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脏直视手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胸骨,先天性,射频,心房。
心脏直视手术论文文献综述
黄晖,孔勇[1](2019)在《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输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为(148.23±2.31)min、CPB时间为(54.25±7.13)min、呼吸机辅助时间为(6.54±1.33)h、术后住院天数为(7.58±0.23)d,均短于对照组的(177.25±2.69)min、(57.56±7.62)min、(7.15±1.39)h、(8.31±0.56)d,输血量为(64.58±12.36)ml、引流量为(72.56±6.58)ml,均少于对照组的(85.64±12.59)、(93.54±6.74)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着,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输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加快患儿康复,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9期)
林善明[2](2019)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心脏肿瘤的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心脏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脏肿瘤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直视手术,研究组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直视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转流时间、机械通气辅助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时间、阻断动静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IL-10、IL-8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但研究组患者术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70,P=0.046)。结论采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心脏肿瘤效果显着,安全性较高,可明显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对机体的损伤较小。(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16期)
成泽怡,杨佳卉,郭应强[3](2019)在《心脏直视手术后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心悸4~+年"入院。4~+年前患者受凉感冒后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无胸痛、抽搐、恶心、呕吐、晕厥、黑朦等,至当地医院检查发现甲亢、心脏瓣膜病。4~+年来服用倍他洛克47.5mg qd、培哚普利4mg qd、阿司匹林100mg qd及抗甲状腺药物(具体不详),症状相对稳定。1月前于我院就诊,心脏彩超提示:射血分数42%,主动脉瓣二叶式狭窄(中度)反流(重度)。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沙,程功,黄晓燕,李学文,宋宝国[4](2019)在《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直视手术关胸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直视手术关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行正中纵劈胸骨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钢丝环扎法关胸,观察组患者采用胸骨固定系统关胸。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主动脉阻闭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脱机至缝合完皮肤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脱呼吸机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术后1、2、3 d及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两组患者主动脉阻闭时间、CPB时间及术后24 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脱机至缝合完皮肤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脱呼吸机时间及术后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时间与方法在静息状态NRS评分、咳嗽状态NR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静息状态NRS评分、咳嗽状态NRS评分上主效应显着(P<0.05);方法在静息状态NRS评分、咳嗽状态NRS评分上主效应不显着(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 d静息状态NRS评分、咳嗽状态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术后胸骨哆开、胸骨创口深部感染、胸骨创口表面感染发生率及创口问题二次手术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丝环扎法相比,胸骨固定系统能有效缩短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脱呼吸机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缓解患者术后短期内疼痛程度,安全性较高,但其可能延长脱机至缝合完皮肤时间。(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李隆[5](2019)在《心脏直视手术加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效果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心脏直视手术加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心房颤动120例患者(在2017年5月22日至2018年5月22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护理配合,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60例。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施心脏直视手术加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21期)
王润哲[6](2019)在《缺血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行直视心脏手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后处理(Myocardial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MIP)对体外循环下行直视心脏手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 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8年9月~2019年2月择期行体外循环下直视心脏手术患者30例(包括二尖瓣置换术14例,房缺修补术10例,室缺修补术4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例,Ebstien畸形矫治术1例),年龄>16岁,心功能(NYHA)分级II-III级,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实验组:于升主动脉开放前进行心肌缺血后处理(开放升主动脉15s,再夹闭升主动脉15s为一个循环,重复叁个循环)。对照组:常规开放升主动脉。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1),开放升主动脉后12h(T2),开放升主动脉后24h(T3),开放升主动脉后48h(T4)4个节点抽取血样,测定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记录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计分(按公式多巴胺×1+多巴酚丁胺×1+米力农×15+肾上腺素×100去甲肾上腺素×100)。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年龄、术前平均动脉压、术前血氧饱和度、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直接、术前心功能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后并行辅助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中心脏自动复跳率:实验组自动复跳率为93%,对照组自动复跳率为7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实验组术后射血分数为:64.34±7.23%。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为:56.66±7.24mm。对照组术后射血分数为:60.21±6.33%。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为:57.33±6.03m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计分:实验组283.53±90.39,对照组426.46±151.57,实验组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计分低于对照组(P<0.05)。6.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测定结果比较:1)组内比较:两组病人血浆NT-proBNP浓度在T1时间点均在正常范围,在T2、T3、T4时刻血浆NT-proBNP浓度均较T1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在T1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时间点,实验组病人血浆NT-proBNP浓度比对照组病人血浆CK-MB浓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7.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结果比较: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浆CK-MB浓度在T1时间点均在正常范围,在T2、T3、T4时间点其浓度均较T1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在T1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浆CK-MB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间点,实验组病人血浆C K-MB浓度比对照组病人血浆CK-MB浓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T4时间点实验组浓度均值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8.血浆肌钙蛋白I(cTnI)测定结果比较:1)组内比较:两组病人血浆cTnI浓度在T1时间点均为0,在T2、T3、T4时间点其浓度均较T1增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在T1时间点,两组病人长cTnI浓度均为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时间点,实验组病人血浆cTnI浓度比对照组病人血浆cTnI浓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降低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血浆NT-proBNP、CK-MB、cTnI水平,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傅金利[7](2019)在《腋下微创直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临床治疗,以此分析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患者共计80例,选择时间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所有患者均予以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治疗,分析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不存在手术死亡病例,只有1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心内膜炎致室缺残余漏情况,且予以了再次正中开胸行室缺残余漏修补术进行治疗;患者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分别为(65.55±15.55)min,(36.66±12.22)min、(86.67±23.33)m L;80例患者均没有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结论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具有十分可靠的临床应用安全性,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用血量,且患者的术后切口具有隐蔽和美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05期)
李莎,王波,刘彬,符竣,陶凉[8](2019)在《心脏直视手术后早期心肌顿抑的诊断与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肌顿抑的诊断及治疗以及其所引起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4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出现心肌顿抑导致L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38~55(47.91±5.51)岁。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3.8~6.5(5.3±0.9)cm,左心室射血分数(EF)45%~60%(51.2%±5.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筛查均为阴性;其中单纯主动脉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合并叁尖瓣成形15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15例。结果 42例患者均在术后早期[10~24(18.83±4.24)h]出现无明确原因的LCOS,大剂量肾上腺素[0.06~0.10μg/(kg·min)]和去甲肾上腺素[0.1~0.5μg/(kg·min)]治疗无效而加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其中25例患者行肾脏替代治疗(CRRT)。IABP辅助时间3~10(5.16±1.95)d,CRRT治疗时间22~61(42.17±10.75)h。40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院内死亡,1例死于脓毒血症,1例患者死于恶性心律失常。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出现心肌顿抑引起病情突变恶化,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取得好的临床结果。IABP可以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改善循环,有助于患者渡过心肌顿抑期;CRRT可以改善LCOS患者内环境,减轻肾脏负担。两者是成功救治此类患者的重要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谭今,刘胜中,于涛,向波,蒋露[9](2018)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炎症指标表达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及血中炎症指标水平。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1月本院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SSI分为SSI组、对照组,每组50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心功能、其他病史、围术期等临床情况。检测血中降钙素原(PCT)水平,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临床数据数量化赋值后,进行SSI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的PCT、WBC、CRP水平。结果 SSI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血液制品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12h血糖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0%、心功能NYHA≥Ⅲ级、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外循环时间≥90min、手术时间≥240min、切口皮下层连续缝合、二次开胸止血、血液制品用量>2.5L、术后高血糖(空腹血糖≥140mg/dL)、ICU时间≥72h与SSI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40min、切口皮下层连续缝合、术后高血糖为SSI发生的危险因素。SSI组术后1天、3天时炎性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时间≥240min、切口皮下层连续缝合、术后高血糖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SSI的患者血中PCT、WBC、CRP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SSI的诊断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8年22期)
黄惠娟[10](2018)在《心脏直视手术加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心脏直视手术加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心脏直视手术加双极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不良情绪变化。结果 50例均手术成功,成功率100%,手术时间为45~90 min,平均(60.15±10.23)min;住院时间为7~13 d,平均(10.31±1.26)d;术后跟踪随访3~24个月,均为窦性心律。手术护理配合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均低于手术护理配合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加双极射频消融术为一项有效、安全、简便的治疗方式,该项手术成功的关键,除医师的手术技巧外,在手术过程中实施手术护理配合也非常重要。通过在心脏直视手术加双极射频消融术中实施护理配合,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手术步骤、注意事项、仪器的使用方式和性能,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不但提高了手术效果,还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8年14期)
心脏直视手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心脏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脏肿瘤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直视手术,研究组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直视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转流时间、机械通气辅助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时间、阻断动静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IL-10、IL-8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但研究组患者术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70,P=0.046)。结论采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心脏肿瘤效果显着,安全性较高,可明显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对机体的损伤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脏直视手术论文参考文献
[1].黄晖,孔勇.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2].林善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心脏肿瘤的临床疗效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
[3].成泽怡,杨佳卉,郭应强.心脏直视手术后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告[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4].王沙,程功,黄晓燕,李学文,宋宝国.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直视手术关胸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
[5].李隆.心脏直视手术加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效果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6].王润哲.缺血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行直视心脏手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9
[7].傅金利.腋下微创直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8].李莎,王波,刘彬,符竣,陶凉.心脏直视手术后早期心肌顿抑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9
[9].谭今,刘胜中,于涛,向波,蒋露.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炎症指标表达水平[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
[10].黄惠娟.心脏直视手术加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效果[J].医疗装备.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