缴系统功能不完善
        4. 收支没有完全脱钩,“谁收谁支”模式没有根本改变
        5. 非税收入监督稽查滞后
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经验借鉴
    (一) 焦作市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成效
        1. 收缴管理做到了全程监控
        2. 预算管理堵塞了征管漏洞
        3. 出台政策提高了收入质量
        4. 网络建设提升了监管水平
        5. 票据管理实现了科学规范
    (二) 厦门市财政票据管理电子化改革的成效
        1. 构建信息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全过程实时监控
        2. 推行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提升了票据管理工作水平
        3. 利用网络管理手段,解决了医疗票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 改进票据格式,适应了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需求
        5. 完善制度建设,规范了票据管理工作流程
        6.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了财政服务水平
五、深化鹤壁市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建议
    (一) 健全管理体系
    (二) 创新征收管理模式,提升信息化水平
    (三) 全面规范预算管理,探索激励约束机制
    (四) 精简财政票据,推进电子化改革
    (五)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焦作市创新非税收入征管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C市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改革项目研究[D]. 刘运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2]中国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研究[D]. 黄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3]财政透明度对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的影响研究[D]. 杨洋.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4]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以宁海县为例[D]. 杨晨.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7)
  • [5]我国偷逃税问题的影响因素研究[D]. 王杰丽. 江西财经大学, 2018(01)
  • [6]营改增对焦作市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J]. 李静祎.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5)
  • [7]我国税收法定原则实现路径研究[D]. 张义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03)
  • [8]鹤壁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研究[D]. 许麒. 郑州大学, 2016(03)
  • [9]公共预算制度改革的地方探索——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A]. 河南省财政学会. 中国财政学会2015年年会暨第二十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交流材料汇编之一, 2015
  • [10]探索财税体制改革与新预算法的有机结合[J]. 程玉国. 中国财政, 2015(03)

标签:;  ;  ;  ;  ;  

焦作市创新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