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发性红斑肢痛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斑性肢痛病,疼痛,儿童,病例报告
原发性红斑肢痛症论文文献综述
李妍涵,金颖,刘怡,康路路,宋金青[1](2019)在《经基因分析确诊的儿童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一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以双侧肢端皮肤间歇性皮温升高、发红、肿胀及烧灼样痛为特点。对于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临床与遗传学研究,国内仅有数例病例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经遗传学确诊的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患儿的临床经过及基因突变特点。先证者为男性患儿,于8岁出现双下肢肢端疼痛,疼痛与温度相关,患处皮肤红肿,皮温升高。于10岁疼痛加剧,症状同前,后于11岁因双下肢端疼痛3年,阵发性加剧1年就诊于我院。SCN9A基因分析发现c.2566G>C(p.G856R)杂合新发突变,患儿父母该位点均为野生型。患儿临床症状及遗传学特征均符合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经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儿童及青少年期出现肢端疼痛,尤其和温度变化相关,伴随皮温增高、患处红肿时,要考虑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可能,SCN9A基因分析有助于确诊。(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徐悦,马帅,王蒙[2](2019)在《崔公让治疗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伴感染典型医案一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崔公让教授为首届全国名中医,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尤擅治脉管疾病,其根据临证50余年诊治脉管疾病的经验,对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有充足的认识和治疗方法,认为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主要病机是湿热瘀阻,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配合中药冷敷,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笔者有幸侍诊崔师,现列举崔师治愈此病典型医案一则,以示一斑。(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郭运达,周淑英,弓月,孙风清,冷玉新[3](2018)在《原发性红斑肢痛症1例及家系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先证者,女,35岁,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因双足反复疼痛30年,于2017年7月来院就诊。患者自5岁起经常出现双足灼烧样疼痛或胀痛,发作时局部皮肤红肿,夜重昼轻,常无法入睡。夏季或气温升高、久站、长途行走以及局部受热时症状明显加重,冬季或气温降低、抬高患肢以及足遇冷时可缓解。自述随年龄的增长症状加重,曾口服阿司匹林效果不佳,(本文来源于《皮肤病与性病》期刊2018年05期)
张荣鑫,孙令,金玲,涂彩霞[4](2018)在《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18岁,因"双小腿、双足红肿伴疼痛3年余,加重伴破溃8个月"于2017年09月2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年前双下肢及双足潮红,伴灼热、疼痛,自觉皮温升高,浸泡冷水后症状可缓解,未予诊治。其后有间断性双足及双小腿烧灼样疼痛、发红,偶有肿胀,受热或运动时症状明显加重,遇冷或双足上抬时症状减轻。1年半前曾因双下肢疼痛于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大连医院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术"后,症状平稳,8个月前下肢红肿加重,并出现多处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渗出面,疼痛加重,自行口服阿司匹林,未见缓解,3个月前就诊于我科门诊并收入院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系统性疾病史,否认类似疾病家族史和其他遗传性疾病病史。体检:双腹股沟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界限清,活动度良好,压痛阴性。余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小腿、双足弥漫性潮红肿胀,呈暗红色,表面散在分布多处溃疡面,最大者15×15cm2,部分可见结痂,按压结痂面,痂下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压痛阳性。实验室检查:CRPug/ml(0-10),ESR32mm/h,pANCA(+),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脓汁细菌培养结果:恶臭假单胞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风湿免疫指标、血流变、泌尿系彩超、胸片、双下肢动静脉CTA结果未见异常。下肢溃疡边缘皮损处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增生肥厚,角化过度,表皮一侧可见表皮下裂隙形成,部分表皮突延长,真皮内胶原纤维增生,轻度炎症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显示:IgM基底膜带不规则颗粒状、块状沉积,IgA、IgG、C3阴性。基因筛查结果显示SCN9A基因突变,父母未见SCN9A基因突变。诊断: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继发感染。诊疗经过:入院后予阿司匹林口服,并予以青霉素静点抗感染,丹参川芎嗪、维生素C静脉滴注、维生素E、维生素B2、甲钴胺胶囊改善循环及抗炎症介质治疗,康复新液湿敷,溃疡面予每日清创换药治疗。潮红颜色逐渐变淡,肿胀逐渐减轻,溃疡面逐渐愈合,病情明显好转后出院,出院后我科定期清创换药处理,目前溃疡面基本愈合。(本文来源于《201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4-19)
向以魁[5](2017)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伴单足发病的红斑肢痛症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报告一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伴单足发病的红斑肢痛症。方法:通过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红斑肢痛症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男性,61岁。右足红斑肿痛10余年,加重3周。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LT 726×10~9/L↑↑↑,HGB 98g/L↓;骨髓涂片:血小板成堆成片多见,全片巨核细胞349个;骨髓活检:巨核细胞高度增生,胞体大,核过分叶的成熟巨核细胞数量增多,粒系、红系无显着增生或左移,网状纤维染色示1级增多;不满足CML、PV、PMF、MDS和其他髓系肿瘤的WHO诊断标准;胸腹盆增强CT、腹部B超:肝多发血管瘤及囊肿,脾不大,余无殊。双下肢动静脉超声:生理性改变;查体:右足可见界限较清的暗红色水肿性斑疹,红斑上少量黑色丘疹及点状黑痂,左足较右足稍水肿,双小腿未及水肿。Buerger实验:阳性。白血病基因分型:JAK2V617突变。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不规则增厚,皮突延长,真皮血管和小汗腺周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伴单足发病的红斑肢痛症。治疗:予阿司匹林100mg bid口服患者疼痛明显改善,拒绝羟基脲降细胞治疗,密切随访中。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唯一必须通过排除性诊断的CMPD疾病,发病率约为1/10万,约40%患者有红斑肢痛症等血管舒缩症状,一般为双侧发病,单侧发病者世界范围内鲜有报道,这种与血小板升高相关的红斑肢痛症在皮肤病经典教材中被分为1型,其被认为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所特有的微血管血栓性并发症,其与血小板计数大于400,000/μL及血小板的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有关,低剂量阿司匹林对皮疹疼痛症状有显着疗效。(本文来源于《2017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7-04-20)
潘桂光,高文平[6](2013)在《一例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来自湖南,因双下肢疼痛5年,伴阵发性加剧,来本院内科就诊。5年前患者双下肢足踝呈现发红、发热伴烧灼样痛,呈阵发性,环境温度高时症状加剧,尤以夏季明显。夜间疼痛较重。曾在当地医院给予消炎、抗病毒反复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后反复去几家医院均给予局部降温等对症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疗养医学》期刊2013年10期)
沈小钰,殷蕾,王剑,周云芳,沈永年[7](2012)在《原发性红斑肢痛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红斑肢痛症(PEM),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单基因遗传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整理分析1例10岁PEM女童的临床表现、SCN9A基因分析和随访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双下肢端烧灼样疼痛4年伴阵发加剧,皮肤呈暗红色,肤温高,局部皮肤溃疡结痂,有阳性家族史。基因分析证实存在SCN9A基因突变。经口服慢心律治疗后,症状渐改善。结论 PEM以双下肢端皮肤发红、肤温升高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特点。可通过基因分析确诊。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不一。慢心律可作为治疗PEM的推荐用药。症状无改善者可试行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部分有效。(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2年10期)
赵肖庆,陈小英,高凌寒[8](2012)在《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二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与突变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对称性肢端红斑、充血和烧灼性疼痛,症状常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持续终生。为探讨其发病机理,我们对两个原发性红斑肢痛症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和突变检测。方法采集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选取合适的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组扫描,对基(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2-06-12)
舒新华[9](2011)在《红斑肢痛症继发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斑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阵发性血管扩张性疾病,多发生于两足并以灼热、疼痛,皮肤潮红,局部温度升高及脉跳有力为特征[1]。继发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国内未见报道,儿童患者罕见。2010年6月监利县人民医院收治红斑肢痛症患儿1例,报告如(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11年11期)
张龙,王文慧,董国祥,李邻峰,赵军[10](2011)在《原发性红斑肢痛症SCN9A基因突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鉴定一重型原发性红斑肢痛症家系SCN9A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家系临床资料,提取家系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DNA,PCR扩增SCN9A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结果发现先证者SCN9A基因9号外显子存在c.1185C→G杂合突变,引起N395K氨基酸改变。先证者的健康母亲和5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对照者中未见此突变。结论 SCN9A基因的这种错义突变是引起患者临床表型的特异突变。(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原发性红斑肢痛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崔公让教授为首届全国名中医,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尤擅治脉管疾病,其根据临证50余年诊治脉管疾病的经验,对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有充足的认识和治疗方法,认为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主要病机是湿热瘀阻,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配合中药冷敷,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笔者有幸侍诊崔师,现列举崔师治愈此病典型医案一则,以示一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发性红斑肢痛症论文参考文献
[1].李妍涵,金颖,刘怡,康路路,宋金青.经基因分析确诊的儿童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一例报告[J].天津医药.2019
[2].徐悦,马帅,王蒙.崔公让治疗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伴感染典型医案一则[J].中医临床研究.2019
[3].郭运达,周淑英,弓月,孙风清,冷玉新.原发性红斑肢痛症1例及家系调查[J].皮肤病与性病.2018
[4].张荣鑫,孙令,金玲,涂彩霞.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一例[C].201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5].向以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伴单足发病的红斑肢痛症1例[C].2017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7
[6].潘桂光,高文平.一例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13
[7].沈小钰,殷蕾,王剑,周云芳,沈永年.原发性红斑肢痛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临床儿科杂志.2012
[8].赵肖庆,陈小英,高凌寒.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二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与突变检测[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2
[9].舒新华.红斑肢痛症继发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学.2011
[10].张龙,王文慧,董国祥,李邻峰,赵军.原发性红斑肢痛症SCN9A基因突变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